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冷少农传/雨花台烈士传丛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冷少农传/雨花台烈士传丛书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9.95 2.8折 35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谢崇禄//范祖贵|总主编:万建清

出版社江苏人民

ISBN9787214188625

出版时间2016-06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35元

货号3593264

上书时间2024-06-29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乡间少年
  寒苦童年
  少年立志
  义学双进
  良缘天合
第二章  探索路上
  法政专门学校求学
  五四运动中
第三章  省城遗恨
  任职《民意日报》
  印花税员
  偏安乡里
第四章  黄埔浪潮
  初人黄埔
  光荣入党
第五章  东征北伐
  第二次东征
  北伐烽烟
第六章  临危受命
  危难沉思
  汉口受命
第七章  潜入南京
  求职民生中学
  组建地下联络站
  恢复党的地下活动
第八章  深入虎穴
  插入敌心脏
  双锋利刃
  鸿雁传书
  和记工潮
第九章  地下尖兵
  第一次反“围剿”
  第二次反“围剿”
  第三次反“围剿”
第十章  国难时刻
  发展党员
  抗日救国
第十一章  策动兵变
  组织军运
  兵营起事
第十二章  喋血金陵
  阴霾笼罩
  坚贞不屈
  英勇就义
  战友探亲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谢崇禄、范祖贵著的《冷少农传》旨在全面介绍冷少农烈士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奋进的一生。
全书着重记述了冷少农烈士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告别家人,背井离乡,把他对父母的“孝”移去“孝”大多数受苦的人类,把他对妻子儿女的“爱”移去“爱”社会上大多数受苦的民众的理想信念,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为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发展壮大作出的卓越贡献。

精彩内容
 翌年,冷少农被母亲送到离家五六里的县高等小学堂读书。高等小学堂由原花竹书院改设,是当时的县知事李退谷带头捐资创办的公学,教职工薪俸由县政府支付,师资力量雄厚,课程开设齐全。
校门前砖柱上悬挂着的白底黑字的“瓮安县高等小学堂”校牌十分注目耀眼,冷少农想到自己将成为这个学堂的一名学员,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更好地为社会出一份力。
进入学堂后,冷少农课堂上认真听讲,用心体会;回到家中,除一丝不苟完成布置的作业外,更是认真预习第二天要上的课程,所学知识烂熟于心,铭刻脑际。
冷少农打小心中装有理想和希望,在得到更好的学习环境时,学习显得更加勤奋。每当朝阳初升,晨鸟吱喳,他便奔走在田间小路上去上学;夕阳西沉,夜鸟投林,他又穿行在放学回家的田间上;夜深人静时,冷少农书屋的窗棂上还映出他灯光下伏案读书写算的身影。
冷少农是个心地善良而又孝顺的孩子。每到休息日,他总是力所能及地帮助家里做些家务和农活。星
期天的清晨,冷家院子的墙头边常常有冷少农单衣薄衫,满头大汗,抡着斧头劈柴的身影。八九点钟,县城的石板街上的柴市中,就会出现担着一小担柴,步履艰难,嫩声嫩气地穿行叫卖的冷少农。柴市边有一
位好心的书店老板娘,见到年少的冷少农这样勤劳好学,总是首先高价买他的柴。冷少农得到柴钱,也总是首先挤进她的书店,挑选自己想读到的书籍。冷少农家里的《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等书籍,大多从这里买得。冷少农每得一本好书,总是如饥似渴地挑灯夜读,蒲松龄“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成了他的座右铭,学习成绩突飞猛进。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消息传到贵州,瓮安革命志士、民团团长商文敏打响了推翻清王朝瓮安政府的第一枪。冷少农得知此事后,暗暗思忖:虽然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地位,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但老百姓没有获得真正的自由和解放,人民依旧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随着中华民国的成立,革命果实都落在了旧军阀和旧官僚的手里,旧衙门的招牌换了,而骨子里却一切照旧。当时,年仅11岁的冷少农感到非常失望,在他幼小的心灵里逐渐形成一种嫉恶如仇的人生观。
冷少农的校友戎希谷记得这样一件事:有一个家庭有权有势的刘姓男孩,经常欺负一个家庭很穷的张姓孩子,冷少农常常为张姓男孩打抱不平。有一次,又见刘姓男孩欺打张姓孩子,冷少农怒不可遏,出手收拾了刘姓男孩,并警告他说:“以后再看到你欺负
别人,我们就打你个半死。”从此,刘姓男孩再也不敢欺负人了。在贤淑、善良、慈爱母亲含辛茹苦的抚育下,冷少农从小就养成了尊老爱幼,勤奋好学,刚正不阿,厌恶欺榨,同情弱者的秉性。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冷少农往返于家与校园的田间小路上的两三年时间里,他的个头、知识、人格
都脱颖而出,成为学校老师和家长们心目中的佼佼者,成为同学们尊重和爱戴的同窗好友。
在校期间,他除以较好成绩修完《国语》《算术》等基础课程外,还自学了《唐诗三百首》《古文观
止》等典籍,古代进步文人志士的事迹对其影响很深,见义勇为、乐于助人、锐意进取的秉性定格在他的身上。
有一次,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冷少农边走边背诵课文,正在领会“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突然,河湾深处传来阵阵惊呼:“救人啦!救人啦!”“有人落水啦……”冷少农一怔,飞快向河湾跑去,见河岸上五六个赤身裸体的小男孩在惊呼,河中央一个男孩的头在水中一沉一浮,两手不停地摆动。冷少农把书包往河岸上一甩,奋不顾身跃人河里,用力把小男孩推出漩涡,然后抓住他的手臂,奋力向岸边划去,岸上的孩子七手八脚帮着将落水男孩拉上了岸。小男孩得救了,这群稚嫩憨厚的孩子也破涕为笑了。冷少农爬上岸,脱掉湿漉漉的衣服,一边拧水,一边告诉那些孩子们:“那个地方有漩涡,靠近了会把人卷下水去的!”孩子们走后,冷少农才拾起地上的书包,往家走去。
冷母正拎着潲桶给猪喂食,见冷少农衣服湿漉漉的,吃惊地问:“掉河沟里了?”冷少农摆了摆头,一本正经地回答母亲:“在河里救人的。”冷母凝视了冷少农一会后,心里乐滋滋地赞道:“孩子,你做得很对,‘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冷少农救人的事迹,很快在村里和学校传开,学校专门为他召开了一次全校师生大会,对他的先进事迹进行表彰。
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冷少农还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帮助父母打些草鞋到街上去卖,换些零用钱补贴家用。从锤草、捻绳到编织,每道工序都十分娴熟
。一段时间下来,冷少农靠卖草鞋积攒下一些钱,母亲亲呢地对儿子说:“三儿,再打几双,卖了扯几尺布,给你缝套新衣服,都长这么大了,还捡哥哥的旧衣服穿。”冷少农笑道:“妈妈,我不在乎穿新穿旧,平时我勤快点,把它洗干净,穿起来照样有精神。
”看着乖巧懂事的孩子,母亲带着几分隗疚而又欣慰的目光注视了冷少农好一会儿,然后会心地笑了。到了年关,慈爱的母亲还是分别给冷少农和他大哥做了一套新衣。
P8-11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