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己的内心有多远/紫金文库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22
3.8折
¥
58
全新
库存6件
作者鸿儒文轩 汪政 著
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
ISBN9787506870979
出版时间2019-0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58元
货号1201822883
上书时间2024-12-0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汪政,男,1961年8月出生,现为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中国新文学学会副会长。1980年代开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与批评,发表论文和评论三百余万字,著有作品多部,并获多种文学奖项。先后在《读书》《文艺研究》《当代作家评论》《钟山》《作家》等刊物发表论文及评论三百万字,许多论文被《新华文摘》《文艺报》《文学报》和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文艺理论》转载复印,并入选多种书刊,出版《涌动的潮汐》《自我表达的激情》《我们如何抵达现场》《无边的文学》《解放阅读》等。
目录
第一辑
家声与教育
文学兴化
故事宜兴
纸上的黄桥
古里说“古”
诗游震泽
酒是什么东西
泗阳悟道
认认真真地过年
“圣诞树”
顾敦沂校长
写给张华:常乐之行说张謇
刘昕的成长
彩霞之子
第二辑
书放在哪里(外四章)
文人回家
短论四章
老人与散文
两种智慧
审美课堂
漫谈科技阅读与人文研究
高产:中国作家的时代症候
看不见的手
什么时候开始文学创作是适宜的
干涸的河床
大树下的写作
文体、文学生态与夜的生活
作家的阅读
纪实的不能承受之重
文学,让我们“文学”地对待
要不要经纪人,这不是一个问题
是你的,谁也短不了
第三辑
文化的变迁
我们的身体
“英雄”无觅,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温柔的陷阱
音乐,为什么“流行”
也来“崇拜”一回F4
云想衣裳
今天,我们读什么?
面对电视
节日、贺卡与手机短消息
生活在别处
感觉互联网
文学的时尚化与作家的明星化
购物的幻像
第四辑
故事总是这样开始:“从前……”
从生活的结束处开始
人与自己的内心有多远
繁茂如树的乡愁
驮着故乡爬行
我们的家乡我们的根
微言有大义
相遇
约好今秋看溱湖
文字因年轻而美丽
挽留时光
君自故乡来
我们如何赞美
张晓林文学评论集序言
作为一种生活的诗歌
兴化女作者文集序
如何建立中国新诗认同
知识生产与地方文化
内容摘要
《人与自己的内心有多远》为作者汪政的随笔选集,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发表的各类随笔和散文作品和专栏文章数十篇,包含文化、生活、教育以及文学等方面的内容。文章短小,语言生动,角度新颖,尤其是对文化现象的观察与思考,贴近现实,贴近人们的关注点,呼应了当下的文化诉求与情感脉动,体现出相当强的时代性与思想性,呈现出学者型随笔的个性特点,但又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形象生动。
精彩内容
泗阳悟道
从泗阳回来没几天就是世界环境日,不妨就从这个话题说起。
当然,这并不是应景,去过几次泗阳,给我留下的强烈印象还就是她的土地她的水,她的林子她的草。
到过泗阳的人大概都会被她大大小小的公园绿地所吸引。运河风光带无疑是大手笔,走廊、栈桥、防护林、护坡草地、亲水小道,以及看似随意其实是精心安排错落有致的近水的黄河石,宛若图画,确实无愧于“运河最美岸线”的称号。徜徉在江边,北边是彩虹一样的泗阳大桥和迤逦而来的船队,南边是一道道高大的船阐,对面是横卧在水中的两个半岛,其中一个上面是新落成的妈祖文化园,三面而立的天妃圣像矗立其间,她手执莲花,慈眉善目,注视着这块古老而新鲜的土地。
与运河风光带这样的大型休闲设施不同,泗阳城里的绿地,休闲广场和市民公园显得小巧,玲珑,它们散落在城区的小区和道路之间,包括那些商业中心,黄金地段。所以,远处望去,泗阳是一座正在崛起的现代化城市,但走近再看,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般整齐划一和水泥森林的压迫。一座规模并不大的城市需要这么多的公共绿地吗?一般人可能不会想到,一个城市公共空间的多少以及建设水平的高低事关这座城市的公平。如果秉持公平的原则,城市就应该留出尽可能多的公共空间给全体市民,并且尽可能地提高这些空间的硬件与服务。这样说吧,一个穷人可能买不起高档的住宅,但他却可以与富人一起在公园散步,他与富人一起享受这个城市给他的服务。所以,不要小看城市中的一块块绿地,它为市民创造了和谐共存的地方。泗阳的朋友曾经指着城中心的街心公园对我说,建不建这座公园也不是没有分歧,城中这一块可以说是寸土寸金,但他们宁可放弃高额回报的商业开发,也要给老百姓休闲娱乐的地方。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还是城市建设,我从泗阳悟出另一番道理。
不管是行走在意杨大道,还是漫步在桃源岛,或者到奥林匹克生态公园走走,你都会被那里的植物所吸引。如果对那些五颜六色的植物稍作留心,你会发现泗阳的绿化是多样而不是单一的,特别是大量的乡土植物让人感到新奇,却又无比的亲切。
现在有多少城市还自觉地保留着比她们的历史要长久得多的乡土植物呢?相反,更多的是长着相同的树,开着相同的花。这种单一的城市绿化不仅是生态的灾难,也是文化的灾难。有多少人认真思考过这样的问题,历史、往日的记忆或故事由谁来保存与传递的?我们会想到文字、典籍、建筑之类,其实,还应该加上乡土植物!当环境被越来越少的那几种外来的景观植物所覆盖时,我们的记忆,儿时的故事,特别是脚下土地的本来面目也被同化、格式化或遮蔽了。泗阳人是尊重他们的历史的,他们对自己的土地心怀敬畏,他们要让人们记住,是哪些植物养活了他们的祖先,是哪些植物组成了这块土地历史上的春夏秋冬。我每次到奥林匹克生态公园都特别留意身边的草木,我在那里看到了菱角、荷花、芦苇、鸡头米、荸荠、茨菰、菖蒲,看到了荠菜、蒲公英、兔丝、蒿草、野草莓、巴地草、车前子,看到了榆树、桑树、银杏、柳树、苦楝……
这是新的景观理念,但许多人不明白。乡土植物是千百万年来长期适应本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地形条件而产生并繁衍的,它是地区生态的主体,从水生、湿生、旱生,从苔藓、草生植被、灌木再到乔木,不同地方都拥有具有本地特点的乡土植物种群。保持这样的植物群落其意义首先是生物学与生态学上的,比如多样性,比如与虫鸟等动物的共生,但同时也是人文意义上的。常绿植物、多年生草本以及一年生草本在某一地区都是共存的多样的分布,它们不同的生物习性与色彩、外形,在长期的审美过程中被符号化、人格化了,承载着自然的秘密,传递着时间的节律,也成为人们抒发各种情思的形象。不同地区的人们长年累月地与生长在他们身边的植物对话,并以其作为乡情乡思的代言。如果稍微留心一下,就会发现生长在北方与南方的文人笔下的植物有着明显的区别,特别是当他们漂泊在外,乡愁涌上心头的时候。
一个有趣的问题就是,现在的孩子们怎么认识故乡,如果要他们用植物去描写故乡时,他们怎么办?用千篇一律的景观植物?用莫名其妙评选出的市树市花?在唯美、形象工程以及名目繁多的城市荣誉评比逼迫下的城市绿化景观设计与制作,正在制造生物学以及生物学以外的许多恶果,乡土传统的断裂,对野生生命的鄙视,对人工与舶来品的迷信等等,不一而足……
P29-31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