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纬度·帝国为什么衰落:罗马、美国与西方的未来
  • 经纬度·帝国为什么衰落:罗马、美国与西方的未来
  • 经纬度·帝国为什么衰落:罗马、美国与西方的未来
  • 经纬度·帝国为什么衰落:罗马、美国与西方的未来
  • 经纬度·帝国为什么衰落:罗马、美国与西方的未来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经纬度·帝国为什么衰落:罗马、美国与西方的未来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32.93 4.2折 78 全新

库存5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约翰·拉普利、彼得·希瑟

出版社浙江人民

ISBN9787213114038

出版时间2024-06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78元

货号32083170

上书时间2024-06-30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英〕约翰·拉普利,英国知名政治经济学家,剑桥大学和约翰内斯堡高等研究院的高级研究员。他的著作《理解发展》作为发展研究的教科书仍然被广泛使用,其他著作有《全球化和不平等》《金钱之神的黄昏:作为一种宗教的经济学以及这一切是如何出错的》。
〔英〕彼得·希瑟,英国伦敦国王学院中世纪历史系主任,著作有《罗马帝国的衰落》《帝国与野蛮人》《罗马的复兴》《基督教世界:宗教的胜利,公元300—1300年》。
译者简介魏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学学士和法学学士,广西大学文学硕士,中国翻译协会会员,通过全国翻译专业资格(CATTI)一级笔译考试,精通英语、日语。现为自由译者,长期担任英国、美国、新加坡、比利时、德国商业机构翻译。为《ComputerArts视觉设计》《一个数学家的辩白》《太古传:商业帝国200年》等作品担任译审,翻译代表作有《沙逊家族:一个犹太商业帝国兴衰史》《奥斯维辛的小提琴手》。

目录
序? 言 003 
第一部分 
第一章:公元 399 年的乱局 013 
第二章:帝国与扩张 031 
第三章:莱茵河以东,多瑙河以北 059 
第四章:金钱的力量 083 
第二部分 
第五章:分崩离析 121 
第六章:蛮族入侵 153 
第七章:霸权与边缘地带 177 
第八章:“ 国家之死” 209 
结 语 帝国的衰落? ? 241 
注 释 253 
延伸阅读 259 
索 引 279

内容摘要
本书是一本将国际政治与历史叙事相结合的人文思想著作。
在过去的三个世纪里,西方世界崛起并主宰了地球,科技、经济、文化全面领先亚非拉诸国,更鼓励世界其他地区追随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然而,在千年之交,面对经济停滞和内部政治分裂,西方世界发现自己开始衰落,像极了当年的罗马帝国。
在本书中,政治经济学家约翰·拉普利和历史学家彼得·希瑟利用罗马帝国的历史重新思考和演绎当代西方的危机状态,从新奇的角度,用独特的案例分析探讨了罗马和美国不可思议的相似之处和差异,解构了西方文明如何迎接挑战,获得新生的思路。在世界局势风云变幻的当下,本书对于普通人了解历史和当前的局势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

主编推荐
1.本书是国内系统分析西方世界在迈入新世纪后逐渐走向衰落原因的历史巨著,书中许多观点都是首次提出,极具震撼性,也用深入浅出的理论和流畅的语言道出了西方世界没落的深层逻辑,在当前中西方文明交融和冲突的大环境下,非常有看点。
2.本书作者约翰·拉普利和彼得·希瑟均是英国知名经济学家、历史学家,研究东西方文化多年,在海外拥有极高人气和读者群,书中很多史料都来自内部一手资料,系首次披露,具有强烈的思辨性和人文主义,具备畅销的潜力。
3.本书原版上市后被海外多家媒体关注,均打出高分,畅销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同时获得多家刊物好评、推荐。

精彩内容
帝国与扩张公元371年,罗马帝国有一位名叫蒂西米休斯·马格纳斯·奥索尼乌斯(DecimiusMagnusAusonius)的基督教诗人。他来自今天的波尔多,曾写了一首483行的六音步诗,颂扬帝国西北角的某个地区。这片溪谷位于摩泽尔河流域(今德国境内),最终流入莱茵河。
吸引这位诗人目光的是该地区的精耕细作,富饶农产,以及围绕农业发展出来的人类文明:放眼望去是乡村宅第,坐落在高高河岸峭壁。
处处山坡葱葱又郁郁,葡萄藤蔓层层又密密。
摩泽尔河谷清澈小溪,蜿蜒低语着向前流去。
随着对主题的抒发之情洋溢开来,诗人详细描述了这条河流种类丰富的美味渔产(它们的名称巧妙,为诗人展示拉丁文韵律的高超技艺提供了绝佳的机会)、农民生活的简单乐趣,以及该地区庄园领地的壮丽景观:试问谁能笔下生光辉,歌颂无穷装饰之精美,吟唱无数结构之巧妙,描画领地建筑之容貌?
《摩泽尔》(Mosella)采用的是古老的拉丁文学体裁,即“艺格敷词”(ekphrasis)或扩展描述,但有浓浓的弦外之音。在诗人奥索尼乌斯看来,住在这条河流沿岸的罗马民众,生活是如此富饶,以至于台伯河(Tiber,用来比喻罗马城)“荣耀都不能与此地相比”。不过,奥索尼乌斯怕别人指责他傲慢自大,又打趣地收回了这个观点,但诗歌的其余部分毫不含糊地表达了诗人真正的情感。虽然我们很容易将诗人的歌颂看作一种夸张之情,但实际上,这种抒发与陶器碎片展示的惊人异常不谋而合。
流动的财富尽管整个公元4世纪,罗马帝国呈现一派黄金时代的盛世景象,比如诗人奥索尼乌斯笔下富饶的摩泽尔河谷,当地确实发现了帝国晚期很多华美的别墅。不过,学者对陶器的鉴定也确实揭示出了某些地区的衰落。其中两个地区的衰落很容易解释。公元3世纪,蛮族曾猛烈进攻不列颠北部和比利时的农村定居点,导致这些地方此后一直未能恢复元气(见下文详述)。然而,更令人困惑的是罗马帝国意大利核心地区的结果。公元3世纪,意大利并未遭受如此严重的野蛮入侵,该地区的居住情况和农业产出在公元前后两百年达到顶峰,公元3世纪和4世纪保持稳定,但水平明显下降。为什么在罗马帝国边缘地带发展繁荣之时,帝国最初的中心却出现了萎缩?如果我们把目光投向1000年以后,分析现代西方的崛起,答案就会水落石出。
公元1000年初期,西方地区的经济并不强大。当时,一些维京人穿越了大西洋,但那时候,在更广泛的欧洲政治经济网络中,北美几乎毫无用处。来自北非和中东的穆斯林统治着西班牙南部,他们削弱君士坦丁堡的地位,将其变成无足轻重的小小继承国,并夺走了它在地中海内陆南部和东部的绝大多数领土。世界的这个小角落,贫穷、技术落后、政治分裂且疾病肆虐。然而,在接下来的1000年里,这个小角落却崛起成为支配全球的霸主。
是什么引发了如此戏剧性的转变?各界目前仍然存在巨大争议。政治因素是一方面:欧洲国家不强也不弱,给了企业家冒险投资所需要的自由和稳定。自然环境是另一方面:欧洲拥有大量适合驯化的动物(这是早期的资本形态),有很多水路可以开展便宜的运输,还有各种各样的地形,可用来耕种各种农作物,这些因素鼓励和促进了交流。再者,文化可能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一些分析家看来,基督教强调自愿婚姻,由此产生的核心家庭有了存钱的动力,而且基督教注重道德要求,经济体系以信任为基础,有助于与陌生人签订合同,从而在物质上促进了远距离贸易。而在其他学者看来,欧洲中世纪大学的产物(借鉴了罗马先例)——成熟的私有财产法律概念的出现,在整个过程中起到了核心作用。
然而,对于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人们很少有分歧。中世纪的技术进步,比如采用足够重的犁在黏质土壤上犁地,并制订更复杂的轮作计划,产生了更多的农业剩余。这些导致欧洲精英阶层的奢侈消费增加,他们对东方的糖、香料和丝绸服装的喜好,受到十字军东征的进一步刺激。反过来,欧洲经济不断发展,生产出更精致的羊毛织物,并在东方找到了现成的出口。这种不断增长的远距离贸易,进一步维系了日益庞大的市场和集市网络。
其中最早且最重要的城市位于意大利的中部和北部,那里的地理位置优越,特别便于远距离贸易进入地中海,再加上地主精英地位相对较弱,使商人能够获得足够的财富,控制地方社区的政治议程。城邦由此产生,成为社会、政治和法律的基础设施,并进一步促使贸易扩张:信贷和金融市场、合同履行机制、安全的海上航线和外贸协议纷纷应运而生。意大利商人坐落在欧洲和东方交汇处,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欧洲物品(尤其是纺织品和小麦)与东方商品的交流。从11世纪开始,以佛罗伦萨、威尼斯和热那亚为首的意大利城邦崛起,主导了欧洲贸易。
意大利最初核心地区的繁荣很快促进了其他地方的发展。尽管意大利城邦向东方销售欧洲纺织品,但最好的产品来自低地国家(LowCountries),而大部分低地国家又从英国进口原羊毛料。因此,在意大利贸易网络的支持下,北欧经济开始扩张和多样化。一些北方城市,尤其是佛兰德地区,纺织工厂早在12世纪和13世纪就已经出现,自15—16世纪后期开始与意大利同行竞争,成为贸易和商业中心。更笼统地说,意大利城邦从东方贸易中赚取了巨额利润,刺激其他欧洲政府参与其中。不过大西洋沿岸的这些国家并没有挑战意大利在地中海东部的主导地位,而是选择向西,寻找通往亚洲的海上替代航线。在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引领下,欧洲改进了导航和造船技术,远洋航行有了可能。接着,他们在航海途中无意碰到美洲(只是这帮航海家没有预料到,他们眼中的这片新大陆将会在何等程度上改变欧洲本身,因为多年来,欧洲贸易仍然经由地中海辐射其他地区,并以东方为中心)。不过,从长期来看,随着美洲的黄金和白银开始充实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国库,以及北欧商人开辟出通往东方的新海上航线,欧洲资本主义的重心从意大利转向了其边缘地带。
与此同时,西班牙和葡萄牙帝国有了来自美洲的财富。它们从现有的欧洲工业区进口奢侈品成品,并将剩余财富存在其他地方(尤其是德国),而不是用于自身经济的转型,这促使了北方进一步的扩张。尤其是对英国纺织品的需求,最终在英吉利海峡以北引发了一场引人注目的经济革命,而英国议会有权改变土地占有制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嗅到商机的地主圈占土地,驱逐农民,将土地变成牧场,以用来养羊,为蓬勃发展的纺织业输送原料。地主因此变得富有,为投资创造出新的资本来源。与此同时,圈地运动也造成一代无地之人,这些人迫切需要工作,为不断增长的工业部门提供了廉价劳动力。这样一来,英国的整个发展进程得以早于其他竞争对手。到18世纪末,为了适应这种环境变化,手工作坊遍布英国乡村。此外,在建立舰队夺取海外资产方面,荷兰和英国以及法国已经赶上并超过伊比利亚国家。
随着制造业部门的增长,对原材料的需求变得迫切,英国积极开拓殖民地,其中最重要的一块位于北美洲。尽管美国最终在政治上脱离了英国,但它继续发挥关键作用,成为英国工业品的来源和市场。北美出产的棉花最终超越印度棉花,支撑起英国不断增长的纺织业。到19世纪,纺织业基本迁至英国城市,当地劳动力充足,让企业主能够经营更大的工厂,当时快速发明出来的新机器成了大批劳工的生产工具。随着19世纪缓慢向前推进,美国也成了英国的竞争对手,就像法国和德国等欧洲国家一样,依靠政府政策来培育本土制造业,而不是像英国那样,将其交给自由市场。
到19世纪末,英国大多数人口在城市,而法国的城镇人口只占大约四分之一。不过,此时的英国被其前北美殖民地的居民超越,这些人赶走当地土著,开辟广阔的西部领土供人居住。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大规模移民涌入美国,每隔几年,这个国家的人口就会翻一番:如此扩张速度,欧洲无任何一国能及。这种扩张不仅让产出大幅增加,还为该国不断增长的工业部门创造出巨大的新市场。工人对大规模剥削提出抗议,他们的工资最终有所上涨,但此时的美国也与欧洲很多城市类似,暴动蔓延,社会主义运动有了萌芽。不过美国拥有一种重要的调节工具,能控制劳动力成本。不满现状的人可以去西部碰运气。再说,埃利斯岛的大门口永远不愁找不到取而代之的工人。得益于这种持续的增长,美国在19世纪末超越英国的总经济产出,进入所谓的“镀金年代”(GildedAge)。
因此,西半球的经济演变经历了1000年的时间,最繁荣的中心在地理位置上定期发生了转移。资本主义增长推动了对新市场、新产品和新供应来源的不断需求,新经济据点从最初的意大利北部心脏地区稳步向外推进。市场需要劳动力和原材料,而这些地方恰恰两样都不缺——这种逻辑表明,中世纪后期和近现代西方的所有新兴地区都实现了惊人的经济增长。首先是意大利北部,然后是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法国和英国,最后是美国。它们轮流崛起,成为经济霸主。新机遇与新的原材料和劳动力来源相辅相成,使得这些国家或地区能够依次登场,主导那些有价值的出口贸易。在每一次转移中,即使交通工具的改善促进了新贸易网络的出现,但大部分生产仍然集中在当地,或至少集中在地区范围内。4尽管如此,不同时代的出口贸易会产生额外的财富,这才是真正改变繁荣中心的关键变量。
再回到古罗马——现代西方的崛起,其实有助于解释罗马帝国原本核心地区意大利最初的神秘衰落。对罗马帝国来说,经济主导地位之所以从最初的帝国中心发生转移,同样是出于简单的经济逻辑。在这种情况下,工业生产在帝国境内繁荣格局的变化中几乎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帝国的经济实际上仍然以农业为主。在基督诞生前后的几个世纪里,尽管从考古学的角度无法观察到,但意大利的葡萄酒和橄榄油工业,以及在某种程度上的陶器工业,可能还包括谷物,都有大量产品出口,并以出口到罗马新占领的欧洲领土为主。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罗马和平”创造的宏观经济条件下,帝国其他地区的农业资源得到了更充分的开发,并完全超越了意大利早期的支配地位,其中一个原因是当时的交通条件非常有限,且费用昂贵。牛车每天最多只能行25英里(约40千米),商品在帝国各行省之间的流通可能需要数周时间:这与构成现代帝国交通网络的火车和船只相去甚远。不仅如此,根据公元300年罗马皇帝戴克里先(Diocletian)的物价法令(PricesEdict),一辆装满小麦的牛车,每走50英里(约80千米)运费就翻一番。这是因为拉车的牛需要喂食,此外还要支付价格高昂的内部通行费。在这种情况下,随着被征服的土地开始进行密集生产,更低廉的本地货必然会将意大利的产品挤出市场。
到了罗马帝国晚期,只有当某种物品在本地无法生产(比如非地中海地区的葡萄酒和橄榄油),或者物品能够获取特别高的溢价(与普通或本地品种相比,稀有的大理石或昂贵的年份葡萄酒),长途贸易才占主导地位。还有一个例外——为了向帝国首都输送资源或军事物品,国家会给一些运输线路提供补贴,如果货物可以搭乘这些线路,也能走长途贸易(那些应国家要求,运送谷物、葡萄酒和橄榄油横跨地中海的船主似乎也在顺道运输其他货物)。但这样的特殊情况少之又少,运输成本逻辑推动了罗马行省的发展,牺牲了原本意大利核心地区的利益。臃肿的罗马城本身则成为进口商,大规模从西班牙、北非和更广阔的地中海地区进口葡萄酒、油和其他必需品。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