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孝友传家教泽长:北方儒宗孙奇逢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孝友传家教泽长:北方儒宗孙奇逢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5.23 5.1折 30 全新

库存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留文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ISBN9787534797781

出版时间2018-08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30元

货号1201806993

上书时间2024-10-01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引言
历尽坎坷终成圣
一、生于燕赵读书家
二、乱世磨砺成圣贤

营救东林英名扬
一、结识东林友谊长
二、奔走于东林党难

勇于担当护乡里
一、言谔谔守望一方
二、气迈迈率众守御

力肩道统承危绪
一、弘道于天崩地裂之际
二、回归孔孟倡圣道

敦睦人伦范后世
一、一生不仕为道尊
二、齐家敦伦范后世
三、以朋友为性命

大河南北桃李香
一、教弟子诲人不倦
二、教育思想可成家
三、弟子弘道传师说

移风易俗泽乡里
一、教化乡里靠官绅
二、圣道化民成良俗
三、识得时务易风俗

后记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孝友传家教泽长:北方儒宗孙奇逢》主要内容有:出身官宦人家,从小受到儒家教育;少年立大志,幕圣贤壮举;父母接连去世,守孝得到人们赞誉;国破家亡,从军报国;立志不仕清,隐居苏门山下;著书立说,驰名天下;倡导三不朽,激励后来人;真爱家乡,感动乡人。孙奇逢与李颙、黄宗羲并称“清初三大儒”;在当代学者的著述中,以孙奇逢的“北学”与黄宗羲的“南学”相提,也屡见不鲜。传统儒家以“立德”“立言”“立功”为“三不朽”,而历检孙奇逢的德行、著述和事功,亦足以当此“三不朽”。

主编推荐
*乡贤,是道德高尚且对地方建设有突出贡献的人。乡贤,是地方的精英,对地方社会文化发挥过的积极作用。

*乡贤,热衷乡村治理和乡村教育,且乐善好施、造福乡梓。

*乡贤,道德高尚、处事公正、治家严格、扶贫济困。

*乡贤,是乡贤文化的创造者和实践者。乡贤是国家认同的纽带,是促进区域认同和文化认同的粘合剂。

*乡贤祠。祭奠和供奉为地方建设作出贡献的先贤,展示各地不同的乡贤文化。

*乡贤文化,是由乡贤及乡人们创造的,是很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李留文著的《孝友传家教泽长——北方儒宗孙奇逢》系“乡贤文化丛书”之一种,重点叙述明代**思想家孙奇逢的一生,赞美他在河北老家、河南新家的事迹,作为乡贤代表,他的一生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精彩内容
“乡贤”,这一古老的称呼已经淡出人们的视野很久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乡贤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中央、国务院2015年颁布的《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创新乡贤文化,弘扬善行义举,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家乡建设,传承乡村文明”。在中央、国务院的文件里提到乡贤和乡贤文化,这应该是抢先发售,它表明作为中国很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乡贤文化,既是传承乡村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期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乡贤和乡贤文化淡出人们视线已久,在这一概念重新被提出来的时候,许多人并不明白什么是乡贤,什么是乡贤文化,更不知道如何传承和弘扬乡贤文化。鉴于此,有必要对乡贤称谓、乡贤之说的起源、乡贤对中国乡村的作用与意义、乡贤文化包含哪些内容等,作简要回答。

何谓乡贤?按照通常的解释,乡贤是指那些道德品行高尚同时又对乡村建设有过贡献的人。这里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道德品行高尚,二是对家乡建设作出过贡献。但如果仅仅是道德品行高尚,满足于个人修身齐家、独善己身、洁身自好,很少关心乡里乡亲,很少对乡梓作出过贡献,那么,这样的人只能称为乡隐,而不能称为乡贤。乡贤既应是道德为人敬仰、行为堪称模范的人,更应是为家乡作出过一定贡献的人。不论是教书育人、传承文化、制定乡约、调解邻里矛盾,还是乐善好施、修桥铺路、接济乡人,举凡一切有益于乡里乡亲的事情,他们总是满腔热情,乐做善为。对乡村建设的贡献,是乡贤的推荐条件。如果对家乡父老没有什么贡献可言,何以成为乡贤?看一看汉魏六朝出现的一些记述各地乡贤的著作,如《汝南先贤传》《陈留耆旧传》《襄阳耆旧记》《鲁国先贤传》《楚国先贤传》等,其中记载的各地乡贤,不仅在道德、学问、修养、名望等方面为人称颂,成为时人敬仰的楷模,而且都是对家乡作出过贡献的人。他们能入各种乡贤传,绝非浪得虚名。

乡贤之说起源于何时?乡贤很早就存在于中国的乡村,但乡贤之说却是在东汉中后期才逐渐流行起来的。东汉中后期,随着一些世家大族的崛起,各个郡国都热衷于撰写乡贤传记,表彰那些曾经为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作出过贡献的贤人雅士。东汉以后,世家大族成为维持中国乡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涌现出许多被后人称为乡贤的人物,他们对当时的社会,乃至对中国历史文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乡村精英的乡贤,在乡村治理、乡村教育等方面可补政府治理之不足,发挥了政府无法起到的重要作用。一些人看到了乡贤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把所属郡国那些有影响的人物事迹记录下来,于是出现了所谓的“郡书”。唐代史学家刘知幾在谈到这类著作时说:“郡书者,矜其乡贤,美其邦族,施于本国,颇得流行;置于他方,罕闻爱异。其有如常璩之详审,刘昞之该博,而能传诸不朽、见美来裔者,盖无几焉。”(刘知幾:《史通》卷十《内篇·杂述》)刘知幾是较早关注到乡贤类著作的史学家,他认为,乡贤类著作都是“矜其乡贤,美其邦族”,因而在当地比较流行,而到了其他地方,知道的人就很少了。在谈到东汉史书繁盛的原因时,刘知幾再次提到了乡贤:“降及东京,作者弥众。至如名邦大都,地富才良,高门甲族,代多髦俊。邑老乡贤,竞为别录。家牒宗谱,各成私传。于是笔削所采,闻见益多。此中兴之史,所以又广于《前汉》也。”(刘知幾:《史通》卷九《内篇·烦省》)刘知幾虽然没有对乡贤作出解释,但他把“邑老乡贤”与“高门甲族”相提并论,表明他已经把“邑老乡贤”与“高门甲族”放在同一个层级上,充分肯定了“邑老乡贤”的历史地位与作用。

……

为此,我们组织编纂了这套“乡贤文化丛书”,把自东汉以来的历代乡贤进行梳理,系统展示乡贤、乡贤文化的历史风貌和文化价值,以期让广大读者对很好传统文化中的乡贤和乡贤文化有更多的了解,对乡贤文化的历史作用和当代价值有更多的认知,共同为创新乡贤文化、建设新乡贤文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乡贤文化丛书”第一辑,我们精选了10位在中国历史上有一定影响的各地乡贤,他们不论在教书育人、修身齐家,还是在乡村治理、乡村建设、慈善赈济等方面均作出了一定贡献,成为人们传颂的典范楷模。在本辑编写过程中,每位作者均对自己承担的人物有一定研究,但因作者较多,行文风格各异,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不妥之处,尚祈读者批评。

卫绍生?廉?朴

2018年5月20日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