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系统分析方法研究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22.57
4.6折
¥
49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吴殿廷 著;吴殿廷 丛书主编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4151577
出版时间2014-1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9元
货号1201027707
上书时间2024-09-3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吴殿廷,男,1958年生,辽宁大连人,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方向:区域规划与旅游规划。曾主持完成内蒙古自治区“九五”规划、大连市跨世纪发展战略、辽宁省国土规划/总体规划、西藏山南地区旅游规划等40多项科研项目,出版《旅游开发与规划》、《水体景观旅游开发规划实务》等教材和学术著作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论反向规划”、“西部地区旅游开发模式”等160余篇,获得过重量和省部级教学、科研奖5项。现任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可持续发展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家林业局森林风景资源评价委员会委员、国家水利风景区专家委员会委员等。
目录
总序
1区域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体系
1.1系统分析和区域系统分析
1.1.1系统分析
1.1.2区域系统分析
1.1.3区域系统定量分析
1.2区域系统定量分析及其检验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1.2.1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之间的关系
1.2.2区域系统的构建
1.2.3区域指标的量化
1.2.4区域分析中的多模型、多方法结合
1.3多模型选优原理及实例
1.3.1影响碳排放强度的单因素分析
1.3.2影响碳排放强度的多因素分析
1.3.3碳排放强度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之间的关系
1.3.4结论和讨论
1.4区域系统分析中的加权建模方法
1.4.1社会经济研究中加权建模的必要性
1.4.2加权建模的领域和方法
1.4.3权重及其确定的方法
1.4.4案例检验
1.4.5结论与讨论
2区域系统结构分析
2.1结构分析概述
2.1.1区域系统结构分析的内容
2.1.2区域系统结构分析方法
2.2区域产业结构分析
2.2.1产业结构不错化的定量描述
2.2.2产业结构合理性的测定
2.3区域差异分析
2.3.1差异的产生和表现
2.3.2区域差异的识别与描述
2.3.3库兹涅茨比率的分解及其在我国地区差异分析中的应用
2.4系统诊断技术
2.4.1系统诊断技术概述
2.4.2吉林省非金属开发中现存问题的诊断
2.5主体功能区划分
2.5.1主体功能区的基本内涵
2.5.2主体功能区的特点
2.5.3主体功能区的划分
2.5.4辽宁主体功能区划分实践
2.5.5结论和讨论
2.6用突变理论进行地理区划的探索
2.6.1对自然区划的重新认识
2.6.2用突变理论指导自然区划的尝试
2.6.3几点讨论
2.7断裂点理论与城市经济区划分
2.7.1断裂点理论模型
2.7.2利用断裂点模型对东北城市经济区进行划分
2.8区域合作潜力评价模型——以金砖国家农业合作为例
2.8.1金砖国家农业合作的基础条件分析
2.8.2金砖国家农业合作潜力评价的思路与方法
2.8.3农业合作潜力评价结果
2.8.4结论和讨论
3区域系统功能效益的比较和评价
3.1比较和评价概述
3.1.1区域经济的比较与评价
3.1.2区域经济综合评价方法
3.2主成分分析法及其在多指标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3.2.1主成分分析法概述
3.2.2主成分分析法的计算步骤
3.2.3主成分分析法用于多指标综合评价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3.3中国宏观经济特征的国际评价
3.3.1导言
3.3.2产值和产量
3.3.3速度与效益
3.3.4水平与结构
3.3.5结论和讨论
3.4城乡协调发展评价
3.4.1城乡协调发展的内涵与目标
3.4.2基于效率与公平统一的评价模型
3.4.3我国各地区城乡协调发展分析与预测
3.4.4我国各地区“十二五”期末城乡协调状态的预测
3.4.5结论和讨论
3.5我国各地区新型城镇化进程评价
3.5.1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和特征
3.5.2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及数据处理
3.5.3评价方法
3.5.4评价结果
3.5.5结论和讨论
3.6我国各地区现代化进程的比较和评价
3.6.1现代化指标
3.6.2数据分析
3.6.3我国各地区现代化水平的整体特点分析
3.6.4各省区现代化程度分类
3.6.5结论
4区域系统预测方法研究
4.1系统预测概述
4.1.1预测的过程
4.1.2预测研究的特性
4.1.3区域分析中的预测问题
4.2微分回归建模的初步研究
4.2.1概述
4.2.2建模过程
4.2.3灰色预测方法
4.3区域发展态势的多模型预测
4.3.1将旅游业建设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必要性
4.3.2将旅游业建设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可能性
4.3.3遵循地域分异规律,尊重地方战略部署,有序推进旅游战略性支柱产业建设
4.3.4结论和讨论
5区域系统决策一对策方法研究
5.1决策一对策概述
5.1.1决策的问题与类型
5.1.2非确定型决策问题的分析方法
5.2层次分析法的不足及其改进建议
5.2.1层次分析法需要改进的地方
5.2.2对层次分析法的若干改进建议
5.2.3案例
5.2.4结论与讨论
5.3农作物优化布局模型研究
5.3.1农作物布局问题分析
5.3.2农作物布局决策的简化模型
5.3.3考虑间套复种情况的数学描述
5.4产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耦合关系模型
5.4.1引言
5.4.2假设条件和符号设定
5.4.3区域发展和产业布局的数学描述
5.4.4耦合分析
5.4.5结论和讨论
5.5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时空耦合模型
5.5.1区域发展决策分析
5.5.2空间优化模型
5.5.3考虑多种项目的静态模型
5.5.4区域经济发展的时空耦合分析
5.5.5稀缺资源在两个区域之间的利益分配模型
5.5.6结语与讨论
5.6模糊线性规划的实践探索
5.6.1重点开发矿种和重点开发地区的确定
5.6.2资源开采量的模糊线性规划
5.6.3开发方案的模拟和选择
5.7高校招生名额分配模型研究
5.7.1引言
5.7.2高等教育资源的分配思路
5.7.3我国国办重点高校招生名额地区分配的特点
5.7.4高校名额分配模型构建
5.7.5结论与讨论
5.8首都区位论——用定量方法确定首都选址
5.8.1中国的区域重心
5.8.2中国新都的位置选择
6因素贡献率分析
6.1因素贡献率分析原理
6.1.1子系统贡献率分析
6.1.2我国南北差异中的要素贡献率分析
6.1.3结论
6.2偶发因素影响效果分析
6.2.1概述
6.2.2偶发因素对北京市涉外旅游的影响分析
6.2.3东道主效应及2008年奥运会中国金牌超过美国的可行性预测
6.1.4城市化的四岛效应——以西北五省区首府为例
图片来源
表格来源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对区域结构、功能、效益、态势、运行机制等进行定量分析;对区域经济学、经济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几个经典模型进行改造,提出了多模型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的研究方案;对我国城乡协调、区域协调及现代化进程等进行了定量评价。
主编推荐
《区域系统分析方法研究》利用简单、实用的方法,对区域结构、功能、效益、态势、运行机制等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对区域经济学、经济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几个经典模型进行改造,提出了多模型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的研究方案;对我国城乡协调、区域协调及现代化进程等进行了定量评价;创新性地提出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时空耦合模型、区域发展与产业布局耦合模型、微分回归建模方法、社会经济系统加权建模方法、用断裂点理论进行区域划分的方法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