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四季躬身致谢(青少版)/鲍尔吉·原野散文精选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向四季躬身致谢(青少版)/鲍尔吉·原野散文精选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2.26 3.2折 38 全新

库存7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鲍尔吉·原野

出版社时代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8765410

出版时间2021-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8元

货号31083787

上书时间2024-05-26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鲍尔吉·原野,蒙古族,内蒙古赤峰人,出版过《每个人理应赞美一次大地》等多部作品,曾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第十六届百花文学奖,与歌手腾格尔、画家朝戈并称中国文艺界“草原三剑客”。



目录
Part 1·春天·素描篇
  立春
  春分
  春如一场梦
  没有人在春雨里哭泣
  春天喊我
  每株草芽都泄露了一个秘密
  不要跟春天说话
  春是春天的春
  春天是改革家
  春雪的夜
  小鸟与春天
  比草木更孤独
  残雪是大地褴褛的衣裳
  三月的预言
Part 2·夏天·水墨篇
  立夏
  初夏
  七月有权利炎热
  雨下在夏至的土地上
  夏季从阿龙山开始
  仲夏
  小满
  铁皮屋顶上的雨
  玻璃上的雨水
Part 3·秋天·写意篇
  初秋
  中秋的秋
  乌鸦站在秋天的大地上
  雨滴耐心地穿过深秋
  秋叶
  起风
  草木结霜
  告别桑园
  芦苇为我指路
  南澳岛听涛
  大雁在天空的道路
Part 4·冬天·简笔篇
  立冬
  大寒
  每片雪都在找一个人
  水结冰时终于喑哑
  雪地篝火
  飞机八月窗飘雪
  我们的冬天
  雪来洗万物
  雪地上的羽毛
  白露为霜
  苏醒
  冰雪那达慕
Part 5·四季·吟咏篇
  四季
  静中日月长
  云沉山麓
  准噶尔汗国故城的日出
  群星的呼喊
  穿上夜色出行
  月亮从来就没穿过衣裳
  买一亩大海
  城里的荒草
  雨,晚上好
  露水的信
  根河的夜
  曙色

内容摘要
 本书是鲍尔吉·原野散文集的青少年读本,分五个部分,精选了作者自然散文中适合青少年阅读的篇章。文章紧扣春、夏、秋、冬“四季”的主题。以温馨、敏感、温柔、洞见的方式书写出来,他笔下的四季有颜色、有画面、有节奏、有声音、有尊严。作者钟情于大自然,常以儿童的惊异之眼注视着天空、大地、河流、草木,怀着友人般的亲昵与爱描绘自然,自然的辽阔与细微在他笔下如同神迹,其文笔风趣雅致,笔墨到处,万物鲜活。本书主要
针对的是12岁至18岁的青少年,有助于培养青少年读者多角度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感受力。

主编推荐
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草原三剑客之一——鲍尔吉•原野作品名家散文语文阅读题经典范本

精彩内容
 立春在赤峰,看不出立春是怎么立的,物候还在冬天的范畴里。登南山却不同,杨树的枝条透出玉石般的青白,枝条仿佛直了。枝条怎么能直了呢?一
、是不是枝条水分多了?
地还没化,水分何来?二、枝条里钻进了一种神秘的东西,人称它为春。树管它叫什么呢?这是一种动的,可以叫作阳气的、
膨胀的气氛吗?枝条里进驻气氛了,好像连语法都说不通,姑且这么说吧。
杨树的枝条根根拔向天空,委实与冬日不一样。像一个没糊红纸的巨大的灯笼的竹骨。风如老鼠一般从地皮划过草丛倒伏于地,沟里的草还保留着去年秋天被雨冲刷过的纹理。
枯草在立春之日看上去接近时尚的色调,如同小米一样温和的黄,这是高级衣装的色调。松树荫庇下面的枯草里藏着雪。没化干净的雪有鸡蛋大,它的白与草的黄构成另一种时尚的格调,如同女士风衣与手袋的搭配。
风吹过松树,松针把风分成万缕。风被松针梳过后变成了粉丝,发出低沉的“呜”。冬天听不到这样和畅的风声。风在冬天尖利,吹在高天。立春这一天,风贴着地皮缓吹,吹一吹小丘陵和小鱼鳞坑。一只野雉从灌木里飞起,头和长尾呈一条直线。
野雉似乎不需要这么长的尾巴,是它身体的一倍多,飞起来身上如同别着一
根箭。风如果把南山吹一
遍约要一天时间。它的沟
壑如城墙壁立,布满裂缝儿。风吹进去再钻出来,是个慢活儿。南山栽着挺多小老树,二十多年树龄,树干只有拇指粗。树的枝干虬结,如老梅。它们若是梅树多好。我想起台静农画的梅花,一朵一朵,都是圆圈画上去的。虽雷同,却不呆板。中国字画可看出心上的慢。好的书法,即使如草书,也是慢慢写出来的。怎样的慢法,各自有各自的功夫。
站在南山上看赤峰,原来的城市像一个簸箕泻出的米,从南山泻到英金河就到头了。现在,城市
变成了一趟川,东西望不到边了。南山好像矮了。
“好像”的原因是主政者在山顶盖了一座塔。是谁这么手欠,非要在山顶盖一
座不伦不类的塔呢?山头即山首,亦为山的咽喉,盖上座塔会怎么样,会预防地震吗?怎么看都不好看,不是地里长出来的东西怎么会好看呢?
赤峰的小城位于南山北麓,英金河南岸。小时候,虽未听过陶渊明与陶潜之名,但常常体察悠然见南山的意境。赤峰人从未产生过愚公的想法,欲挖掉南山以期发展。我们知道,谁也挖不掉南山。
此山的土堆起来还是一座山。挖山只不过给山松松土。儿时,我们登山,只为俯瞰一下赤峰城,看街道变细,楼房缩成高粱米粒大小。成排的平房如同木梳齿。这比什么都好看,我们常常看得发呆,并为下山钻进木梳齿般的房子里睡觉而感到惊讶。南山没有树,一年四季都是黄山,下完雨是深黄山,冬天黄得发白。干部和学生会在春天里的某一天扛着铁锹上山栽树。上午上山,下午下山,下山回望小树苗。因为这些树苗不久便会旱死了,看一眼,少一眼。第二年这帮人继续上山栽树,在哪块坡栽树都可以,哪块地都没树,空场有的是。但我不明白头一年栽的死树咋看不着了,谁拔走了吗?没人回答这么无趣的问题,大家只管栽树,栽完树发汽水,一人一瓶。
现在南山有树了。立春这一天探查,碗口粗的松树长了好几坡,冬天的黄土坡被墨玉般的松针盖在脚下。树根拉住了流失的土,沟壑停止了裂纹,沟下长着金黄的草,如同一条牛毛色的小路通进山里。立春的天空蔚蓝明净
,云彩只像信手刷上去的白涂料,有扫痕。云层如
果再厚一些,我猜想云的后面躲着鸟群的阵营。立春了,接着是雨水,小鸟
该回咱们北方了。回来的候鸟先在云彩里面歇几天,适应一下环境,然后俯冲下来,带来花朵和青草。
说立春这一天,人体的阳气萌动。我下山,在路上见到三位红脸人士,他们的阳气堆在两颊。我见到一人倒着走,阳气多到用不了,正着走路已经使不上劲了。喜鹊抽动好像沾了白漆的翅尖,树上树下忙,像一位搞卫生的人。大路宽广,行人不再戴冬日的帽子,有人开始敞开羽绒服的衣怀,阳气从肚子里往外冒。电线还没有返青,但水泥电线杆子已经像杨树那么白,仿佛吸足了水分。我没看到河水的情形。赤峰的北河套光有套,没河了。以后看河要上电视上看,自然离人类渐远,我们要做的事是借着一个古代留下的节气的名字幻想自然,比如立春。
P3-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