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乐少年/林良童书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快乐少年/林良童书馆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3.03 1.2折 25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林良

出版社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

ISBN9787539574707

出版时间2021-04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25元

货号31150351

上书时间2024-06-21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我”和别人 
每天早上,闹钟一响,你睁开眼睛,定一定 神,你心中的“我”就出现了。你会想: “我”应该赶快起床,不赶快起床就要迟到 了。
“我”昨天晚上睡得很好,一夜没做梦。 
“我”现在就去上厕所,然后洗脸刷牙。 
“我”今天的早餐是什么?妈妈会不会还是 
让我喝豆浆?我已经喝了一星期豆浆了。 
你会想起老师: 
老师说今天要叫我们背课文。他会不会叫到 “我”? 
数学老师说要叫我们在黑板上演算。还好今 天轮不到“我”。今天才轮到八号。我是二十三号。 
你也会想起邻居: 
希望今天在巷口不要遇到李阿姨。她一定 会对我说:“走快一点,要迟到了!”其实, “我”从来就没迟到过。 
你会忽然想起巷子里那只又大又黑的狗: 
那只大黑狗,一定会跑过来对我摇尾巴, 然后跟在我背后。我走它也走,我停它也停。 “我”真有点儿怕那只大黑狗。 
你还会想起你的同学,他的外号叫“小飞侠”: 
“小飞侠”不跟我好,“我”也不想跟他好 了。我不喜欢他老是要我“轮流请客”。他有那么多零用钱。我零用钱很少。 
你还会想起妈妈: 
“我”要不要跟妈妈多要一点零用钱?不行,会挨骂,我不敢。 
你还会想到一个问题: 
我们家是不是很穷?不然的话,妈妈为什么很少拿零用钱给“我”? 
你还会忽然想起一件要紧的事: 
老师说今天作文课要写“怎样做个好学生”,叫我们先准备。我偏偏忘了问爸爸应该怎么写。现在,“我”怎么办? 
你心中的这个“我”,管的事情真多。对你来说,这个“我”实在太重要了。不过,你千万不要弄错,以为全世界只有你的心中才有这样一个“我”,别人都没有。 
世界上所有的人,人人心中也都有这样一个“我”。他们的“我”,也都很会管事,对他们也很重要。 
你跟你的同学,虽然身高不一样,体重不一样,眼睛鼻子也长得不一样,但是心中的那个“我”却很相像,像得就跟双胞胎一样。 
你心中的“我”和别人心中的“我”,最相像的地方就是:老觉得自己最重要,老觉得自己最有理。这就是天底下一切“我”的脾气。 
你有没有想到,如果有两个这样的“我”碰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答案是:结果一定很有趣。 
这个“我”会说:“我最重要!” 
那个“我”也会说:“我最重要!” 
到底是谁最重要? 
这个“我”会说:“我最有理!” 
那个“我”也会说:“我最有理!” 
到底是谁最有理? 
其实,只有两个“我”碰在一起,还是小事情。要是一下子有许多“我”碰在一起,那就更热闹了。那个时候,每一个“我”,都说自己是最重要的;每一个“我”,都说自己是最有理的。那该怎么办? 
办法是有的,不过并不是一下子就想得出来。最要紧的是:你要先知道,世界上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我”,并不是你自己才有。因为这个缘故,你心中的“我”虽然重要,别人心中的“我”也很重要。因为这个缘故,你心中的那个“我”,重要是重要,却不是“最重要”。 
如果人人都能这样:你看重我心中的“我”,我看重你心中的“我”,那么,许多“我”碰在一起,情况就不会那么紧张了,一切的事情也就好办得多了。 
知道别人心中也有一个“我”,把别人心中的“我”也看得很重要,这就叫作为别人“设想”。 
有一个不快乐的少年忽然变得很快乐。同学们都很惊讶,问他是什么缘故。 
他说:“从前,我只想到我自己;现在,我也会替别人想了。只要多替别人想一想,就不会动不动就不高兴了。” 

父亲和母亲 
一个婴儿,在这个世界上最先看到的“人”,是医生和护士。医生把婴儿迎接到这个世界上来,交给护士。护士抱着这个婴儿,让这个婴儿去认识两个重要的人物。 
第一个重要人物是母亲。护士把婴儿抱到母亲面前,让母亲看得到婴儿的脸。护士会说:“恭喜你,是个女孩儿!”或者“恭喜你,是个男孩儿!” 
母亲会很仔细地看婴儿的脸,怎么看都看不够。母亲心里会呼喊:“这是我的孩子,这是我的孩子!” 
第二个重要人物是父亲。护士会把婴儿抱到婴儿房,隔着大玻璃窗,把婴儿的脸转向窗外,让窗外的父亲仔细地看。父亲会兴奋得脸上红红的,笑着,心里不停地呼喊:“这是我的孩子,这是我的孩子!” 
这是一个很动人的故事,对不对?这是每一个小孩的故事,也是每一个家庭的故事。 
现在我们再说这个婴儿。 
这个婴儿慢慢长大,变成了幼儿,变成了少年。这个少年,除了自己的父亲、母亲以外,又认识了许许多多的人,但是他最关心的,还是父 亲和母亲。 
同样的情形,父亲、母亲在小娃娃出生以后,还会认识许许多多的新朋友。不管他们认识了多少新朋友,他们最关心的,还是自己的孩子。 
父母亲和小孩,因为天天生活在一起,所以关系特别亲密。这种亲密的关系,不是其他的人能够相比的。有一个小孩,名字叫夏思雯,她在 一年级的时候就写了一首诗,诗题是“妈妈”。 
妈妈 
我每天放学回家 
第一件事是找妈妈 
看到了妈妈 
才算是真正的回家 
如果我们用“朋友”来作比喻,那么,父亲、母亲就是小孩永远不变心的朋友,小孩也是父母亲永远不变心的朋友!这种“不变心”的关系,也不是其他人所能够相比的。 
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父母亲所经历的事情一年比一年多,小孩所经历的事情也一年比一年多。父母亲有许多事情要做,不能整天守着孩子。小孩也要到学校上学,不能整天守着父母亲。大家相聚的时间少了,但是亲密的关系不改变,爱心也不改变。 
有一个少年说:“我的父亲、母亲每天要做许许多多的事情,但他们总还是挂念我。我每天要读书,要做功课,但我还是爱我的父母亲。” 
每一个小孩,到了少年时代,都会有一个新发现:父母亲好像愈来愈忙了,不像从前整天守在小孩身边;自己也好像愈来愈忙了,不像从前整天守在父母亲身边。他真是一个聪明的少年。他发现了少年时代和幼儿时代的不同。 
从幼儿时代进入少年时代,好像很简单,好像只要天天好好吃饭就可以了。其实并不是这样。一个少年,跟幼儿最大的不同,就是要学习“自立”。有许多事情,他都要学习自己去做,不能再靠父母亲了。 
有一个有趣的故事说: 
有一个少年,天天都要母亲帮他洗脸。有一天,母亲叫他自己洗脸。他很伤心,躲在自己的房间里哭,说母亲已经不疼他了。从那一天起, 他就再也不洗脸了。这虽然是一个夸大的笑话,却含有很深的道 理。有许多少年,怪父母亲不疼他,从此自己也不努力向上了。这跟故事里那个不洗脸的少年不 
是很相像吗? 
学习“自立”虽然不容易,但是大多数勇敢的少年都做得到。除了学习“自立”以外,更要紧的功课是学习“待人”,尤其学习怎么对待自 
己的父母亲。 
有一个很可爱的少年说:“我每天见了爸 爸、妈妈,一定要对他们笑咪咪的。” 
另外一个很可爱的少年说:“我每天一定要跟爸爸、妈妈说话。他们话多的时候,我就很高兴地听;他们话少的时候,我就说有趣的事情给 
他们听。” 
还有一个很细心的少年说:“我个子小,弯腰比较容易。爸爸、妈妈不小心把东西掉在地上,我一定抢先帮他们捡起来。” 
这几个少年实在太可爱了。他们的父母亲日子一定过得很快乐。他们的父母亲,真是幸福的父母亲。可惜的是,有些父母亲,并没有这样的 
福气。 
一个快乐的少年,并不整天愁眉苦脸地等着父母来疼他,来替他做事。他有自立的精神,不但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还能够帮助父母亲做一点事。他有爱心,不但自己很满足、很快乐,还懂得好好对待父母亲,使父母亲也快乐。

内容摘要
“我”和别人每天早上,闹钟一响,你睁开眼睛,定一定神,你心中的“我”就出现了。你会想:“我”应该赶快起床,不赶快起床就要迟到了。
“我”昨天晚上睡得很好,一夜没做梦。 “我”现在就去上厕所,然后洗脸刷牙。 “我”今天的早餐是什么?妈妈会不会还是让我喝豆浆?我已经喝了一星期豆浆了。 你会想起老师:老师说今天要叫我们背课文。他会不会叫到“我”? 数学老师说要叫我们在黑板上演算。还好今天轮不到“我”。今天才轮到八号。我是二十三号。 你也会想起邻居:希望今天在巷口不要遇到李阿姨。她一定会对我说:“走快一点,要迟到了!”其实,“我”从来就没迟到过。 你会忽然想起巷子里那只又大又黑的狗:那只大黑狗,一定会跑过来对我摇尾巴,然后跟在我背后。我走它也走,我停它也停。 “我”真有点儿怕那只大黑狗。 你还会想起你的同学,他的外号叫“小飞侠”:“小飞侠”不跟我好,“我”也不想跟他好了。我不喜欢他老是要我“轮流请客”。他有那么多零用钱。我零用钱很少。 你还会想起妈妈:“我”要不要跟妈妈多要一点零用钱?不行,会挨骂,我不敢。 你还会想到一个问题:我们家是不是很穷?不然的话,妈妈为什么很少拿零用钱给“我”? 你还会忽然想起一件要紧的事:老师说今天作文课要写“怎样做个好学生”,叫我们先准备。我偏偏忘了问爸爸应该怎么写。现在,“我”怎么办? 你心中的这个“我”,管的事情真多。对你来说,这个“我”实在太重要了。不过,你千万不要弄错,以为全世界只有你的心中才有这样一个“我”,别人都没有。 世界上所有的人,人人心中也都有这样一个“我”。他们的“我”,也都很会管事,对他们也很重要。 你跟你的同学,虽然身高不一样,体重不一样,眼睛鼻子也长得不一样,但是心中的那个“我”却很相像,像得就跟双胞胎一样。 你心中的“我”和别人心中的“我”,最相像的地方就是:老觉得自己最重要,老觉得自己最有理。这就是天底下一切“我”的脾气。 你有没有想到,如果有两个这样的“我”碰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答案是:结果一定很有趣。 这个“我”会说:“我最重要!”那个“我”也会说:“我最重要!”到底是谁最重要? 这个“我”会说:“我最有理!”那个“我”也会说:“我最有理!”到底是谁最有理? 其实,只有两个“我”碰在一起,还是小事情。要是一下子有许多“我”碰在一起,那就更热闹了。那个时候,每一个“我”,都说自己是最重要的;每一个“我”,都说自己是最有理的。那该怎么办? 办法是有的,不过并不是一下子就想得出来。最要紧的是:你要先知道,世界上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我”,并不是你自己才有。因为这个缘故,你心中的“我”虽然重要,别人心中的“我”也很重要。因为这个缘故,你心中的那个“我”,重要是重要,却不是“最重要”。 如果人人都能这样:你看重我心中的“我”,我看重你心中的“我”,那么,许多“我”碰在一起,情况就不会那么紧张了,一切的事情也就好办得多了。 知道别人心中也有一个“我”,把别人心中的“我”也看得很重要,这就叫作为别人“设想”。 有一个不快乐的少年忽然变得很快乐。同学们都很惊讶,问他是什么缘故。 他说:“从前,我只想到我自己;现在,我也会替别人想了。只要多替别人想一想,就不会动不动就不高兴了。”父亲和母亲一个婴儿,在这个世界上最先看到的“人”,是医生和护士。医生把婴儿迎接到这个世界上来,交给护士。护士抱着这个婴儿,让这个婴儿去认识两个重要的人物。 第一个重要人物是母亲。护士把婴儿抱到母亲面前,让母亲看得到婴儿的脸。护士会说:“恭喜你,是个女孩儿!”或者“恭喜你,是个男孩儿!”母亲会很仔细地看婴儿的脸,怎么看都看不够。母亲心里会呼喊:“这是我的孩子,这是我的孩子!”第二个重要人物是父亲。护士会把婴儿抱到婴儿房,隔着大玻璃窗,把婴儿的脸转向窗外,让窗外的父亲仔细地看。父亲会兴奋得脸上红红的,笑着,心里不停地呼喊:“这是我的孩子,这是我的孩子!”这是一个很动人的故事,对不对?这是每一个小孩的故事,也是每一个家庭的故事。 现在我们再说这个婴儿。 这个婴儿慢慢长大,变成了幼儿,变成了少年。这个少年,除了自己的父亲、母亲以外,又认识了许许多多的人,但是他最关心的,还是父亲和母亲。 同样的情形,父亲、母亲在小娃娃出生以后,还会认识许许多多的新朋友。不管他们认识了多少新朋友,他们最关心的,还是自己的孩子。 父母亲和小孩,因为天天生活在一起,所以关系特别亲密。这种亲密的关系,不是其他的人能够相比的。有一个小孩,名字叫夏思雯,她在一年级的时候就写了一首诗,诗题是“妈妈”。 妈妈我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是找妈妈看到了妈妈才算是真正的回家如果我们用“朋友”来作比喻,那么,父亲、母亲就是小孩永远不变心的朋友,小孩也是父母亲永远不变心的朋友!这种“不变心”的关系,也不是其他人所能够相比的。 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父母亲所经历的事情一年比一年多,小孩所经历的事情也一年比一年多。父母亲有许多事情要做,不能整天守着孩子。小孩也要到学校上学,不能整天守着父母亲。大家相聚的时间少了,但是亲密的关系不改变,爱心也不改变。 有一个少年说:“我的父亲、母亲每天要做许许多多的事情,但他们总还是挂念我。我每天要读书,要做功课,但我还是爱我的父母亲。”每一个小孩,到了少年时代,都会有一个新发现:父母亲好像愈来愈忙了,不像从前整天守在小孩身边;自己也好像愈来愈忙了,不像从前整天守在父母亲身边。他真是一个聪明的少年。他发现了少年时代和幼儿时代的不同。 从幼儿时代进入少年时代,好像很简单,好像只要天天好好吃饭就可以了。其实并不是这样。一个少年,跟幼儿最大的不同,就是要学习“自立”。有许多事情,他都要学习自己去做,不能再靠父母亲了。 有一个有趣的故事说:有一个少年,天天都要母亲帮他洗脸。有一天,母亲叫他自己洗脸。他很伤心,躲在自己的房间里哭,说母亲已经不疼他了。从那一天起,他就再也不洗脸了。这虽然是一个夸大的笑话,却含有很深的道理。有许多少年,怪父母亲不疼他,从此自己也不努力向上了。这跟故事里那个不洗脸的少年不是很相像吗? 学习“自立”虽然不容易,但是大多数勇敢的少年都做得到。除了学习“自立”以外,更要紧的功课是学习“待人”,尤其学习怎么对待自己的父母亲。 有一个很可爱的少年说:“我每天见了爸爸、妈妈,一定要对他们笑咪咪的。”另外一个很可爱的少年说:“我每天一定要跟爸爸、妈妈说话。他们话多的时候,我就很高兴地听;他们话少的时候,我就说有趣的事情给他们听。”还有一个很细心的少年说:“我个子小,弯腰比较容易。爸爸、妈妈不小心把东西掉在地上,我一定抢先帮他们捡起来。”这几个少年实在太可爱了。他们的父母亲日子一定过得很快乐。他们的父母亲,真是幸福的父母亲。可惜的是,有些父母亲,并没有这样的福气。 一个快乐的少年,并不整天愁眉苦脸地等着父母来疼他,来替他做事。他有自立的精神,不但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还能够帮助父母亲做一点事。他有爱心,不但自己很满足、很快乐,还懂得好好对待父母亲,使父母亲也快乐。

精彩内容
“我”和别人每天早上,闹钟一响,你睁开眼睛,定一定神,你心中的“我”就出现了。你会想:“我”应该赶快起床,不赶快起床就要迟到了。
“我”昨天晚上睡得很好,一夜没做梦。 “我”现在就去上厕所,然后洗脸刷牙。 “我”今天的早餐是什么?妈妈会不会还是让我喝豆浆?我已经喝了一星期豆浆了。 你会想起老师:老师说今天要叫我们背课文。他会不会叫到“我”? 数学老师说要叫我们在黑板上演算。还好今天轮不到“我”。今天才轮到八号。我是二十三号。 你也会想起邻居:希望今天在巷口不要遇到李阿姨。她一定会对我说:“走快一点,要迟到了!”其实,“我”从来就没迟到过。 你会忽然想起巷子里那只又大又黑的狗:那只大黑狗,一定会跑过来对我摇尾巴,然后跟在我背后。我走它也走,我停它也停。 “我”真有点儿怕那只大黑狗。 你还会想起你的同学,他的外号叫“小飞侠”:“小飞侠”不跟我好,“我”也不想跟他好了。我不喜欢他老是要我“轮流请客”。他有那么多零用钱。我零用钱很少。 你还会想起妈妈:“我”要不要跟妈妈多要一点零用钱?不行,会挨骂,我不敢。 你还会想到一个问题:我们家是不是很穷?不然的话,妈妈为什么很少拿零用钱给“我”? 你还会忽然想起一件要紧的事:老师说今天作文课要写“怎样做个好学生”,叫我们先准备。我偏偏忘了问爸爸应该怎么写。现在,“我”怎么办? 你心中的这个“我”,管的事情真多。对你来说,这个“我”实在太重要了。不过,你千万不要弄错,以为全世界只有你的心中才有这样一个“我”,别人都没有。 世界上所有的人,人人心中也都有这样一个“我”。他们的“我”,也都很会管事,对他们也很重要。 你跟你的同学,虽然身高不一样,体重不一样,眼睛鼻子也长得不一样,但是心中的那个“我”却很相像,像得就跟双胞胎一样。 你心中的“我”和别人心中的“我”,最相像的地方就是:老觉得自己最重要,老觉得自己最有理。这就是天底下一切“我”的脾气。 你有没有想到,如果有两个这样的“我”碰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答案是:结果一定很有趣。 这个“我”会说:“我最重要!”那个“我”也会说:“我最重要!”到底是谁最重要? 这个“我”会说:“我最有理!”那个“我”也会说:“我最有理!”到底是谁最有理? 其实,只有两个“我”碰在一起,还是小事情。要是一下子有许多“我”碰在一起,那就更热闹了。那个时候,每一个“我”,都说自己是最重要的;每一个“我”,都说自己是最有理的。那该怎么办? 办法是有的,不过并不是一下子就想得出来。最要紧的是:你要先知道,世界上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我”,并不是你自己才有。因为这个缘故,你心中的“我”虽然重要,别人心中的“我”也很重要。因为这个缘故,你心中的那个“我”,重要是重要,却不是“最重要”。 如果人人都能这样:你看重我心中的“我”,我看重你心中的“我”,那么,许多“我”碰在一起,情况就不会那么紧张了,一切的事情也就好办得多了。 知道别人心中也有一个“我”,把别人心中的“我”也看得很重要,这就叫作为别人“设想”。 有一个不快乐的少年忽然变得很快乐。同学们都很惊讶,问他是什么缘故。 他说:“从前,我只想到我自己;现在,我也会替别人想了。只要多替别人想一想,就不会动不动就不高兴了。”父亲和母亲一个婴儿,在这个世界上最先看到的“人”,是医生和护士。医生把婴儿迎接到这个世界上来,交给护士。护士抱着这个婴儿,让这个婴儿去认识两个重要的人物。 第一个重要人物是母亲。护士把婴儿抱到母亲面前,让母亲看得到婴儿的脸。护士会说:“恭喜你,是个女孩儿!”或者“恭喜你,是个男孩儿!”母亲会很仔细地看婴儿的脸,怎么看都看不够。母亲心里会呼喊:“这是我的孩子,这是我的孩子!”第二个重要人物是父亲。护士会把婴儿抱到婴儿房,隔着大玻璃窗,把婴儿的脸转向窗外,让窗外的父亲仔细地看。父亲会兴奋得脸上红红的,笑着,心里不停地呼喊:“这是我的孩子,这是我的孩子!”这是一个很动人的故事,对不对?这是每一个小孩的故事,也是每一个家庭的故事。 现在我们再说这个婴儿。 这个婴儿慢慢长大,变成了幼儿,变成了少年。这个少年,除了自己的父亲、母亲以外,又认识了许许多多的人,但是他最关心的,还是父亲和母亲。 同样的情形,父亲、母亲在小娃娃出生以后,还会认识许许多多的新朋友。不管他们认识了多少新朋友,他们最关心的,还是自己的孩子。 父母亲和小孩,因为天天生活在一起,所以关系特别亲密。这种亲密的关系,不是其他的人能够相比的。有一个小孩,名字叫夏思雯,她在一年级的时候就写了一首诗,诗题是“妈妈”。 妈妈我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是找妈妈看到了妈妈才算是真正的回家如果我们用“朋友”来作比喻,那么,父亲、母亲就是小孩永远不变心的朋友,小孩也是父母亲永远不变心的朋友!这种“不变心”的关系,也不是其他人所能够相比的。 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父母亲所经历的事情一年比一年多,小孩所经历的事情也一年比一年多。父母亲有许多事情要做,不能整天守着孩子。小孩也要到学校上学,不能整天守着父母亲。大家相聚的时间少了,但是亲密的关系不改变,爱心也不改变。 有一个少年说:“我的父亲、母亲每天要做许许多多的事情,但他们总还是挂念我。我每天要读书,要做功课,但我还是爱我的父母亲。”每一个小孩,到了少年时代,都会有一个新发现:父母亲好像愈来愈忙了,不像从前整天守在小孩身边;自己也好像愈来愈忙了,不像从前整天守在父母亲身边。他真是一个聪明的少年。他发现了少年时代和幼儿时代的不同。 从幼儿时代进入少年时代,好像很简单,好像只要天天好好吃饭就可以了。其实并不是这样。一个少年,跟幼儿最大的不同,就是要学习“自立”。有许多事情,他都要学习自己去做,不能再靠父母亲了。 有一个有趣的故事说:有一个少年,天天都要母亲帮他洗脸。有一天,母亲叫他自己洗脸。他很伤心,躲在自己的房间里哭,说母亲已经不疼他了。从那一天起,他就再也不洗脸了。这虽然是一个夸大的笑话,却含有很深的道理。有许多少年,怪父母亲不疼他,从此自己也不努力向上了。这跟故事里那个不洗脸的少年不是很相像吗? 学习“自立”虽然不容易,但是大多数勇敢的少年都做得到。除了学习“自立”以外,更要紧的功课是学习“待人”,尤其学习怎么对待自己的父母亲。 有一个很可爱的少年说:“我每天见了爸爸、妈妈,一定要对他们笑咪咪的。”另外一个很可爱的少年说:“我每天一定要跟爸爸、妈妈说话。他们话多的时候,我就很高兴地听;他们话少的时候,我就说有趣的事情给他们听。”还有一个很细心的少年说:“我个子小,弯腰比较容易。爸爸、妈妈不小心把东西掉在地上,我一定抢先帮他们捡起来。”这几个少年实在太可爱了。他们的父母亲日子一定过得很快乐。他们的父母亲,真是幸福的父母亲。可惜的是,有些父母亲,并没有这样的福气。 一个快乐的少年,并不整天愁眉苦脸地等着父母来疼他,来替他做事。他有自立的精神,不但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还能够帮助父母亲做一点事。他有爱心,不但自己很满足、很快乐,还懂得好好对待父母亲,使父母亲也快乐。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