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代北京慈善与公益事业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近代北京慈善与公益事业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45.07 5.8折 78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袁熹,杨原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20342162

出版时间2019-04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8元

货号1201906832

上书时间2024-06-21

徐小智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第一章  传统的救济模式
一  清代北京的空间结构与管理模式
(一)北京的空间结构
(二)京师层级管理模式
二  清政府对京师贫困人口救济的重视
(一)政府实施救济的理念
(二)政府对城市贫民的救济
(三)政府对外来进京饥民的赈恤与管理
(四)设置顺天府专项备荒经费
(五)支持和鼓励民间兴办慈善事业
第二章  晚清北京慈善事业的转型
一  日益恶化的社会环境
(一)京畿地区连年的兵祸、灾荒
(二)恶性通货膨胀
二  贫困人口日益困扰北京
(一)八旗生计日益困顿
(二)贫困人口激增
(三)大批流民涌入京师
三  济贫理念从传统走向近代
(一)工商业的发展奠定了新型慈善事业的经济基础
(二)西方社会救济思想的传播以及教会的济贫活动
(三)南方士绅义赈活动的影响
(四)有识之士及政府济贫理念的转变与实践
第三章  晚清政府的近代慈善事业
一  内外城巡警总厅负责城市管理
二  新型官办慈善事业
(一)传技艺――工艺局、教养局、习艺所
(二)更加广泛的慈善事业
三  旧有机构的革新及传统措施的继续使用
(一)常设的收容、赈济机构
(二)以工代赈等其他救济形式
第四章  晚清民间兴办的各类慈善公益事业
一  晚清民间慈善组织和活动
(一)中国妇人会
(二)中国妇女会
二  民间多种多样的慈善活动
(一)社会救济中的义赈
(二)兴办工艺局和贫民工厂
(三)兴办女学、义学
(四)读报处和讲演所
(五)兴办粥厂、修建道路等慈善公益事业
三  政府与民间慈善活动之关系
第五章  民国初年政府的慈善事业
一  日益严峻的贫困问题
二  慈善管理机构与经费来源
(一)政府的慈善管理机构
(二)政府兴办慈善事业的经费来源
三  政府兴办的慈善事业
(一)以教代养机构
(二)老幼残弱救济机构
(三)义务教育
(四)医疗救助
(五)其他
(六)官办慈善机构的特点
四  政府对各慈善机构的管理与扶持
(一)政府对民间慈善事业的管理和扶持
(二)政府对民间慈善事业的褒奖和鼓励
第六章  民国初年民间慈善组织和社会名流的活动
一  民间慈善组织及其活动
(一)综合性的慈善组织
(二)救济特定人群的慈善组织
(三)针对特定事项的临时慈善组织
(四)各界别成立的慈善组织
二  社会名流和政府官员的慈善活动
(一)社会名流、官员创办或参与的慈善组织活动
(二)社会名流或官员个人参与的慈善活动
第七章  民国初年民间广泛的慈善活动
一  社会各界的捐资助学
(一)民间慈善教育组织与活动
(二)个人的慈善教育活动
二  妇女界的慈善事业
(一)北京基督教女青年会
(二)北京女学界联合会
(三)北京妇女救国同志会
(四)热心慈善的个人
三  宗教界的慈善事业
(一)佛教界
(二)伊斯兰教界
(三)天主教界
(四)基督教新教界
四  民间兴办的各种慈善公益事业
(一)兴建助老育幼的慈善机构
(二)其他各类慈善公益事业
五  义务戏
(一)义务戏由来
(二)义务戏的种类
(三)义务戏的管理
第八章  国民政府时期政府的慈善公益事业
一  政府对慈善事业的管理
(一)建立和完善政府管理机构
(二)救济理念和救济计划
(三)政府慈善公益事业的资金来源
(四)政府对慈善事业的立法
二  社会局兴办的慈善事业
(一)粥厂
(二)平粜及提供救济物资
(三)习艺工厂
(四)孤幼、老弱救济院
(五)义务教育
(六)对失业人员的救助
(七)小本借贷处
第九章  国民政府时期民间慈善公益事业
一  民间慈善组织
(一)慈善组织数量增多、救助领域扩大
(二)由分散走向联合
(三)政府管理的法制化
二  民间慈善组织的活动
(一)临时性救助
(二)常规性救助
三  市政府下的贫民救济会
(一)贫民救济会的制度与管理
(二)贫民救济会的资金来源
(三)贫民救济会的救助活动
(四)贫民救济会的意义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稿主要研究鸦片战争后至1937年,北京逐步建立近代慈善管理体系,创办近代慈善事业,以及民间慈善组织兴起的特点和政府对其进行有效管理的历程。清末,北京率先改变了救助理念,采取“以教代养”的救济原则进行慈善事业的改革。政府创建了近代慈善管理机构,建立了以政府为的各类近代慈善事业,如老幼残弱救济机构、义务教育机构、医疗救助机构、贫民小本借贷处、失业救济等,体现了北京慈善事业在新时期内的转型。同时,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对慈善事业以及社会慈善组织进行规范管理。近代北京慈善与公益事业的特点是,得到中央及各级政府的管理和主持,官员和名流积极参与,社会各界广泛参加,具有影响全国的表率作用。研究近代北京的慈善与公益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