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腔(1807年的转折)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秦腔(1807年的转折)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9.19 2.6折 35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焦海民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1379103

出版时间2014-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5元

货号3104953

上书时间2024-06-29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焦海民,陕西礼泉烟霞乡人,一九六九年农历正月廿五出生,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文学硕士。现供职于陕西广播电视台,任首席编导、制片人之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或可谓行状。曾获广电奖状若干,第八届全国“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称呼,乃是本分,并不足道;工作边余,沉湎传统文化及学术,亦获第五届中国(海宁)王国维戏曲论文奖、第五届中国秦腔艺术节戏曲论文奖等国家级奖项,出版《牛弘研究——隋唐士族文学个案研究》、《大风歌——陕西叙事》等书,舞文弄墨,孜孜不倦。

目录
楔子
第一章  汉仪秦声君须识
  第一节  程砚秋来陕
  第二节  齐如山:到西北去
  第三节  32年的坚守
第二章  海外咸知有魏三——花雅之争与魏长生
  第一节  花雅之争
  第二节  戏班与戏曲变革
  第三节  魏长生
第三章  秦腔梆子响高低
  第一节  曲牌体的梆子腔
  第二节  梆子腔演进路径
  第三节  竹用筼筜木用枣
第四章  西地梨园三十六
  第一节  西曲二黄纷乱咙
  第二节  此秦腔非彼秦腔
  第三节  二黄逶迤走南北
第五章  一派秦声浑不断——关中二黄和商洛二黄
  第一节  关中二黄寻踪
  第二节  商山道上二黄声
  第三节  商路即戏路
第六章  秦声秦态最迷离——汉中派和安康派
  第一节  汉之广矣
  第二节  十八字科班
  第三节  弦歌声声映山水
第七章  尾声:南枝北枝待春风
  第一节  鉴往知来:历史经验的启示
  第二节  陕西戏曲剧种的层次性与差异化保护
  第三节  涵养水源:戏曲文化的活态保护
  第四节  传承与保护
  第五节  结语
后记

内容摘要
 焦海民著的《秦腔(1807年的转折)》据当前中国戏剧史学界最新研究成果,围绕乾隆时期的秦腔到底是什么样子?今天陕西地区流行的梆子腔秦腔与乾隆时期的秦腔有什么区别?梨园会馆碑石上的两个年份(即乾隆45年和嘉庆12年)的变化是否预示了什么等问题.以陕西地区戏剧活动为背景,以前秦腔、后秦腔中涌现出的戏剧名角为中心,通过文学化的叙事、故事化的表达,展开一个个翔实、生动的故事.不但通过故事折射出时代对文化的要求与促进,艺术对时代变革的反映等一系列面貌,还向世人揭示了“京剧出自陕西”历史事实。

精彩内容
 程砚秋一行的行程是异常艰苦的,从安康汉调二黄演员杜建德的回忆中即可以看出。当时铁路还未全通,首站西安,一路迤逦竞达十日之久。程先生
除了带他的秋声社在各地巡演之外,还特别注重演戏之余对各地戏剧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为以后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我们都知道,程先生在1932年声誉日隆的时候,曾做出一个大胆而令人不解的举动,就是自费去欧洲考察戏剧音乐。回来后,他写了一份数万言的报告,当时并没有引起多少人注意,但现在这个报告提出的问题和观点依然新锐,并不过时。
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他有一个庞大的计划,怀
着不平凡的想法。因此他到西北来,依然是学者工作的一个继续。第二次西北考察,他的脚步最远到达新疆喀什,成为第一位发现维吾尔民族古老的十二木卡姆音乐的人。这一时期
他马不停蹄地继续在山东半岛、江苏、武汉,甚至苏联、捷克等东欧国家考察。
早在20世纪30年代,他在《我之戏剧观》一文中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观点,这番来西北,依然是这样的思想考量:“近几十年以来,中国的旧剧,显然是从本位下降了。许多的技术和特点,随着故去的演员们,一批一批地埋到坟墓里去,京剧是如此,各种地方戏也是如此。所以然的原因很多,但在过去半殖民地的情况之下,和欧美资本主义的文化相接触,因而激起一阵盲目崇拜西洋的风气,轻率地忽略了应该对自己的历史遗产加以慎重的批判接受,不能不说也是一个原因。中国旧剧的特点,很有些人称它为‘象征的艺术’,其实这是很错误的,如
果我们仔细去研究中国戏剧的历史,很明白的可以看出,中国戏剧表演技术的构成,并没有丝毫象征的动机存在。一切原来都是从写实上出发的;但是中间却经过一番舞蹈的陶>台,因而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方式。近些年来,许多人都试把直接写实的方法,渗入到旧剧里去,结果新的道路并没开好,原旧的道路也模糊了。现在应该及早觉悟回头,总还不算太迟。我立意要调查全国各地方戏剧,目的即在此。”有趣的是,有一个小插曲,竟成了程先生这两次来陕的一个“链接”。
程先生在北京和金仲荪、焦菊隐等办中华戏曲专科学校是出了名的,因此他也是一位戏曲教育家。他办戏校的目的很明确,而且也很具有现代观念。
1949年11月24日,在西安各文艺界团体举办的欢迎会上,程先生为大家讲了他创办戏曲音乐研究机构的一些情况,其中就涉及为什么要办一所戏曲学校,他说办戏校的目的是“用新的方法来造就新的人才,使他们一方面有足够水准的技术,一方面也具有现代思想,好来担任京剧改进的工作”。
他的这番话,恰恰给当时一位负责文化等方面工作的领导听到了,他立刻找到程砚秋,委托他回京以后找教师来陕,给陕西办一所同样的戏曲学校。这位领导不是别人,就是习仲勋。
所以,当程先生隔数月第二次来陕时,习仲勋请他们吃饭,一见面二话不说,即向他道歉,起因就是办戏校的事情。《程砚秋日记》中说:7月22日,移招待处,马健翎、秦川来代搬行李,表现很好。习仲勋主席请吃晚饭,表示不办戏校失信的歉意。
那时候,习仲勋因为忙于西北军政事务,暂无暇顾及办戏校的事情,所以才当面致歉,因为程先生真的在北京为此事奔波过。
从历史上看,以西安为中心的西北地区,对中国戏曲进入近现代以来的面貌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自明末清初,文献中有关梆子腔、西秦腔二犯、秦腔的记述屡见不鲜,而这样重要的声腔,却又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它究竟是怎么回事?在西安还有没有可以找到的痕迹?现在的京剧又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这是程砚秋在这一个时期搜集资料,急切期望解决的问题。
王吟秋,程砚秋弟子,第一次西北之行,他就跟
随。1981年10月,他还清晰记得师父跟西安戏剧界权威人士封至模探讨的事情。
西安有一位戏剧界的权威人士——封至模老先生
,他本人善唱秦腔。
程师在西安期间,封至模先生经常来看望程师,见面后,两人总是谈论各种戏曲艺术,互相研究,互相探讨。
封至模,陕西蒲城人,早年在北京读书,喜欢京剧,票友,后返回陕西,历任易俗社教习,带来革新的观念,对戏曲深有研究。
P023-025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