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科技15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金融科技15讲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2.37 4.7折 48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涛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11551740

出版时间2021-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8元

货号31183118

上书时间2024-06-29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目录
前言:数字鸿沟、金融科技与跨越挑战
上篇  研究者说
  李扬
  完善制度是金融科技健康发展的前提
  一、要进一步改革金融体系,特别是改革我国金融
  的基本体制机制
  二、金融科技和监管科技的发展,要紧紧围绕金融
  的本质要素展开
  三、要明确监管定位和权责
  朱民
  疫情过后,金融科技发展的三大方向
  一、金融科技向整体智能化发展
  二、区块链的作用日益凸显
  三、数字货币将从根本上改变金融生态
  邬贺铨
  数字经济加持,金融科技加速
  一、数字经济加持
  二、信息技术赋能
  三、金融科技生态
  杨涛
  金融科技支持供给侧、需求侧改革
  一、问题的提出
  二、金融科技发展的理论视角:促进经济与金融效
  率提升
  三、金融科技发展的功能视角:以缓解小微金融矛
  盾为例
  四、金融科技发展的行业视角:金融数字化转型
  五、新形势下需找准金融科技发展的痛点
中篇  监管者说
  李伟
  提升金融科技守正创新水平,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
  一、金融科技创新的发展逻辑
  二、金融科技创新与风险相伴相生
  三、金融科技创新潜能有待进一步激发
  孙天琦
  金融科技与金融稳定
  一、金融稳定的基本定义
  二、长期看,金融科技进步能够促进金融稳定
  三、数字金融发展给金融监管提出新课题、新挑战
  风险呈现新特点
  四、完善监管体系,严肃市场纪律,发挥金融科技支
  持实体经济、维护金融稳定的积极作用
  姚前
  算法经济与算法监管
  一、算法经济
  二、算法隐含风险
  三、算法监管建议
  四、小 结
  杨富玉
  发挥标准在金融数字化转型中的支撑作用
  一、我国金融数字化转型有坚实基础
  二、标准支撑金融数字化转型的国际经验
  三、强化标准在我国金融数字化转型中的支撑作用
  蒋则沈
  金融科技发展与实体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周期协同
  一、金融科技是金融周期、经济周期和技术周期的
  交织互动
  二、技术应用仍需尊重金融的内在特质规律
  三、思考与建议
下篇  从业者说
  安青松
  金融科技为证券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一、金融科技在证券市场的应用场景广泛
  二、金融科技深刻改变证券行业发展生态
  三、证券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方兴未艾
  四、金融科技对行业文化带来新的挑战及应对
  高峰
  金融科技重构商业银行发展模式
  一、后疫情时代对金融科技的重新认知
  二、金融科技在银行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三、金融科技推动传统银行变革
  四、金融科技催生银行新业态
  五、金融科技提升银行发展质效
  金磐石
  要兼顾金融智能化下“发展与风险”的平衡
  一、智能化转型实践
  二、行业趋势探析
  三、智能化引入风险的防控
  蒲海涛
  以科技破解普惠金融“不可能三角”
  一、普惠金融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二、利用金融科技手段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
  三、疫情期间的数字普惠金融实践
  四、金融科技更好服务普惠金融的建议
  郭为
  “新思维开新局””——用新思维建设新基建、
  新金融、新安全
  一、新基建:新演进孕育新机遇
  二、新金融:新范式服务新需求
  三、新安全:新突破解题新格局
  四、思考与建议
  周跃峰
  创新数据基础设施,共建金融数字化未来
  一、金融新基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二、积极拥抱Fintech,把握机遇、应对挑战
  三、华为助力金融新基建,共建金融数字化
  四、金融业数字化未来展望

内容摘要
 新形势下的金融科技创新需把握好价值与安全的平衡。所谓价值,既强调能否提升金融运行的效率与效益,更需要体现金融科技的经济社会价值,如
着力提升便民惠民服务能力、纾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局、助力赋能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延伸金融服务范围等。所谓安全,则是指在系统性风险层面不应增加负面因素冲击,而应有助于缓解现有矛盾;在非系统性风险层面,则应有利于运用新技术更好地进行风险管理。

主编推荐
1.十四五规划已明确提出要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增强金融普惠性。
2.书稿由15位研究者、监管者、从业者分别从各自角度讲述,全面呈现金融科技的真实面貌。
研究者说:完善制度/发展方向/数字经济加速金融科技/供给侧&需求侧改革
监管者说:数字化转型/金融稳定/算法经济与监督/标准化
从业者说:重构商业银行发展模式/智能化转型实践风险防控/破解普惠金融“不可能三角”
3.研究者——来自中国社科院、清华大学、中国工程院
监管者——来自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中国银保监会
从业者——来自中国证券业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建设银行、腾讯、神州信息、华为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