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兴安岭地区古生代
  • 大兴安岭地区古生代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大兴安岭地区古生代"洋板块地质"研究进展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83.23 5.0折 168 全新

库存7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晓平 等

出版社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2552253

出版时间2022-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68元

货号1202762207

上书时间2024-06-19

徐小智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第一章地质背景

第一节天山-兴蒙造山带(I)

一、额尔古纳-兴华联合地块(I-1)

二、头道桥-新林结合带(1-2)

三、大兴安岭弧盆系(I-3)

四、贺桃山-大石寨结合带(I-4)

五、宝力道-锡林浩特弧盆系(I-5)

六、突泉黑河结合带(I-6)

七、松嫩-张广才岭联合地块(I-7)

第二节索伦-西拉木伦对接带(II)

第三节华北北缘造山带(III)

第二章洋板块地质研究方法

第一节洋板块地质构造图的编制

第二节“俯冲增生杂岩”“结合带”和“对接带”的含义

第三节“俯冲增生杂岩”研究方法

第四节俯冲增生杂岩带的划分

第三章古生代洋板块地质

第一节海拉尔盘古俯冲增生杂岩带

一、岩石组合特征

二、年代学特征

三、洋-陆转换过程

第二节头道桥新林俯冲增生杂岩带

一、主要构造单元特征

二、俯冲增生杂岩带时代

三、洋-陆转换过程

第三节奥陶纪伊尔施-三卡俯冲增生杂岩带

一、主要构造单无特征

二,俯冲增生杂岩的形成时代

三、洋-陆转换过程

第四节贺根山-大石寨石炭纪结合带

一、岩块特征

……

内容摘要
本书是在大兴安岭1:100万地质图编制的基础上,充分收集大兴安岭地区的综合研究资料和文献,并在“洋板块地质”学术思想指导下编制而成的。针对大兴安岭地区古生代古亚洲洋演化的地质背景,对大兴安岭地区“洋板块地质”建造进行了深入解析,识别出一系列与洋-陆俯冲作用有关的岩浆弧弧前盆地、弧后盆地、俯冲增生杂岩等构造单元,共划分出俯冲增生杂岩带9条。俯冲增生杂岩带主要分布于兴蒙造山带内部各地块之间和地块与大型岛弧带之间,相当于地块间及地块与岛弧带间的缝合带,依据两侧对应的陆(地)块、岛弧带等构造级别,归纳出对接带1条、结合带5条。俯冲增生杂岩带的展布方向以北东向为主,时代自北向南依次变新,从寒武纪演化到中-晚二叠世,暗示古亚洲洋洋盆向大兴安岭地区陆(地)块俯冲作用最早发生在北部额尔古纳一带,逐渐向南后撤,不断形成新的洋壳和俯冲增生作用,相应的活动陆缘从北部额尔古纳地块向南逐渐增生,配套弧盆系的时代也逐渐向南变新。早-中三叠世西拉木伦一带发生陆-陆拼贴,完成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的对接。通过对代表古洋盆遗迹的俯冲增生杂岩和代表陆缘增生的岩浆弧的时空分布研究,恢复了古亚洲洋东段的洋-陆转换过程,细化了大兴安岭地区构造单元,修订了主要构造(成矿)带边界,提高了大兴安岭地区基础地质的研究程度,推动了“洋板块地质”学术思想的发展,为深入研究大兴安岭地区地质历史演化和成矿区(带)划分提供了依据。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