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中天坑群(二十一世纪地理大发现)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汉中天坑群(二十一世纪地理大发现)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33.26 3.8折 88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洪增林等

出版社陕西师范出版总社

ISBN9787569502824

出版时间2019-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8元

货号30841177

上书时间2024-06-29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汉中,因汉水而得名。北有号称八百里秦川的关中盆地,南有天府之国之称的蜀地,东有天下至中的中原地带,西有河岳根源、羲轩桑梓的陇地,位于我国地理版图的核心地带,自古便是人类重要的聚居地。

 

近年来,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和陕西省委省政府的指导下,时任陕西省地质调查院院长苟润祥教授级高工联合中外科研院所专家团队,对该区的岩溶地貌资源分布特征及类型进行了调查,取得汉中天坑群调查、探测重大进展。现任陕西省地质调查院院长洪增林教授及汉中天坑群科考团队,通过进一步对汉中天坑群生成条件及成因机理的深入研究,更加科学地论证了在汉中这一人类文明的腹地,沿汉江流域自西向东,在宁强县、南郑区、西乡县及镇巴县境内分布着自燕山运动,尤其是更新世以后,由于地壳强烈隆升、河谷剧烈下切而形成宁强禅家岩天坑群、南郑小南海天坑群、西乡骆家坝天坑群、镇巴三元天坑群4个相对独立的岩溶系统,从而填补了我国在这一纬度岩溶地质研究的空白,对研究世界岩溶问题也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在此基础上完成的《汉中天坑群——二十一世纪地理大发现》专著和有关论文,已成为我国岩溶研究的一个重要成果。

 

2016年10月,针对汉中天坑群这一重大地学发现,我曾先后到汉中市宁强县禅家岩天坑群、南郑区小南海天坑群现场考察。汉中天坑群是目前我国发现的天坑岩溶地貌*北界,地洞河天坑、西沟洞天坑、天心洞、回军坝峰丛洼地、回龙沟地缝峡谷、大佛洞等岩溶地貌景观之壮丽、科学意义之重大,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但彼时汉中天坑群仅仅处于初步的发现和调查阶段,人们对汉中天坑群岩溶系列还没有作为一个系统来进行整体研究,对于汉中地区岩溶的性质与特征尚处于比较浅显的认识阶段。近三年来,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坚持在该地区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工作。在密切结合当地的地质遗迹资源调查、研究、评价和组织多次中外联合科考的工作中,不但助力当地政府获得汉中天坑群省级地质公园建设资格,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而且他们这时期的重大发现和重要研究成果,有助于我们对汉中天坑群,和以后可称为汉中喀斯特或者秦巴喀斯特的特征有更多的认识。

 

汉中天坑群过去在国内外几乎没有发现或者报道过,也未引起科学家们的注意。自2016年起,汉中地区发现超大规模天坑群的新闻报道一时间震撼了岩溶地学界,但由于该地区岩溶地貌的研究程度较低,诸多成果还未在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一时间国内外地学界对于汉中天坑群存在诸多疑惑:汉中天坑群究竟存在不存在?有没有多达五十余处天坑?能否构成完整的岩溶系统?这本书的撰写恰逢其时,书中不但对汉中天坑群岩溶地貌形成的地理、地质背景进行了系统总结,也对该地区以天坑、溶洞为主的地质遗迹资源的分布、规模、形态、成因类型等进行了详细描述,讨论了天坑的生成条件、生成机理及发育演化过程,分析了汉中天坑群岩溶地貌区古环境,通过综合对比、分析,确定了汉中天坑群的全球地位,科学地概括了汉中天坑群所表现出来的突出的普遍价值以及后期科学地保护利用等内容,为这一地区岩溶地质的系统研究奠定了基础,为推动我国岩溶地质系统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汉中天坑群——二十一世纪地理大发现》是一本具有原创性和较高学术研究价值的著作,反映了著者们近年来在该地区岩溶地质研究方面的重要进展和重大成果,在国际上必将产生重要的学术影响,这在我国岩溶研究方面不但会有推动作用,且为将汉中天坑群这一极具特色的岩溶地貌景观作为世界地质公园和世界自然遗产的研究与申报做出重要的贡献!

 

 

 

中国科学院院士 袁道先

 

2019年6月1日



 
 
 
 

商品简介

 该书系统地总结了汉中天坑群岩溶地貌形成的地理、地质背景,详细描述了该地区以天坑、溶洞为主的地质遗迹资源的分布、规模、形态、成因类型,讨论了天坑的生成条件、生成机理及发育演化过程,分析了汉中天坑群岩溶地貌区古环境,并通过综合对比、分析,确定了汉中天坑群的全球地位。



作者简介

洪增林,甘肃陇西人,1963年1月生,工学博士,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党委书记、院长,陕西省高层次人才,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常务理事、秦巴分会主任、资源产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西北工业大学、长安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国家、省、市各类科研项目34项,在各类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80篇,出版专著4部。




目录
第一章  天坑概述
  第一节  天坑的起源
  第二节  天坑的研究现状
  第三节  国内外天坑概况
  第四节  汉中天坑群的发现与研究
第二章  汉中天坑群地理、地质背景
  第一节  地理位置
  第二节  地理背景
  第三节  地质背景
第三章  汉中天坑群基本特征
  第一节  分布特征
  第二节  规模及形态特征
  第三节  成因类型及发育特征
  第四节  天坑特征描述
第四章  汉中天坑群生成机理与发育演化
  第一节  生成条件分析
  第二节  生成机理研究
  第三节  发育演化模式
第五章  汉中天坑群地质遗迹多样性
  第一节  地质遗迹概念
  第二节  地质遗迹类型
第六章  汉中天坑群生物多样性
  第一节  天坑植物
  第二节  天坑动物
  第三节  天坑珍稀物种
第七章  汉中天坑群古地理环境分析
  第一节  溶洞沉积物物性分析
  第二节  古环境意义
  第三节  孢粉的环境指示意义
第八章  汉中天坑群价值探讨
  第一节  对比分析
  第二节  全球地位
  第三节  价值评价
第九章  汉中天坑群旅游资源评价
  第一节  定性评价
  第二节  定量评价
第十章  汉中天坑群多元价值体系及保护利用
  第一节  保护现状
  第二节  多元价值体系
  第三节  保护方式及措施
  第四节  保护建议
后记
致谢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汉中天坑群主体位于我国湿润热带—亚热带岩溶、湿润半湿润亚热带—温带岩溶、干旱半干旱温带岩溶和高原—高山岩溶四大岩溶地貌区交汇部位,岩溶水文系统完整、典型,天坑兼具崩塌及冲蚀成因或两者兼具,岩溶地貌类型发育齐全,并新发现舟山眼
镜蛇、十大功劳、城口马蓝等陕西新物种和红白鼯鼠、红豆杉、山白树等国家濒危珍稀动植物。溶洞中保留的大量古地下河堆积物和次生化学沉积物,对中国南北方乃至全球古地理环境及气候变化的对比分析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汉中天坑群是世界岩溶地质遗迹的天然博物馆,具世界地质公园和世界自然遗产地资源禀赋,不但填补了我国乃至世界岩溶地质调查研究的空白,同时开
发利用潜力巨大,对全域旅游国家战略实施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主编推荐

 被誉为二十一世纪地址大发现的汉中天坑群,是世界岩溶地质遗迹的天然博物馆。汉中天坑群的发现,不但填补了我国乃至世界岩溶地质调查研究的空白,同时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对全域旅游国家战略实施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内容简介】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