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之洞的乱世突围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张之洞的乱世突围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47.34 4.8折 98 全新

库存10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华侨

出版社上海远东

ISBN9787547619292

出版时间2023-10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98元

货号31876685

上书时间2024-06-30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张华侨,湖北孝感人,历史学者,主要研究秦至清朝开国君王、重大历史人物如何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等。曾在有关媒体任记者,善于分析经济差异背后的历史与文化背景。著有《资本时代的征服》《拯救乡土文明》《让汉江告诉中国》《中国黄河调查》(合著)等。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危亡引发军事变革  
高价训练自强军  
高薪聘请德国军官  
创办武备学堂  
劝说皇上结盟日本  
派遣学生赴日留学  
斥巨资向日本订购军舰  
建立中央常备军  
反对摊派军费  
练成湖北新军 

第二章  与激进的维新派分手  
张之洞与康有为闹翻  
扶持汪康年办《时务报》  
张之洞痛骂黄遵宪  
停止订阅《湘学报》  
呈送《劝学篇》,指明变法方向  
废除沿用千年的八股文  
保举果敢有为的人才 

第三章  变法以流血中断  
法华寺里的密谋  
袁世凯的背叛  
慈禧发动政变  
张之洞营救杨锐  
陈宝箴遭撤职陷害,惜别长沙  
张之洞敦促日本驱逐康有为  

第四章  平息义和团,争取八国撤军  
策划东南互保  
奏请慈禧停战剿匪  
慈禧与光绪帝弃京出逃  
驻华公使要求惩办“祸首”  
慈禧以惩处皇亲国戚换取回宫  
张之洞劝告各国降低赔款

第五章  设计新政扭转王朝衰弱  
张之洞起草新政纲领  
变革三折,得到慈禧的肯定  
为南京播下大学的种子  
张之洞要选拔通晓经济的人才  
制定学制,中西兼容办学  
对赴日留学生的约束与奖励  
设立学部,让国民接受教育  
石破天惊,废除科举

第六章  救亡图存唤起各界精英行动  
吴禄贞等血战大通  
制裁华商邱菽园  
沈翔云等声讨张之洞  
花园山聚会,酝酿反清  
秘密成立日知会  
美公使反对官方逼迫刘静庵认罪

第七章  留学生与清朝决裂  
勒令停止湖北留日学生办报  
反感愚昧的忠君,决定推倒清朝  
留日学生点燃抗俄怒火  
留日学生罢课回国  
黄兴以华兴会策划起义  
留学生劝孙中山设立同盟会

第八章  立法废除野蛮的酷刑  
维护公众安全,创立警察局  
张之洞推荐伍廷芳等立法  
聘请日本人松平康国当法律顾问  
废除沿用2000多年的酷刑  
为何张之洞捍卫礼教 

第九章  立宪能否容纳民权  
五大臣出国考察  
为立宪争论不休  
重新构建中央政府职能  
各督抚不想放弃权力  
慈禧准许行政与司法分立  
预备立宪,为何清朝一再拖延

第十章  廉政无私,守护衰落的王朝  
张之洞出任军机大臣  
掌管学部,普及教育  
兴办高等教育学堂  
扩大理工科招生数,缓解技术人才短缺  
大力整顿涣散的学风  
力劝摄政王宽恕袁世凯  
张之洞留下的悲叹

后记

内容摘要
清末面临内忧外患,爱国志士提出多种救国之策。张之洞即代表人物之一,他在清廷内忧外患的危境中,艰难地推动老朽的清王朝革除积弊,包括兴办实业、练兵强军、选派留学生、广开新式学堂、修建铁路等器物层面的,也有制定学制、废除科举、修改法律、更改官制等制度层面的。但他无法突破固有的思想和时代的局限,使得大力改革的结果却事与愿违,成为瓦解王权的定时炸弹。书稿搜罗整理大量史料,对张之洞改革之背景、过程、细节、影响,进行了系统的叙述,以张之洞其人、其事为经,相关人物、历史为纬,编织了一场清末自强维新的大戏。作为历史传记,书稿依据翔实、公开、严谨的史料叙述,但风格轻快,故事起伏变化,人物众多,区别传统史书条块分割的单调叙事,展现了历史富有戏剧性一面。

精彩内容
第一章危亡引发军事变革应对日本打败清朝引发的赔款割地等危机,张之洞开启了艰难的军事变革,他要建立忠于朝廷、适应现代战争的军队。不料,他花费高昂代价训练的湖北新军,后来率先打响了推翻清朝的枪声。
高价训练自强军站在刘公岛上,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极目远望,只见日军以多艘兵舰并用威海岸上的炮台连续轰击孤岛,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隆声,而自己丧失挽回局面的雄心壮志,无力指挥残余的军舰冒险冲出敌军包围,只好坐等援兵,以致延误时机,通信中断,粮食、炮弹即将用尽。
此时,丁汝昌被一种悲壮与绝望的气氛笼罩,心理防线顿时崩溃,觉得辜负了皇上赋予的重任,对不起李鸿章一再大力提携,无颜见江东父老乡亲,只能保全名节,以身殉国。他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正月十八日服毒自尽。
这意味着,自日军陆海夹击不到一个月,耗费国家财政千万两银子,供养了10年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听到这个消息,张之洞如五雷轰顶,感到头晕目眩。过了一会儿,他头脑清醒,意识到日本军舰将会控制黄海、东海,毫无顾忌地横行南北。沿海八省虽有兵力,但皆非精兵,更无利炮,南北转运物资也会遇阻。即使能遏制敌军深入内地,也无法扭转大局。除迅速购战船以外,再无良策。
“江苏现有4艘木质外壳兵舰,行驶迟缓,上面未配置新式大炮,难找适应海战的将官,不能发挥出海击敌的作用。我恳请朝廷迅速决断,不惜花费巨款,速从国外订购大型军舰5至6艘,大鱼雷炮船10多艘,雇用外国军官、士兵来华,选中国强将协助组建东海舰队。”同年正月十七日,张之洞致电总理衙门。
他计算重建海军各项费用,大约要费银2000万两,看起来支出高昂,但日军攻入国境,定猖獗无比,决不会轻易撤兵。若敌军攻入内地,更会使国土沦陷、百姓涂炭,即使他们撤军,索取赔款也不止千万两。所以要不惜重金购军舰,比耗资供养数百营不能制敌的陆军划算。
“购军舰必须先筹款,请你立即与上海等地外国商行议定借款,电告户部、总理衙门奏请皇上批准办理。”正月十九日,总理衙门奉旨回复张之洞,同意他重建海军抗日。
由谁来指挥水师?张之洞想起英国海军将官琅威理,曾在北洋海军当教官,严肃认真指导将士勤奋操练,各轮船员操作技术大有长进,因受到各轮船多名福建将领的排挤,愤然辞差回国。
现在急练海军御日,张之洞要高薪聘请琅威理等得力的人士担任教官,想请总理衙门命令税务司赫德速致电,邀请他回中国,委任东海舰队提督。
“琅威理向来在海军任职,特别得力,前次经总理衙门令赫德函商他来华管带海军。据他回复说,在英已授实职,不能前来。因而不必再议这件事。”正月二十三日,总理衙门回电张之洞。
慈禧发现张之洞主动调兵筹饷、购运军械,增援前方部队御日,故仍要他整顿军务。正月二十七日,总理衙门奉慈禧的命令致电张之洞:“太后称赞你向来办事实心实意,近来浏览你历次发来的奏折、电文,采纳了你提出的应敌、强军等建议。现在急需振兴军备,你务必不分地域统筹大局,办妥筹款、购军械、选将官、练兵等事,便于战守自如,不负朝廷对你的重用。”然而,受日本不签约则继续出兵进攻,有可能攻进北京的威胁,慈禧、光绪帝及总理衙门感到惶恐不安,只能以割让大片领土保王权的妥协退让,授权李鸿章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三月二十三日,在春帆楼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外务大臣陆奥宗光,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让张之洞尝到从未有过的奇耻大辱:日本索赔占地,比英、法等国还要心狠手辣,犹如一只站在家门前凶恶无比的老虎,随时张开血盆大口咬人,防不胜防。
倘若皇上、慈禧、总理衙门,以为对日本赔款割地会万事大吉,继续昏睡,那无疑是饮鸩止渴。不仅不能消除大清帝国积弱的病根,还会引来俄、德等国效仿日本瓜分中国,中国亡国更迫在眉睫。
感受到切肤之痛的张之洞寝食难安,想起中法战争时,以为只是因缺乏枪炮、军舰而不能挡住敌人,便花钱购买大炮、战舰并办海陆学堂。
到中日甲午战争后,他发现日本学习西方军制,练成由朝廷调动的常备军,拥有充足的军饷、粮食、军械,配有行军地图和登山涉水的工具,制定了有效的攻取策略。
但清朝无久经训练的常备军,各军忠义奋发、善于带兵打仗的将官不多,大多数暮气沉沉,临时仓促招募的士兵不知开枪射击,导致军心不齐、素养低下,如何抵挡虎狼般的强敌?
代理两江总督时,张之洞巡视江阴、镇江、南通、宝山等地炮台,发现无专门的炮手固守,发炮的速度与射程落后。如何应对海上来的敌军,没有一个将领能答上来,每年花费几十万两银子供养,却形同乌合之众。
各军营操练时不过是喊几句“立正、向前”的口号,战场布兵、应敌攻击、行军测绘、装备供给等没有任何实质性提高。而现代军事涉及修筑工事、布设电线、安埋地雷、运用军械等,需要多兵种配合,专业知识超出了靠力气拉弓箭、挥舞大刀被录取的武官。所以,张之洞感到悲哀的是,不只是大清帝国的军械不如敌国,更是老弱涣散的将士不能适应现代战争。
找到这个关键点,张之洞自动更新思维:由单纯配备新式军械转向变革军事制度。解散自扑灭太平军以来,各将领自行招兵、具有私人依附性质的兵营,要建成一支忠于朝廷、具有文化素养、多兵种组成、能应对现代战争的军队。
比较各国将士素质及军事装备,张之洞最仰慕德国。中法战争时,他从德国采购军火并招聘军官,对方不以中法宣战等借口回避,按合约将订购的枪支、大炮等武器运到广东。
张之洞得知盛宣怀应李鸿章指示,托驻德公使许景澄找克虏伯厂聘请将官后,光绪二十一年(1895)正月初六致电盛宣怀询问:“你挑选何将任用?汉纳根现在情况如何?如不用能否调他来江苏?你是否托许景澄招外国军官?或受李鸿章托?望明示。”“我托许景澄招德国军官,得到李鸿章的允许。汉纳根为人有些骄横,有将官胜过华人,要调用他们必须先约束,你不否决用?请速示。”正月初八,盛宣怀回电。
听到这个确切消息,同年二月初七,张之洞致电许景澄:“盛宣怀对我说,去年曾托你代招10多名外国将官,正月有望起程来华,确否?盛宣怀不带兵,如何能用外官?李鸿章现已交卸直隶总督,请你与这些将官约定来江苏,由我聘用。”“我代李鸿章挑选8名德国退役军官,到天津练兵,已经有4人出发。如果你需要,可与直隶总督王文韶商量改派,或请克虏伯公司推荐人选。”二月初七,许景澄回电。
“我想用外国将官练1万陆军、10多艘兵轮的海军,请你托克虏伯公司或其他厂推荐海陆将官20多人到南京。才学高的人当教官,才能低的人任一般教员,不知每月给多少工资。”二月十一日,张之洞致电许景澄。
同一天,张之洞致电直隶总督王文韶:“许景澄在德代天津聘请8名将官,现在天津是否停止练兵?如你不需这些外官,请调他们到南京,我聘用他们练1万陆军。”王文韶看到中日议和结束战争,不需要再花钱雇用外国军官练兵,愿意将这8名军官转给张之洞用。
得到王文韶允许,二月十四日,张之洞致电许景澄:“除到天津的8名军官归江苏留用以外,我要练1万兵,需要1名统领、20名营官、100名哨官,全部用外国将官,以华官协助。请你聘请1名能真正统带1万人的高级将领,可由他自行招下级将官带来华。”“我先招聘5名陆军将官,1人为统领,2人任千总,另2人为低级军官,按北洋每月工资共5000马克,先给安家路费25000马克。克虏伯公司愿意推荐,你汇款到后可订合约。”二月十四日,许景澄回电。
只靠这几个人不够,五月十四日,张之洞电告许景澄:“江苏将依照德国军营,练步、炮、工兵大约万人,需要聘请德国教官40多人,一般将官100多人,请你迅速代我洽谈,务必以步、骑、炮、工程各兵种配备。你现在已经选定几人?必须精选曾经有战斗经验的军官,克虏伯已经推选几人?前期需要多少钱?请你迅速回电。”如此大量聘用外国教官,在于张之洞将江苏当作长江门户与税收来源的重要地区,一省安危关系东南大局,必须江海兼防、战守兼备。去年中日战争,仓促招募了一批无知识、无纪律、无忠诚,只为谋生的散漫士兵共100营防守,以后再发生战争怎能应对?必须裁减老弱无战斗力的将士节省军费。
为此,张之洞起草了一份长达9000多字的奏折,将练军、派遣留学生、造铁路、设枪炮厂、开学堂、办商务局等,当作保国安民的对策。
破除军营旧习,张之洞在奏折中请光绪帝批准:无论文武官员、职务高低,选派100多名精力充沛、敏捷有志的人,到外国军校、军营、炮台等学习,比在国内学堂能得到更有益的体会。学成回来后,按能力高低,分别派到各营任不同级别的军官。
速练海军,中日海战,日军以时速快的多战舰发射快炮,北洋舰队的舰长素质及舰艇功率不及敌军,射炮弹不能击中。因而无论如何艰难,要筹资从英、德购军舰。
写完后,光绪二十一年(1895)闰五月二十七日,张之洞向皇上呈上奏折:“惟愿皇上心存坚强不屈、卧薪尝胆的意志,博采救国对策,广求忠直之言,戒除向来因循荒废政务、图利营私、漠视国家利益的恶习,激励天下的人才奋发有为,消除顾虑,务必实心奉办!”张之洞吸收西方军队的操练模式,请德国军官从江苏现有各营挑选身体强壮、朴实勇敢的士兵另组军营,上半年练近5000人,下半年增到1万人,训练他们适应不同地形作战。
张之洞计算请教官的路费、安家费要数万两,每月工资要1万多两,练兵口粮每月7万多两,其余营房、军装、马匹、器具等要10多万两,每年支出100多万两银子。
张之洞认为,江苏只有4艘木壳兵舰,行动迟缓、装置陈旧,不能抵御大敌入侵,必须另购大型军舰、鱼雷艇,组成独立的东海舰队。这需要皇上批准,请户部筹资速办。
闰五月二十七日,张之洞上奏练兵保国的意义:“我若不据实说明急练精兵才能制御强敌,何以上对君王,下对军民。我深知当今筹款如此艰苦,必须节俭筹办,断不敢稍有浪费。”光绪帝从未出国考察西方各国军队编制及配备何种武器,只好让户部讨论仿西方练兵需要多少经费。
由于一时难以筹集百万两练兵费,张之洞要求减少聘用将官数量,七月十四日,致电许景澄:“你现在雇用了多少德国军官?还要增加多少人?请详细告诉我,务必请一名总兵副将。前次因中日战争,请克虏伯公司代为挑选,现战争已经结束,以德国政府保举,不必再麻烦克虏伯公司,但愿这些人可靠。已来的将官定工资太高,不能多聘用,也难以久留,以后你务必大为核减。”接受张之洞的聘请,同年十月德国炮兵少校来春石泰等一行人,从上海坐船到南京,任江南自强军教官。十月十二日,他们经天津武备学堂任教的姚锡光陪同,一起乘坐“江清”号轮船,查看吴淞、江阴至镇江炮台。
“我于1895年11月到达南京后,去拜见张之洞总督。他委派我们去巡视从南京到上海入海口的军事要塞,然后提出一份不偏不倚的评估报告,以及新建要塞工程的改进建议。”同行的德国军官骆博凯回忆说。
驻守江苏至上海沿江的清朝军官,接连不断列队放礼炮,以最隆重的磕头仪式迎接来春石泰等。场面装点得五彩缤纷,显得异常壮观,让来自德国的军官们感到很不自然。
虽然陪同他们参加宴席的清朝高级军官和随从身穿丝绸官袍,辫子整齐光滑,脑袋的前部刮得又光又亮,给人以良好而整洁的印象,但骆博凯发现,屋内的环境脏乱:裂开的墙壁有许多污渍,椅子已修理过好多次,四周的墙壁挂着各种各样的衣服,墙角处都是蜘蛛网,旁边的桌子上放着一盏煤油灯,围着成群的飞蛾,室内弥漫着难闻的刺鼻气味。
享受着可口的饭菜,骆博凯等人以为自己变成了受众人仰慕的王侯,但当他们乘坐张之洞派的“江清”号轮船,在南京至上海吴淞口观看防守工事、炮台等返回城区时,平时受到官府欺诈、无处申诉的农民受到挑拨,向他们投石子,并用竹竿追打,发出“打死洋鬼子”“打死这个外国佬”的叫声,以发泄积压在心中的怒火。
陪同勘查的姚锡光觉得来春石泰等军官以包揽炮台、代购枪炮等谋利。而张之洞雇用德国教官30多人,工资最高的来春石泰每月700两,最少的人每月100两,每月共要付14000多两。以3年为期,要给50多万两银子,只教导士兵学习德国军操。如请中国人充当这个教官,每月只需给20多两银子,可取得相同的成效。
完成考察后,来春石泰等人写了一份沿江防备设施报告,提出要保中国内地安全,应在上海吴淞长江口多设炮台。若能保住吴淞,敌人虽强,断无能力进入内地,则可防守南京保长江中下游的安全。
张之洞看了幕僚翻译的报告,认同防江苏以保长江中游其他省的观点,而主要防守地段江阴炮台闲置,将士竟然没有实际操练过如何防备敌军。
35名德国军官陆续到达南京后,张之洞要看各位是否有真本领,命令他们带领卫队、护军营的士兵操练。几个月后,张之洞发现效果显著。将士们熟悉攻守,能使用快枪,会装配弹药等,此时张之洞下定决心改用德国军操,彻底清除清军兵营散漫无功、安置闲人、不会用快炮、士兵当杂差、统领克扣军饷、谋私等恶习。
因为各军营懒散畏缩、贪污受贿等弊端病入膏肓,若不抛弃旧的练兵办法,虽每天严厉训斥,但如同耳边风不起什么作用。事后还会反弹,更难补救。
按张之洞的设想,任命来春石泰为统领,会同一起来的中尉、士官依照德国军制,先操练2000多人,形成步、骑、炮兵为一体的自强军。等成军半年以后,练兵已有相当规模,立即将练兵扩充到1万人。
至于士兵来源,张之洞严守关口:挑选当地年龄在16岁至20岁、身体强壮、品行端正的青年入伍,由宗族担保他在军营效力10年,油腔滑调的人一概不招。
为证明不搞有名无实,同年十一月十二日,张之洞向皇上呈上招募新军编练奏折:“我请德国军官教导士兵应战、攻守、测量,不准空喊口号、只涉及一点皮毛,重蹈旧军营的陋习。我将督促中外教官认真训练,随时亲自检阅,期望练成精锐部队,不负皇上振武自强的用意!”“依照你的奏请编练新军,责成德国教官操练,并在南京、上海兴办铁路。只是这些外国将官是否为上等将才,以及工资标准要斟酌。”十二月初三,总理衙门奉旨回电张之洞。
与来春石泰等将官交谈,张之洞得知德国陆军的素质,之所以超过其他国家,除了挑选合格的士兵以外,在于各级军官受过完整的军事教育,造就了一支能指挥部队打硬仗的将帅。
这触动他作出一个决定:在南京空旷清静、远离闹市的仪凤门创建陆军学堂,招13岁以上20岁以下、聪颖明理的青年150名,攻读兵法、行阵、地理、测量、绘图、算术、营垒等课程,委托许景澄在德国请5名精通军事的教师。
若要办成这个学堂,张之洞预算房屋、器具、发工资等,需要花费4万多两银子,先动用筹防局闲置的资金,于十二月十九日,给光绪帝呈上奏折汇报建这所学堂的原因。
这点经费只能应一时之急,张之洞看到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江苏68营,现有常备兵25070名,加上其他兵等,每年需饷银448300多两,米折银112800多两。安徽10242名加其他兵,每年需饷银158100多两,米折银28100多两。江西11984名及其他兵,每年需饷银17万多两,米43142万石。
每年耗费巨资养兵,却不能平定内乱、抵御外敌,平时操练只走过场,遇到打仗另索取费用。张之洞觉得这三省兵并非无忠勇的将领、敢于战斗的士兵,只是混合于老弱疲军之中,虽有奇才不能被发现和提拔。
在力图自强之际,张之洞以减兵节饷练新军,于十二月二十六日,向皇上呈上裁兵奏折:“我计算减少不必要的士兵后,江苏、安徽、江西每年分别可节省10万两、3万两、6万多两,三省合计可省银20万两,不致发生纷扰,而简易可行。”张之洞用节省的20万两冲抵自强军费用缺口,光绪二十二年(1896)正月初二,他向光绪帝呈上奏折:“我恳请皇上开天恩,体念按德国军营练新军关系重要,准许将江苏、安徽、江西三省裁兵节省的20万两拨给新军,有益于振兴江南军备。”代理两江总督时,黎元洪南下投奔张之洞。黎元洪拜见他时,介绍自己毕业于北洋海军学堂,在海军服役了5年,曾参加中日战争。
张之洞觉得黎元洪积累了丰富的海战经验,比一般将士沉稳刚强、坚忍不拔,有开阔的视野,并征询他对建筑炮台、练兵、购军舰、组建海军的意见。
“我有好久没有见到像黎先生这样老实而又能干的人。”张之洞听了黎元洪提出的海防计划,对在场的同僚说。
张之洞委派黎元洪,为自强军招募、训练、沿江设置炮台等提供一揽子规划,便向清朝推荐:“黎元洪不仅忠实可靠,还是一个能处理重大事务的人。”除了重用武官黎元洪,张之洞需要精通外交、国际法的人才,应对交涉事务,向跟随薛福成出使英国,后由许景澄、龚照瑗调驻俄、德、法等国的钱恂发出邀请。
“江苏需要一批善于办理工商、经济的人才,想调你手下的参赞钱恂,请你通知他迅速回国,感谢你大力支持。”光绪二十一年(1895)二月二十六日,张之洞致电驻英公使龚照瑗。
经龚照瑗同意后,钱恂乘轮船回国,先协助张之洞处理商贸、购买武器、筹款、教学等公务。后跟随张之洞回武昌,先后任自强学堂、武备学堂提调等职。
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张之洞上奏保举人才时称赞钱恂:“他平日讲求商务,有深刻的研究,两次经出使大臣许景澄、龚照瑗选调,到俄、法、德、英等国担任外交官,对外国行政、教育、工商等能考察要领、探寻源流。我见过熟知外国状况的人,还没有人超过他。我委托他的事情,必能细想、审时度势、敏捷决断,做到言行一致,是一个大有作为的人才。”练自强军不到半年,光绪二十一年(1895)十一月十八日,总理衙门奉旨宣布:刘坤一回任两江总督张之洞仍任湖广总督。
同年十二月十八日,军机处奉旨电告刘坤一:“皇上命令你回任两江总督。张之洞刚办理铁路、整顿商务、简练陆军,尚未就绪。你回任后,务必振作精神,实力筹办,争取有起色,不负朝廷委任。”刘坤一口头遵命,光绪二十二年(1896)正月十七日回任两江总督后,不深刻反思日军击败清军的原因及带来的严重危机,仍想无事一身轻拿朝廷发的高俸禄,觉得张之洞请德国教官训练自强军,每月付工资9000两,一年需银10万多两,相当于1500名士兵一年的军饷,给江苏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包袱。
固守排外思维,刘坤一觉得自强军驻扎南京操练,还有30多名外国教官,与当地居民杂居不便,与分管财政、司法等官员商酌后,并经总理衙门同意,委派候补道员沈敦和,督促全军移驻上海吴淞。
由于安于现状,刘坤一背离张之洞扩大练自强军的宗旨,以为练兵有成效,士兵能用枪炮、进退有方,无须再花钱续聘。光绪二十四年(1898)三月,以来春石泰等骄横强悍、遇事要挟、难以相处,而且聘用期先后届满为由,发路费打发他们回国,又为心理安慰,于三月十三日奏请皇上授予他们不同级别的政治荣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