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绚烂的空无:艾米莉·狄金森的信封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绚烂的空无:艾米莉·狄金森的信封诗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21.96 5.1折 238 全新

库存10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艾米莉·狄金森 著;(美)玛尔塔·沃纳,(美)珍·伯文 编;王柏华 译

出版社广西师大

ISBN9787559860354

出版时间2023-10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238元

货号31907406

上书时间2024-06-30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作者:艾米莉·狄金森(1830—1886),生于美国新英格兰小镇阿默斯特,终身未婚,深居简出,默默创作了近1800首诗作,有些被工整地誊写并手工缝制成册,有些寄赠亲友,还有一些只是草稿或片断,留在零散的纸张或废旧的信封上。狄金森生前发表的诗作不超过10首。如今,她被公认为美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与惠特曼齐名。
编者:玛尔塔·沃纳,美国芝加哥洛约拉大学文本研究部马丁·J.什瓦格利奇主席,代表作有《艾米莉·狄金森的开放的对折本:阅读之景,写作之面》《极端零散:艾米莉·狄金森后期手稿片断和相关文本电子档案(1870—1886)》《即时书写:艾米莉·狄金森的主人时光》。近年来的研究兴趣重返原始档案,追寻那些似乎游离在文学和科学领域之外的档案,目前集中考察19世纪和20世纪初的风景、声景和气象景观。
珍·伯文,美国诗人和视觉艺术家。
译者:王柏华,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奇境译坊·复旦文学翻译工作坊”主持人,艾米莉·狄金森国际学会(EDIS)理事,出版有专著《中外文学关系论稿》、译著《花朵与漩涡:细读狄金森诗歌》等,主编《栖居于可能性:艾米莉·狄金森诗歌读本》、“十九首世界诗歌批评本”丛书等。

目录
中译本序:来自狄金森信封诗的礼物
玛尔塔·沃纳

序 言
苏珊·豪

导言:研究尺寸大小
珍·伯文

中译本体例说明

信封书写

逃脱路线:狄金森的信封诗
玛尔塔·沃纳

视觉索引
珍·伯文

信封诗目录
玛尔塔·沃纳

致 谢

译后记
王柏华

内容摘要
信封、包装纸、书页旁边的空白处……狄金森晚期的大量创作大多写于这些凑合的、易碎的载体上,其中就包括本书所收的52份信封诗手稿。
这些信封诗的创作时间跨度为1864年至1886年,信封经过裁割,文本带有勾画、涂抹的痕迹,文字依据信封固有的分区和形状向外发散,从中可见狄金森在页面上进行的视觉形式实验和异文实验。其文本内容多由简短跳跃的词句组成,吉光片羽,呈现出诗人晚期创作的灵感流转。
本书由文献学者玛尔塔·沃纳和视觉艺术家珍·伯文联手汇编,包含105幅全彩、原大印刷的信封诗手稿影印图,附有英文转写图,以及中英对照的转写文本。

精彩内容
译后记王柏华狄金森生前或许从未想过她在创作一种被称作“信封诗”的诗,甚至从未想过“信封诗”(envelopepoems)这个词,其实在本书英文版封面的书名里,也没有出现“信封诗”的字样;正如编者沃纳在一次访谈中所言,“信封诗”只是一个方便的简称,而她宁愿称之为“信封之作”(envelopewritings),或者更准确地说,“信封上的书写”(writingsonenvelopes)。“书写”(writings),无论英文还是中文,既指写字或写作,也指字迹、笔迹、作品等,而书写当然离不开必需的书写工具和材料,如笔墨纸张。
狄金森这批写在废旧信封上的手稿首先引发了物质文化研究方面的兴趣。现代公共邮政系统于19世纪中期刚刚在美国成为现实:写信人把写好的书信放入事先买好的信封上,贴上事先买好的邮票(二者皆为工业制品),送交邮局或投入街头邮筒,等待邮递员和邮政马车运送到收信人手中。虽然信封古已有之,但在公共邮政系统中流通的信封,作为一种信息媒介,当时仍是一件新事物。而把信封当作一种纸张,也就是写诗的物质材料,不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是一种偶然的、个别的而非普遍的事件或实践。狄金森把52个文本片断或草稿写在事先从旧信封上剪裁下来的纸片上,而这些杂七杂八、形状各异的旧信封纸片居然得以幸存,无论从其书写年代还是数量上看,这些文本物质档案都具有突出的历史价值。
然而,这一切对于诗歌文本的内在价值而言是否重要?这些“信封上的书写”原本混杂于大量零散的狄金森手稿档案(总计3507件)之中,现在由两位编者挑选出来,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类别编为一册,俨然成为一个子集或别集。这未免令人怀疑,它会不会只是一种新的研究热点创造出来的概念,只是一种赋魅冲动的产物?虽然“信封诗”让狄金森的读者感到兴奋好奇,但会不会让狄金森本人也感到吃惊呢?
这些正是我最初听闻狄金森的“信封诗”时冒出来的一连串疑问。本书英文版出版于2013年,当时我正在芝加哥访学,同时忙于翻译一部狄金森传记,并初步尝试进行研究工作。我内心隐隐地认定,这个概念未免小题大做了:诗歌的真正价值难道不是那超越了一切物质载体的诗歌本身,反而是那具体的物质载体吗?正如沃纳在《逃脱路线:狄金森的信封诗》中所言,狄金森的晚期诗作大多写于“凑合的、易碎的载体上”,它们似乎具有“超脱于一切文本之外的生存能力,这样或那样的文本不过是其暂时的寄寓之所而已”。可是,当一位朋友和同事把《绚烂的空无》放到我手上时,我顿时被书中的一幅幅信封图片震撼了。
随着阅读和研究的深入,我开始思考更多的问题:狄金森对她的书写材料是否有强烈的自觉意识?她对保存和出版自己的创作究竟有何打算?这批“信封上的书写”是否与信封的实用功能所负载的象征意义(既是私密的又是流通的)相关?她把信封裁剪或拆分成形状各异的纸张,以便随手写诗,是否有意借用信封纸张的视觉特征彰显诗歌的内在意义?无论如何,“信封诗”的概念大大敞开了狄金森的写作场景,并促使我们重新思考抒情诗的边界和圆周。
正如后现代杰出诗人苏珊·豪所言,阅读狄金森的信封诗就是“在滑动的纸片上滑动”,即使中译本不得不使那些原本零散错落的诗行归顺于排版需要(这是一个令译者感到尴尬和无奈的选择),读者仍可以任由自己在页面的不同区域之间来回滑动,因为这部《绚烂的空无》提供了无数“滑动的纸片”,包括信封原图的页面(正面和背面)、编者的转写,以及各类索引,借助这些彼此照亮的小径,每个读者都可以重新想象狄金森的“写作之面”,激活你自己的“阅读之景”。
本书的编者沃纳曾于2014年应邀参与“狄金森合作翻译项目”(《栖居于可能性:艾米莉·狄金森诗歌读本》于2017年出版),与周琰女士合作,由周琰主笔,先期翻译和阐释了狄金森信封诗11首,她们的工作为本书提供了有益借鉴,特此感谢。沃纳教授多年来致力于狄金森手稿研究,思维敏锐,视角独到,在学界颇受瞩目。近三年来我们共同参与艾米莉·狄金森国际学会(EDIS)理事会和评奖委员会工作,与她的多次交流让我所获甚多。感谢她多次抽时间愉快解答我的各种提问并对中译本的排版设计表示赞赏和理解。
特别的感谢献给本书的编辑们,她们从始至终如此耐心细致,并纵容我反复修改,令我内心感恩不尽。尽管我和编辑、设计师对文字内容和各项排版细节反复推敲核对,但错误和疏漏在所难免,恳请读者不吝赐教。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