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花扇/中华经典名剧
  • 桃花扇/中华经典名剧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桃花扇/中华经典名剧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9.23 3.3折 28 全新

库存2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孔尚任

出版社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21582

出版时间2016-11

装帧其他

开本32开

定价28元

货号3700095

上书时间2024-05-26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孔尚任著,谢雍君、朱方遒评注的《桃花扇/中华经典名剧》是一部表现亡国之痛的历史剧。作者将明末多士侯方域与秦淮艳姬李香君的悲欢离合同南明弘光朝的兴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生物形象,悲剧的结局突破了才子佳人大团圆的传统模式,男女之情与兴亡之感都得到哲理性的升华。通过侯方域和李香君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表现南明覆亡的历史,并总结明朝300年亡国的历史经验,表现了丰富复杂的社会历史内容。

作者简介
孔尚任,字季重,又字聘之,号东塘,别号岸堂,自署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四代孙。与《长生殿》的作者洪昇并称“南洪北孔”,在戏剧理论与实践上都有着极高成就。孔尚任工诗文,考订乐律,精通金石字画,著述甚富,有《岸堂文集》《湖海诗集》《会心录》《石门山集》《宫词百首》《长留集》等,编纂了《平阳府志》《莱州府志》等。曾与顾彩合撰《小忽雷》传奇(存),《大忽雷》杂剧(存),但真正令他名播文坛、长载史册的,是《桃花扇》。
谢雍君,文学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京剧研究中心副主任,《戏曲研究》副主编,《昆曲艺术大典》“文学剧目典”副主编,主要从事中国戏曲史论、戏曲文献整理和研究,对传统戏剧有着全面深刻而独到的理解。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戏剧艺术》《学术研究》等刊物发表《昆曲与文人趣味》等论文,出版《傅惜华古典戏曲提要笺证》《〈牡丹亭〉与明清女性情感教育》《昆曲与文人文化》等专著。参与完成《全国戏曲剧种剧团现状调查》《昆曲艺术大典》《中国近代戏曲论著集成》等国家重大课题。
朱方遒,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戏剧戏曲学系在读硕士研究生,方向为戏曲演出与创作研究,导师为谢雍君研究员。是一位很有才华、严谨认真的年轻学者,曾发表有关戏曲的论文多篇。

目录
桃花扇本末
桃花扇传奇卷一(上本)
  试一出  先声(康熙甲子八月)
  第一出  听稗(癸未二月)
  第二出  传歌(癸未二月)
  第三出  哄丁(癸未三月)
  第四出  侦戏(癸未三月)
  第五出  访翠(癸未三月)
  第六出  眠香(癸未三月)
  第七出  却奁(癸未三月)
  第八出  闹榭(癸未五月)
  第九出  抚兵-(癸未七月)
桃花扇传奇卷二(上本)
  第十出  修札(癸未八月)
  第十一出  投辕(癸未九月)
  第十二出  辞院(癸未十月)
  第十三出  哭主(甲申三月)
  第十四出  阻奸(甲申四月)
  第十五出  迎驾(甲申四月)
  第十六出  设朝(甲申五月)
  第十七出  拒媒(甲申五月)
  第十八出  争位(甲申五月)
  第十九出  和战(甲申五月)
  第二十出  移防(甲申六月)
  闰二十出  闲话(甲申七月)
桃花扇传奇卷三(下本)
  加二十一出  孤吟(康熙甲子八月)
  第二十一出  媚座(甲申十月)
  第二十二出  守楼(甲申十月)
  第二十三出  寄扇(甲申十一月)
  第二十四出  骂筵(乙酉正月)
  第二十五出  选优(乙酉正月)
  第二十六出  赚将(乙酉正月)
  第二十七出  逢舟(乙酉二月)
  第二十八出  题画(乙酉三月)
  第二十九出  逮社(乙酉三月)
桃花扇传奇卷四(下本)
  第三十出  归山(乙酉三月)
  第三十一出  草檄(乙酉三月)
  第三十二出  拜坛(乙酉三月)
  第三十三出  会狱(乙酉三月)
  第三十四出  截矶(乙酉四月)
  第三十五出  誓师(乙酉四月)
  第三十六出  逃难(乙酉五月)
  第三十七出  劫宝(乙酉五月)
  第三十八出  沉江(乙酉五月)
  第三十九出  栖真(乙酉六月)
  第四十出  入道(乙酉七月)
  续四十出  余韵(戊子九月)

内容摘要
孔尚任著,谢雍君、朱方遒评注的《桃花扇/中华经典名剧》以名士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为主线,将他们的爱情生活与国家兴亡贯串交织在一起,围绕着侯、李爱情这一中心线索,融入了大量反映南明兴亡斗争的场景,刻画塑造了众多面目各异的人物风貌,诗史般地再现了明末社会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诸如崇祯死难、福王即位、阉党专权、江北四镇自相残杀、东林复社反清活动、史可法壮烈殉国等。

精彩内容
点评:本出出评:“此《投辕》一折,与后《草檄》一
折对看者,投辕是柳见宁南,草檄是苏见宁南,俱被捉获,而谒见不同。是对峙法,又是变换法。”“曲白爽口快目,极舌辩滑稽之致。古人发汗已头风者,此等文字也。”这一出的内容,是顺承前面的《抚兵》《修札》二出而来的,左良玉与柳敬亭分别作为这两出中所延伸出的线索,在此处得到交汇,是为“移师就粮”一
事的解决。然而此事的解决,并不是整个波澜的终点。后续的矛盾,仍在酝酿。
两个已经被酝酿成熟的矛盾冲突,并未经由人物行动,便已得到解决:其一是移师就粮问题,未经柳敬亭劝阻,左良玉早已打消了这个想法,并不成为冲突。其二是军粮缺乏问题,左良玉、柳敬亭并未在该出中解决此问题,只是经由左良玉口中一句自九江借
粮,便将此问题消解透彻。
实际营造戏剧效果的冲突,是左良玉对于柳敬亭从轻视到尊敬的转变,也几乎是支撑情节进行的最实在动力。这是历史逻辑与戏剧逻辑共同作用的结果。
柳敬亭为左良玉纳入帐下,是历史中实有之事。
然而此事并未发生在武昌,契机也并非柳敬亭为侯方域传书而是左良玉在皖城筵席上遇见柳敬亭。但此出让柳敬亭介入传书,使得整个故事得以串联起来,亦整饬客观,增加戏剧性。梁启超批注时,也以为“时日相值”,是为妙笔。
柳敬亭与左良玉的结识,固非如该出中所写一样,但是该出中二人的关系,却与历史上的情境相符。
如黄宗羲在《柳敬亭传》中所说:“宁南(即左良玉)不知书,所有文檄,幕下儒生设意修词,援古证今,极力为之,宁南皆不悦。而敬亭耳剽口熟,从委巷活套中来者,无不与宁南意合。”左良玉与柳敬亭关系之密切,一如该出中所介绍的一般,虽然虚构却见真实。
柳敬亭与左良玉的相会,节奏把握得很好,柳、
左二人一来一往,不急躁不混乱,层次分明。先是左良玉斥责柳敬亭,而柳敬亭以侯方域代父所修书信化解;随后左良玉敬问姓名,而柳敬亭则借机游说;左良玉为柳敬亭所激怒,而柳敬亭却借机讽谏,是以最
终取得了左良玉的信任,被他纳为帐下心腹。
柳敬亭的两番讽谏,颇有语言意趣。在讽谏文字的写作上,孔尚任可能借鉴了《左传》《史记》诸书中谏君的方法。第一番讽谏,是柳敬亭故意摔碎茶杯,引得左良玉斥责。柳敬亭以自己手不受心的控制为喻,讽刺左良玉的手下不为其所控制、移师就粮;第二番,承接第一番而来,应着左良玉以饥饿辩解,柳敬亭以自己饥饿甚急为由,要求进入左良玉帐后,还以“饿的急了,也不许进内里,元帅竟也晓得哩”,再次讽刺了左良玉“移师就粮”之说。
这两番讽谏,柳敬亭皆是从身边事说起(P126-127)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