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测震分析预测技术方法工作手册/地震危险性判定技术方法系列丛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测震分析预测技术方法工作手册/地震危险性判定技术方法系列丛书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60.77 5.1折 120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组织编著

出版社地震出版社

ISBN9787502852474

出版时间2020-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20元

货号31085543

上书时间2024-06-27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中国地震局是管理全国地震工作、经国务院授权承担《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赋予的行政执法职责的国务院直属。
中国地震局成立于1971年,时称国家地震局,1998年更名为中国地震局。
监测预报司是中国地震局的内设机构。



目录
第1章  地震空区及其预测指标
  1.1  概述
  1.2  定义及物理含义
    1.2.1  定义
    1.2.2  物理含义
  1.3  识别方法
    1.3.1  第一类空区识别
    1.3.2  背景空区识别
    1.3.3  孕震空区识别
  1.4  预测指标
    1.4.1  强度预测指标
    1.4.2  时间预测指标
    1.4.3  地点预测指标
  1.5  典型实例
    1.5.1  安宁河断裂带地震空区
    1.5.2  2014年11月22日康定6.3级地震前沿鲜水河断裂带中段深部小震空区
    1.5.3  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前背景空区与孕震空区
    1.5.4  2010年2月27日智利Mw8.8地震前第一和第二类空区
    1.5.5  某些大震前的空区演化图像
  1.6  预测程式
  参考文献
第2章  地震条带及其预测指标
  2.1  概述
  2.2  定义及物理含义
    2.2.1  定义
    2.2.2  物理含义
  2.3  识别方法
  2.4  预测指标
    2.4.1  强度预测指标
    2.4.2  时间预测指标
    2.4.3  地点预测指标
  2.5  典型震例
  2.6  预测程式
  参考文献
第3章  地震窗及其预测指标
  3.1  概述
  3.2  定义及物理含义
    3.2.1  定义
    3.2.2  物理含义
  3.3  开窗依据
    3.3.1  以小震频次为开窗异常
    3.3.2  以地震震级为开窗异常
    3.3.3  以应变能释放为开窗异常
    3.3.4  全国地震窗分类
  3.4  地震窗的预测指标统计
    3.4.1  强度预测指标
    3.4.2  时间预测指标
    3.4.3  地点预测指标
  3.5  典型地震窗的预测效能评价
  3.6  预测程式
  参考文献
第4章  震群及其预测指标
  4.1  概述
  4.2  定义及物理含义
    4.2.1  定义
    4.2.2  物理含义
  4.3  识别标准
    4.3.1  震群的识别
    4.3.2  震群类型判定使用到的参数
    4.3.3  前兆震群识别
  4.4  前兆震群预测指标
    4.4.1  强度预测指标
    4.4.2  时间预测指标
    4.4.3  地点预测指标
  4.5  典型实例
    4.5.1  地震活动性参数在震群性质判定中的应用实例
    4.5.2  数字地震学方法在震群性质判定中的应用实例
  4.6  预测程式
  参考文献
第5章  地震活动显著增强及其预测指标
  5.1  概述
  5.2  定义及物理含义
    5.2.1  定义
    5.2.2  物理含义
  5.3  识别方法
  5.4  预测指标
    5.4.1  强度预测指标
    5.4.2  时间预测指标
    5.4.3  地点预测指标
  5.5  典型震例
    5.5.1  滇西南4级地震频度高值与强震
    5.5.2  四川地区中等地震活动月频次异常与强震
    5.5.3  1976年8月16日四川松潘7.2级地震前地震活动变化
    5.5.4  1985年4月18日云南禄劝6.3级地震前地震活动增强
    5.5.5  1992年7月30日拉萨西南6.5级地震前4级地震活动增强
    5.5.6  1996年11月19日喀喇昆仑7.0级地震前5级地震活动增强
    5.5.7  2008年8月30日四川攀枝花仁和会理6.1级地震前地震活动增强
  5.6  预测程式
  参考文献
第6章  b值及其预测指标
  6.1  概述
  6.2  定义及物理含义
    6.2.1  定义
    6.2.2  物理含义
  6.3  计算方法
    6.3.1  最小完整性震级Mc确定方法
    6.3.2  空间扫描方法
    6.3.3  时间扫描方法
  6.4  预测指标
    6.4.1  强度预测指标
    6.4.2  时间预测指标
    6.4.3  地点预测指标
    6.4.4  震后趋势预测
  6.5  典型震例
  6.6  预测程式
参考文献
第7章  地震平静及其预测指标
  7.1  概述
  7.2  定义及物理含义
    7.2.1  定义
    7.2.2  物理含义
  7.3  识别方法
    7.3.1  传统地震图像和M-T图识别地震平静
    7.3.2  地震活动Z值方法
  7.4  预测指标
    7.4.1  强度预测指标
    7.4.2  时间预测指标
    7.4.3  地点预测指标
  7.5  典型震例
    7.5.1  大陆西部6.5级地震前的地震平静
    7.5.2  西南地区6级以上地震前的地震平静
    7.5.3  新疆地区中、强地震前的地震平静
    7.5.4  东部地区中强震前的地震平静
  7.6  预报程式
  参考文献
第8章  调制比及其预测指标
  8.1  概述
  8.2  定义及物理含义
    8.2.1  定义
    8.2.2  物理含义
  8.3  识别方法
  8.4  预测指标
    8.4.1  强度预测指标
    8.4.2  时间预测指标
    8.4.3  地点预测指标
  8.5  典型震例
    8.5.1  大震(≥7级)震例总结
    8.5.2  强震(6.0~6.9级)震例总结
    8.5.3  中强震(5.0~5.9级)震例总结
    8.5.4  震例效能评价
  8.6  预测程式
  参考文献
第9章  地震视应力及其预测指标
  9.1  概述
  9.2  定义及物理含义
    9.2.1  定义
    9.2.2  物理含义
  9.3  识别方法
    9.3.1  视应力测定
    9.3.2  异常识别方法
  9.4  预测指标
    9.4.1  地点预测
    9.4.2  时间预测
    9.4.3  震级预测
    9.4.4  视应力用于震后趋势分析
  9.5  预测实例
  9.6  预测程式
  参考文献
第10章  震源机制一致性及其预测指标
  1

内容摘要
 本手册是一本集技术方法定义、物理含义、异常识别规则、预测指标、效能评估、典型震例为一体的测震学预测技术方法工作手册。
共十章,第一章为地震空区及其预测指标,第二章为地震条带及其预测指标,第三章为地震窗及其预测指标,第四章为震群及其预测指标,第五章为地震活动显著增强及其预测指标,第六章为b值及其预测指标,第七章为地震平静及其预测指标,第八章为调制比及其预测指标,第九章为地震视应力及其预测指标,第十章为震源机制一致性及其预测指标。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