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班组进化论(从细胞群到生命体)(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班组进化论(从细胞群到生命体)(精)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35.21 5.2折 6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国共慧

出版社中国工人

ISBN9787500868439

出版时间2018-0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68元

货号30056358

上书时间2024-06-30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国共慧著的《班组进化论(从细胞群到生命体)(精)》按照班组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时间轴,以管理理论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两条主线,从班组的组织管理变革、作业流程优化、协同高效创新、激发内生动力、职工成长加速等方面探讨班组发展的新模式,探索未来班组的新趋势。

目录
前言
导言  科技变革下的班组该何去何从
第一篇  工业时代的班组
  第一章  科技取代劳力成了第一生产力
    第一节  劳动分工开辟人类社会的新纪元
    第二节  西方的组织建设到一线
    第三节  西方的月光照亮了东方的班组实践
    第四节  横峰侧岭——不同视角下的中西方班组认知
  第二章  博弈下的时代均衡——向管理要效益
    第一节  “打”出来的共识
    第二节  管理的目的是“人少多赚钱”
    第三节  坚船利炮下的开放和自强
    第四节  黑猫白猫都要成为抓到老鼠的猫
  第三章  从“附属品”到“生产要素”的工人地位跃升
    第一节  科学管理影响了世界
    第二节  从“经济人”向“社会人”的转变
    第三节  战火疮痍后的中国班组建设起步与加速
第二篇  信息时代的班组
  第四章  信息技术为组织“瘦身”
    第一节  “地球村”影响下的班组建设大跃升
    第二节  信息技术推倒了组织的“高塔”
    第三节  一线班组驱动决策
    第四节  信息技术的应用要以创造价值为目的
  第五章  后福特主义引导班组关注客户需求
    第一节  客户成了信息时代班组的“上帝”
    第二节  消费者就是班组的“太阳”
    第三节  消费者与员工孰轻孰重
  第六章  人力资源成为班组的“第一资本”
    第一节  信息时代下的“活资本”——人力资本
    第二节  信息时代下班组人才观念变革
    第三节  重新定义管理——知识经济时代下的班组变革
    第四节  颠覆商业——信息时代下班组形态之变革
第三篇  智慧时代的班组
  第七章  插上智慧翅膀一起翱翔
    第一节  一场正在“发生”的智慧革命
    第二节  前所未见的智慧世界
    第三节  技术驱动下的“班组自组织”
    第四节  人性的崛起与机器参与促使组织关系的重构
  第八章  人类的“小伙伴”诞生——开启智能(机器人)时代
    第一节  “听说读写”的人工智能技术
    第二节  取代人类走进各行各业的机器人
    第三节  超平台型组织下的班组
    第四节  人工智能是人类的朋友还是威胁
  第九章  人类的自我进化——“超人类”诞生
    第一节  脑力科学家开启再次进化的进程
    第二节  超人类控制下的新世界
    第三节  生态型组织——相互依存的组织形态
    第四节  人类与机器共融共生
尾声  对人机共生时代未来世界的展望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班组作为企业的细胞,承载着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
国共慧著的《班组进化论(从细胞群到生命体)(精)》从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出发,以工业革命、
科技革命、信息革命等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为节
点,突出“科技、管理、人”三者的认知变化与班组组织模式演进,对比中西方工业化发展历程,追溯班组的起源与发展,把握班组进化的特征与规律,研究班组的演进逻辑和驱动因素。
“大云物移”、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兴起,为班组组织模式变革提供了新的动力。基于传统职能管控的班组管理模式逐步向具有“生命体”自驱动特征的班组加速转型,智慧作业、资源共享、价值创造、移动互联等成为新时期信息时代班组的典型特征。随着新技术高速发展,智慧机器将作为班组成员与人“共舞”,未来班组边界将日趋模糊,人机协作、人机互融将逐步变为现实。

精彩内容
 分清“你我他”,让班组就像一个家手工工场是原始劳动分工和近代工厂之间的过渡阶段,但是由于手工工场中还没有成熟的班组管理制度,所以还没有诞生严格意义上的班组。
把劳动分工作为一种制度固定下来并时刻维护其有效性的地方是近代工厂,但劳动分工在近代工厂诞生之前早已存在,源头可以追溯到原工业化时期的生
产组织形式。18世纪中叶之前,英国处于前工业化时代,又被称为“原工业化”时期。英国的原工业化,大致始于15世纪中叶,到18世纪中后叶工业革命兴起后,原工业化才逐步走向没落。原工业化尽管扎根于传统农业社会之中,却是工业化的第一阶段,它为工业化的到来创造了必要条件。因为从生产组织形式的变迁来看,原工业化时期生产组织形式确实为工业革命时期工厂制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原工业化时期以手工生产为主,而生产组织形式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传统的作坊制生产。起始于近代早期,由手工业者独立经营,集生产与销售于一体,生产规模不大,以3-5人为主。在18世纪上半叶,主要集中于木工、炼铁、成衣、制靴、制帽、皮革等行业。作坊主要集中在城镇之中,其生产与销售一般不会突破城市的界限。在作坊中,师傅与帮工、学徒之间更像是亲密的伙伴关系。一般情况下,作坊里每个人都要
把产品从头到尾做一遍,很少有生产的分工。作坊一
般存在于对手工技术要求比较高的行业,而手艺的传播也是通过师徒之间的“传、帮、带”形式来完成。
因为传授、学习技艺的方法十分原始,所以手工业者要精通某项技术必须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积累,一旦学成便可成为谋生的手段。进入18世纪后,随着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以及行会的消亡,作坊的地位也岌岌可危。在成衣、制靴、制帽等行业,机器生产的引入抢夺了这些工匠的饭碗,手工作坊逐渐走上消亡的道路。
在制陶等行业,技术的发展以及分工的加强,由师傅控制下的作坊逐渐向规模相对较大的手工工场转变,而当引入机器生产后,这些手工工场又逐渐向工厂制过渡。在工业化时期,尤其是工厂制兴起后,作坊中的帮工与学徒绝大多数进入工厂,成为工厂工人;而作坊中的师傅,有的苦苦支撑着家庭作坊,有的成为工厂工人,另有极少数资金及实力雄厚者则演变成为早期的工厂主。
第二类是家庭制生产,又称为外包制生产。这是原工业化时期占主导地位的生产组织形式。在16世纪前后,这种形式的生产在东昂格里亚和西英格兰的毛纺织业中已经存在,后来才逐渐扩散到纺织、编织等其他行业,这是原工业化时期纺织行业最主要的生产形式。家庭制生产是商业资本控制生产活动的组织形式,是市镇商业资本向农村地区渗透的产物,因为市
镇商人有资本、商业联系和专业知识,能和市场条件相协调。这些商人根据市场需求制定生产任务,购买原料并分发给乡村劳工,劳工依赖自己的场地及设备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