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简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简史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0.54 2.1折 49.8 全新

库存6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吕思勉|责编:顾客强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

ISBN9787513940498

出版时间2023-03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9.8元

货号31691415

上书时间2024-06-29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民国十三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学制高中本国史教科书》系鄙人所编。出版之后,征诸各方面的评论,似乎都以为尚属可用,惟间有嫌其太深的。鄙人自行覆视,似乎过深之处,尚不甚多。惟(1) 该书系用文言;(2)叙述力求揭举纲要,其详则留待教师的指示和学生的参考,因此措语较为浑括,而读之遂觉其过深。所以前书的嫌深,在内容一方面,关系尚少;在文字一方面,关系转觉其较多。所以此次编纂,改用白话;叙述亦力求具体,少作概括之辞。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使用起来,该都较前书为便利。
白话易于了解,在其(1)语调和(2)述说的顺序,都较文言为接近。至于名词,倒是无甚关系的。况且名词是万不能译作白话的。所以此篇都一仍其旧。至于语句,似乎可以随便些。然亦有含义繁复,勉强改译,必致失真的。如第三编第六章注中所引汉刺史所奉六条诏书是。又有需就其原文加以考释的。第二编中所引经子,此例特多。此等处若教师能明白讲解,学生能细心体会,原亦无甚难解。况且此等用语,自己读史时,亦总是要遇到的。在高中时期,亦应有相当的训练。所以此编亦一仍其旧。此等皆有删节,无改易。必不得已,宁可再下解释。此外还有一种,是历史中特别精彩,或足以振起精神的文字,间引一二,以助读者的兴味。如第三编第十一章所引
《史记·平准书》,第三十六章所引司马光疏语,第四十七章所引《明实录》是。
鄙人对于中国史分期的意见,具见前书例言中。
《教材大纲》,分期之法,和鄙意无大出入,故即遵照编纂,以期划一。至于每一时期之中,又可分为数小期,则其意见,具见第一编第四章中,兹不赘述。
本书编纂,虽系自古至今,依着时间的顺序排列,然使用之时, 即先授第四、第五编——近世史、现代史——亦无不可。因为近世和现代的事,和眼前的生活较为切近,学生容易了解,亦容易有兴味。固然,史事系逐步发展,读后世史,必须溯其源于古,乃能真实了解。然必先觉有兴味,乃能引起其探求之心,而读古代史时,得后世史事,以资比较,亦更容易了解——因为古代史多是残缺不全的,而带神话、传说等性质亦较多。
一部十七史,从何说起,昔人早有此感慨。何况今日,史实愈繁,一因史实的累积,一因观点的不同,而史料增加。中等学生,又非专门研究之家,要在仅少时间中,探源于既往以说明现在;所举示的,既不能失之繁芜,又不能过于漏略;既不能失之艰深,又不能过于肤浅,这事谈何容易?无论何人,编纂起来,恐亦不敢自信,何况如鄙人的浅学。兹编所注重:(1)为一时代中重要之事,如汉之外戚、宦官,唐之藩镇。(2)则其事对于现在社会,仍有直接影响的, 如明、清两代的制度,叙述均较详。其余则较略。无甚关系之事,或径从删削,以免头绪纷繁之病。其有不能不叙及以备始末的,则存之于注。
史事叙述,最宜忠实。有等事,逐细叙来,似嫌琐屑,然一经改作概括之语,便不免于失真。本书于此等处,宁任其稍繁,不敢以意改易。但亦有宜避其过繁以节省学者的脑力的。以最经济的方法,俾实录》是。
鄙人对于中国史分期的意见,具见前书例言中。
《教材大纲》,分期之法,和鄙意无大出入,故即遵照编纂,以期划一。至于每一时期之中,又可分为数小期,则其意见,具见第一编第四章中,兹不赘述。
本书编纂,虽系自古至今,依着时间的顺序排列,然使用之时, 即先授第四、第五编——近世史、现代史——亦无不可。因为近世和现代的事,和眼前的生活较为切近,学生容易了解,亦容易有兴味。固然,史事系逐步发展,读后世史,必须溯其源于古,乃能真实了解。然必先觉有兴味,乃能引起其探求之心,而读古代史时,得后世史事,以资比较,亦更容易了解——因为古代史多是残缺不全的,而带神话、传说等性质亦较多。
一部十七史,从何说起,昔人早有此感慨。何况今日,史实愈繁,一因史实的累积,一因观点的不同,而史料增加。中等学生,又非专门研究之家,要在仅少时间中,探源于既往以说明现在;所举示的,既不能失之繁芜,又不能过于漏略;既不能失之艰深,又不能过于肤浅,这事谈何容易?无论何人,编纂起来,恐亦不敢自信,何况如鄙人的浅学。兹编所注重:(1)为一时代中重要之事,如汉之外戚、宦官,唐之藩镇。(2)则其事对于现在社会,仍有直接影响的, 如明、清两代的制度,叙述均较详。其余则较略。无甚关系之事,或径从删削,以免头绪纷繁之病。其有不能不叙及以备始末的,则存之于注。
史事叙述,最宜忠实。有等事,逐细叙来,似嫌琐屑,然一经改作概括之语,便不免于失真。本书于此等处,宁任其稍繁,不敢以意改易。但亦有宜避其过繁以节省学者的脑力的。以最经济的方法,俾《唐书·地理志》所载贾耽所记入四夷之路,其中重要的地名,都用原名而释以今地;其较不重要的,则但以今地名示其路线的概略,即其一例。
讲历史是离不开考据的。考据无论如何精确,总只是考据,不能径作为事实,这是原则。但亦有例外。如佛教的输入,断不能将宗教家的传说,即认为事实,后人考据的结果,其势不能不采。第三编第十章,这看似例外,其实此等传说,不能认为事实,亦正是史学上的公例。但鄙人于此等处,必格外谨慎,所采取的,必系前人的成说, 大略为众所共认的,决不羼以自己的意见。且必著明其如何考据而得,俾学者并可略知考据的方法。
考据宜避琐碎,这不是对专门家说的话。专门家的考据,正以愈琐碎而愈见其精详。因为有许多大事,系联结小事而成;又有许多大关系,是因小节目而见的,但这亦不是对中学生说的话。教授中学生的材料,若过于琐碎,他不知其在全局中的关系,就不免游骑无归, 变为徒费脑力了,而且易入于歧途。此篇于此等考据,概不阑入。所釆取的,都是能发明历史上重要事实的真相;或则贯串许多事实,示人以重要概念的。如顾亭林先生的《日知录》,赵瓯北先生的《陔余丛考》等,所采较多。
对于考据问题,一个人的意见,往往前后不同,这是无可如何的事。此书的编纂,距离编新学制高中教科书时,将近十年了。鄙人的意见,自亦不能全无改变。如汉族由来,鄙人昔日主张西来之说,今则对于此说不敢相信。又如伏羲氏,鄙人昔亦认为游牧时代的君主, 今则以为黄帝居河北,系游牧之族;羲、农之族居河南,自渔猎径进于耕稼,并未经过游牧的阶级。又如尧、舜、禹的禅让,昔日认为绝无其事,今则对此的意见,较为缓和。此等处,一一都将旧说改正。自信今是而昨非。但亦不知今之果是乎?非乎?惟有仰望大雅弘达的教正而已。
编教科书,自不宜羼入议论。但此亦只指空论或偏激穿凿之谈。至于正确的理论,成为读史的常识的,则不徒不在禁例,并宜为相当的输入。又利用历史以激发人民的爱国心等,亦为有失忠实之道。但此亦以与史实不合者为限。至于陈古可以鉴今,读了某种史实,自然会感动奋发的,自亦不在此例。又贯串前后,指示史事的原因结果, 及其变迁之所以然的,则看似议论,实系疏通证明的性质,其不能强指为主观自更无待于言了。本书从表面上看,似乎有发议论之处,实皆谨守此三例,所以自信为尚无臆逞之弊。
历史的有年代,犹地理的有经纬线。必一见纪年,即能知其事在时间上的位置,方为有用。准此以谈,旧日用君主年号纪年之法,其不能适用,自然无待于言,前编新学制教科书时,系用民国纪元;辛亥以前,均用逆计。此法年代的先后,固亦可一见而知;惟逆计太多,亦总觉其不便。此编径用公元,以便用世界史互相对照。中国历史纪年,是否应径用公元,自亦成为一问题。但就目前的情形而论, 则似乎此法较为便利,所以本编用之。好在教科书本应时时改良, 并不是有永久性质的。
历史、地理两科,关系极密。治历史的人,必先明白地理,次则历代的政治区划,亦宜知其大概;然后任举一地名,大略知其在何处,即能知其有何等关系。关于前者,宜在地理科中致力。后者宜时时翻阅历史地图。本书第一编第三章,所举历代政治区划的大概,自信尚属简要。一时固不必强记,如能用作纲领,参考他种书籍,多和读史地图,对读几过,似于读史不无裨益。
吾国书籍,向分经、史、子、集四部,这原不过大概的分类。何况今日,史学上的观点,和从前不同,一切书籍,都应用平等的眼光,认作史材。编历史的人,所引据的不能限于史部,自更无待于言。兹编引据之例,即系如此。所引的书,自信都较为可信;引据的方法,自信亦尚谨严。教者如能善为启示并可使学生略知判别书籍及引用书籍的方法。
读史地图、年表、系谱,都是读史者当备的书,所以本书中不再附入。偶或附入,则是普通图谱所不具;或则读课文时必须对照的。有时径以此代叙述。改求简明,亦以养成读图谱的能力。

 

 


【免费在线读】

商品简介

《中国简史》(精装版)原名《白话本国史》,是吕思勉先生的成名作品。全书分绪论、上古史、中古史、近代史、现代史、结论六篇,条理清晰,叙述了从三皇五帝到近现代中国历史的发展情况。他一改形式上的长篇大论,篇篇短小精悍,读起来毫无疲累感;内容上条理清晰,见解新颖、独到;文字通俗易懂,毫无晦涩难懂之感。



作者简介
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江苏常州人,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家贫,12岁以后在父母师友的指导下研读史书。16岁自学古史典籍。1905年起,先后在苏州东吴大学、江苏省立第一师范专修科等校任教,学生中有后来成为文史大家的钱穆、赵元任等人。1926年起,任上海光华大学国文系、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抗战期间,归乡闭户著书。抗战胜利后,重返光华大学。1949年后,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作为我国现代史学家,吕思勉先生知识渊博,学术造诣高,与陈垣、陈寅恪、钱穆并称为“史学四大家”。他在中国通史、断代史和各种专史领域都做出了独到的贡献,其史学专著《中国通史》、《白话本国史》、《中国近代史》等,均为后人的学习研究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目录
第一编 绪论
  第一章 历史的定义和价值
  第二章 我国民族的形成
  第三章 中国疆域的沿革
  第四章 本国史时期的划分
第二篇 上古史
  第一章 我国民族的起源
  第二章 太古的文化和社会
  第三章 唐虞的政治
  第四章 夏代的政教
  第五章 商代的政教
  第六章 周初的政治
  第七章 古代的封建制度
  第八章 我国民族的滋大
  第九章 春秋的霸业
  第十章 战国的七雄
  第十一章 中原文化的广播和疆域的拓展
  第十二章 春秋战国的学术思想
  第十三章 春秋战国的政制改革
  第十四章 上古的社会
第三编 中古史
  第一章 秦之统一及其政策
  第二章 秦汉之际
  第三章 前汉的政治
  第四章 新莽的改制
  第五章 后汉的政治
  第六章 两汉的制度
  第七章 秦汉的武功
  第八章 两汉的对外交通
  第九章 两汉的学术
  第十章 佛教和道教
  第十一章 两汉的社会
  第十二章 三国的鼎立
  第十三章 晋的统一和内乱
  第十四章 边徼民族和汉族的同化
  第十五章 南北朝的对峙
  第十六章 魏晋南北朝的制度
  第十七章 魏晋南北朝的文化
  第十八章 魏晋南北朝的社会
  第十九章 隋之统一与政治
  第二十章 唐的开国及其盛世
  第二十一章 隋唐的武功
  第二十二章 隋唐的对外交通
  第二十三章 隋唐的制度
  第二十四章 隋唐的学术和文艺
  第二十五章 佛教的分宗和新教的输入
  第二十六章 中外文化的接触
  第二十七章 唐中叶以后的政局
  第二十八章 隋唐的社会
  第二十九章 五代的混乱

内容摘要
 《中国简史》是一部中国历史的大百科全书,它贯通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至明清民国等各个时代,涵盖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涉及的历史、地理等方面的专门知识,都是一般工具书里不易查到的。在形式上它一改长篇大论的说教,篇篇短小精悍、易读易解,无半点枯涩呆板,内容上更是条理清晰,见解也
极为独到新颖,可以说是吕思勉极为通俗的一部中国通史读本。本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色:1.从三皇五帝到20世纪20年代,作者叙述了其间中国的历史大势、制度沿革、文化发展,梳理时代的兴衰变迁
。2.内容上条理清晰,见解新颖独到,文字叙述上简洁流畅,通俗易懂。3.装帧精美,高档纸印刷,便于收藏。

主编推荐

(1)钱穆写作《国史大纲》曾向他请教,易中天撰写《品三国》时,曾几百次引用他的观点。与钱穆、陈垣、陈寅恪并称“史学四大家”。

(2)本书以吕思勉《中国简史》优秀版本为蓝本进行编校,品质有保障,内容更可靠。

(3)上古史—中古史—近代史—现代史,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近现代,包罗中国五千年□□,系统呈现中华五千年文明史。

(4)入门级□□作品,民国优秀读本。

(5)内附中国□□图谱,一张图让你秒懂中国□□发展脉络。

(6)锁线精装,封面特种纸,内文高档纯质纸,高颜值精致装帧。摊开阅读,不掉页。



精彩内容
 第一章历史的定义和价值
历史是怎样一种学问?
究竟有什么用处?
从前的人,常说历史是“前车之鉴”,以为“不知来,视诸往”。前人所做的事情而得,我可奉以为法;所做的事情而失,我可引以为戒。这话粗听似乎有理,细想却就不然。世界是进化的,后来的事情,绝不能和以前的事情一样。病情已变而仍服陈方,岂惟无效,更恐不免加重。我们初和西洋人接触,一切交涉就都是坐此而失败的。
又有人说:历史是“据事直书”,使人知所“歆惧”的。因为所做的事情而好,就可以“流芳百世”;所做的事情而坏,就不免“遗臭万年”。然而昏愚的人,未必知道顾惜名誉;强悍的人,就索性连名誉也不顾。况且事情的真相,是很难知道的。稍微重要的事情,众所共知的就不过是其表面;其内幕是永不能与人以共见的。又且事情愈大,则观察愈难。断没有一个人,能周知其全局
。若说作史的人,能知其事之真相,而据以直书,那就非愚则诬了。又有一种议论,以为历史是讲褒贬、寓劝惩,以维持社会的正义的。
其失亦与此同。
凡讲学问必须知道学和术的区别。学是求明白事情的真相的,术则是措置事情的法子。把旧话说起来,就是“明体”和“达用”。历史是求明白社会的真相的。什么是社会的真相呢?原来不论什么事情,都各有其所以然。我,为什么成为这样的一
个我?这绝非偶然的事。我生在怎样的家庭中?受过什
么教育?有些什么朋友?做些什么事情?这都与我有关

媒体评论

顾颉刚

中国史的写作,到迄今为止,出版的书虽已不少,但很少能够达到理想的地步,本来以一个人的力量来写通史,是很困难的事业,而中国史上须待考证研究的地方又太多,故所有的通史,多属千篇一律,彼此抄袭。其中较近理想的,有吕思勉中国史。

       

张耕华 

先生真是一位朴实诚恳,一无机心;真心向学,不为外扰;立身以正,恬淡为乐的纯粹学者。 

                             

谭其骧

近世承学之士,或腹笥虽富而著书不多;或著书虽多而仅纂辑成编。能如先生之于书几无所不读,虽以史学名家而兼通经、子、集三部。述作累数百万言,淹博而多所创获者,吾未闻有第二人。  

                         

王家范

先生于著作中常透出一些精彩议论,知道他实得益于对社会学、人类学等新知识的吸收,社会经济、社会组织、社会生活都进入了他的中国通史,实为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先驱。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