• 先秦儒道旧义新知录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先秦儒道旧义新知录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50.77 5.8折 88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何泽恒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58348

出版时间2020-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8元

货号1202369681

上书时间2024-06-28

徐小智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自序

一、《易·坤·六二》爻义重探

(一)《坤》卦六二爻辞的句读

(二)先秦汉魏以来解读的两个方向

(三)近时学者的新解及其缺失

(四)传统解读中的别解及其不足

(五)对别解的修正和补充

(六)结论

后记

二、《易传》“参天两地”训义检讨

(一)从章旨论“参天两地”的属性

(二)汉晋“参天两地”的几种主要解释

(三)宋代朱熹的新说

(四)另一可能的解读

三、《易传》“参伍错综”义解商兑

(一)“参伍错综”在《易传》中的指涉

(二)虞翻的注解

(三)孔颖达的疏解

(四)朱熹的解读

(五)“古语”中的“参伍”

(六)《易传》的“参伍错综”

(七)“参伍”余响

(八)结论

四、略论《周易》古占

(一)筮法与变卦

(二)朱子占例

(三)《左传》《国语》占例

(四)《火珠林》《易》占无当于古法

五、孔子与《易传》相关问题复议

(一)司马迁述孔子所作《易传》之范围

(二)孔子五十以学《易》

(三)孔门传《易》说

(四)帛《易》佚传与孔子

(五)结语

六、论上博楚竹书《周易》的易学符号与卦序

(一)前言

(二)濮说大要及其立论依据

(三)“非覆即变”不足以定卦序

(四)竹书符号是否代表阴阳变化

(五)简文非出一手所抄

(六)符号与卦序的关系

(七)结语

七、杂论楚竹书《周易》异文的可能价值

(一)今本经文形成可能的过程

(二)从简本异文推测《彖》《象》传的形成

(三)简本异文提供的可能解读

(四)简本有助于判定帛本异文之得失

八、《论语》“父在观其志”章义辨

(一)两派主题的争议

(二)由主题认知差异所衍生的文字歧解

(三)若干异解的检讨

(四)“三年无改”的质疑

(五)孔子论孝的其他言论

(六)朱子的主张

(七)结论

后记

九、《论语》“子畏于匡”义解

(一)前言

(二)《论语》“子畏于匡”的歧解

(三)《礼记》“三不吊”之“畏”

(四)论“畏”“威”相通

(五)结论

后记

十、《论语》《孟子》中所说的“权”

(一)《语》《孟》言“权”诸条与“权”义的引申

(二)《公羊传》的界说及其流衍

(三)宋明儒的经权合一说

(四)清儒的趋时变通说

(五)对《公羊》经权说的误解

(六)孔孟所言“权”的真实含义

十一、《大学》格物别解

(一)前言

(二)郑玄“来事”说及其解读

(三)程朱“穷理”说

(四)象山“穷理”说与阳明“正物”说

(五)明末清初以下格物新义

(六)《易传》“物”字别义

(七)由《易传》“物”义会通《大学》“物有本末”

(八)若干旧解的回顾

(九)结论

(十)余论

十二、《老子》首章旧义新解

(一)前言

(二)“无名”“有名”与“无”“有”的异读

(三)“常无欲”“常有欲”与“常无”“常有”的异读

(四)从《老子》文意用语来考察古读

(五)古本句读的通解

(六)“同出异名”解

(七)《老子》“本无生有”之旨

(八)结论

十三、《老子》“宠辱若惊”章旧义新解

(一)前言

(二)“宠为下”异文的讨论

(三)以《庄》解《老》与魏晋以下的诠解变异

(四)从“托天下”论本章主旨

(五)“宠辱若惊”本义

(六)“贵大患若身”本义

(七)“无身”解

(八)成语“受宠若惊”的本义与转化

十四、《老子》“上德”“下德”义解及其相关问题

(一)“下德”问题的争讼和解决

(二)“失道”衍生的问题

(三)“崇本举末”与“崇本息末”的异同

(四)“愚”非愚暗

(五)结论

十五、从《老子》传本的形成论老子生平异说

(一)老子生平的传说及其疑义

(二)《老子》书的传本与出土文献

(三)从三种出土文献探究今本《老子》的形成过程

(四)从《老子》传本的形成推论老子的生平传说

(五)先秦学术的“言公”现象

(六)《老子》与《道德经》的名称

十六、经与经学

(一)经的名义原始与演变

(二)孔子与六经的关系

(三)新儒家与经学的建立

(四)经学与政治社会的关系

十七、略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定胜天”思想

(一)前言

(二)“人定胜天”的语源

(三)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与《中庸》的“赞天地之化育”

(四)唐代的天人讨论

(五)北宋的“人定胜天”思想内涵

(六)南宋以下“人定胜天”的语义转化及其应用

(七)字面衍化分歧后的颠倒运用

(八)从现代词书的定义看“人定胜天”意涵的最新转化

内容摘要
本书收录了作者多年来研究先秦儒、道两家的学术论文十七篇,内容涉及《周易》经传,《论语》《孟子》《大学》《老子》等多种传统元典,目的是通过对传统元典的再解读,揭示先秦时代的中国文化精神。穷源溯流、兼顾辞章考据,义理相贯、辨别古今异解,是本书学术路径上的优选特色。与那些根基不稳、徒发空泛之论相比,本书均属作者沉潜涵泳、推陈出新之心得,体现了作者所具有的扎实的传统文化功底和丰厚的人文精神底蕴,是一本研究先秦时代的中国文化的推荐参考书。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