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里的党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故事里的党史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34.99 5.3折 66 全新

库存30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聿温 著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11570208

出版时间2021-1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6元

货号1202526887

上书时间2024-07-20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张聿温,山东省淄博市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空军大校,资深军事记者。曾出版过《温都尔汗爆炸记》《死亡联盟——高饶事件始末》《国共关系目前的秘案——“中山舰事件”》《天鹰座》《中国空姐》等多部著作。

目录
第一辑 理 想
 毛泽东:“身无半文,心忧天下”
 毛泽东:“二十八画生征友启事”
 周恩来:“我认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
 刘少奇:为了祖国母亲
 任弼时:寻“出路”
 朱 德:找党万里行
 刘伯承:慎重的选择
 任弼时:在组织决定面前
 李大钊:坚守岗位
 李大钊:大节不辱
 徐特立:一本没有字的教科书
 徐特立:扔钞票
 吴玉章:入虎口办清交代
 陈 毅:不嫌职务低
 贺 龙:永远跟党走
 贺 龙:“我要的是国家民族和劳苦大众的前程”
 周文雍、陈铁军:刑场上的婚礼
 彭 湃:给党的最后报告
 左 权:“壮志未酬不回家”
 彭德怀:在敌人的挑拨面前
 瞿秋白:“听中央的分配”
 吴玉章:“我坚信共产主义”
 刘伯承:“勉作布尔塞维克”
 叶 挺:出狱后的第一件事
第二辑 道 德
 毛泽东:让座
 罗荣桓:善于总结经验的老实人
 王若飞:忠诚的人
 瞿秋白:自我解剖
 周逸群:一件棉袄
 吴玉章:受到告发之后
 彭德怀:被打之后
 瞿秋白: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瞿秋白:“犬耕”的署名
 贺龙、关向应:“贺关”
 任弼时:“现在我向你道歉!”
 彭德怀:当面痛斥“太上皇”
 董必武:风格
 彭德怀:改诗文
 徐海东:雪中送炭
 任弼时:烧毁反党决议
 周恩来:一条毛毯
 毛泽东:感人至深的信
 徐海东:斥混话
 罗瑞卿:执法如山
 贺 龙:两个橘子
 周恩来:电影场上
 陈 毅:“是我不好,向你道歉”
 毛泽东:三枝桃花
 彭雪枫:敢于揭露自己
 彭雪枫:分糖
 毛泽东:普通观众
 毛泽东:“对不起,我不知道医生有这个吩咐”
 陈 毅:在揭露野心家的同时
 周恩来:让降落伞
 毛泽东:坚决不坐担架
 廖承志:责任全在自己
 陈 毅:“谁要是忘了人民,他就应该垮台!”
 刘伯承:“常胜将军”的自白
 彭德怀:让马
 彭德怀:一月一省
 彭德怀:做检查
 任弼时:鸭子问题
 徐特立:两瓶进口血浆
 周恩来:谦和
 彭德怀:失约道歉
 陈 毅:手指轧断之后
 罗荣桓:帅府门前
 徐海东:见面问三条
 毛泽东:“不能拿我毛泽东当菩萨拜哟!”
 罗瑞卿:高价征收批评
 徐海东:居功不骄
 徐特立:让位
 朱 德:尊师
 朱 德:名次
 彭德怀:“少写我!”
 董必武:跨越空间和地位的友谊
 贺 龙:“不要唱贺龙”
 毛泽东:“敬老尊贤,应该应该”
 周恩来:“个人是渺小的”
 周恩来:反对突出个人
 彭德怀:痛驳陈伯达
 刘少奇:抢救人民要紧
 周恩来:“有错误要逢人便讲”
 谢觉哉:知音
 周恩来:让路
 周恩来:人民的儿子
 周恩来:一张收据
 贺 龙:“叫哨兵到走廊里来,别淋着了”
 周恩来:易座
 周恩来:衬衫寄深情
第三辑 情 操
 吴玉章:忧国泪
 吴玉章:敢于带头
 徐特立:拔刀断指
 吴玉章:挂国旗的斗争
 向警予:“我就是要做旧社会的清道夫”
 李大钊:“索我理想之中华”
 夏明翰:“桂根”砍“桂”
 郭 亮:大义灭亲
 李大钊:反对劫狱
 郭 亮:“共产党人是杀不绝的!”
 夏明翰:砍头不要紧
 朱 德:扁担
 刘少奇:给姐姐的复信
 贺 龙:“有盐同咸,无盐同淡”
 任弼时:宁可被撤职,也要实事求是
 恽代英:临刑前的遗憾
 贺 龙:在敌人的拉拢收买面前
 瞿秋白:“我的一生财产尽在于此了”
 邓中夏:磐石般的信念
 方志敏:一贫如洗
 周恩来:“正因为我是首长”
 聂荣臻:三次争论见党性
 董必武:党小组里的党校校长
 何叔衡:“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
 刘伯坚:临刑前的两封遗书
 朱 德:意志坚如铁,度量大似海
 任弼时:半截皮带的来历
 毛泽东:扶伤员
 朱 德:“前人栽树,后人歇凉”
 林伯渠:“我是一个普通党员,没有什么特权可讲”
 贺 龙:一斤半烟叶的欠款
 毛泽东:“我有我的生产任务”
 杨靖宇:胃里没有一粒粮食
 朱 德:朴素浑如田家翁
 叶 挺:愿在烈火中永生
 刘伯承:将军喝不起白糖水
 彭雪枫:“革命是最大的孝道”
 陈潭秋:崇高的革命气节
 周恩来:纺线英雄
 朱 德:篮球赛
 林伯渠:始终没丢下粪筐
 董必武:算账
 粟 裕:主动要求当副职
 毛泽东:最后一个撤离
 彭德怀:分炼乳
 彭德怀:“和战士换个位置”
 陈 毅:“越是地位高,越要带头”
 董必武:从家信到通函
 朱 德:不忘过去
 罗瑞卿:补票
 董必武:搬家
 彭德怀:小汽车问题
 彭德怀:“我的意见授予他中尉军衔”
 周恩来:普通劳动者
 彭德怀:一起“罢宴”事件
 彭德怀:有名叫“石穿”
 董必武:做事情要考虑到对党的影响
 周恩来:动员亲属调离北京
 谢觉哉:回乡
 刘少奇:“我是个党员,应当参加支部会嘛!”
 刘少奇:国家主席回故乡
 周恩来:“有几样东西不能吃……”
 朱 德:随和的长者
 陈 毅:“营私以为羞”

内容摘要
 《故事里的党史》收录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200余则逸事,从理想、道德、情操、学习、工作、生
活等不同角度讲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感人事迹,他们的优良作风是红色精神的生动体现,可感可触。作者以公开出版的人物传记、回忆录和纪念文章为依据,加以整理编撰,语言质朴,材料可靠,兼具史料价值和可读性,对于今天广大党员干部及青少年学习党史,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
观,依然具有教育意义。时任中央党校顾问宋振庭同志为初版作序,本书曾获评国家出版局、团中央宣传部、
中国青年报社联合举办的“我喜爱的社科新书”。

主编推荐
作为故事,它能吸引我们走进历史的旅程或往事的大海,挖掘更为深邃的智慧和力量,进一步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提高我们把握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

精彩内容
 “身无半文,心忧天下\"毛泽东同志在东山学校读书时,一天黄昏,他和同学们到自修室去,看见一个同学手里有一本书,便问:“你那是什么书?”同学回答说:“《世界英雄豪杰传》。”毛泽东便请求说:“借我读一读。”同学答应了。①过了几天,毛泽东很客气地、像犯了什么错误似的把书还给那个同学,抱歉地说:“对不住,我把书弄脏了!”同学打开一看,整册书都用墨笔打上了圈圈点点,圈得最密的是华盛顿、林肯、拿破仑、彼得大帝等人的传记。毛泽东激动地对这位同学说:“中国也要有这样的人物。我们应该讲求富国强兵之道,才不致蹈安南(今越南)、朝鲜、印度的覆辙。你知道,中国有句古话:‘前车之覆,后车之鉴。’而且我们每个国民都应该努力。顾炎武说得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②说这话时,毛泽东才17岁。过了不久,他还给自己取了个名字,叫“子任”,意思是决心以救国救民为自己的崇高责任。
随着年龄的增大、学业的加深,毛泽东救国救民的雄心壮志也愈发坚定。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他参加了新军,以后又考人湖南第一师范读书。在一师读书期间,他发征友启事,组织新民学会,已经有了坚定的改造社会、建立新国家的伟大抱负。这在他和朋友们的谈话中,在他的日记、
读书笔记以及同朋友的通信中,都有着鲜明的流露和表述。这样一来,他的读书笔记很为朋友们所乐道,经常在最亲密的朋友中间传阅。
他在读书笔记上抒发的对许多问题的独到见解,给朋友们很大启发。1918年7月,蔡和森到达北京后,特地写信嘱咐即将赴京的萧子升说:“润兄(毛泽东字润之)重要笔记带来为好。”①可见
朋友们对他的政治见解的钦佩。他的同班同学周世钊回忆说:“第一师范的同学都称他是‘时事通’。如果有不明了的时事问题,找他一谈就解决了;如果在自习室、
运动场找他不见,常常在阅报室可以找见他。晚饭后,星期天,他喜欢和班上同学沿着铁路散步,大家看到麓山夕照,湘水归帆,心神轻松开朗。就在这时,他每每为我们分析中国和世界的政治、军事形势,是那么详尽,那么明晰,那么有根有据,特别是谈到列强如何侵略中国,中国为什么被侵略而不能抵抗,青年对救国应负
的责任时,同学们的情绪,随着他有感情、有鼓动力的谈话,时而兴奋,时而激昂
,时而愤怒。因此,同学们都赞誉他‘身无半文,心忧天下’。”④“二十八画生征友启事”1915年秋天,长沙各重要学校都收到了一份“征友启事”。启事是用蜡板油印的,约二三百字,最后引用了《诗经》上“嘤其鸣矣,求其友声”这两句诗,落款是“二十八画生”,通讯处是“第一师范附属学校陈章甫(即陈昌,当时任附小教员)转交”,信封上还批着:“请张贴在大家看得见的地方”。①“二十八画生”是什么人?征友的目的又到底为哪般?在当时尚比较闭塞的长沙,这种征友创举一般人很难理解。一些思想守旧的校长,觉得这个“二十八画生”是个怪人,征友是不怀好意的,于是把启事没收,不准张贴。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的马校长,竞认为这个启事是为了找女学生谈恋爱。这位马校长按启事上注明的通讯处找到了陈章甫,又找到了第一师范的校长,这才弄清了原委,消除了误会,原
来这个“二十八画生”是个品
学极优的学生。他,就是毛泽东同志(毛泽东三字的繁
体总共二十八画)。②毛泽东少有大志。早在他13岁到15岁辍学在家干农活时,空余时间就常读一
些呼吁救亡图存的小册子。
其中,郑观应的《盛世危言
》对他影响很深。有一本关于列强如何瓜分中国的小册子,几十年后他还清楚地记得它开头的第一句是:“呜呼!中国覆亡有日矣!”后来,毛泽东同志回忆说:“我读到这些史实时,觉得祖国的将来,非常可忧,我开
始认为努力救国是每一个人的天职。”①1913年,20岁
的毛泽东进入湖南第一师范读书后,开始为研究学问、
探索救国之道而团结同志。
他和蔡和森、萧子升、何叔衡、张昆弟等十来人经常聚会,常引顾炎武的信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互相激
励,严肃地“以天下为己任”,期望成为“栋梁之材”。他觉得要实现救国救民的伟大抱负,必须有一大帮志同道合、坚定不移的人共同奋斗。他还觉得单是团结校内和少数有志青年还不够,还要
向校外发展力量。于是,他才发出了有名的“二十八画生征友启事”。据毛泽东同志自己回忆,启事的内容主要是结交对救国工作感兴趣的青年,特别提出要能耐艰苦,有决心,直到能为国牺牲。
毛泽东的征友启事发出后,由于这种创举不易为一
般人所理解,因此只征得五六个人的回信,其中就有李立三和罗章龙。尽管人数不多,毛泽东仍然感到愉快和高兴。他在1915年11月9日致黎锦熙的信中说:“两年以来,求友之心甚炽。夏假后,乃作一启事张之各校,应者亦五、六人。近日以来稍快唯此耳。”④P3-6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