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案例及实证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案例及实证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2.51 2.6折 4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金莲花

出版社团结

ISBN9787512678576

出版时间2020-05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8元

货号31055410

上书时间2024-05-26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金莲花,1976年出生,中国吉林省人,管理学博士。2014年起在北京语言大学商学院会计系任教,研究方向为盈余管理和盈余质量、会计信息披露、公司治理等。近几年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二十多篇,编写并发表多篇财务会计教学案例。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
第二节 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意义

第二章 盈余管理理论与文献回顾
第一节 盈余管理的定义
第二节 盈余管理的计量
第三节 盈余管理的动机
第四节 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

第三章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盈余回顾与评价
第一节 上市公司基本情况
第二节 上市公司规模的历史变化及行业分布
第三节 上市公司盈余回顾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案例——应计项目盈余管理
第一节 研究设计
第二节 案例选择及数据收集
第三节 案例分析
第四节 进一步分析:引起毛利润异常变动的具体项目分析
第五节 本章结论

第五章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案例——真实活动盈余管理
第一节 概念介绍及研究问题的明确
第二节 案例选择及数据收集
第三节 案例分析
第四节 本章结论

第六章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应计项目盈余管理
第一节 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的计量方法及改进
第二节 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动机分析
第三节 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经济后果分析
第四节 本章结论

第七章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真实活动盈余管理
第一节 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计量
第二节 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动机分析
第三节 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经济后果分析
第四节 本章结论

第八章 研究结论
第一节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二节 本研究的创新点与局限性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本书分析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盈余和盈余管理历史和现状,通过案例研究方法和实证研究方法,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动机和经济后果进行深入和全面的研究,为识别和防范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提供借鉴。

精彩内容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随着资本市场的萌芽、发展、规范和深化改革,资本市场的微观主体——上市公司得到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实现上市融资,并以充足的资金为后盾,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提高效益,提升企业价值,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注入活力。截至2019年6月末,我国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共有3,622家企业上市交易(其中深市上市公司有2,157家,沪市上市公司有1,465家),总市值接近50万亿元,证券市场上涌现出大量大型的、具有行业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上市公司和集团。
回顾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的发展历程,上市公司取得的成就让国人振奋,满怀信心。然而,当我们看到上市公司取得的丰硕的业绩的同时,也会发现在资本市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现象屡禁不止。从轰动一时的国外的财务舞弊事件,到国内大大小小的会计粉饰事件,曾极度打击投资者信心,引起巨大的社会影响和关注。由此可见,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现象并不是个例,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
公司治理制度的建立和健全,外部监管、市场的调节等手段尽管对于遏制盈余管理起着一定的作用,但是从其内在动因、外部环境、会计准则与制度安排等角度考虑,盈余管理是必然存在的现象。首先,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的现代企业中,企业的利害关系人,如所有者(包括大股东和小股东)、管理层、员工、审计师等各方存在利益冲突和信息不对称,从而引起委托代理问题,引发盈余管理。其次,由于行业的不同、企业业务的多样性和盈利模式的不同,会计准则需要赋予会计从业人员一定的职业判断空间。会计的职业判断是一把双刃剑,做出合理的判断并做相应的会计处理,将会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相反,如果会计人员或企业管理层出于自身利益而做机会主义行为和判断,则会导致会计信息偏离其内在价值的后果。再次,由于企业外部人员处于信息劣势,识别一家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面临很大的困难,尽管可以通过第三方审计或加强监管等制度安排遏制盈余管理,但这需要很大的成本投入。最后,准则和制度的改革往往无法及时跟进新型业务或交易的产生,提供新的盈余管理空间,也增加盈余管理的识别难度。
无限的盈余管理最终会被识破,此时利害关系人和市场所付出的代价是非常巨大的。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实务界和学术界的专家学者研究盈余管理,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治理结构越加复杂,业务模式和盈利模式越来越多样,涌现出更多复杂多样的新型业务,企业的盈余管理的动机和手段越发复杂。届时有必要对于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盈余和盈余管理进行全面的梳理和分析,以崭新的视角去研究盈余管理。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梳理过去三十年间我国上市公司发展历程及会计盈余和盈余管理现状,将盈余管理区分为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从理论到案例,从案例到实证的方法路径研究盈余管理的动机、识别方法及经济后果,最终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提供政策建议。
第二节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第一,理论与文献回顾。收集并阅读文献,主要从盈余管理的定义及分类、盈余管理的动机、盈余管理的计量以及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角度梳理和评价相关理论和前期文献,为后面的研究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第二,盈余管理历史和现状分析。分析资本市场开市初期至2018年的上市公司基本情况、规模、会计盈余、现金利润的变化情况、会计盈余和现金利润的差异,总结出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现状及普遍存在的问题。
第三,盈余管理案例研究。案例研究的优点是对研究对象进行更全面和深入的分析,对典型问题开展更深层次的探讨,有助于进行探究性研究。以往很多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主要集中在事后已被揭发并界定为财务舞弊的案例研究,此类案例缺乏探究性和启发性。本文选取并未界定为财务舞弊的两家典型的企业,即,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典型案例——A公司和新型复杂业务中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典型案例——B公司作为案例企业,分别分析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手段和识别问题。
第四,盈余管理实证研究。案例研究的缺点是无法对研究结论进行普遍化的推论,因此,需要利用经验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以实证研究结果得出一般化的结论。本文利用我国上市公司的历年数据,计量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幅度,分析盈余管理的动机和经济后果,得出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普遍性的结论。
第五,政策建议。根据本文的理论分析、案例分析和实证分析结果,在本文的最后部分提出识别与防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政策建议。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