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丘缓坡山地生态开发初探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低丘缓坡山地生态开发初探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40.36 5.8折 69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洪 等 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09799147

出版时间2016-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9元

货号1201494287

上书时间2024-09-30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张洪,男,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财经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院长兼云南省高校高原山地土地利用重点实验室主任,云南省教学名师,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要学术领域是土地规划与利用、城市经济与房地产。近几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和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课题多项,主持国土资源部、国家发改委等中央部委和云南省委托研究课题1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著作多部。

目录
章为什么要开展低丘缓坡山地生态开发/001
节低丘缓坡山地开发是国家与地方重大需求/001
第二节国内外低丘缓坡山地开发技术发展现状/007
第二章云南省低丘缓坡山地开发潜力/012
节云南省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现状/012
第二节云南省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与存在问题/016
第三节云南省级层面低丘缓坡土地建设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019
第三章基于GIS的低丘缓坡土地建设开发适宜性评价——以大理市为例/061
节研究区概况及低丘缓坡评价范围确定/063
第二节低丘缓坡土地建设适宜性实证研究/065
第三节结果分析/070
参考文献/079
第四章基于GIS的低丘缓坡土地建设开发对项目区水土流失的影响——以昆明市西山区花红园区块为例/082
节数据来源/083
第二节研究模型和各因子计算/083
第三节结果分析/090
参考文献/097
第五章基于生态敏感性评价的山地城镇建设用地选择与空间用地布局——以大理市海东区为例/098
节国内外研究进展/099
第二节研究区概况/100
第三节海东区生态敏感性评价/102
第四节山地城镇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108
第五节海东区城镇用地布局方案/112
第六节研究结论与展望/122
参考文献/123
第六章低丘缓坡山地建设开发景观生态规划——以云南省富民县哨箐区块为例/126
节研究区概况/127
第二节研究方法/128
第三节生态适宜性评价/128
第四节景观生态规划/140
第五节景观生态规划对生态环境的贡献/156
第六节结语及展望/158
参考文献/160
第七章基于OWA的大理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163
节OWA技术原理与方法/164
第二节基于OWA的大理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过程/166
第三节大理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结果与分析/168
第四节结论/174
参考文献/175
第八章大理市低丘缓坡生态经济区功能布局/177
节国内外研究现状/178
第二节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180
第三节大理市低丘缓坡生态经济区区划/185
第四节大理市低丘缓坡生态经济区主体功能定位/193
第五节研究区生态经济功能分区概述和协调发展模式/202
第六节研究结论与展望/207
参考文献/209

内容摘要
山地生态脆弱,山地开发必须科学、优化,尽量减少山地建设开发对山地生态系统的破坏,构建生态可持续的山地开发模式,有效推动城镇村落一体化用地布局。本书是在作者多年来主持开展低丘缓坡山地开发土地利用研究的部分成果基础上编辑形成的,重点探索低丘缓坡山地生态开发的方法和模式,从潜力、因素评价、布局与规划、功能分区几个视角,较系统地阐述了低丘缓坡山地生态开发的近期新研究成果,是对低丘缓坡山地生态开发的初步尝试和探讨。

精彩内容
前    言 山地开发利用是在新形势下统筹开发与保护资源,落实十八大“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国土空间开发战略,其对因地制宜拓展建设用地空间,减少优质耕地占用,促进地区城镇化发展,保障地区粮食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国土空间利用相协调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陆域国土空间中,山地高原丘陵约占69%。山地高原具有小气候调节的功能,是能源、矿产资源的富集地区,还是很多河流、水系的发源地,更是主要的生态屏障。国土空间格局优化需要统筹占国土面积一半之多的山地单元,强调其生产与生活功能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山地生态功能。低丘缓坡山地生态开发是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与解决粮食安全与土地资源约束问题的有效途径,有利于优化国土开发格局、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 任何有人类活动的国土空间都同时发挥着生产功能、生活功能和生态功能的作用。对于具备多功能性与异质性特征的山地如何确定其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是优化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迫切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从云南、浙江、福建等省份已开展的低丘缓坡山地开发的实践看,低丘缓坡山地开发与坝区土地利用存在许多需要考虑的特殊因素。各地在具体实践中,形成了丰富多样的低丘缓坡山地开发模式,并初步对低丘缓坡山地在土地用途、规模、布局、政策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但整体来看,尚有许多科学和技术问题亟待解决。 本书是在笔者多年来主持开展低丘缓坡山地开发土地利用研究的部分成果基础上编辑形成的。配合笔者开展研究的硕士研究生主要有石文华、王一涵、陈凤娇、林丽、王安琦、曹京、束楠楠、邱渝、董世杰、宋贝杨。本书第二章,参考了笔者主持的一项研究课题中的专题报告之一,参与这个专题报告研究的教师有李彦、刘春学、刘洪江、雷冬梅、袁磊、孟春林等。本书写作分工:章张洪;第二章张洪、李彦;第三章张洪、曹京、董世杰;第四章张洪、石文华;第五章张洪、王一涵、束楠楠;第六章张洪、陈凤娇;第七章张洪、王安琦、宋贝杨;第八章张洪、林丽。在此,笔者对上述为本书做出贡献的研究生和教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山地生态脆弱,拓区上山,必然对山地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干扰。因此,山地开发必须科学、优化,尽量减少山地建设开发对山地生态系统的破坏,构建生态可持续的山地开发模式,有效推动城镇村落一体化用地布局,优化国土空间布局。这既可以带动山区产业的发展,提高山区居民的收入水平,减少山区贫困人口;又尽可能保留绿水青山,促进生态修复和山地人工-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本书只是对低丘缓坡山地生态开发的初步尝试和探讨,许多问题还需要在今后的科学研究和大量生态监测中,逐步深化认识和解决。因此,本书一定存在遗漏和不全面、不深入的地方,希望各位专家和读者给予指正。 张  洪 2016年9月2日 于云南财经大学康园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