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恩音乐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感恩音乐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3.56 4.9折 4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袁朋林、袁朋彦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625803

出版时间2023-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8元

货号1202823289

上书时间2024-09-04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赤子之心谱乐章,绵薄之力绘群文。父亲袁志忠一生致力于音乐创作和社会文化活动。值此中国共产党建党 
100周年之际,他将凝聚一生心血的《感恩音乐》,献给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父亲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河南省音乐文化战线上的辛勤耕耘者,是从事音乐创作的专家,也是一位活跃的社会活动家。他曾任河南省音乐家协会理事、常务理事,历任《群众艺术》《豫苑》音乐编辑、主编,《青年歌声》杂志社主编。父亲出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是党的阳光雨露滋润了他,把他从一个贫苦出身的穷孩子变成一位中国音乐学院的大学毕业生。毕业分配后,融入河南省群众文化建设从事音乐创作的组织、辅导工作,在音乐创作、编辑领域一干就是 30多年,直至退休。

 

父亲待人真诚、热情,为人朴实、坚毅,数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埋头苦干、忘我奉献。无论是在繁杂的社会活动的组织、辅导中,还是在甘为人梯的编辑工作里,或是在艰辛的音乐创作、理论研究上,都以较强的能力和水平,为河南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倾注着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

 

在编辑工作中,父亲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刊宗旨,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兼顾经济效益。作为全国公开发行 120余期,发行量百万余册的通俗文学期刊《豫苑》主编,他博采众长、大胆创新;作为全国公开发行 
150余期,发行量超百万册的音 乐期刊《青年歌声》主编,他培养了一大批创作者,发现和推出了不少歌手,为广大音乐爱好者呈现了无数的优秀作品,繁荣了文艺创作,活跃了人民群众的文化艺术生活,为党的文艺事业添砖加瓦、添枝加叶。

 

秉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贴近生活、贴近百姓的创作理念,父亲笔耕不辍,创作了一大批富有时代特征和生活色彩的歌曲,以其优美的旋律、新颖的立意、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民族风格,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曲风,如:《我唱我的祖国好》《我爱这朵花》《家家都是幸福花》《婆媳歌》《希望的大门朝你开》等发表在《歌曲》《北京日报》《河南日报》等报纸杂志上;《歌唱太阳歌唱党》入选《河南省中小学音乐补充教材》;童话歌舞剧剧本《美丽的花园》收录于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闪光的灵芝》;《黄河五彩路》《辉县人民创大业》等歌曲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河南电视台播放;《黄河儿女情》《前进吧,八十年代的小主人》等歌曲荣获国家级、省级奖项;曾为电视剧《沸腾的早晨》《酒乡行》《悠悠罗帕情》等创作主题歌和插曲,广为传唱。

 

父亲悉心于文化探讨、音乐理论研究,在孜孜不辍钻研的基础上,参与编撰的《颂歌献给亲爱的党》《金曲颂中华》等音乐书籍由省级出版社出版。为了普及青少年音乐教育,活跃青少年的艺术生活,进一步地展示河南音乐成果,父亲曾自筹经费,成功举办了“河南省音乐理论论文研讨会”论文评选活动,省级青少年歌手比赛如 “‘联通新时空杯’第三届河南省青少年歌手比赛”“庆祝建国 50周年‘王屋山杯’河南省青少年歌手比赛”,以及器乐大赛如“天下城——理查德·克莱德曼杯河南省青少年钢琴比赛”“‘百泉杯’河南省青少年器乐大赛”“‘亿龙杯’河南省青少年钢琴比赛”“‘海曼杯’第三届河南省青少年钢琴大赛”“‘星艺杯’手风琴大赛”“‘唯佳杯’电子琴比赛”等,推出了不少优秀歌手、乐手,有些已经成长为国家级舞台上的艺术人才,有些考入了专业艺术院校,为河南省音乐事业抒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父亲活跃在社会文化活动领域,多次策划、组织了全国性、全省性大型美术展示活动。曾协助著名书画家张万庆(时任河南省群众艺术馆馆长)组织实施了由文化部、河南省政府、中国美术研究所、河南省文化厅主办,河南省群众艺术馆《青年歌 声》杂志社承办的“全国牡丹竞选国花画展”“当代中国工笔画大展”“中国佛教文化书画大展”等。多次策划、实施了全省性美术展示活动,如“河南省跨世纪国画人才作品展”“河南省农村新貌国画展”等。在原文化部社文司的指导下筹办了“张万庆书法篆刻作品展”。时任国家领导的陈慕华、李德生、谷牧等同志亲自观看了“全国牡丹竞选国花画展”,业内知名书画家王琦、潘洁兹、权希军等同志给予了好评和赞扬。

 

父亲多次出任省级文艺赛事评委,参与河南省文化厅职称评审工作。他的事迹收录于《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中国音乐家辞典》。他谱写的歌曲留在人们的脑海里,组织过的活动留在人们的回忆之中,主编的书籍映在人们的心中……老骥伏枥千里志,暮年壮士心不息。进入耄耋之年的他,虽然离开了工作岗位,但是仍时时关心着河南音乐领域的最新动态,为党的文艺事业贡献余热。

 

袁朋林 袁朋彦
于2021年9月9日

 

 在举国上下喜迎中国共产党建党 100周年的日子里,我将毕生心血汇集的《感恩音乐》这本书,献给伟大的党——我的母亲。感恩您让我与音乐相遇,感恩您让我走入音乐殿堂,感恩您把我从一个农民的孩子培养成为一名音乐学子、一名音乐创作者、一名音乐研究人。

 

一首歌曲碰触音乐之光

 

余家祖辈以务农为生,靠着一双手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四季劳作,以维持生计。1942年 3月 21日,在辉县西关东后地的一座小院后的破草房里,诞生了一个男孩,他是袁家的长子,那就是我。我的诞生给贫苦的一家带来了欢乐,让父亲无比高兴。父亲在家中排行第二,他外表英俊、帅气,可是命运不济,被抓过壮丁,后投奔八路军,曾随刘邓大军辗转太行山,并担任炊事班长。请假回家探望病重的祖母后,与部队失去联系,之后在家务农。我的母亲是个漂亮、贤惠的女人。我有五个弟弟妹妹,家里人口越来越多,家境也越来越艰难,终日操劳的母亲,积劳成疾,47岁便离开了人世。

 

记得辉县解放的那一天,解放军战士列队在一个大院里,齐声高唱“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声音嘹亮、雄壮有力。这歌声让我驻足在院外,倾心聆听。这歌声,敲击着我的心胸;这歌声,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音乐的力量;这歌声,也叩开了 我的音乐之门。

 

一位位恩师引领徜徉音乐殿堂

 

上了小学的我,在累的时候会哼唱那首歌,在高兴的时候也会哼唱那首歌。我幼小的心里觉得,音乐真是好神奇呀,它能带来快乐,也能带来力量。小学音乐老师杜家让和后来的音乐老师戈东升发现我对音乐很感兴趣,而且还很有灵气,就单独教我学习识谱和乐理,让我抄歌(当时没有音乐教科书,老师上课时,把要学的歌抄在一张大纸上,让学生看着大歌页上课)。杜老师的那把小提琴和教学用的那架脚踏风琴,最令我着迷。当他不在时,我就偷偷地学着拉、学着弹……

 

考上辉县一中后,我分在 27班,因为我的音乐特长,同学推选我当文艺委员。一次,学校举办文艺演出,教导处崔德山老师让我负责组织表演节目。我选中《歌曲》上发表的生活气息浓郁、独具河南地方特色的《瞧娘》一曲,编排表演。一登台即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欢迎,轰动了全校。这次表演,让我初次领略到了音乐的魅力,从此我更加在音乐上钻研。

 

那时候,家里没钱买书,一放学,我就跑到新华书店看音乐书。后来又听说可以到文化馆借书(那时候还没有图书馆),我就成了那里的常客。《怎样识五线谱》《歌曲作法浅谈》……一本本音乐理论书籍吸引着我。在深夜里,我独自一人挑着煤油灯,读得津津有味。一个个跳动的音符,一句句深奥的理论,让我有了成为一名音乐家的梦想。时间倏忽而过,转眼到了毕业季,我站在了人生第一个十字路口:是考高中?是考师范当一名老师?还是考艺校踏入音乐领域?我没有犹豫,不顾校教导主任的劝导,毅然决然地报考了郑州艺术学院,后随教育局的张老师来到了新乡考试,在经过初试、复试、面试以后,郑州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谢振川老师通知我,我被录取了。那一年,我成为辉县唯一被郑州艺术学院音乐系录取的考生。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我心潮起伏,喜出望外,这是我朝人生目标迈出的第一步,朝梦想迈出的第一步。

 

郑州艺术学院成立于 1958年,拥有音乐系、美术系、舞蹈科等多个科系。我进 入了音乐系四班,被全班同学选为班长。那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遇上“调整、巩固、充实、提高”,仅上了一年的课程就放了长假,后来学校按照要求也停办了。

 

我回到了熟悉的家乡。回到家乡以后,我没有放弃音乐的学习与创作。生产队推荐我去西关完小当音乐代课老师。没有音乐教材,我就把小学语文有诗歌的课文编成歌曲教孩子们唱,这样既巩固了语文知识,又学习了音乐理论,同时,也是我自己作曲创作的尝试,让我开始对创作与生活的关系有了浅显的探寻。1964年,我创作的歌曲《省城里剧团下乡来》被新乡地区群艺馆作为“演唱材料”在全区推广,这是我发表的第一首歌曲,它的推广给了我巨大鼓舞,推动着我在创作的道路上不断钻研,是我音乐学习深造的动力。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得知中国音乐学院招生的消息,兴奋极了,默默地准备着。1965年 6月,那是我终生难忘的岁月。我和辉县二中的音乐教师——我的音乐启蒙老师戈东升结伴前行,去北京报考中国音乐学院。开始,我报考的是作曲系,当经过笔试、面试后,我被一位老师叫了过去,询问愿不愿意考音乐理论系。他耐心地给我讲了音乐理论系的前景、培养目标和所学课程,又详细地问我报考中国音乐学院的缘由、家里的情况以及个人的经历。想到比起作曲系,音乐理论系学习领域更深更广,我同意了。我进行了单独考试。经过几天的紧张考试,7月 1日,戈老师与我离开了人人向往的北京。直到入学中国音乐学院之后,我才知道,面试时的老师就是音乐理论系主任、著名音乐理论家冯文慈教授。他那和蔼的面容、儒雅的举止,至今历历在
目,对我产生了深深的影响。

 

时间,总是在焦灼的等待中过得很慢。一天,邮局投递员站在小学校门口,通知我领挂号信,签过名盖过章后,我打开一看——中国音乐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我被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理论系录取了!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理论系!我是中国音乐学院的一名学生了!我兴奋得心脏快要跳出来了。是音乐让我去到向往的北京,是音乐让我踏入中国音乐界的最高学府,我感到无比荣耀和自豪。

 

中国音乐学院,我朝思暮想的学府。它是唯一教学中国民族音乐的学府,是民族音乐家的摇篮。学院除了音乐理论系(现为音乐学系),还有声乐系、歌剧系、器乐 系和民族班。我们班上有 8位同学,他们来自祖国的大江南北,包括了多个民族,有来自北京的徐嘉琳、肖承兰,蒙古族的满都夫,辽宁的聂英,延边朝鲜族的李弘善,山东的孙焕英,山西的郭瑞,而我来自中原河南,同学们选举我当班长。快乐而美好的大学学习生活开始了。

 

不幸的是,这年年底父亲病故。我无力回家奔丧,心情低落到了极点。得知这一消息后,全班同学像亲兄弟姐妹一样,纷纷倾囊相助,团支部书记郭瑞号召全班同学为我捐款,吕仲其老师拿出存折为我取钱。老师们和全班同学的爱心捐助,使我得以顺利办完了丧事。我们班这种“一人有难、全体支援”的兄弟姐妹情与大爱精神,在全院师生大会上受到了时任中国音乐学院院长马可的赞扬。一时间,我们班助人于艰难之中的事迹传为佳话。这件事温暖了我的一生,让我刻骨铭心地感念、感恩,感谢我的老师们,感谢我的同学们,感恩中国音乐学院,感恩这个好时代!

 

1966年 6月 7日,社会上的动乱波及学校。一张大字报,搅乱了美好的校园生活。我先是被作为黑帮爪牙,不能参加各种活动,直到工宣队、军宣队进驻学院,才恢复了我的正常生活。在经历了大串联、复课闹革命、下放炮兵农场和各项政治运动以后,“四人帮”被粉碎,党中央拨乱反正,我从中国音乐学院毕业了。

 

一本本音乐刊物写就编辑经历

 

根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我们这批大学生分配了。我被分配到河南郑州。1973年5月,我到河南省革委会文化局文艺工作室报到。在此我遇到了仰慕已久的《瞧娘》曲作者乔金文。他是文艺工作室音乐组的负责人、原河南省歌舞团团长。音乐组的人员加上我共有 5人。当时我们的任务之一是组织辅导全省的群众音乐创作,收集整理民间戏曲音乐,每年都要向中央报送和反映河南歌曲创作情况。那些年,我们背着录音机跑遍豫北、豫南、信阳、南阳、豫西、豫东,深入基层,深入生活,进行采风。难忘“信阳民歌演唱会”,中央电视台专门采访并组织专题节目进行宣传报道;难忘文化部编辑出版的《战地新歌》,每年都有河南创作的新歌:第一集里有《红旗渠凯歌震天响》(李水词、卢怡曲),第二集里有《天上银河落太行》(陈道敏作曲),第三集里有《兰考今日换新颜》(吴歌曲)。1977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革命歌曲》第三集里选用了《辉县人民创大业》(卞卡词、袁志忠曲)与由文化部第十单位联合组织的 1976—1981全国少年儿童歌曲评选荣获鼓励奖的《前进吧,八十年代的小主人》(沈玉真、袁志忠词曲)。1979年为向国庆 30周年献礼,音乐组主抓音乐创作,评出了 70余首优秀作品,体现了河南音乐的创作水平。

 

当时音乐组的另一项主要任务是开展音乐活动、丰富群众的音乐生活,既宣传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又愉悦人民群众身心,使其得到美的享受。在 1977年 2月由河南省文化局、河南省电视台、河南省电台共同举办的《庆胜利迎新春》文艺演出中,我负责音乐节目。当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派专人采录了7个音乐节目,演出播出后,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1978年3月中旬,在“河南民歌工作经验交流会”中,音乐组组织了80分钟的民歌演出节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派记者采录,播出后,反响强烈。

 

在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 36周年时,音乐组组织排练了一台信阳民间歌舞节目在郑州演出,受到领导、专家和群众的一致好评。音乐来源于生活,生活丰富了音乐,生活需要音乐,音乐更需要生活,这是我作为音乐人工作以后的第一感悟。

 

随着河南省群众艺术馆的恢复,停刊多年的《群众艺术》也复刊了。乔金文同志是负责业务的副馆长,他觉得我适合担任该刊的音乐编辑。听从他的建议,我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地步入了编辑行列,几十年来,历经全国发行的《群众艺术》《豫苑》《群众乐坛》《群星》《青年歌声》。一路走来,我从联系作者、辅助作者的一名普普通通的音乐编辑,到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办刊主任,再到注重刊物形象、狠抓刊物质量、狠抓刊物发行的主编,直至退休,都是因了音乐的缘由,我在这个界域一次又一次地奋进,一次又一次地提高。在此期间,我还编辑了多种音乐书籍,有《颂歌献给亲爱的党》等,均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特别是 1996年,为了响应党中央的号召,落实爱国主义实施纲要,由河南省委宣传部部长张文彬牵头、常务副部长葛继谦主抓、文艺处处长王洪应实施、本人主持编辑的爱国主义歌 曲精选《金曲颂中华》,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在业界受到一致好评。

 

《青年歌声》是国内外发行的月刊。原由河南省文化厅主管,后改为河南群众艺术馆主管。它坚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坚持刊发原创歌曲,兼顾读者喜欢的优秀流行歌曲,以及受欢迎的乐坛唱将新星的介绍,通过多次改版,由黑白印刷变为精美的彩色印刷,图文并茂、风格鲜明、特色突出,在年轻的读者中广受青睐,其中的原创园地栏目,为年轻的音乐创作人提供了展示平台,这在同类刊物中是不多见的。《青年歌声》在发行思路上打破常规,采取多渠道发行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986年6月 7日是难以忘怀的一天。这一天,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党员。我牢记入党誓词,不忘初心,铭记使命。1998年 4月,在河南省第三期期刊社长、主编岗位培训中,我取得了由河南新闻出版局颁发的主编上岗证书。1999年,被河南省艺术专业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评定为“研究员”。一场场社会活动不改音乐人初心“袁志忠先生是中国音乐学院出来的高材生,曾任著名刊物《青年歌声》主编,后与张万庆一起筹备过十余个省级和国家级的书画大展,是一位文化事业的实干家,曾给张万庆以多方面的帮助与支持。”这是《张万庆艺术人生——笔墨涅槃》里的一段文字。张万庆先生是著名书画家、陶瓷书法第一人,出版 
10余种著作,时任河南省群众艺术馆馆长、河南中国画院院长。这里的“十余个省级和国家级的书画大展”指以下各展览。1995年,我有幸成为国家级省级大展办公室副主任,“全国牡丹竞选国花画展”成为重头任务。从作品征集、经费筹集到展览场地的落实,经过几个月北上南下的奔波,最终在文化部、河南省政府、河南省文化厅的大力支持下,“画展”于中国革命博物馆成功举办,陈慕华、谷牧、李德生、陈锡联等 10多位时任中央领导出席。开幕式上,时任河南省副省长张世英讲话、文化部部长高占祥致开幕词、河南省文化厅厅长王传真主持,新闻媒体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返豫后,该展览在郑州进行了汇报展出,又在新乡、辉县、获嘉、周口、项城、三门峡、泌阳等 10个地市县进行文化下乡巡回展,为塑造河南文化强省形象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商品简介

《感恩音乐:袁志忠音乐作品选萃》从音乐创作和理论乐评两个层面,以《弦歌篇》和《文苑篇》两个大的篇章为线索,分章结类,构织8章60篇袁志忠音乐作品和乐评文章,有旋律优美、立意新颖、时代特征鲜明、生活色彩浓厚、地方特色浓郁、独具风格的音乐创作作品;有极具针对性、极有时效性的乐评与时论;有艰辛不辍、孜孜探究的音乐理论研究与探讨……赤子之心谱乐章,绵薄之力绘群文,抒写了袁志忠30多年来在音乐创作领域、编辑领域与社会文化活动领域勤勉不懈,感恩音乐的诚挚心声。



作者简介

袁朋林,河南豫剧院一团行政管理人员。曾多次参加书籍的辑纳校编,注重在实操中不断学习积累,以服务意识与服务精神统领行管工作,具有较强的文字处理能力。
袁朋彦,河南省图书馆馆员。《试论公共音乐图书馆》《感受音乐 轻松读者》《图书借阅工作中读者心理研究》《如何做好读者工作》《试论公共图书馆老年服务工作》等文章先后在《音乐与文化》《科技信息》等刊物上发表,多次获得一等奖、二等奖。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弦 歌 篇
我们的文学艺术
   ——为毛主席语录而作
我们的文学艺术 004
颂·祖国
中国更上一层楼 
我唱我的祖国好 
祖国山河日日新 
我们生活在伟大的国家 
中华民族大团结歌 
吹吧!改革的春风 
新时代的今天灿烂辉煌 
团结奋进,振兴河南 
辉县人民创大业 
 007 009 011 013 015 018 020 022 024

 
第三章

第四章

唱·党恩

党啊!伟大的母亲 027
春风最暖党最亲 029
太阳·春风和党 031
党的恩情深 032
毛主席走进咱们的村庄 033
红太阳光辉照千秋 035
总书记来到咱们中间 036
千秋万代赞颂周总理 038

吟·风情

黄河儿女情 041
好汉坡上好汉多 043
开镰歌 044
我爱这朵花 046
家家都是幸福花 048
婆媳歌 049
绣手巾 050
省城里剧团下乡来 053
河南省老年艺术大学校歌 054 

 
第五章

第六章

诵·青春

希望的大门朝你开 057
青春好比五月的花 059
我们都爱美 061
谢谢您 063
边疆的夜色多美好 065
月儿都羞得悄悄躲一旁 066
我们是大有作为的新一代 068
耀眼的红高粱 069
悠悠罗帕情 071
小河,小河,你说些什么 073

歌·希望

歌唱太阳歌唱党 075
祖国,像妈妈一样 076
前进吧,八十年代的小主人 078
小白杨 079
献给老师的歌 080
俺们访问了老科学家 082
迎春花 084
我们的童年像花一样 085
记住这春天的情和爱 086
摸鱼 088
娶婶子儿 090
我们都是小雷锋 092
春天吹来温暖的风 093 

 
第七章

第八章

文 苑 篇

乐评与时论

中州歌坛第一位举办独唱音乐会的人

  ——听琚清林独唱音乐会 
 098
这个头开得好
  ——赞“新人新歌”音乐会 
 100

跨越时空 感人至深
  ——漫谈大片《泰坦尼克号》电影音乐 
 102

贝多芬和他的《命运交响曲》 104
成功的尝试 满意的效果
  ——河南省音乐理论(论文)研讨会论文评选 
 107

研究与探讨

当代中国歌曲的回顾与思考 110
从“三种”唱法说起 119
关于歌剧纵横谈

  ——从该刊栏目开设说起 
 125

后记 
 131 

 


【前言】

主编推荐

赤子之心谱乐章,绵薄之力绘群文。《感恩音乐:袁志忠音乐作品选萃》以题材划分,收录袁志忠音乐作品、乐评与思考研究内容。所收录音乐富有时代特征与生活色彩,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民族风格。对于河南地区民歌小调及特定时代音乐作品的研究有一定价值。
全书结构清晰,篇幅恰当,没有阅读负担,适合休闲阅读。


【内容简介】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