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看水 一面想你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12.16
2.7折
¥
45
全新
仅1件
作者沈从文 著
出版社万卷出版社
ISBN9787547047965
出版时间2018-04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45元
货号1201688882
上书时间2024-09-3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沈从文(1902-1989),男,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人,中国有名作家。沈从文先生一生著述颇丰,代表作有《边城》《湘行散记》《从文自传》《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沈从文是一位具有世界声誉的文学大师,他以特殊的笔触、独特的方式用小说、散文建造起中国现代文学目前独特的文学世界,即“湘西世界”。
目录
追寻美的一生(吴晓东)
湘行书简
引子
张兆和致沈从文 之一
张兆和致沈从文 之二
张兆和致沈从文 之三
沈从文致张兆和
在桃源
小船上的信叭
泊曾家河
水手们
泊兴隆街
河街想象
忆麻阳船
过柳林岔
泊缆子湾
今天只写两张
第三张……
过梢子铺长潭
夜泊鸭窠围
第八张……
梦无凭据
鸭窠围的梦
鸭窠围清晨
歪了一下
滩上挣扎
泊杨家蛆
潭中夜渔
横石和九溪
历史是一条河
离辰州上行
虎雏印象
到泸溪
泸溪黄昏
天明号音
到凤凰
感慨之至
辰州下行
再到柳林岔
过新田湾
重抵桃源
尾声
沈从文致沈云六
湘行散记
一个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
桃源与沅州
鸭窠围的夜
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
一个多情水手与一个多情妇人
辰河小船上的水手
箱子岩
五个军官与一个煤矿工人
老伴
虎雏再遇记
一个爱惜鼻子的朋友
滕回生堂的今昔
编后记
内容摘要
《一面看水 一面想你:湘行散记(精)》精选了沈从文先生很负盛名的两部散文集《湘行散记》和《湘行书简》。
《湘行散记》是沈从文1934年返湘路上的所见所闻。途中,他看到的是美丽故乡的凋零,而乡民们不管过着怎样沉重的生活,却从不逃避为了活着而应有的努力。这一纯美散文集,也是广大文艺青年的心灵游记。
《湘行书简》则是沈从文返乡途中与妻子张兆和的来往信札,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思念与爱恋。本书将这两部散文集集结在一起,邀请广大读者在青山绿水之间,体会沈从文的诗意与从容,领悟生活,思索人生。
本书还精选了珍贵手稿、书法作品、画作,图文并茂,以飨读者。
精彩内容
追寻美的一生—沈从文创作精品导读吴晓东沈从文逝世三十周年之际,万卷出版公司拟印行沈从文几个创作领域的精品,堪称沈从文爱好者的福音。几部作品囊括了沈从文优选的小说、散文与别具一格的自传,加上沈从文的文物研究,呈现出的是沈从文毕生成就的浓缩精华版。就三部文学作品而言,汇聚的都是沈从文成熟期的很好之作。其中《从文自传》1934 年由上海出版社出版,同一年,中篇小说《边城》出版,散文集《湘行散记》也开始发表,可以说这个1924 年从湘西小城走出来的“乡下人”已经达到了他一生中的辉煌顶点。一沈从文的表作《边城》的问世,标志着沈从文精心打造的“湘西世界”已上升为一个由高超想象力建构的文学王国,堪与鲁迅笔下的“鲁镇”相提并论,甚至已经成为乡土中国的一个象征。沈从文的高足汪曾祺就认为:“边城”不只是一个地理概念,意思不是说这是个边地的小城。这同时是一个时间概念、文化概念。“边城”是大城市的对立面。这是“中国另外一个地方另外一种事情”(《边城题记》)。沈先生从乡下跑到大城市,对上流社会的腐朽生活、对城里人的“庸俗小气自私市侩”深恶痛绝,这引发了他的乡愁,使他对故乡尚未接近被现代物质文明所摧毁的淳朴民风十分怀念。在汪曾祺看来,“边城”世界在与大城市以及现代物质文明的对峙之中获得了文化和时间意义上的双重自足性。作家林斤澜也曾经这样言说沈从文及其《边城》:“沈从文是个什么样的作家呢?他拜美为生命,供奉人性,追求和谐。他投奔自然,《边城》的翠翠就是水光山色,爷爷纯朴如太古,渡船联系此岸和彼岸,连跟进跟出的黄狗也不另外取名,只叫做狗。”在林斤澜的理解中,边城世界是太古一般充满和谐之美与自然人性的田园世界。在《边城》蕴含的各种丰富的主题内容之中,有研究者格外看重的正是沈从文所延续的陶渊明奠定的桃花源传统,建构了一个湘西的世外桃源,因此在《边城》中存有中国本土田园牧歌文化的最后的背影。刘洪涛在《〈边城〉:牧歌与中国形象》一书中认为,当这个牧歌指向文化隐喻的时候,就诞生了一个诗意的中国形象,“边城”是20 世纪30 年代“中国形象”的一个代表,这个诗意的中国形象有别于五四启蒙主义话语所形塑的“中国”。如果说,鲁迅的《阿Q 正传》呈现了国民性需要改造的落后的中国,那么《边城》则传达了一个类似田园牧歌的诗意化的中国形象。…… ……二从一个最初连标点符号都不会用的文学青年,到成长为一个“现代短篇小说”,沈从文堪称创造了中国现代文坛的一个“乡下人”的文学传奇。而沈从文的故乡—偏远的湘西一隅也带给中国内地都市读者以一种神秘性。这些因素都使集中书写了沈从文离乡之前人生经历的《从文自传》获得了文坛的瞩目。在《宇宙风》杂志所做的“一九三四年我所爱读的书籍”调查中,著名作家周作人和老舍就都选择了《从文自传》作为自己爱读的书。《从文自传》的创作意图在沈从文于1980 年写的“附记”中有明确的追溯:当时我正在青岛大学教散文习作。本人学习用笔还不到十年,手中一枝笔,也只能说正逐渐在成熟中,慢慢脱去矜持、浮夸、生硬、做作,日益接近自然。……当时主观设想,觉得既然是自传,正不妨解除习惯上的一切束缚,试改换一种方法,干脆明朗,就个人记忆到的写下去,既可温习一下个人生命发展过程,也可以让读者明白我是在怎样环境下活过来的一个人。……部分读者可能但觉得“别具一格,离奇有趣”。只有少数相知亲友,才能体会到近于出入地狱的沉重和辛酸。从这段自述中,研究者捕捉到的是《从文自传》中“自觉的文体意识和生命意识,及二者间的纠缠”,从而使《从文自传》与当时其他作家的自传相区别开来。…… ……三1934 年年初,因母亲病危,离开湘西已十几年的沈从文第一次踏上回乡的路。从北平经长沙到桃源后,沈从文雇了一只小船沿着沅水逆流而上,大约六天后到沅陵,又在船上度过五天才抵达老家凤凰。为了排遣船上的寂寞,沈从文写下大量给新婚夫人张兆和的书信,讲述水上所见所感。《湘行散记》即是在这些书信的基础上整理而成,因此我们从这本书中也集中看到沈从文对于故乡河流的书写。沈从文在一封信中这样向张兆和(沈从文称其为“三三”)描写故乡的河流:三三,我因为天气太好了一点,故站在船后舱看了许久水,我心中忽然好像彻悟了一些,同时又好像从这条河中得到了许多智慧。三三,的的确确,得到了许多智慧,不是知识。我轻轻的叹息了好些次。山头夕阳极感动我,水底各色圆石也极感动我,我心中似乎毫无什么渣滓,透明烛照,对河水、对夕阳、对拉船人同船,皆那么爱着,十分温暖的爱着!……我会用我自己的力量,为所谓人生,解释得比任何人皆庄严些与透入些!三三,我看久了水,从水里的石头得到一点平时好像不能得到的东西,对于人生,对于爱憎,仿佛全然与人不同了。我觉得惆怅得很,我总像看得太深太远,对于我自己,便成为受难者了。这时节我软弱得很,因为我爱了世界,爱了人类。对“水”的凝视使沈从文忽然发现心灵被一种爱充满,这种爱进而泛化到对世界和人类上面。故乡的河水因此启发了沈从文的博爱,而有博大之爱的人往往是如沈从文所说“软弱得很”的。同时也正像孔夫子说,“智者乐水”,河水也让沈从文“彻悟”,从中获得的是智慧。…… ……四1949 年之后沈从文放弃了文学写作,改行去历史博物馆工作,致力于中国古代的服饰与文物研究,也同样取得了辉煌的功绩。看上去似乎沈从文的转行有些可惜,但却是中国文物研究领域之幸。同时,沈从文选择文物研究者的职业度过自己的后半生,并不是出于一时间的心血来潮。其实从《从文自传》中即可看出,沈从文在故乡当兵的时候就对历史与文物产生了极大的热情。《从文自传》中题为《学历史的地方》的一章,就集中叙写了他在“湘西王”陈渠珍身边作书记的经历,其间接触了大量的字画、碑帖、古书,因此沈从文把这段日子看成“实在是我一个转机,使我对于全个历史各时代各方面的光辉,得了一个从容机会去认识,去接近”。沈从文对于文物的兴趣可以说持续了差不多整个一生。汪曾祺这样回忆西南联大时期的沈从文:我在昆明当他的学生的时候,他跟我(以及其他人)谈文学的时候,远不如谈陶瓷,谈漆器,谈刺绣的时候多。他不知从哪里买了那么多少数民族的挑花布。沏了几杯茶,大家就跟着他对着这些挑花图案一起赞叹了一个晚上。有一阵,一上街,就到处搜罗缅漆盒子。而沈从文对文物的爱好中始终渗透了审美的眼光,毋宁说,他是以一个毕生执着于美的文学家的身份致力于文物研究的,正如汪曾祺所说:“他是一个不可救药的‘美’的爱好者,对于由于人的劳动而创造出来的一切美的东西具有一种宗教徒式的狂热。对于美,他永远不缺乏一个年轻的情人那样的惊喜与崇拜。” 作为在历史中追寻美的研究者,沈从文的文学创作与文物研究由此获得了生命意义上的一体性。(吴晓东,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沈从文研究专家。)ǒ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