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得去(增订版)(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过得去(增订版)(精)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1.16 4.6折 46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葵

出版社广西师大

ISBN9787559802965

出版时间2018-08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6元

货号30258887

上书时间2024-05-27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文笔洗练”的写作标本,杨葵《过得去(增订版)(精)》增订出版——时隔八年修订全书文字,新增《苏北笔记》《新街口外大街十九号》两篇文章,回忆童年与青年时光。编辑出身的杨葵对文字抱有敬畏心,认为自己只是老老实实写点回忆,“于自己,有三省乎己的企图;于他人,许是个借鉴”。资深出版人张立宪称其为“文笔洗练”的写作标本。
作协宿舍与文联大楼里的逸闻轶事:前者住的都是老一辈高级文艺干部,经历过延安时代及之后的风风雨雨;后者留下了杨葵的视力和整个青春,一群八九十年代的青年知识分子在这座大楼里挥洒才华、意气风发。两个空间里是两个时代的文采风流,他们的故事或令人击节,或令人唏嘘。
冰心、阿城、王安忆、贾平凹的出版往事:作者从事出版十余年,打过交道的作家不可计数——冰心、阿城、王安忆、贾平凹、石康、海岩、孟京辉、安妮宝贝、张立宪、戴锦华……作者记录下其中印象深刻的几段过往,选择的标准既非对方名声大小,亦非与之私交深浅,只看故事有没有意思。

作者简介
杨葵,1968年出生。长期从事文字编辑工作,业余写作。作品有《坐久落花多》《百家姓》《过得去》等。

目录
增订版自序
初版自序
苏北笔记
虎坊路甲十五号
新街口外大街十九号
农展馆南里十号
我和我的作者们
老城门边的私家地理

内容摘要
 “回忆”是杨葵《过得去(增订版)(精)》的主题与基调,增订版新增《苏北笔记》《新街口外大街十九号》两篇文章,回忆童年与青年时光。杨葵说,好文章的标准是“不做作”,所以只老老实实写点回忆,真人真事,都是自己经历的,对自己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有过影响的。
杨葵出身文艺世家,1968年生于苏北,1979年随父母落实政策迁回北京,住在中国作家协会和中国文联的干部宿舍,与路翎、舒群、李准等老一辈高级文艺干部比邻而居;八十年代后期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亲炙钟敬文、许嘉璐、王富仁等名师;九十年代在作家出版社做图书编辑,十几年编辑生
涯中与冰心、阿城、王安忆等数百名作者打过交道。丰富的个人经历让杨葵的写作不乏素材,但他谦虚节制,不作宣泄式写作,亦不为打工式写作,只追求文字之美、之力量、之我手写我心;选择记录的故事既非其人名声大小,亦非与之私交深浅,只看故事有没有意思。

精彩内容
 大年初一抵宁,当晚一大家族二十多口人欢聚,欲笑还哭自不消说。初二下午,天气睛暖,全家人到燕子矶,三五成群沿江边漫步,晒太阳,唠闲话。我们轮换推着坐在轮椅上的母亲,她很高兴,眼睛一直由着笑容挤成细长线。
江面泛着金光,一艘大船“突突突”自西向东稳健前行,身后不远,三艘小不点儿并排紧随,步调一致。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令我顿感恍惚,时光倒流三十九年。也是冬季的一天,父母带着我和哥哥,天蒙蒙亮即从江苏淮阴长途汽车站出发,一
路开到洪泽湖边,已近晌午,停车吃饭。下午到了南京,当日夜里又从南京坐绿皮火车,由南向北跨越此刻就在眼前“一桥飞架南北”的南京长江大桥。第二天傍晚抵达北京,和此前已先抵京的姐姐会合,一家人从此定居北京。那一年我十一岁。
乍到北京头几天,每至夜晚,半梦半醒间,老
觉得整个房间在移动,仿佛还在火车卧铺车厢,床也随着同步移动,辨不出南北西东。是因为坐了太久火车,那会儿南京到北京将近二十个小时;更是因为,淮阴不通铁路,我从出生到那时,从未离开
淮阴,整个童年都在淮阴度过,当然也从未坐过火车。
淮阴还是往大了说,精准表达出生地,是江苏省淮阴地区涟水县。当时行政区划,各省下辖若干地区,地区下辖若干县。淮阴是苏北一个地区,下辖涟水、淮安、盱眙、洪泽、金湖等若干县,首府清江市。上世纪八十年代,地区制改为市区县制,清江市撤消,淮阴地区更名淮阴市。本世纪初又更名淮安市,原来的淮安县成了市里的楚州区,涟水仍是下辖县。
涟水,一个此前和我的家族没有丝毫关系的苏北县城,成了我这一生开始的地方。父母年轻时,也绝无可能想到这辈子会和涟水搭上关系,而且一
搭二十年。他们黄金般的青春在涟水度过,在此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日三餐,生儿育女。
1949年,父母从不同的解放区进了北京城。十
几年后,时势变化,他们一个AT“右派”,一个成了“反革命”,先后被发配到河北唐山柏各庄农场。中间又是多少故事,最终结为患难夫妻。1960年,他们被下放到苏北。本来应该在清江市安排工作,母亲工作落实了,却没单位接收父亲,只剩涟水县文化馆有一空缺编制。涟水离清江不足三十公里,现在看,是同城,但在当时社会文明条件下,是实实在在的两地分居。父亲怕委屈了母亲,建议她留在市里,自己去涟水,两头跑。母亲说,那么老
远从北京跑来这么个奇怪地方,不就是为了两人不分开嘛,一起去。
1962年夏天,父母的第一个孩子我姐姐生于涟
水县。1964年夏天哥哥出生。1968年,也是夏天,我在涟水县人民医院哭出生老病死第一腔。长大后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