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学的逻辑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留学的逻辑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0.78 5.3折 39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赵刚 著

出版社北京出版集团

ISBN9787200132571

出版时间2017-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9元

货号1201602839

上书时间2024-09-06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赵刚,现任英国诺森比亚大学中国区总监,近十年一直担任英国大学驻华代表;英国格拉斯哥大学MBA;海外高校促进会靠前届峰会轮值;《靠前航空报》《中国民航报》特约撰稿人;主要作品包括《苏格兰的方格子》《刷刷留学英国的文化存在感》《欧洲情调之旅》等。

目录
英国留学那些事儿该有个头绪了
2017年中国出国留学市场还会火吗?
英国大学排名的真实意图原来在这里!
“留学去名校”的独木桥也很挤
你的游学该升级为2.0版本了!
高考没考好,留学能保底吗?
高考与留学,选哪个好?
英国大学最无法回答的问题
高考后留学英国最稳妥方案
了解英美大学申请程序的优选不同点
留学英国你还会选MBA吗?
英国大学拒信能缓期执行吗?
英国脱欧对中国留学生的影响
留学英国还安全吗?
留学英国旅途攻略全记录
英国天气最准确的概括
留学英国校外租房纪实
舌尖上的英国,你懂的
英国“首堵”伦敦的公共交通
留学英国看急诊全程攻略
中国留学生为什么被名校开除?
“憨豆先生”是英国学霸吗?
英国留学与诸葛亮游学的异曲同工
留学英国门课为什么最重要?
在英国大学听懂课的奥秘
为什么中国留学生到国外都不怕考试?
英国留学的时空穿越
留学英国最困难的时候怎么办?
身在英国,却没有一个地方叫英国
身在英国,却没有一个地方叫英国
英国天天都是“读书日”!
英语的“负能量”你能感受到吗?
在英国大学,ViceChancellor是副校长吗?
英国人更接纳马云还是?
难忘的苏格兰情人节
晒晒世界名校的有名“编外校友”
一座大学,一个城市,一段历史
老舍的伦敦,伦敦的老舍
三位一体的剑桥
进哪个英国大学最可能成为亿万富豪?
格拉斯哥大学:历史的古铜色
寻访传说中的哈罗公学
纽卡斯尔为什么字面意是“新城堡”?
“煤都”的变迁
泰恩河畔的龙旗
足球的“洪荒之力”
英国大学的“同城德比”
海归,你算老几
高考有必要复习一年吗?
“高考状元”的分数有多少含金量?
中国大学缺失的“品质”是什么?
“中国教育不比美国差”吗?
海归与4000万的房子
留学回国,好意思就挣这点儿钱吗?
海归就业的体制问题
海归选择“四大”工作有前途吗?
海归的英语这是怎么了?
留学回国为什么现“原形”?
“留学红利”能维持多久?
理想是什么?
后记:帮助别人成功才算成功

内容摘要
《留学的逻辑》作者赵刚逆向思维,针对靠前教育,特别是英国留学,有了全新的思路:提升个人品牌,反过来推动英国大学的品牌形象。全书分为“英国留学那些事儿该有个头绪了”“身在英国,却没有一个地方叫英国”“一座大学,一个城市,一段历史”“海归,你算老几”4个部分,共计56篇文章。全书通过中英文化差异性深度解读,有趣、深刻、实用三者兼得。以很接地气的方式说说留学那些事,给打算留学的学生们很实在的建议和指南。

精彩内容
坚持是行为艺术,与成功无关几乎每一天,我都在自媒体平台发布文章,经常能看到诸如“天天发呀”“又刷存在感呢”“不明白你哪儿来的时间”等留言、评论。潜台词我懂,大概是“你要疯”的意思!以兴趣的名义去坚持,坚持已经变成自然而然的习惯,而不是成败得失的纠结、惶恐。摩肩接踵的街上,不时有各种发放小广告的声音撞进耳朵里,“先生,买房吗?离北京才75千米,雄安新区周边最后的机会了!您来一张看看。”“帅哥,足底优惠卡,三折起,给您一张。”“老板,您拿着这个券儿,二楼点套餐送可乐。”我嘴里回答着“不要不要”,回到家里,在自媒体平台上发送我编辑好的文章,然后分享在微信的朋友圈里,仔细想来,其实我也是贴、送小广告的,只不过地点从“线下”转到了“线上”。当然,贴、送的内容比那些“线下”的格调高些,主要是文化视角、分析中英教育差别的文章。尽管如此,我也有些担心。我所担心的,并不是有些网友奇葩的点评,而是与教育,特别是靠前教育相关的文化传播,是否能符合市场的要求。我从2012年开始做自媒体,起初只是“赶时髦”,为自己工作的英国大学做些信息发布和宣传。宣传的角度也无外乎是突显品牌大学、靠前化业务,也就是强化社会认同的“大品牌”观念。渐渐地,我发现这些社会认同虽然有用,但也是“双刃剑”。以职场为例,“品牌”的外部环境其实更多是一种威压感,面对“神”一样的雇主,只能顶礼膜拜、俯首称臣,没有话语权。这种相当凑合的工作,只能维系生存,却没有活得更好的空间。此时,我有了不同以往的思路:提升个人品牌,反过来推动英国大学(雇主)的品牌形象。留学业内英国校代的“刷脸”营销,其实就是个人品牌提升大学美誉度的典型案例,只不过,过去的“刷脸”往往停留在销售层面,以招生数量为导向。谈到销售,确实是我个人的短板。不会喝酒、不会抽烟、不会唱卡拉OK、不会来事儿,同时,颜值低、没背景、朋友圈子小,不喜欢应酬、不屑于公关,年龄大了,又不愿意凑合活着,于是我便把在工作中引入写作,即促进了销售,又锻炼了文笔。“爬格子”是我的爱好,已经坚持了30多年了。对变成铅字的东西有种天生的好感,中学时总是琢磨着自己在作文稿纸上歪歪扭扭的字什么时候才能变成铅字发表。1990年,好说歹说地央求语文老师帮我在《作文通讯》上刊出了自己的作文《增几分民族自尊》,拿过样刊“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我承认自己是后知后觉,虽然经常“思考”,却也经常想不出个所以然。没有思想的文章,其实只是技术层面的辞藻堆砌,俗称“码字儿”。后来影影绰绰地有些“思想”了,又碰到了制度约束。1998年,因为工作原因,我经常在《靠前航空报》上发表文章;2002年,我的第一本书《欧洲情调之旅》(合著)由中国档案出版社出版,我收到了6340元稿费和10本样书。2014年,我试着把写作与工作结合起来。一边反思自己留英学习、生活、工作的经历,一边试着读解、总结中英文化差异。做教育的人总有“好为人师”的嫌疑,容易自我拔高。书的定位也是如此,让靠前交流中的人们多些理解,少些误会;多些顺应,少些矫情;多些共鸣,少些纷争。我一边写书,一边把其中的部分内容在自媒体和朋友圈里“晒”,没想到圈内的同行很好支持,有一篇名为《英国校代的画像》的文章,不仅点击量惊人,还引起了近乎激烈的争论,我编的顺口溜“英国校代有三宝,手册、桌布、易拉宝”在圈内流传开来。2016年4月,折腾了两年多,找了将近20家出版社,书稿还只是书稿。不过,此时我已经开始在搜狐公众平台(后来改名叫“搜狐号”)上连载自己的书稿了,而且3个月内,阅读量就超过了300万次。同年9月,我的书《到英国去》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此后,我以书里的内容开始做公益讲座、网络和广播电台直播、电视台教育节目录制。与此同时,我的自媒体文章发布从未停止过,教育现状、文化差异、影视体育评论、观光游记、历史反思,等等,我不再受任何题材上的,尽管我在平台上的主要标签仍是教育或留学。如果是喜欢做的事,时间其实不是问题。在学业、职场很少坚持的我,此时在换一种活法儿。这是平生第一次,我把兴趣带入工作中,用兴趣搭建个人品牌,然后再借此推动我的工作(比如英国大学的品牌)。以兴趣的名义去坚持,坚持其实已经变成了自然而然的习惯,就像天天远眺窗外时隐时现的北京西山,天天听着音乐洗澡、刷牙,天天紧张而期待地查看穆里尼奥、C罗、梅西的消息,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我姑且称之为“行为艺术”。当然,外部的担当只是一厢情愿,结果很难预料。更重要的,还是自我营造愉悦、安心的氛围,磨炼自己的文化修养,不必过多纠缠自己不喜欢的“面子工程”。文化、教育是亲情、友情的载体,和爱人、孩子、父母、亲友、同事、读者一起度过生命中美好的瞬间,不再纠结于成败得失的诚惶诚恐。针对靠前教育,特别是英国留学,我的“行为艺术”又有了新的进展,就是这本《留学的逻辑》。赵刚2017年8月29日于北京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