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寻找理想与深度在场(论旅游者的地方感)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寻找理想与深度在场(论旅游者的地方感)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39.92 5.2折 77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周慧玲//王爱娥

出版社中国社科

ISBN9787516191491

出版时间2017-05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77元

货号3878817

上书时间2024-06-20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存在某种情感是一种广泛存在的客观现象,周慧玲、王爱娥著的《寻找理想与深度在场(论旅游者的地方感)》全书共分六章,分别是:绪论;相关研究及理论;旅游者地方感的理论框架;诗意观照:旅游者地方意象的建构;寻找理想:旅游者地方认同的建构;深度在场:旅游者地方依恋的建构,前三章结合心理学和哲学相关知识,在对相关文献和理论进行梳理后,提出旅游者地方感的理论框架,后三章里说明“地方意象”是旅游者地方感产生的源泉,旅游者的“自我”与地方意象相互嵌套,“诗意”地成为一个整体,共同演绎旅游者的地方感,地方认同和地方依恋是旅游者地方感的两种表现,前者贯穿于旅游前、旅游中和旅游后的全过程,在行为上表现为“寻找理想”,实际上是对理想自我的一种追寻;地方依恋在旅游者的实际旅游行为发生后才产生,行为上表现为在旅游目的地的“深度在场”,同时,在全书中穿插了几个有关实证研究,将质性与量化研究方法结合起来。

作者简介
周慧玲,女,1975年生,湖南科技学院副教授,湖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旅游地理学。近年来,以第一作者或独著身份公开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其中CSSCI来源期刊论文7篇,CSSCI扩展版期刊论文5篇,ISTP检索论文1篇,国家级报纸3篇,主持省级及以上科研课题多项。工作以来一直承担着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获湖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二),指导学生获得湖南省旅游学科竞赛获一、二、三等奖及单项奖各一次。多年来坚持以学科服务社会,多次担任湖南省导游资格证考评员,是国家旅游局旅游服务质量监督员。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  地方感现象及其实践
  二  旅游者的地方感真实存在
  三  地方感研究的当代价值
  四  研究设计
第二章  相关研究述评及基本理论
  一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二  基本理论
第三章  旅游者地方感的理论框架
  一  旅游者地方感的内涵
  二  旅游者地方感的形成机制
  三  旅游者对旅游地“类型偏好”的分异
第四章  诗意观照:旅游者地方意象的形塑
  一  地方意象研究的脉络
  二  旅游者地方意象的生成机制
  三  诗意观照下的旅游者地方意象形塑途径
  四  旅游意象的心理效应评析——以旅游地形象广告为例
第五章  寻找理想:旅游者地方认同的建构
  一  地方认同的研究脉络
  二  寻找理想:旅游者地方认同的源动力
  三  旅游者地方认同的建构
第六章  深度在场:旅游者地方依恋的建构
  一  旅游者地方依恋的研究意义
  二  相关术语释义
  三  旅游者地方依恋建构的理论解释框架
  四  旅游者地方依恋的影响因素
  五  旅游者地方依恋的对象
  六  旅游者地方依恋的表现
  七  旅游者地方依恋的建构
  八  旅游者的认知差距、情感与其场所依恋的关系研究——以都江堰为例
附录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人对地方存有情感是一个广泛存在的客观现象。
在旅游情境中,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情感也多可见
。这种感情可以表现为旅游者对某类旅游目的地的“向往”情结,也反映在旅游者在游后对旅游目的地的恋恋不舍上。无论是何种形式,均可归结为一种对“自我”的寻求与呵护。在周慧玲、王爱娥著的《寻找理想与深度在场(论旅游者的地方感)》中穿插了有关旅游偏好、旅游地广告效应、情感、认知差距与地方依恋的关系等几个实证研究。将质性与量化研究方法结合起来,以质性研究为主,以量化研究为辅。试图将旅游者的地方感完整地展现于读者面前,完成学术上的梳理及创新,更期盼能得到读者共鸣。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