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程力Ⅱ,卓越教师的十堂专修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课程力Ⅱ,卓越教师的十堂专修课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1.2 3.1折 36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钟发全著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3491215

出版时间2021-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6元

货号31304878

上书时间2024-06-25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追问一个人的课程力

 

 

 

概念生疏、没有明确的适用性和适当性,源于认知经验匮乏、语言表述的解释力苍白以及学界洞察力、注意力出现盲点。借助自身富有的想象力或借助他人的先见予以补充,创新力方会被调动。

 

 ——题记

 

 

 

我一直在思考我为什么要写《课程力 Ⅱ——卓越教师的十堂专修课》这本书,因为课程力属于学界的一个空白点?

 

因为课程力可以解决教师教育职场发展的真问题?

 

因为课程力可以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驱动力?

 

因为课程力是我还没有结题的一个重点课题?

 

因为我能借助自身经历告诉别人什么……

 

 

 

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被我罗列出来;

 

还有很多问题的逻辑关联我没有搞清楚;

 

还有很多问题我没有找到解决的办法;

 

还有很多问题我需要寻求人们的帮助;

 

还有很多问题可能一时没有被发现。

 

 

 

难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答案是“课程力是促使你走向卓越的一门学问”。

 

朱迪亚·珀尔掀起一场关于因果关系的新科学,让我追问。

 

诸如,底层 ——人们对课程力生疏,没有相关意识,很难发现关联性;

 

诸如,中间 ——没有干预,课程力相关的规模、速度几乎空谈;

 

诸如,高层 ——没有模拟控制,没有反事实和反现象出现,很难揣摩可能性。

 

 

 

很长时间以来,我都没有搞清楚课程力和课程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

 

“我的课程力”和“我的课程”之间是什么关系?

 

课程力和课程改革之间是什么关系?课程力是控制课程,还是被课程控制?

 

是权威的课程力重要,还是我的课程重要?

 

是现代课程可接受,还是后现代课程可接受?

 

很多现实问题的确存在,认可需要勇气。

 

诸如,教师职场中老态龙钟者太多,老当益壮者则太少;

 

诸如,教师教人一辈子,学生发展了,自己没有发展。

 

存在问题就必须找到原因,明晰原因可能更痛苦;

 

找到原因就得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办法而不能解决问题会更尴尬。

 

 

 

很多问题表面上弄明白了,实则还存在大问题。

 

诸如,都知道教师专业化发展重要,却不知道如何跨越式发展。诸如,可以证明自己合格,可以证明自己优秀,却无法证明自己卓越的物化成果。

 

诸如,八小时外,展开教学反思、写教学日志;展开课题(小课题)研究、课例研究、量化研究、专题研究、教育叙事研究等尝试;固化教学主张、提炼教学模式、打造精品课堂、创造卓越课程……这些,只是在证明自己做了什么,却不知道自己现在处于哪个层级,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做。

 

 

 

很多问题人们已经非常明确,可就是没有发现“重要的切口”。

 

诸如,发现影响课程改革的关键在课堂效率,可在课堂上只关注学生成长而忽视教师自我成长。

 

诸如,发现课程改革的重点在课程生成,可就是没有思考基于课程生成的课程力。

 

诸如,发现教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成长,却不明白没有教师之学就不可能有教师成长;没有教师的成长,学生成长也会大打折扣。

 

诸如,发现课程力的表现形式包括课程理解力、课程实施力、课程开发力、课程评价力等,却没有思考课程力的表达方式与教学主张、教学建模、精品课堂、卓越课程的关联。

 

 

 

很多问题想了几年,终明白后其实就是简单的一句话。

 

诸如,保证生存性,才有保障发展的可能;

 

诸如,课程力乃卓越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核心能力;

 

诸如,秩序是给予内驱动系统持续发展的力量;

 

诸如,我们的努力在于帮助人们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秩序。

 

 

 

我时不时处于茫然状态,正如马克斯·韦伯曾在《以学术为业》的著名演讲中说:“学术生涯是一场鲁莽的赌博。”

 

对此,我似乎赞同,似乎又不赞同,理由都非常多。

 

诸如,因为疫情,人们都在说拥有一份像教师这样的稳定职业非常不错,我以为,若拥有卓越的专业素养更能感觉到教师职业的幸福。

 

诸如,只为“我的课程力提升”,只为“我的课程”生成,我做了“另类”而忽视了家人,却总心有不甘。

 

诸如,总见一些弯道超车,事后证明这易追赶,但也危险。

 

 

 

需要的是像亚里士多德说的那样,“幸福是把灵魂安放在适当的位置”。

 

尼采在《查拉图斯特如是说》大谈,“我教你们何谓超人:人是应被超越的某种东西”。

 

内尔·诺丁斯告诉我,每一种强迫都会出问题。

 

我告诫自我:如果你想终身平庸,请不要触碰课程力。

 

我终于知道:思想观念的转变相伴高素养才可能成就更高的业绩。

 

 

 

我深层次地思考课程力,却不得不思考反课程力的事实。

 

我针对教师职业抑郁症开出“处方”,却不得不考虑包括“我的”目的似乎也未达到。

 

我劝说扬长发展,但总感觉不突破短板也很疼。

 

我学哲人诅咒:有的人二十岁死了,六十岁才被埋。

 

我总在提醒自己,“上进之心没有死过”。

 

 

 

我是既现代又后现代的综合体,

 

我是既现实主义又理想主义的矛盾体,

 

我脆弱,我卑微,我自私,我可耻,我小人,我有罪;

 

我纯粹,我高贵,我无私,我圣洁,我博大,我有功。

 

我有时感觉身上充满无穷的力量,我有时感觉手无缚鸡之力。

 

 

 

此刻,我在默默地阅读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狗这一辈子》:

 

一条狗能活到老,真是件不容易的事。

 

太厉害不行,太懦弱不行,不解人意、善解人意了均不行。

 

总之,稍一马虎便会被人剥了皮炖了肉。

 

狗本是看家守院的,更多时候却连自己都看守不住……

 

此刻,我因为关注课程力时间过长而老眼昏花、老泪浸润。

 

此刻,我又将进入下一个孤独的状态,就像高速运转的自行车,只要一停歇下来,我就是那放了气的车胎。

 

 2020年 8月 25日凌晨



 
 
 
 

商品简介

课程力,指教师的课程生产力,是卓越层级教师的关键能力。本书在前人已确立课程力外延的基础上,着力于课程力的本体内涵、存在价值、应对策略、哲学理据、重要表征、依靠背景、受众对象等展开实证分析,跨越常规视域,不但为一线教师架起新手至合格、合格至优秀、优秀至卓越层级的桥梁,开启了“教学主张”“教学建模”“精品课堂”“卓越课程”等修炼旅程,而且为教师教育和课程与教学论领域提供了新视角。本书是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重点课题“中小学教师课程力协同提升研究”的研究成果,系卓越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黄金教材。



作者简介

钟发全,重庆石柱人,研究生学历,重庆市特级教师、重庆市学科名师,重庆

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评审专家;曾在《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等报刊发表教育类文章170余篇;现有著作38部(包括专著、合著和编著),其中《教育,春天里的发现》《课程力,成就卓越教师》《卓越教师的理性成长》入选2010、2017和2018年度“影响中国教师的100本书”;教育科研成果获重庆市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1次、三等奖1次。



目录
第一课  关系课程改革的课程力研究
  一、“课程力”概念提出的背景
  二、课程力概念的要义
  三、课程力的演进路径
  四、课程力的发展检视
  五、课程力的服务性功能设计
第二课  新课程改革之策:课程力本位的提出
  一、课程改革的瓶颈与谜底
  二、课程力本位从何开始
第三课  基于课程力重构教师专业化素养
  一、课程力修炼的目标意识
  二、课程力路径观念的解构
  三、教师专业化素养的自觉重构
第四课  论课程品质及课程力自增的哲学理据
  一、结构性问题的论证与追述
  二、合理性问题的论证与追述
  三、发展性问题的论证与追述
第五课  让课程力成为专业化发展需要的议题
  一、课程力是优秀教师至卓越层级的关键能力
  二、课程力是走出盲区的重要切口
  三、课程力是透彻自觉的智慧行动
第六课  识课程力的四重表征与关联
  一、生产性与生存的关联
  二、发展性与反虚无的关联
  三、时效性与内时间的关联
  四、自组织性与自为的关联
第七课  课程力的突围与超越
  一、让课程力成为“共同注意”的焦点
  二、助课程力擦亮“课程背景”的眼睛
  三、做“现代化教师”凸显课程力的应有价值
第八课  助“我的课程”与教学主张的共生
  一、教学主张乃跨越式发展的“拔节声”
  二、有主见到教学主张
  三、坚持“两条腿”稳步向前
  四、泥沙俱下时突出重围
第九课  促使“我的课程”与教学建模的共存
  一、教师人生因教学建模升起新希望
  二、通过教学建模统整课程现代化
  三、让自我有力量向前奔跑
  四、抓好“最后一公里”的突围
第十课  抓“我的课程”与精品课堂的共建
  一、铸就富有生命张力的教学风格
  二、着力于课堂目标技术的提升
  三、习得教学产品生产的目标技术
后记

内容摘要
课程力,指教师的课程生产力,是卓越层级教师的关键能力。本书在前人已确立课程力外延的基础上,着力于课程力的本体内涵、存在价值、应对策略、哲学理据、重要表征、依靠背景、受众对象等展开实证分析,跨越常规视域,不但为一线教师架起新手至合格、合格至优秀、优秀至卓越层级的桥梁,开启了“教学主张”“教学建模”“精品课堂”“卓越课程”等修炼旅程,而且为教师教育和课程与教学论领域提供了新视角。本书是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重点课题“中小学教师课程力协同提升研究”的研究成果,系卓越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黄金教材。

主编推荐

本书为教师教育和课程与教学论领域提供了新视角,为一线教师架起新手至合格、合格至优秀、优秀至卓越层级的桥梁,开启了“教学主张”“教学建模”“精品课堂”“卓越课程”等修炼旅程。


【内容简介】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