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小书青春版书的故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大家小书青春版书的故事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6.23 2.1折 29.9 全新

库存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苏)伊林著,张允和译

出版社北京

ISBN9787200156690

出版时间2021-0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29.9元

货号31577303

上书时间2024-06-18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译者序言

 

人类是奇迹的创造者。可是在他们所创造的许多奇迹之中,什么东西是*珍奇呢?是飞机、潜艇、火车?是无线电话、有声电影、传真术?是各种骇人听闻的军器?
不,全不是的。*珍奇的奇迹是一件我们所认为*平常的东西——书。
这里所说的书,可以是一串贝壳,一块石头,一方泥砖,一张皮革,一片草席,一卷丝绸,或一册以纸订成的我们所谓的书。任凭它的形式有九九八十一变,它的作用都是相同的——记录人类的生活。
人类为什么能为奇迹的创造者?因为人类能把各时代的生活经验堆积起来作为创造奇迹的基础,猴子的子孙不能利用它们祖先的经验,所以现在的猴子不会比从前的猴子聪明得多。人类却能依赖记录把一代一代的智慧如金字塔般层层叠起,所以后辈能胜前辈,文化能不断地前进。
这些智慧的记录是藏在哪里的呢?——书里!因此,我们所认为*平常的东西的书,事实上却是*珍奇的奇迹。
在现在所谓文明社会里,一个孩子到了三岁就要开始看图画书了。从此之后,在十几年的学校生活中,几乎把整个身体埋在书里,出了学校,固然和书或许疏远一些,但在比较进步的社会里,人们是没有一天可以离开书的。然而我们虽天天对着那线装或洋装的纸做的书,却不知道书在过去曾经过了几千年的演变,才形成今日的样儿,这无异只知道在花间飞舞的是蝴蝶,而不知道会爬的小青虫和伏着不动的蛹是它的前身。这本《书的故事》告诉我们说:书的观念不是那么狭窄,书的价值也不是那么简单。书的生活中,有喜剧,有悲剧,有冒险的事迹,有悲惨的遭遇,更有*美丽的轶事。它有时穿着雄伟的金装,受人们礼拜;有时被弃在尘垢之中,视同废物;有时默然在黑暗的地窖中度那悠久的岁月,有时忽然走出光明,诉述给我们古昔的可珍可贵的史实。
书给人们以智慧,可是愚蠢的人们,有时竟对它拒绝。这样便造成了书和人的战争。有时,书失败了,于是它被灾受刑,读书的人也被杀死或惩罚。可是隔了几时又重新战胜了它的敌人,从躲藏着的破瓦碎砾中走了出来,再作殿堂上的宝物。人类的可歌可泣的故事,记录在书里,书自己也有它可歌可泣的故事,记录在这本《书的故事》里。书是智慧的保姆,正义的战士。让我们读书,让我们先读《书的故事》。
本书作者伊林,是一位有名的少年读物作家。他的作品在欧洲各国都受少年读者的热烈欢迎。在中国也已有了很好的印象。我希望这本书能不因我的译笔拙劣而减少读者的欣趣。本书翻译时,承周耀平先生给我许多指教,在此附志谢意。


【书摘与插画】

*古的一本书是怎样的一个样儿?是印刷的还是手写的?是纸做的还是拿别的东西做的?假如这本书还存在着,现在是藏在哪一个图书馆里?
据说,从前真的有一个傻子,他寻遍了全世界的图书馆,想找出这本*古的书。他日复一日在生了霉泛了黄的旧书堆里找寻。他的衣服和鞋上厚厚地蒙上了一层尘灰,好像曾在多尘灰的路上走了许多里路一般。*后他从靠在书架上的一张长梯上跌下而死了!可是,就是他再多活一百年,他的找寻也不曾有什么结果。因为*古的一本书在他生出之前几千年就早已腐烂于地下了。
*古的书和现在的书是完全不同的。它有手有足,它并不卧在书架上。它能说话,甚至还能唱歌。简言之,它是一本活的书,一本“人书”。
……



 
 
 
 

商品简介

“大家小书青春版”是“大家小书”青少年阅读系列板块,秉承“大家小书”的出版理念,不忘“大家写给大家看的书”的初衷,是一套针对青少年阅读特点而策划的文化普及丛书。所谓“大家”是指学有专长的老一辈学者,也寓意本套丛书是为大众阅读而编辑出版的,所谓“小书”,是指所选著作都是篇幅短小的作品,用小32开印刷,便于携带阅读。本丛书收录有关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科普等各个文科领域的作品,既是名家大家的作品,举重若轻,深入浅出;又是大家民众的读物,可以开阔青少年眼界,得到文化上、文学上的滋养。
 《书的故事》的作者伊林是苏联著名的科普作家,也是大名鼎鼎的《十万个为什么》的作者,译者是被称为“*后的闺秀”,“合肥四姐妹”,著名语言文字学家百岁老人周有光先生的夫人,张家“二姐”张允和。《书的故事》用一个又一个的有趣的小故事引出主题,或在知识的介绍中间穿插相关的故事,介绍了文字和书籍的发展史,例如文字是如何产生的,书籍是如何演变成今日我们所看到的样子的。全书分为“上篇”和“下篇”两部分。“上篇”从神话传说讲起,经过结绳记事,以物品、图画和符号来记录和传达意见,直至讲到文字的出现及其演变。“下篇”讲述书的载体、书写工具以及书籍制作的演变过程。人们先在石头与金属上刻字,后来发现了芦叶、蜡版、羊皮等新的载体,直到真正意义上的纸张的发明。本书以故事作为讲述的线索,可读性极强,并附有数十幅以各种文字和各种形态的书籍为内容的版画,趣味盎然。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伊林(1895—1953),本名伊利亚·雅科甫列维奇·马尔夏克,伊林是他的笔名,苏联作家,1925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工艺学院,1927年开始创作,著有《十万个为什么》《书的故事》(英译名《黑与白》)等几十部科学文艺作品。
译者简介张允和(1909—2002),安徽合肥人,长于苏州。当代著名昆曲研究家,著名的“张家四姐妹”(“合肥四姊妹”)中的“二姐”,中国语言文字专家、汉语拼音的缔造者之一周有光先生的夫人。1932年毕业于上海光华大学。1956年参加俞平伯主持的北京昆曲研习社,1980年至1987年间任北京昆曲研习社主任委员,著有《多情人不老》《最后的闺秀》《张家旧事》《昆曲日记》《浪花集》等,并主办家庭刊物《水》杂志。

目录
上 卷

第一章 / 活的书 / 003 一个活图书馆的故事 

第二章 /  帮助记忆的东西 / 011

第三章 / 会说话的东西 / 会告密的纸 / 019

第四章 / 图画文字 / 探险队迷途的故事 / 026

第五章 / 哑谜的文字 / 035

第六章 / 文字的迁徙 / 045

下 卷

第一章 /  不朽的书 / 059

第二章 /  带状的书 / 一个书记生的故事 / 076

第三章 /  蜡的书 / 081

第四章 /  革的书 / 087

第五章 /  纸——得胜者 / 097

第六章 /  书的命运 / 109

内容摘要
《书的故事》的作者伊林是苏联著名的科普作家,也是大名鼎鼎的《十万个为什么》的作者,译者是被称为“最后的闺秀”,“合肥四姐妹”,著名语言文字学家百岁老人周有光先生的夫人,张家“二姐”张允和。《书的故事》用一个又一个的有趣的小故事引出主题,或在知识的介绍中间穿插相关的故事,介绍了文字和书籍的发展史,例如文字是如何产生的,书籍是如何演变成今日我们所看到的样子的。全书分为“上篇”和“下篇”两部分。“上篇”从神话传说讲起,经过结绳记事,以物品、图画和符号来记录和传达意见,直至讲到文字的出现及其演变。“下篇”讲述书的载体、书写工具以及书籍制作的演变过程。人们先在石头与金属上刻字,后来发现了芦叶、蜡版、羊皮等新的载体,直到真正意义上的纸张的发明。本书以故事作为讲述的线索,可读性极强,并附有数十幅以各种文字和各种形态的书籍为内容的版画,趣味盎然。

主编推荐
书是充满故事的——    书的生活中,有喜剧,有悲剧,有冒险的事迹,有悲惨的遭遇,更有好看丽的轶事。它有时穿着雄伟的金装,受人们礼拜;有时被弃在尘垢之中,视同废物;有时在黑暗的地窖中度过那悠久的岁月,有时忽然走出光明,诉述给我们古昔的可珍可贵的史实。你所有关于书的疑问,在《书的故事》中都能找到答案,因为——这本薄薄的小书是有趣的,它的作者是写出了《十万个为什么》的大作家伊林;这个译笔是可信赖的,这是“合肥四姐妹”中的二姐、“最后的闺秀”张允和的专享译作;这本书是好读的,书中提到的每一种形态的书都配有精美的版画,活人作书、结绳作书、泥版的书、桦树皮书、难以保存的书、不朽的书……每一种书,都有一个故事在等着你召唤。让我们读书,让我们先读《书的故事》!

精彩内容
最古的一本书是怎样的一个样儿?是印刷的还是手写的?是纸做的还是拿别的东西做的?假如这本书还存在着,现在是藏在哪一个图书馆里?
据说,从前真的有一个傻子,他寻遍了全世界的图书馆,想找出这本最古的书。他日复一日在生了霉泛了黄的旧书堆里找寻。他的衣服和鞋上厚厚地蒙上了一层尘灰,好像曾在多尘灰的路上走了许多里路一般。最后他从靠在书架上的一张长梯上跌下而死了!可是,就是他再多活一百年,他的找寻也不曾有什么结果。因为最古的一本书在他生出之前几千年就早已腐烂于地下了。
最古的书和现在的书是完全不同的。它有手有足,它并不卧在书架上。它能说话,甚至还能唱歌。简言之,它是一本活的书,一本“人书”。
……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