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识地球/地球大视野丛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探识地球/地球大视野丛书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0.24 3.4折 30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吴海成//郭志慧|主编:夏国治//李道桴

出版社华文

ISBN9787507540062

出版时间2013-06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0元

货号2601115

上书时间2024-05-25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吴海成、郭志慧所著的《探识地球(地球大视野丛书)》针对当前人们在认识地球科学方面存在的一些误区,抓住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热点问题,通过自问自答,讲述引人入胜的典型事例、故事,采用或比拟、或讨论思辨等写作手法,在向人们普及地球科学知识的同时,还告诉人们怎样用科学的思想、科学的方法,去观察问题、处理问题,是科普丛书中的一支奇葩。

作者简介
郭志慧1949年生于北京,数学一级教师,曾在北京黄城根学校任教。退休后十余年来做科普志愿者,配合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和中国老科协国土资源分会,从事科普资源开发工作,编写科普文章、彩页、挂图、展板以及PPT等,亦多次进社区、学校、公园、单位做科普讲座与宣传。获有各级政府单位多次表彰。
吴海成,男,1937年1月生于黑龙江哈尔滨。1959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曾在河北地质局物理勘探队从事野外勘查和综合研究工作,发现十余处矿产地和水源地,完成科研项目十余项。1979年后到地矿部物探局从事业务技术管理工作,撰写科技论文60余篇,其中五项获部级科技奖。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为科普志愿者。

目录
前言
引子  读《地球,我的母亲》之联想
第一章  给地球照相
  彩色的桂冠
  蓝色的裙衫
  金色的肌肤
  晶莹的冰峰
  绿色的纱帐
  壮观的山川
  幽深的峡谷
  飘动的大气
第二章  给地球体检
  为地球做“B超”
  为地球做“CT”
  为地球做“X光”
  为地球做“磁疗”
  为地球测“心电”
  为地球测“脉搏”
  为地球测“体温”
  为地球测“引力”
第三章  给地球化验
  土壤,地球的肌肤
  岩石,地球的骨架
  河流,地球的动脉
  泉水,地球的微血管
  海洋,地球的宝库
  空气,地球的面纱
  植物,地球的披风
  动物,地球的生灵
第四章  监测地球灾害
  地裂缝
  滑坡、崩塌、泥石流
  城市地面下沉
  沙尘暴、台风
  湖泊退缩
  水土环境污染
  气体环境污染
  隐形环境污染
  地震及海啸
第五章  探寻地球宝藏
  地下“透视镜”(找地下水)
  宝镜“隔山照”(找金属矿)
  多彩“金土地”(找金银矿)
  地下“顺风耳”(找核原料)
  各路“名水神”(山区找水)
  深部“探热泉”(找地热水)
  大陆寻“黑金”(找油气田)
  龙宫“觅瑰宝”(海上找油)
第六章  地球儿女的创作
  枝繁叶茂的“科技之树”
  地球物理的“家族成员”
  地球化学的“家庭成员”
  地质遥感的“兄弟姐妹”
  勘探队员们“编织神话”
  综合科技“大显神通”
  现在了解的“地球身世”
  等待你解译“地球之谜”
附录
  历届世界“地球日”主题
  历年世界环境日主题
  联合国与我国确立保护地球环境相关的主题日

内容摘要
 吴海成、郭志慧所著的《探识地球(地球大视野丛书)》以生动的实例、形象比喻的手法介绍了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质遥感探识地球及环境保护等知识。《探识地球(地球大视野丛书)》将“世界地球日”的诞生、历程、保护地球、治理环境的相关内容告知读者,并充满希望地呼唤人们像热爱自己的母亲一样,热爱我们可爱而美丽的地球母亲!

精彩内容
 当你攀上高山之巅,当你走向蓝色海边,当你来到绿色原野,当你踏入秀丽的公园,你都会举起照相机或摄像机将美好的图景拍摄下来。是的,自19世纪前期照相机和摄像机问世后,人们就开始给地球拍摄相片了。
有趣的是,竟有人敢想敢干,把相机系在鸽子胸前,或风筝上,或气球上,在空中给地球拍照,这是19世纪中期的事,据记载,1839年法国人达格 雷发表了世界上第一张空中相片,1895年美国气象学家W.A.埃迪从风筝上拍摄相片。
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飞机,1909年意大利人威尔泊·赖特首次在飞机上拍摄了连续相片,即电影片。
接下来发展速度更快了,1937年开始拍摄彩色航空相片,后来又有了红外、紫外等航空摄影以及微波激
光成像。
1957年原苏联,1958年美国,先后成功发射人造卫星,于是,给地球拍摄进入了航天时代。在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太空中,如卫星上、空间站上、航天飞机上给地球照相,那就更加广阔、更加宏观、更加美丽了。
至此,我们已经说到在地面、在高空、在太空三个高度给地球照相。如 果讲颜色,有黑白、彩色、全息之分;如果谈设备,则从光学机械式发展到电子模拟式,到现在电脑数码式。照相原来属于遥感中的一
种,单指记录可见光波段的信息成像,俗称照片;而非可见光则包括紫外线波段、红外线波段、微波波段、无线电波波段等。这些电磁波信息皆能在“遥远的地方”被感知并记录下来,而且可以用或数据、或表格、或曲线、或图像(照片)显示出来,这也是“遥感”大名的来源。当然,按电磁波的分类,遥感的小名就五花八门了。如光学(可见光)遥感、多波段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激 光遥感、紫外遥感、雷达遥感、射线遥感等。
物理学告诉我们:温度高于绝对零度(-273℃)的一切物体,都可辐射不同频率的电磁波。所以,地球上的一切地物,如山川、岩土、水体、林木、 农田、
植物、村庄、道路等,都呈现出各具特点的不同色相和色调。卫星上的传感器能够准确地记录这些以及其形状、纹理、阴影等,然后传送至地面卫星接收站,经过电脑加工处理,便得到遥感图像。
遥感技术不仅用于给地球拍摄,让人们认识、欣赏和研究,而且更多地用于测绘、地质、环境、军事、气象、水利、林业、农业、海洋、灾害、城市、土
地、资源、管理等众多领域。
假如你乘上航天飞机,或者到高纬度地区,你就可能拍摄到地球的彩色桂冠——壮观而艳丽的极光图像,色彩斑斓、姹紫嫣红、造型奇异、变幻无穷,真
是美不胜收!这是太阳风与地球磁场共同完成的杰作。太阳散射出的大量带电粒子,由于地磁场的作用,集中在磁极附近的上空,激发大气中的分子及离子,从而发出闪耀的光辉。这顶桂冠,高度数百千米,直径上千千米,硕大又多姿、绚丽而耀眼。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色彩呢?这是因为不同物质元素的火焰有自己固有的光谱(日光中有红、橙、黄、
绿、青、蓝、紫7种颜色,相对应的电磁辐射波段即为光谱)。比如你炒菜时,若有食盐撒在火上,就可看见一股明亮的黄色火焰蹿动出来,这就反映出钠的光谱是黄色。钙的光谱是红色,钾的光谱是紫色,钡的光谱是绿色。节日里燃放的烟火,就是有多种金属元素加入到火药里。还有大家常见的霓虹灯中充填的气体,红色是因为有氖气体,蓝色是因为有氩气体。
遥感技术,目前在可见光的光谱谱段获取信息,最常用的就是人们熟知的照相机和摄影机。为了拍摄不同景物,分别使用不同焦距的照相机(有普通焦距相机、短焦距相机、长焦距相机)以及不同视场角的相机镜头(有常角镜头、窄角镜头、广角镜头)。正如我们平时在照相时总喜欢用“广角镜”,以便使场面照得很宽广一样,拍摄极光图像,当然要用高功能机型相机,才能获得清晰、绚丽多彩的逼真效果。
地磁两极的高纬度地区,一年会出现数十次极光,而低纬度地区仅偶尔出现,如黑龙江呼玛地区高空于1957年3月2日19点出现彩色亮点,尔后变换为圆环形,再后变换成幕状,到20点30分消失;再如1982年6月18日22点左右,吉林省西部、内蒙古与河北省北部也出现同样景象,大约1小时后消失。极光有时还呈飘带状、云朵状、面纱状、放射状等。
极光暴发有时会对无线电通讯产生干扰,或使雷达屏幕出现虚假图像,对输电线、电话线等亦可能感
应产生强大电流,造成影响。这些都有待进一步观察
和研究。当然,研究极光可了解地球外层空间结构以及太阳风暴对地球的影响。P5-8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