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暴脾气"小孩! 培养孩子积极情绪的15堂课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24.98
4.3折
¥
58
全新
仅1件
作者潘骥 著
出版社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57694395
出版时间2021-07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58元
货号1202421651
上书时间2024-12-1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潘骥:儿童文学作家,儿童积极心理及教育戏剧导师,北京城市学院教育学部特聘讲师。知乎专栏《儿童情绪管理课:帮你成为孩子的情绪导师》讲者。具有丰富的心理培训、故事教学及戏剧教学经验,曾多次受邀进行北京阅读季传统文化知识讲座、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亲子活动讲座、中国童书博览会儿童活动、牛津大学孔子学院暑期中华文化交流指导、中国儿童中心家庭教育传统文化讲座,并于淘宝教育天猫直播间、荔枝微课、在线家长会等线上平台进行儿童情绪管理课程家长培训,线下培训幼儿教师家长近万人次,线上课程受众近50万人次。曾出版儿童文学作品《捣蛋鬼在长大》三部曲。
目录
第一部分情绪管理管什么
01我们讨厌的并不是孩子的坏情绪
02情绪背后藏着什么
03熊孩子熊在哪里
第二部分如何应付不合理的消极情绪
04谁也不是读心大师
05克服傲慢与自责——区分责任
06克服自卑与无助感——不要成为笼子里的狗
07克服悲观和沮丧——理性抬杠
08克制焦虑——可能性和计划
09以怒制怒制不住
第三部分如何激发孩子的积极情绪
10积极情绪
11孩子开心时,别把天儿聊死
12优势创造积极体验
13巧设目标体验掌控感
14拒绝非理性信念,接纳自己
15积极习惯带来持续的积极情绪
后记
附录给孩子的幸福故事
内容摘要
这是一本写给3-12岁家长的儿童情绪管理书。本书理论联系实际、案例丰富,情景还原,系统阐述儿童情绪管理的方法,适合家长学习阅读。它以现代情绪心理学和积极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为依据,结合现实生活中3-12岁儿童情绪管理问题的各种表现,介绍了与儿童健康发展紧密相连而又容易被忽视的情绪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的教育策略,可读性强、科学性强、实用性强,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解决家长在儿童情绪教育中的痛点问题。
主编推荐
自信的孩子有力量,乐观的孩子更幸福,情绪稳定比成绩更重要!
搞定“熊孩子”,不做“熊家长”,15堂课掌握儿童情绪管理秘诀!
帮孩子远离负面情绪,乐观自信,幸福一生。
案例式讲解,情景式还原,分步讲解,利于操作。
知乎母婴领域高赞会员课程,内容升级,品质保证。
精彩内容
01我们讨厌的并不是孩子的坏情绪
爸爸,你有害怕的东西吗?
放学回家的路上,小满就像泄了气的皮球,一直耷拉着脑袋,有好几次欲言又止。爸爸见小满这么反常,就问他:“怎么啦,今天作业留得多?”
“不多。”小满没抬头,低声回答道。
“那是不是上课回答不出问题?”爸爸又问。
“也没有。”
“做错事被老师批评了?”
小满摇了摇头。
“那是……”爸爸依然不死心。
“你别瞎猜了,什么事儿也没有!”小满有点恼火了。
爸爸见小满这样,就不再说话了,但刚过半分钟,小满就沉不住气了:“爸爸,你会害怕吗?”
“害怕?害怕什么?”
“哎呀!就是害怕啊!不管什么时候,有没有害怕过?”对于爸爸这种不直接回答问题的行为,小满有些不耐烦。
“当然有了,每次只要你妈脸色一沉,像大野狼看小绵羊一样看着我,我就吓得瑟瑟发抖了!”
“我是说真的!别开玩笑了。”
“你是不是碰到什么让你害怕的事儿了?”
“今天课间时,我的朋友们叫我一起去翻楼后边的栏杆,还说不敢去就不是男子汉,我就跟着去了。我跟他们走到栏杆底下,一看那么高,上边还尖尖的,就不敢爬了,他们就叫我胆小鬼,还到处跟人说,气死我了!”小满终于说出了他的遭遇。
“原来是这样啊,那后来他们爬了吗?”
“他们刚要爬,就有老师来这边溜达,我们就都回去了。”
“那他们没爬不也是因为害怕么?害怕老师!”
“对啊!”小满觉得有道理,“那人人都有害怕的事儿吗?我要是什么都不怕就好了,就不会让人笑话了!”
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有过类似的苦恼:明明害怕的事情很多,可是又不好意思承认,怕被同学们笑话,怕被排斥。即使成年了,我们依然也有害怕的事情,例如害怕与同事竞争失败没面子,所以索性一开始就不参加升职竞选;害怕当众出丑,所以就在聚会上一个人躲在角落吃吃喝喝;害怕不适应新环境,所以一直呆在在不顺心的工作里得过且过、不敢跳槽……
我们不愿意承认的“坏情绪”不只是恐惧,比起恐惧我们大部分人可能更不喜欢愤怒。当我们把“情绪”和“孩子”这两个词放到一起时,你脑中出现的是什么场景?很多家长第一时间回想起的都是孩子愤怒、急躁、哭闹的场景,说实话,没几个当家长的不怕自己的熊孩子在商场、地铁等公众场合大哭大闹、撒泼打滚,但又一直找不到太好的解决办法。这些负面情绪大人自己都不想要,当然更不想让它们出现在孩子身上。
在我们的日常中,一提到“情绪”,我们总是会下意识地想到上面那些负面情绪,并且将情绪和消极评价挂钩,如情绪化、闹情绪,我们在劝导别人时也总会说一句“不要有情绪”,在无形中,我们就把情绪放到了绝对负面的位置。而我们对待情绪的办法,就像唐僧对待孙悟空一样,总想给它戴上一个“紧箍咒”——控制。回忆一下,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对孩子说了多少次“注意你的情绪”“控制你的情绪”“别闹情绪”?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话术?因为我们就是伴随着这些话、伴随着这种教育、伴随着这种对情绪的理解长大的。我们把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当成了洪水猛兽,总想躲它们远远的。
那难道没有了这些“坏”情绪,我们的生活就会充满幸福了吗?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先想清楚一个前提:到底是情绪需要你,还是你需要情绪?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下面的场景:
冰河时期,某个早晨,两个人类祖先同时睡醒了,他们一个悲观一个乐观。悲观的那个心里想:外边可真冷,我的粮食虽然还够吃两天的,但是谁知道这种天寒地冻的日子什么时候结束呢?赶紧出去打猎吧,多储备点粮食,多捡点柴。而乐观的那个心里想:外边那么冷,还是再睡会儿吧,我的粮食还够吃两天呢,过两天没准儿天就暖和了……试想一下,谁生存下来的几率更大?
远古时期,某个傍晚,两个外出打猎的猎人都一无所获,他们一个胆小一个胆大。太阳落山了,森林里黑乎乎一片,胆小的猎人心想:这也太可怕了,我要回家了,大不了饿一晚上明天再出来找食物。而胆大的那个压根儿不知道什么叫害怕,非要继续往漆黑一片的树林深处走……试想一下,谁遇险的可能性更大呢?
你看,在那个人们的知识储备少得可怜、科技水平极端低下、生产技术极端落后的时代,正是这些我们口中的“坏”情绪,保证了大多数人的生存。
通过上面的例子不难发现,这些我们平时口中的“坏”情绪,其实是在为我们释放出各种各样的信号:
愤怒——你的某些方面受到了侵犯,你需要做好准备进行自卫和反击了;
恐惧——某些你无法战胜的危险正在临近,你需要提前准备躲避了;
厌恶——有些东西,尤其是食物,很可能会让你中毒,你得远离它们;
焦虑——你有地方出问题了,但不知道是哪儿,你最好全面检查一下周围的环境;
沮丧——你的付出没有获得回报,你得看看是哪儿没做好,及时调整;
悲伤——你珍视的人或事物即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