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天挺先生学行录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郑天挺先生学行录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40.82 5.2折 7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封越健//孙卫国

出版社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66999

出版时间2009-07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78元

货号1564337

上书时间2024-06-30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编者这次选编本书,收录报刊和学者回忆录中有关郑天挺先生的回忆、评论文章,另外《记郑毅生表叔事》(梁培宽)、《忆郑毅生师》(邓锐龄)、《郑天挺与张耀曾》(张丽珠)、《缅怀郑老情》(陈振江)四篇是作者专门为本书撰写的。本书的作者主要为郑先生的友人、亲属、学生,即限于与郑先生有亲身接触者。

目录
前言
第一辑 悼念与回忆
  悼念郑天挺先生
  悼念郑天挺先生
  怀念郑天挺先生
  郑天挺先生行谊
  怀念郑天挺师
  爱国·进步·谨严·笃实
  回忆郑天挺先生
  敬悼郑天挺先生
  忆念郑毅生先生
  悼念毅生师
  忠厚诚笃·诲人不倦
  怀念毅生师
  忆郑毅生师二三事
  怀念郑毅生老师
  忆郑毅老
  郑老的“身教”永志难忘
  郑天挺师百年诞辰纪念
  忠以尽己,恕以及人
  铿然舍瑟春风里
  忆郑天挺先生
  怀念先师郑天挺先生的教诲
  回忆在云南和郑师相处的日子
  回忆郑毅生先生几件事
  师友丛忆·郑天挺
  回忆我的老师毅生先生
  怀念郑天挺先生
  忆郑师
  回忆郑天挺老师
  纪念郑天挺先生
  毕生心血献史学
  记郑毅生表叔事
  忆郑毅生师
  我所了解的郑天挺教授
  怀念郑天挺先生
  循循善诱 诲人不倦
  怀念郑毅生师
  追忆郑天挺先生
  忆郑老
  教诲谆谆多启迪
  印象中的郑师
  缅怀郑老情
  忆郑天挺先生二三事
  回忆我们的老师郑天挺先生
第二辑 生平事迹
  我对郑天挺教授家世之回忆
  三十年风风雨雨
  从红楼火警想起郑天挺教授
  西南联大时期的郑天挺先生
  郑天挺先生与史语所
  推动历史学科发展的三十年
  记1961年文科教材会议
  郑天挺与中华书局
  评议士林 公而无私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第三辑 交游
  郑天挺与张耀曾
  梅贻琦与郑天挺
  陈寅恪与郑天挺
  北大复校时期的傅斯年与郑天挺
  往事如烟
  魏建功与郑天挺在北大时的友谊
  忆商鸿逵师与郑天挺先生的友谊
  记二十八年前我和郑老的一段学术因缘
第四辑 学术成就评价
  郑天挺同志治学与做人的特色
  从三个方面景仰历史学家、教育家郑毅生师
  郑天挺的史学成就与教育贡献
  史学大师郑天挺的宏文卓识
  从学琐记
  求真求用的著名历史学家郑天挺教授
  郑天挺教授与明清史学
  与郑天挺教授谈明清史的研究与教学
  读《明末农民起义史料序》
  就治学忆郑天挺先生
  学习郑天挺先生的治学方法
  郑天挺治学思想与治学作风
  郑老是怎样指导我们标校《明史》的
  我追随郑先生研读点校本《明史》三校稿
  忆郑先生对博物馆事业及档案工作的重视
  继承郑老遗志,推进辞典编辑工作
  “仰之弥高 钻之弥坚
  记郑毅生先生论史料学
  缅怀郑老 学海求真
第五辑 教学事迹
  回忆郑天挺师关于历史教学的一个意见
  回忆郑天挺先生在西南联大的教学
  上郑先生的校勘课
  授我知识育我人
  缅怀郑老授业二三事
  史学名家 后学良师
  郑先生对我学术研究的潜移默化
  从师问学脞记
第六辑 著作评论
  读《探微集》
  《探微集》述略
  郑天挺著《探微集》
  探微·求实·进取
  《探微集》探微
  伟大的开拓精神
  郑天挺史学研究代表作《清史探微》解读
  一本简明而富于创见的清代史
  喜读郑天挺主编的《清史》
附录
  郑天挺教授大事记
  郑天挺教授生平论著索引

内容摘要
 本书大致按内容分为六辑,第一辑为回忆、悼念文章,按作者年龄排序;第二辑为绍述郑先生生平事迹的文章,按郑先生经历顺序排列;第三辑为有关郑先生的交游,按郑先生友人年龄排序;第四辑为论述郑先生学术、治学的文章,大致按问题排序,其中《“仰之弥高钻之弥深”——郑天挺先生教席述略》、《记郑毅生先生论史料学》、《缅怀郑老,学海求真——记郑天挺教授对我的一次教诲》三文虽是回忆郑老教学,但记述了郑老有关学术成果和思想,故亦放在这部分;第五辑为记述郑老教学事迹的文章,按作者年龄排序;第六辑为郑先生著作评论,先按郑先生著作排序,再按作者年龄排序。最后为两个附录,一为《郑天挺教授大事记》,二为《郑天挺教授生平论著索引》。我们在编辑过程中除对文中明显错字径予改正外,对文章内容不作任何改动。本书大部分文章已经承蒙作者同意收录,但还有部分文章未能联系到作者或作者后人,希望有关作者或作者后人与中华书局编辑部联系。

精彩内容
 郑先生的学习与研究,是侧重中学与中史的,但他也兼通西学与西史。他初期的史学研究工作,据说,是在陈垣先生影响和指导之下进行的。
陈先生是个博物洽闻、精勤刻实的史学家。单从他的《中西回史日历》一
书,就得知他是学通中西的学者。陈先生与郑先生的治学方法,大体一致,陈先生与郑先生晚年都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既为学术界做出了榜样,也为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树立了典范。
郑先生的中年和晚年,在党的领导之下,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并把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辩证唯物论、历史唯物论,灌注到他的学术研究和著作中去,这是历历可见的。马克思主义来自西方,那么,学通中西这句话,用在郑先生身上,就更为确切了。比如,他研究年代学,不按朝代划分,而按社会发展的阶段划分;他总是把中国社会发展史的每一阶段,与西洋社会发展史中与之相当的阶段,联系起来,比较其异同,从而综览历史的大势;他总要把每一阶段的根源,追溯到上一阶段,总要指出每一阶段,都孕育着下一阶段。这些马克思主义的史学,很清楚地体现在他的著作之中。他的《清史简述》就是很好的例证。
郑先生是专攻明清史的。但他主张讲究明清史者,一定要兼涉宋元史。推而广之,他主张讲究断代史者,一定要兼通通史。他要把一个时代的历史,放在历史的长流中,从它的发展变化,找出有规律性的东西。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史学,也是中外史学名家共同的主张。
二、重史实、慎史论。史论史实何者为重,史学界常有争论。建国以来,学无根底的人,往往窃得马列主义一词半语,菲薄史实史料,奢谈史论史评,对于历史有真才实学的人,妄肆攻击,什么右派分子,什么反动学术权威,横加诬蔑,致使雷海宗含冤而死于前,吴晗、翦伯赞相继死于后。郑先生之于吴晗,同辈而稍长;与翦伯赞同庚又曾共事。他们都是用马列主义观点治史的学者。郑先生与吴、翦等人,重史实史料而慎史论史评;因此在文化大革命中,也受到猛烈的冲击。纵然受到猛烈冲击,郑先生对党仍然笃信不移。这在老知识分子中,是极其难能可贵的。
重史实慎史论,这是郑先生治史的原则。史实基于史料。郑先生对于史料的收集与提炼,下了很大的功夫。短短不到一百页的《清史简述》,他是占有了成百万、成千万言的史料才写成的。从头到尾,每一个论断甚至于一个句子,都有史实的根据;没有一件史实不是经过复核又复核了的。套杜甫的一句诗:读书破万卷,下笔中准绳。我打个比方:十斛砂砾百担水,淘得闪闪一粒金。
郑先生为了广求史料,又为对学生讲授史料学,他致力于多种学问:古文字学、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印章学、信章学、钱币学、历代度量衡学、年代学、史讳学、古文书学、古文献学、古器物学(据南开大学历史系主任魏宏运同志所举)。我还可以加上:考据学,中国传统的训诂音韵学,西洋的语言学。
为了掌握史料,郑先生学习过多种语言文字。国内者,他精通满文,至于蒙文,我想他也初通。外国文种,他是北大文科学生,当然要读一二种欧洲现代语文的书籍,首先是英文。我从他的著作中才得知他也初通古希腊文和拉丁文;俄文则是解放后学的。郑先生读书之多,通晓的语种之众,学问之赡博,在近代学者之中,我估计,仅亚于陈寅恪。
我还可以补充一点小事,郑先生收藏古墨。他收藏古墨,不是玩古董,他既是为了艺术欣赏,也是为了印证史料,因为古墨不但可以反映魏晋以来的制墨技术,而且墨又是造形艺术的一种材料;它的形状、图案、题词,都可以看成是器物史料。
现在郑天挺先生已经离开我们了。他为人正直,待人宽,律己严,经常以党员准则要求自己;他对待朋友热情真挚;对待青年,既爱护备至,又严格要求;他的道德学问,是全体知识界的楷模。他的去世,识与不识,同声哀悼。他与我时常议论,暮年逢盛世,我辈何幸。现在,我们的国家正在中兴。两个文明的建设,正在顺利进行。这些天来,全国上下都在植树造林,过不些时,祖国大地,即将灌木成丛、乔木森森、繁花似锦、
绿草如茵。南开校园,焕然一新。毅生,你的事业,后继有人。你的学问,定能为你的儿子儿媳所继承。迁继谈,固继彪,早见史乘。而且是“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毅生、毅生,你放心吧,安息吧。P3-4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