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儒家功夫哲学论(精)/复旦哲学·中国哲学丛书
  • 儒家功夫哲学论(精)/复旦哲学·中国哲学丛书
  • 儒家功夫哲学论(精)/复旦哲学·中国哲学丛书
  • 儒家功夫哲学论(精)/复旦哲学·中国哲学丛书
  • 儒家功夫哲学论(精)/复旦哲学·中国哲学丛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儒家功夫哲学论(精)/复旦哲学·中国哲学丛书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28.02 7.2折 178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倪培民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202589

出版时间2022-10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178元

货号31620430

上书时间2024-07-01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倪培民,美国格兰谷州立大学哲学系终身教授。出生于上海,1978年考入复旦大学,获复旦大学哲学学士、西方近代哲学硕士后出国求学,获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哲学博士。曾任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客座教授、香港大学哲学系客座教授、国际亚洲哲学与比较哲学学会会长、北美中国哲学家协会会长、纽约全球学术出版社《中外比较哲学丛书》主编、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等。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哲学和比较哲学、近代欧洲哲学、因果关系哲学,尤其专注于儒家功夫哲学。主要著作包括On Confucius(《论孔子》,2002),On Reid(《论里德》,2002),Wandering: Brush and Pen in Philosophical Reflection(《笔墨哲思游》,2002),Confucius Making the Way Great(《孔子——人能弘道》,2010,2012,2021),以及80 余篇中英文哲学论文。由纽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Understanding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A New Translation of Lunyu with Annotations(《孔子论语理解—论语的新英文译注》,2017)是迄今为止英文世界最为详尽的《论语》译注本,该书2020 年获得美国现代语言协会颁发的“史嘉林图书奖”(Scaglione book prize)。

目录
绪论
第一章从功夫论到功夫哲学
    一  “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
    二  西方哲学的合法性危机
    三  哲学的功夫转向
    四  功夫论的哲学转向
上篇  格物致知
第二章格物致知与功夫认知
    一  西方哲学中的“知”
    二  功夫认知
    三  超出真理的知识
    四  知与德性的培养
    五  对格物致知的理解
第三章功夫认知的特征及其培养
    一  知与行
    二  知与体  
    三  知与思
    四  楷模的学习与权威
第四章功夫认知与科学技术
    一  阳明格竹与李约瑟难题
    二  作为科学的中国传统医学
    三  技术与因果观
    四  功夫科学如何可能
第五章儒家心性之学与功夫本体论
    一  作为儒家心法的《中庸》功夫
    二  孟子人性论的再认识
    三  朱王心性论之异同
    四  良知是假设还是呈现?——功夫的吊诡
第六章儒家需要形上学吗?
    一  对解构形上学的回应
    二  情本体?事本体?仁本体?
    三  作为境界的和作为功法的形上学
    四  关系形上学?故意的偏颇
第七章如在主义:儒家功夫模式的精神性
    一  从原始宗教到如在主义的转折
    二  如在主义是非辨
    三  “有保证的”宗教信念及其儒家的对应
    四  如在主义与后世俗时代的两难困境
中篇  诚意正心修身
第八章诚意正心修身与学以成人
    一  功夫与诚意正心
    二  诚意正心与健康
    三  儒家欲望观
    四  教育、经济与“单向度”的人
第九章艺术人生:儒学的最高目标
    一  开放式的“成人”
    二  通行观点及其否定
    三  对通行观点的分析
    四  艺术人生之为道——以书法为例
第十章功夫伦理
    一  功夫伦理与道德律令
    二  功夫与道德
    三  功夫伦理与其他伦理学理论
第十一章“求而得之,舍而失之”:儒家尊严观
    一  “天赋普遍尊严”概念的得失
    二  儒家关于人的尊严的基本立场
    三  儒家尊严观与天赋普世尊严观念的比较
第十二章修炼而成的自发性:儒家自由观
    一  作为消极自由的“从心所欲不逾矩”
    二  作为积极自由的“从心所欲不逾矩”
    三  作为自由之条件的功夫能力
    四  作为自由之条件的他者
下篇  齐家治国平天下
第十三章家道与“齐家”功夫
    一  三种意义上的家与家道
    二  齐家与修身
    三  权威与家规
    四  齐家与“极高明”
    五  齐家与当代家庭问题
    六  齐家与治国平天下
第十四章儒家功夫与民主和法治
    一  “新民”——民主之基础工程
    二  体制——外体化的功夫
    三  礼治的特权与法治的平等
第十五章“家天下”文明与“平庸之善”
    一  人类的成熟与天下文明
    二  文明对话的模式
    三  和而不同与开放的肯定性
    四  “囚徒困境”与“红灯笼困境”
    五  走向“平庸之善”的可能
后记
中文参考文献
外文参考文献
本书作者有关论著
索引

内容摘要
集三十余年研究思考成果而成,《儒家功夫哲学论》是作者系统阐释其功夫儒学和功夫哲学的著作。广义言之,“功夫”可以理解为“生活的艺术”。本书从“儒家”“功夫”和“哲学”这三个论域的交集入手,意在既“从功夫的视角诠释儒家哲学”,还原儒学作为一个功夫修炼和实践体系的本质特征;也“从儒学的角度发掘功夫哲学”,勾勒功夫哲学的基本视角和框架;并“从哲学的角度反思儒家功夫”,考察当代儒学的哲学意义。

主编推荐
“功夫”的角度重新思考儒家的“八条目”,发掘与提炼儒家学说的哲学内涵。

精彩内容
中国传统功夫论是哲学之功夫转向的丰富资源,反过来哲学也可以促使中国传统功夫论得到进一步的梳理、反思和提升,形成功夫论的哲学转向。
在中国哲学领域,功夫论常被看作是宋明理学中以功夫概念带出的一系列修身养性的论说。但宋明儒者们从来没有犹豫过功夫概念是否能用于先秦的学说。在他们看来,不仅他们的功夫论源自于先秦儒学,道家、佛家的学说也都可以归结为功夫论。但功夫论并不自动地就等于功夫哲学。尽管在古代,不论是西方的希腊罗马还是中国的先秦或宋明,精神和身心的修炼本就常常以哲学的方式出现,但毕竟哲学的“智慧”指的是理性智慧。哲学的概念在今天已经与理性的思考密不可分。中国传统功夫论的论说当中,有些内容无疑已经是对功夫修炼的哲学反思,而且是高度哲学化的反思,但也有许多内容属于功夫的指导,其中蕴含的哲学内容还需要经过发掘、过滤、提炼、阐发,才能得到哲学理论形式的彰显。目前有关功夫论的研究多数还是属于思想史的研究,如思想脉络的追溯梳理、对古人思想观点的综述对比等等。这些思想史的研究工作无疑具有重要的基础意义,但总体来说,在如何超出以古人的词汇和逻辑来整理和复述古人的思想,将功夫论作为思想资源进行深入的哲学分析探讨,并将之与西方哲学进行碰撞、交流、对话,从而实现中国传统功夫论在现代语境下的升华和进行哲学的重建等方面,还有巨大的开拓空间。
功夫论之哲学化首先体现在提供概念和命题的分析。宋明儒虽然经常使用功夫概念,但都缺乏对此概念的哲学梳理。他们通常在人工、功力、功法、功效等含义下不加说明地使用“功夫”一词。当然,这些不同的含义能够在一个总体的功夫概念下面出现,表明了这些含义之间的密切关系,但是对这些含义缺乏梳理,则不利于我们深入理解它们的丰富性和它们之间的密切关系。如“知行合一”经常被理解为一个单个的命题。但在王阳明有关知行合一的论述中,我们至少可以梳理出四种不同的含义来:“不行则不知”,“知而不能行,只是知得浅”,“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知行要并进”。这四句话的意思各不相同,需要仔细地梳理与分析才能明晰和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当然,功夫论的内容常常具有不可分析和不可描述的性质。有些内容一经分析描述,其原有的对整体和过程的把握就可能失落,其在原有语境中的特殊功用就可能在抽象过程中受到歪曲。但功夫论的这些特征本身也需要有哲学的探讨、分析和诠释。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