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旧学商量
  • 旧学商量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旧学商量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52.88 4.7折 32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梦溪 主编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ISBN9787569933055

出版时间2024-05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328元

货号32089074

上书时间2024-07-02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主编刘梦溪文史学者,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文化研究所创所所长、《中国文化》创办人、主编,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研究方向为思想文化史、明清文学思潮和近现代学术思想。
主要著作有《传统的误读》、《学术思想与人物》、《红楼梦与百年中国》、《中国现代学术要略》、《陈宝箴和湖南新政》、《陈寅恪的学说》、《马一浮与国学》、《学术与传统》(上中下三卷)、《七十述学》、《王国维与陈寅恪》、《国学与经学》、《八十梦忆》等。

目录
旧学辨/王伯祥
“东西”臆断/姜亮夫
说“熊经”/沈从文 
数论篇/姜亮夫 
“数成于三”解/庞 朴
远古传下来的二进数字/陈道生 
战国诸子的“别囿”观/林志鹏 
博物君子的“另类”修养 《左传》所载古史材料的思想史解读/张 毅 
范蠡、商鞅:两套速效经济软件 读《史记·货殖列传》 /金克木
仁以取予 读《管锥篇》论《货殖列传》/张明亮 
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新释/缪 钺
嵇康、阮籍之学/汤用彤 
嵇康之“轻时傲世”与“嵇志清峻”/景蜀慧 
诗疑妄测二则/金克木 
《论语·乡党》“色斯举矣”解/胡文辉 
人、物之间 理解《庄子》哲学的一个关键/陈少明 
《孙子》“命曰费留”正义/ 陈伟武
《楚辞》之兴本由图画而作 《九歌》新论/巩本栋 
《盐铁论》的结构分析与臆造问题/赖建诚
《西京杂记》的作者/????程章灿 
论“汝语”:一位亡国之君的谑诗
 对《世说新语》“尔汝歌”的还原阐释/范子烨 
读梁鉴藏镜四篇 说汉镜铭文中的女性赋体诗/李 零 
朱希祖《汲冢书考》辨证/朱渊清 
法钦碑及作者考/黄夏年 
宋朝“以火德王”刍言/刘复生
《遗言录》与《传习录》/陈 来 
论方以智“大伤心人”视域下的解庄进路/朱志学
红豆小史 以王维、杜甫、《云溪友议》、钱谦益为中心/邓小军
元声元气与清洁的诗史 从诗学读懂王船山/ 孟 泽 
钱曾与严熊 《柳如是别传》钱氏家难章补论/张旭东 
别集流变论/虞万里 
《说文解字诂林》述论/傅 杰 
沈兼士《广新方言》研究/周敏秋
字义小札(三则)/吴小如 
河洛之学源流略记/冷德熙 
河图????洛书在西藏/王 尧
读《史记·太史公自序》札记/来新夏 
庸人宦达的渊薮 读《史记·万石张叔列传》札记/刘蕴之
“折衷” =儒家谱系≠大乘空宗中道观 读《文心雕龙·序志》篇札记/周勋初
现代实际批评的雏形 《文心雕龙·辨骚》今读/黄维梁 
读司空图《注愍征赋述》《注愍征赋后述》/王运熙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学习笔记/唐振常 
读陈寅恪《读书札记·新唐书之部》/李锦绣 
跋祁承《两浙古今著作考》稿本/黄 裳 
《宋元饮食文化》序/胡道静 
“达巷党人”与海外评注/王元化 
《周易·咸卦》涉性爻辞正义及其他 兼对潘光旦、李敖诸说质疑/张惠仁 
“孙子是军事‘威慑理论’的鼻祖”说驳议 误解文意因而误释思想内容一例/刘桂生 
《心史》固非吴井之藏/ [美]汪荣祖
《心史》固非吴井之藏质疑 与汪荣祖先生商榷/张新民 
《蒙文通文集》理学部分质疑/戴执礼 
试论蒙文通的理学思想  《<蒙文通文集>理学部分质疑》驳议/刘复生 
《刘永济先生年谱》引用缪钺先生书札辨误/缪元朗 
高罗佩《秘戏图考》与《房内考》之得失及有关问题/江晓原

内容摘要
《〈中国文化〉三十年精要选编》由文化大家刘梦溪先生主编,本套从书既是《中国文化》杂志三十余年优秀成果的选编,也可视作近三十多年我国学术界中国文化研究成果的一次汇总。
《中国文化》作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大型学术刊物,创刊三十年来始终秉持“深研中华文化,阐扬传统专学,探究学术真知,重视人文关怀”的办刊宗旨,提倡从现代看传统,从国际看中国,在广为汲纳国外各种新观念的同时,刻刻不忘本民族的历史地位。了解此刊的行内专家将“厚重,学术,名士,低调,性情”,视作《中国文化》的品格。《中国文化》创刊以来已出版55期,总字数逾2000万,获国内外学界人士高度好评。
为汇聚成果、交流学术、留住历史,特编选“《中国文化》三十年精要选编”,分十二个专题,厘定为十二卷,涵盖了哲学、历史学、文学、考古学、文献学、文化学、艺术学、民俗学,以及按传统学术分类的易学、诸子学和敦煌学、甲骨学、简帛学等专门之学,更兼有文化现象学、民间信仰与民俗等跨学科领域。所收大都是名家之作,如钱穆、冯友兰、、钱锺书、季羡林等老辈,以及新时期活跃的学者王元化、冯其庸、金耀基以及李零、葛兆光、陈平原、刘小枫、扬之水等中坚力量。
这套丛书是关心中国和世界发展的有识之士必备的案头参考书,也是学术研究者和写作者们的问道津梁,更是有志于在汉语世界立言者们的启程之阶。本卷主要探讨中国文化的特质、价值取向和对人类的普世意义,包括总论、分论、与其他文化系统比较研究及对未来的展望。本卷《经学和史学》,是对传统学术之经史之学的专题研究。

主编推荐
世界上有很多事,隔了二十年,就不能看了。而这个创刊词还真是能看,而且很好看。这是我今天的一个感想。这么办刊物,也还不错。首先,这半年刊,就不错。我们已经习惯了月刊,最少的是双月刊,季刊都不多,半年刊就更少了。它不可能太热,居然能坚持到现在,居然还能有一个二十年的纪念。我个人非常佩服,觉得很不容易。——作家、原文化部长  王蒙我非常喜欢这个刊物。这个刊物有特殊的学术品格,在我们今天这个社会里边,比较少,可以说凤毛麟角。很多杂志每年出12期或者6期,在我看来,很多是空话、废话、套话。《中国文化》这个刊物,很实在,有它的学术品格,有独立性,不受社会风气的影响,不被官场市场所左右。——清史专家 戴逸 八十年代以后,梦溪这本杂志办了二十年,从历史看来,这是一本可以留下来,让大家参考的重要杂志。在世界上,有许多重要的杂志留下来了,但是非常有影响的,也是有限的。——哲学家 汤一介《 中国文化 》之所以为《 中国文化 》者,我想这是由于它的文化理想和人文胸怀。《 中国文化 》确实是一本具有独特学术风格和学术个性的刊物。这一点,的确难能可贵。——历史学家 李学勤

精彩内容
“数成于三”解年轻的父母常为他们幼稚的孩子能从一数到十而乐不可支。 因为这标示着认识上的一大飞跃。这是从感知到理解的一个必经的中途岛,人类和个体思想史上的一大驿站。
据亚里士多德记述,柏拉图认为:数,介于感性事物和理念之间。 它与感性事物不同,因为它常存而不变?它与理念不同,因为每一理念都是唯一的,而数则彼此相似(见《形而上学》卷一章六)。 正是由于数有这种特性,所以毕达哥拉斯派相信,与其将万物本原归之于火,或土或水,毋宁归之于数?宇宙万物似乎莫不可由数范成,数的要素即万物的要素,而全宇宙也是一数乃至一谐和的乐章。
与古希腊的情形仿佛,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或隐或显地存在过唯数论的思想,形成了从朴素实在论到观念论的过渡。
在古人看来,数从一开始(零的观念形成较晚,零的符号尤晚),终于十。 这也是由人类天生十指的事实规定好了的。 于是一和十,在诸数中便有着特殊的意义。 其他八个数,也常因其值或因其序,而被赋予了数以外的意义。 例如毕达哥拉斯派以及一般地说古希腊文化,都认为四是完满的数,是自然的本原或根蒂,是宇宙以及精神界和物质界的逻各斯(参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第一部第一篇乙),而有所谓地水风火四大元素,有所谓“十乃实在的四”(同上)之说。 据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的调查,新墨西哥的普韦布洛人的祖尼群体,也将四视为神秘的数目,一切都是四元的(见《文化模式》第四章)。
我们华夏族的祖先则特别推崇三。《史记·律书》说:“数始于一,终于十,成于三。”为了表示对三的崇敬,很早便借用了“参”字作为大写的三。 这个参,可以表示数量上的三个(如《庄子·大宗师》:“参日而后能外天下”),数序上的第三和三次(如“参乘”,指车主和御夫以外的第三者),倍数上的三倍(如《管子·大匡》:“吾参围之,安能圉我?”),分数上的三分(如《左传·隐公元年》:“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乃至动态的三(如参考、参校、参议、参稽、参观、参验、参互、参预、参加之类)。 以至于,三之为数,到董仲舒便被崇化为“天之大经”,有所谓:“三起而成日,三日而成规,三旬而成月,三月而成时,三时而成功。 寒暑与和,三而成物?日月与星,三而成光?天地与人,三而成德。由此观之,三而一成,天之大经也。”(《春秋繁露·官制象天》)流风所至,三在中华雅俗文化中,都闪灼着神奇的色彩。时至今日,人们尚解不脱与三的不解之缘。
我们可以视此等重四崇三现象,为初民的蒙昧而不了了之。但也不妨寻根问底,深究一下在中华文化中,三何以如此受到推崇?数为什么于始一终十之外,更要“成于三”?以前我用纯思辨的办法来解释。 说:“人们当然想到过,一切都是从一开始的。 但是这个开始的‘一’,为能开始下去,创生出或变化出‘多’来,就必须具备一种动力。 如果这个动力是从外面获得的,那么‘一’便不成其为开始的一,因为另有一个外力先它而在或与它同在。 如果这个动力是从内部获得的,那么‘一’便不是一个单纯的一,它的内部应是复杂的?在这种情况下,它又不会因其复杂而是‘二’,因为二不可能谓之开始,开始者只能是一。 这样,纯一不可能开其始,‘二’不可能是开始,那么只有具备有二于其自身之中的一,才有可能实现其开始并且真正成为开始,而这就是‘三’。只是这是作为一的三,成为三的一,不是作为三的三。 这就是三元。”(见《说“参”》,收在《稂莠集》)这种解释法,纵或说对了,也只能是一种哲学的解释而非历史的解释。并且,在最幸运的情况下,也只能对西方文化有某些解释作用,而对中国宋以前的文化,则几乎不着边际。 例如,它便解释不了前引的董仲舒所谓的“天之大经”。因为那个“三而一成”,即种种“成于三”的现象,完全是经验的凑集,是只谈其然而不问其所以然的白描?而且,其中某些条,更是先有了三的观念而后构成的。
刘歆在《三统历谱》中说过“太极元气,函三为一”的话,似乎更多一些理性的成分,但对它的真正理性的解释,须至宋儒才最后完成。 在汉代,对三一的解释,从未越出经验的阶段。 例如《乾凿度》谈三画成卦时便说:“物有始、有壮、有究,故三画而成乾。”这个解释,比之《易传》以天地人三才成卦来,似乎更接近易的精神。 因为天地人是空间的三,而始壮究是时间的三,更能表示易的生生变化之道。
但是划定物之一生为始、壮、究三个时段,并不真有什么客观必然性,很可能仍是先有了尚三的观念,而后推广为三分物之一生的。 于是始壮究乃至天地人能否作为三画成乾的成因,便很成问题了。
不过,如果真能弄清何以三画成乾或三画成卦,也许便能容易理解董仲舒的“天之大经”和刘歆的“太极元气”,以至整个中华文化尚三的秘密了。 因为,八卦的三画,正是迄今所知的以三为一体的最早图形。

媒体评论
☆作者阵容强大,大师云集,包揽20世纪海内外华文世界的一流学术人物。如中国学术界的“一代宗师”钱穆,现代新儒家代表冯友兰,学界泰斗饶宗颐,甲骨研究第一人胡厚宜,精通吐火罗文的语言学家、教育家季羡林,“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史学家余英时,红学家冯其庸,以及现在活跃的陈来、李零、葛兆光、陈平原、叶嘉莹、扬之水等各领域的大师级人物。☆是对20世纪中国文化研究成果的高度总结和全面梳理。不仅能为我们清点和盘理已拥有的收获,也能为未来中国文化的研究和复兴提供方略和进路,其文献价值、学术价值自不待言,同时对当下国家社会文化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和疑难,也可以提供有意义的参考。☆学科涵盖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各个领域。从儒释道思想、经史之学,到甲骨学、敦煌学、红学等专门之学,更兼有信仰与民俗、古代科技与文化等跨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一套书在手,即能见出中国文化五千年的发展与演变,以及近三十年国内外学界的文化变迁。☆每一卷都是中国文化的重大研究专题,学术成果具领先性和突破性丛书每一卷都是中国文化的重大研究专题,由于作者皆是国内外一流学者,使得每一个专题的研究都具有相当的学术深度,往往具有领先性和突破性。每一个专题都关乎时代社会和文化重大的学术命题及文化专题,中国文化人的当代视野、格局和关怀,于此丛书一览无余。☆刘梦溪主编,戴逸、张岂之作序,众多名家推荐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刘梦溪先生亲自主编,人大清史研究所所长戴逸教授,西北大学有名教授张岂之先生作序推荐,著名学者杨振宁、莫言、叶嘉莹、葛兆光、李零、陈平原等诚挚推荐。☆中国人的安身立命之本,中华有识之士的优选有识之士的优选。这套文集必将是关心中国和世界发展的有识之士们的参考工具,是官产学各界精英人士的优选读物;这部文集也是学术研究和写作者们的津梁,是有志于在汉语世界立言者们的基础起点,研究者、写作者从中找到自己的文化立身之阶;这部文集还是读书人的试金石,是对学术思想有兴趣的读书人的优选收藏。☆规模宏大,12卷,1080万字,9000页,一部全新的中华文明史本套丛书精选520篇文章,按专题厘定为12卷,共1080万字,9000页。同类期刊还没有第二本跨度可堪比拟,丛书更大的意义在于重整国故,赓续前贤之志业,明证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和功用。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