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岁朝清供(精)/汪曾祺精选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岁朝清供(精)/汪曾祺精选集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2.5 3.1折 39.8 全新

库存9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汪曾祺

出版社江苏文艺

ISBN9787559420015

出版时间2018-06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9.8元

货号30247354

上书时间2024-05-27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岁朝清供是中国画家爱画的画题。明清以后画这个题目的尤其多。任伯年就画过不少幅。画里画的、实际生活里供的,无非是这几样:天竹果、腊梅花、水仙。有时为了填补空白,画里加两个香橼。“橼”谐音圆,取其吉利。水仙、腊梅、天竹,是取其颜色鲜丽。
汪曾祺著的《岁朝清供(精)》以岁朝清供为名,也是这一番清静之味。这里有美的景,有鲜活的人,都平实而传神,连作家自己也是栩栩如生,读文章有如读人,从容、旷达、率真。他写慈姑,写塘鳢鱼,宛然赤足扎在浅湖里,半里外的农家正飘着炊烟。写到自己的老师沈从文,待人接物、处世态度、生活经历无不细致感人。

目录
辑一  五味人间
  四方食事
  五味
  豆汁儿
  食豆饮水斋闲笔
  菌小谱
  烟赋
  贴秋膘
  手把羊肉
  昆明的吃食
  昆明的果品
辑二  日常滋味
  故乡的食物
  故乡的野菜
  马铃薯
  萝卜
  豆腐
  干丝
  韭菜花
  寻常茶话
  家常酒菜
  鳜鱼
  鱼我所欲也
辑三  食事与文事
  吃食和文学
  食道旧寻
  王磐的《野菜谱》
  《吃的自由》序
  作家谈吃第一集
  葵·薤
  《旅食与文化》题记
辑四  一枝一叶
  生机
  紫薇
  北京的秋花
  果园的收获
  腊梅花
  冬天的树
  人间草木
  草木春秋
  岁朝清供

内容摘要
 翻阅汪曾祺的作品好像聆听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且饶有趣味。《岁朝清供(精)》收录了汪曾祺最经典的散文,如:《四方食事》《五味》《豆汁儿》《昆明菜》《马铃薯》等人们熟知的篇目,值得收藏。凭着对事物的独到颖悟和审美发现,从小的视角楔入,发人深省。

精彩内容
 “鱼羊为鲜”。有一位老同志是获鹿县人,是回民,他倒是吃羊肉的,但是一生不解何所谓鲜。他的爱人是南京人,动辄说“这个菜很鲜”,他说:“什
么叫‘鲜’?我只知道什么东西吃着‘香’。”要解释什么是“鲜”,是困难的。我的家乡以为最能代表鲜味的是虾子。虾子冬笋、虾子豆腐羹,都很鲜。虾子放得太多,就会“鲜得连眉毛都掉了”的。我有个小孙女,很爱吃我配料煮的龙须挂面。有一次我放了虾子,她尝了一口,说“有股什么味!”,不吃。
中国不少省份的人都爱吃辣椒。云、贵、川、黔、湘、赣。延边朝鲜族也极能吃辣。人说吃辣椒爱上火。井冈山人说:“辣子有补(没有营养),两头受苦。”我认识一个演员,他一天不吃辣椒,就会便秘!我认识一个干部,他每天在机关吃午饭,什么菜也
不吃,只带了一小饭盒油炸辣椒来,吃辣椒下饭。顿顿如此。此人真是个吃辣椒专家,全国各地的辣椒,都设法弄了来吃。据他的品评,认为土家族的最好。
有一次他带了一饭盒来,让我尝尝,真是又辣又香。
然而有人是不吃辣的。我曾随剧团到重庆体验生活。
四川无菜不辣,有人实在受不了。有一个演员带了几个年轻的女演员去吃汤圆,一个唱老旦的演员进门就嚷嚷:“不要辣椒!”卖汤圆的白了她一眼:“汤圆没有放辣椒的!”北方人爱吃生葱生蒜。山东人特爱吃葱,吃煎饼
、锅盔,没有葱是不行的。有一个笑话:婆媳吵嘴,儿媳妇跳了井。儿子回来,婆婆说:“可了不得啦,你媳妇跳井啦!”儿子说:“不咋!”拿了一根葱在井口逛了一下,媳妇就上来了。山东大葱的确很好吃,葱白长至半尺,是甜的。江浙人不吃生葱蒜,做鱼
肉时放葱,谓之“香葱”,实即北方的小葱,几根小葱,挽成一个疙瘩,叫做“葱结”。他们把大葱叫做“胡葱”,即便做菜时也不大用。有一个著名女演员,不吃葱,她和大家一同去体验生活,菜都得给她单做。“文化大革命”斗她的时候,这成了一条罪状。
北方人吃炸酱面,必须有几瓣蒜。在长影拍片时,有一天我起晚了,早饭已经开过,我到厨房里和几位炊事员一块吃。那天吃的是炸油饼,他们吃油饼就蒜。
我说,“吃油饼哪有就蒜的!”一个河南籍的炊事员说:“嘿!你试试!”果然,“另一个味儿”。我前几年回家乡,接连吃了几天鸡鸭鱼虾,吃腻了,我跟
家里人说:“给我下一碗阳春面,弄一碟葱,两头蒜来。”家里人看我生吃葱蒜,大为惊骇。
有些东西,本来不吃,吃吃也就习惯了。我曾经夸口,说我什么都吃,为此挨了两次捉弄。一次在家乡。我原来不吃芫荽(香菜),以为有臭虫味。一次,我家所开的中药铺请我去吃面——那天是药王生日,铺中管事弄了一大碗凉拌芫荽,说:“你不是什么都吃吗?”我一咬牙吃了。从此,我就吃芫荽了。后来北地,每吃涮羊肉,调料里总要撒上大量芫荽。一
次在昆明。苦瓜,我原来也是不吃的——没有吃过。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