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诗学(第30辑)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诗学(第30辑)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7.21 5.0折 54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编者:巩本栋//蒋寅|责编:葛云波

出版社人民文学

ISBN9787020167425

出版时间2020-12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54元

货号31105505

上书时间2024-06-30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巩本栋,1955年生,文学博士,历任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研究员、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韩国延世大学校中文系客座教授(2003--2004),并兼任中国宋代文学研究会理事、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副主编、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驻院学者。主要从事中国文学史、中国思想史、中国学术史和域外汉籍等方面的研究。著有《宋集传播考论》(中华书局,2008)、《唱和诗词研究》(中华书局,2013)等。
蒋寅,1959年生,文学博士,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现任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副会长、国际东方诗话学会副会长、国家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唐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文学评论》编委。著有《大历诗风》《大历诗人研究》《王渔洋事迹征略》等。

目录
《中国诗学》第30辑    
目   次       

诗学文献学   
曾巩佚诗辨正                        赵  昱
《宋人王著书杜甫诗卷》辨伪          杨  曦
《全宋诗》之林希逸诗歌辑考与辨误    沈  扬
孤本阮大铖《古巢诗话》编刊考论      罗  琴
单士釐《国朝闺秀正始再续集》探论    刘宏辉

诗歌史 
《昙隆法师诔》与谢灵运末年事迹考辨       敖雪岗
交际酬赠与宋代咏物诗新变                 尚丽姝
欧阳修的文学传播意识                     梁  丰
次韵题画诗中的互文与分歧
——以《韩幹三马》次韵诗的解读为例    刘  欢
宋诗哲学对话的双重向度
——以苏轼与老子为中心的考察         韩凯  张瑞君
常规与变异:论苏轼戏题诗创作              陈  婷
论黄庭坚诗“超逸绝尘”的格调              宋皓琨
论惠洪六言诗及其地位                      刘月飞
翁方纲与钱载诗学交游始“合”终“离”考述  宁夏江
徐增卒年新探                              黄治国

诗学史   
儒释道三教关系视域下的居简诗论探微                    张 勇
书画题记与书画辨伪
----以傅山《鹤栖堂图》、吴历《补鹤栖堂图》为中心   冯  乾 
赵翼诗学新探                                         刘  妍
宋翔凤词学思想论要                                   傅  博
姚燮词学简论                                         孙克强
朝鲜儒者尹廷琦《诗经》学成就谫论                     付星星
论王灿《滇八家诗选》及其诗学思想                     苏鹏飞
郭曾炘论清诗绝句百卅首笺释之五                       谢海林
解脱·无用之用·自然
——中西文化会通中的王国维诗学话语               伍世昭

                            综  述
宋诗日常性问题研究综述                                李成秋   

文献辑录  
 成化《新昌县志》所载宋元诗歌辑补           陈启远
谭献稿本日记所见复堂词话新辑              吴钦根
李慈铭《湖海诗传》未刊批点辑录            蓝  青
《全清词·雍乾卷》漏收1218首补目(上)   张  炎
《全清词·雍乾卷》辑补56首               杨兆涵
《盛京时报》本《人间词话》校补            魏  刚

《中国诗学》撰写格式

内容摘要
《中国诗学》第30辑收录《曾巩佚诗辨正》《宋人王著书杜甫诗卷辨伪》等文献学论文,《欧阳修的文学传播意识》《翁方纲与钱载诗学交游始“合”终“离”考述》等诗歌史论文,《书画题记与书画辨伪----以傅山<鹤栖堂图>、吴历<补鹤栖堂图>为中心》<中西文化会通中的王国维诗学话语等诗学史论文,《宋诗日常性问题研究综述》等“学术综述”,《成化<新昌县志>所载宋元诗歌辑补》《谭献稿本日记所见复堂词话新辑》《<全清词·雍乾卷>漏收1218首补目》等文献辑佚,都以求实创新为宗旨,运用各种方法对中国古典诗学进行广泛深入的新开拓。
《中国诗学》是连续学术出版物,第30辑收入近期最新古典诗学研究成果。

主编推荐
《中国诗学》第30辑收录《曾巩佚诗辨正》《宋人王著书杜甫诗卷辨伪》等文献学论文,《欧阳修的文学传播意识》《翁方纲与钱载诗学交游始“合”终“离”考述》等诗歌史论文,《书画题记与书画辨伪----以傅山<鹤栖堂图>、吴历<补鹤栖堂图>为中心》<中西文化会通中的王国维诗学话语等诗学史论文,《宋诗日常性问题研究综述》等“学术综述”,《成化<新昌县志>所载宋元诗歌辑补》《谭献稿本日记所见复堂词话新辑》《<全清词·雍乾卷>漏收1218首补目》等文献辑佚,都以求实创新为宗旨,运用各种方法对中国古典诗学进行广泛深入的新开拓。
《中国诗学》是连续学术出版物,第30辑收入近期近期新古典诗学研究成果。  
以求实创新为宗旨,运用各种方法,对中国古典诗学进行广泛深入的新开拓

精彩内容
《中国诗学》第30辑常规与变异:论苏轼戏题诗创作陈婷苏轼“戏谑”的创作风格和性格特征见载于历代诸类文献。《宋史》本传云:“(东坡)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1﹞宋诗话中也时常记载苏轼“善谑”的逸事,吕本中云:“东坡长句,波澜浩大,变化不测;如作杂剧,打猛诨入,却打猛诨出也。”﹝2﹞打诨即戏剧表演中的说笑逗乐。清人方东树曾指出:“杂以嘲戏,讽谏谐谑,庄语悟语,随兴生感,随事而发,此东坡之独有千古也。”﹝3﹞“戏谑”几乎成为后世对苏轼的一个共同记忆。翻检苏轼的诗歌便会发现:“善谑”的标签并非后世对苏轼形象的追认和重塑,它本源于苏轼在诗文中的自我塑造。“戏”是苏轼诗歌的重要内容,《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以内容分类编目,其中“嘲谑”类诗歌便多题以“戏”字。苏轼有99首以“戏”为题的诗﹝4﹞,如“戏咏”、“戏赠”、“戏作”、“戏答”、“戏题”等,本文把这类诗题中含有“戏”字的诗称为“戏题诗”﹝5﹞。
关于戏题诗的创作传统,有学者指出最早出现于萧梁时期,至唐宋得到极大发展﹝6﹞。而“戏”的内涵也颇为复杂,从字面来看有“戏谑”、“嘲弄”、“游戏”、“玩笑”、“逗趣”等含义。当“戏”运用于诗歌创作,便可形成一种创作姿态和艺术表现方式,不同的态度之下有不同的意义指向。具体以苏轼戏题诗而言,可从艺术特点上分为三类:一为诗歌形式上的文字游戏,第二类是反常趣味的题材择取,第三类是综合严肃与游戏态度的言志咏怀方式。目前学界对苏轼戏题诗的内容、艺术旨趣以及诗人的精神气质、生命意识已有关注﹝7﹞,本文则着眼于苏轼戏题诗对传统诗歌写作模式的变异和革新,分析其戏题诗的创作特点以及在戏题诗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一、文字的游戏:变异的诗歌规则从创作层面可将诗歌视作遵守某种规则的游戏,西方艺术理论甚至将“游戏”视为艺术起源之一。故大可不必否认其游戏性质,游戏也并未遮蔽诗歌的艺术性。诗歌(尤其是近体诗)的游戏性体现在创作过程上有一套成熟的形式规则,包括对韵脚、平仄、对仗都有严格的限制,这些都是为了达到韵律和谐的效果。声母的限制尽管相对较少,但并非毫无要求,“正纽”、“旁纽”二病﹝8﹞正是针对声母而言。此二病虽就五言诗而论,然可据此看出诗歌在声律上要求和谐顺畅。苏轼创作“切语诗”和“一字韵”却全然不顾这一规则,故意在声母上制作游戏,打破和谐顺畅的阅读感。如《戏作切语竹诗》同句之中声母几乎完全相同。﹝9﹞“切语”是根据反切,同一句内均用同纽(同声母)字,如“隐约安幽奥”,均为影母字;“萧骚雪薮西”均为心母字;“交加工结构”均为见母字。若用音标来表现这首诗的语音,其游戏性一目了然。整首诗的声母分布如下(韵母统一用R代替):隐约安幽奥,萧骚雪薮西。?R?R?R?R?R,sRsRsRsRsR。
交加工结构,茂密渺冥迷。kRkRkRkRkR,mRmRmRmRmR。
引叶油云远,攒丛聚族齐。jRjRjRjRjR,dzRdzRdzRdzRdzR。
奔鞭迸壁背,脱箨吐天梯。pRpRpRpRpR,thRthRthRthRthR。
烟筱散孙息,高竿拱桷枅。?RsRsRsRsR,kRkRkRkRkR。
漏阑零露落,庭度独蜩啼。lRlRlRlRlR,dRdRdRdRdR。
扫洗修纤笋,窥看诘曲溪。sRsRsRsRsR,kRkRkRkRkR。
玲珑绿醽醴,邂逅盍闲携。lRlRlRlRlR,?R?R?R?R?R。
可以看到,同一句诗中的五个字(除“烟”字外)均为同声母。与声律和谐的诗歌不同,这首诗的吟诵效果就像绕口令一样佶屈聱牙,而非朗朗上口,如此便有音韵上的谐趣感。
宋代诗话形象地称之为“吃语诗”。《苕溪渔隐丛话》引《漫叟诗话》云:“东坡作吃语诗:‘江干高居坚关扃,耕犍躬驾角挂经。孤航系舸菰茭隔,笳鼓过军鸡狗惊。解襟顾影各箕踞,击剑高歌几举觥。荆笄供脍愧搅聒,干锅更戛甘瓜羹。’山谷亦有戏题……二老亦作诗戏邪。”﹝10﹞又云:“东坡后又有吃语诗一篇,谓此为一字诗,‘故居剑阁隔锦官’者是也。”﹝11﹞其中“江干”诗即《西山戏题武昌王居士》,诗有小引:“予往在武昌,西山九曲亭上有题一句云:‘玄鸿横号黄槲岘。’九曲亭,即吴王岘山,一山皆槲叶,其旁即元结陂湖也,荷花极盛。因对云:‘皓鹤下浣红荷湖。’座客皆笑,同请赋此诗。”﹝12﹞苏轼因见亭上题有一句“玄鸿横号黄槲岘”,声母均为匣母;便对出下句,亦皆为匣母字。朗诵起来极其绕口而引得众人发笑,于是苏轼受邀创作了《西山戏题武昌王居士》,全诗均为见母字,诗歌旨趣也在“戏”字上。胡氏所举“故居剑阁隔锦官”即《戏和正辅一字韵》,是苏轼所作另一首“吃语诗”,全诗亦均为见母字。由于“一字韵”是整首诗的声母都相同,因而比句内同声的“切语”诗更绕口也更具喜感。赵翼《瓯北诗话》曾评论东坡两首“一字韵”的喜剧性:“此二诗使口吃者读之,必至满堂喷饭。而坡游戏及之,可想见其风趣涌发,忍俊不禁也。”﹝13﹞实际上,汉语诗歌可以形成“绕口令”式喜剧效果根本上是由古代汉语单音词占多数且多同音词的特点所决定的。一旦声母或韵母相同,汉字的语音便十分接近。因此,国外曾有学者指出:“中国语言原本就有类于文字游戏的一面,因而具有容易形成文字游戏的性质。”﹝14﹞……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