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的童年是一生的心理资本:如何疗愈我们内在的伤
  • 好的童年是一生的心理资本:如何疗愈我们内在的伤
  • 好的童年是一生的心理资本:如何疗愈我们内在的伤
  • 好的童年是一生的心理资本:如何疗愈我们内在的伤
  • 好的童年是一生的心理资本:如何疗愈我们内在的伤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好的童年是一生的心理资本:如何疗愈我们内在的伤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4.93 3.0折 49.8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姚彦宇 著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ISBN9787513936088

出版时间2021-08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9.8元

货号31206923

上书时间2024-05-24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姚彦宇,法学、心理学双学位学士,情感咨询师,职业规划师,知乎心理学科普答主。从事情感咨询行业多年,累积个案1000+。擅长运用理性情绪疗法、精神分析引导来访者进行自我剖析,帮助来访者成长为人格更完善的独立个体,被众多来访者评价为“一针见血又接地气的咨询师”。




目录
前言1
目录2
第一章 缺乏安全感的人,心中有个情绪按钮4
小上:他没法给我安全感4
在心理学中,安全感到底是什么4
正确表达需求是一种能力5
拴着大象的细绳,该如何挣脱6
拆除内心深处的情绪开关7
第二章 你讨厌的“双标”人士,都有病理性自恋9
阿善:我觉得她不够重视我9
他人不是受你控制的工具10
教会别人爱自己很重要11
承认错误是改变的希望所在13
开启更多视角,驱散自恋迷雾15
第三章 停止自我攻击,自卑情结才不会缠着你17
小若:我总觉得自己配不上他17
习惯自我否定的自卑者18
自卑源于感受到的外部敌意18
讨好型伴侣是怎样被逼成指责型伴侣22
自爱的关键:合理释放攻击性24
第四章 控制欲太强的人,缺乏真正的自我27
阿水:她说我管的太多了27
控制欲——突破心理边界27
情绪共生——消除心理边界28
早年养育者的作用29
活在健康的亲密关系中33
情感小贴士:心理边界35
第五章 每次都遇人不淑,是强迫性重复的魔咒36
小利:我爱上的都是渣男36
强迫性重复这头“大象”37
叛逆是变相的过度依赖和忠诚38
人格成长的五个阶段40
警惕这个世代相传的诅咒41
接纳是消解强迫性重复的良药43
第六章 对异性态度苛刻,可能是因为性别不认同44
小物:他凡事都想跟我争个高低44
我们对性别的认同源于对父母的认同45
她对异性的敌意由何而来46
引发潜意识冲突的投射行为47
在感情中重建合作关系50
第七章 不一样的童年,不一样的心理防御机制51
小不:她为什么总是有那么多情绪51
男性和女性惯用的心理防御机制52
移情——早年关系与情感的轮回重现53
防御机制是双方沟通的面具54
什么是成熟的防御机制55
第八章 与原生家庭分化,构建人格完善的自我57
小争:我跟他三观不合57
维持幸福生活所需的三大资源58
需求层次的差异也会引发冲突59
“三观不合”只是个借口吗?61
原生家庭分化与自我实现63
后记64

内容摘要
为什么她总是动不动闹分手?
为什么他在感情中“严于律人,宽以待己”?
为什么有些人对外人温和友善,对伴侣却无比苛刻?
……人们在亲密关系中暴露出的各种问题,都源于某种心理缺陷。而这些心理缺陷来自于他们心中未解决的童年创伤。本书从8个情感咨询案例入手,通过经典精神分析法追溯了每一位来访者的原生家庭环境,找出并疗愈其内心隐藏的童年创伤。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重新审视自己的童年经历,找到真实的自我,疗愈原生家庭带来的创伤,最终成长为人格更完善、幸福感更高的人。

精彩内容
第一章缺乏安全感的人,心中有个情绪按钮小上:他没法给我安全感
小上:“他没法给我安全感,所以我在考虑要不要分手。”没有安全感,是小上跟历任男朋友分手的主要理由。
我:“他的哪些行为让你产生了不安全感?”小上:“说不清,其实都是一些小事,比如,我想他了,就会发信息问他在干什么。当他回复‘没干什么’时,我就会觉得他没事做也不主动找我,他根本就不想我、不爱我。于是我就想跟他发脾气,但又觉得不应该。结果就是我非常不开心,觉得这段关系不对劲。”我:“你发信息给他,希望他怎么回答你?”小上:“‘我在想你呀,宝贝’,或者是主动关心我,问我在做什么、心情怎样。”我:“所以你希望他关心你、想着你。当你想跟他发脾气的时候,你想跟他说什么呢?”小上:“我想说‘我这么想你,你都没想我,你不爱我’之类的话,然后跟他大吵大闹。我是不是很作?”我:“就是说,你希望他主动关心你,但他没做到。同时,你想冲他发脾气,但又得忍住。这两件事让你觉得不舒服,并因此产生了不安全感。”小上:“是的,他一点都不懂我,也不想花心思了解我。我太郁闷了。我跟他在一起非常没有安全感,还要跟他继续下去吗?”在心理学中,安全感到底是什么缺乏安全感是很多人(尤其是女生)在恋爱中会遇到的问题。
安全感是指“力比多”和“攻击性”[力比多,泛指人追求亲密、温暖、链接等感受的动力,对应亲密的需求;攻击性,泛指人追求竞争、破坏、控制的动力,对应独立自主的需求。]都可以向客体投注,且能够得到客体的好回应。“力比多投注后能够得到客体的好回应”,通俗的解释是,当你表示希望跟某个人亲近的时候,如果对方愿意跟你亲近,你就会有安全感。
比如,当你跟男朋友说“我好想你”的时候,本质是你有亲密的需求,期望得到男朋友的回应。此时,如果你的男朋友回应说“我也好想你”,你就能体验到安全感;当你表达出思念时,对方却无视你的需求甚至还嫌弃你太黏人,这种不但不愿满足你,甚至还否定你的需求的回应,会让你体验到不安全感。
“攻击性投注后得到客体的好回应”则是指,当你表达出对某个人的不满或想与之疏远时,对方会愿意为了你而改变自己或满足你对关系距离的需求,这样你也会有安全感。
比如,当你跟男朋友说“你这样做我很不开心”时,本质是你有内在的自主需求(即“我来做主,你得听我的”)需要他来满足,此时如果他回应说“我可以做点什么让你感受到爱呢”,他就满足了你“控制”他的需求,你就能体验到安全感;当你表达出不满后,对方更加不满而且反过来指责你,或者因此离开你,你就会体验到不安全感。
案例中的女生小上之所以体验到不安全感,是因为她缺乏把力比多和攻击性投注到他人身上的能力。这导致她把两股能量都压抑在自己心里。这种不舒服的、压抑的感受,就被她理解为没有安全感。
她希望男朋友主动关心自己,却没有跟对方表明自己的需求,对方自然不可能读懂她的需求并主动满足之。
她希望男朋友包容自己的负面情绪,却没信心和勇气向对方表达自己的不满,对方自然也不可能莫名其妙地主动自我检讨。
缺乏把力比多和攻击性投注到客体身上的能力,从依恋类型的角度来说,就是回避型依恋,其特征是由于担心爱上对方后被抛弃而受伤,当事人会努力与对方保持距离,不让自己彻底爱上对方,努力回避冲突以避免对方或自己产生放弃关系的念头。陷入回避型依恋关系的人,经常在关系中体验到不安全感,也极易让伴侣体验到不安全感。
正确表达需求是一种能力小上之所以缺乏表达自己的需求和不满(投注力比多和攻击性)的能力,是因为她在童年的时候受过太多挫折。
小上的父母在外打工,一年只回家一次。小上从小跟着爷爷生活。在隔代抚养中,养育者往往只关心孩子的吃穿和健康。她的爷爷就是如此,一点都不关心她的心理需求,或者说根本就不知道世界上有心理需求这种东西,他认为只要孩子没饿着、没冻着就行了。
小上的爷爷每天天不亮就出门,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农活上。他清早出门时,就把小上反锁在屋子里,直到天黑才回家。小上对自己童年日常生活的记忆就是对着墙发呆、对着地面发呆、对着门口发呆。在找我做咨询的时候,小上曾发给我一个视频,是一个人用监控摄像头看狗在自己出门后会干什么,视频里狗除了吃喝拉撒,就是对着门口发呆。她告诉我,这很像她的童年。
在小上枯燥无趣的童年生活里,爷爷是她唯一能够接触的人,所以她非常渴望对爷爷表达亲情。但结果往往是,小上看到疲惫的爷爷回家后,对爷爷甜甜地笑着,想要亲亲抱抱,而爷爷只会习惯性地询问她有没有乱吃东西、有没有捣乱惹事。当她很想念父母或者想要什么东西而爷爷不给她买时,她也会哭闹或生气。可是,累了一整天的爷爷脾气比她还大,会威胁她说:“你再哭,爷爷就不要你了!”有一次到镇上赶集,她在路边哭闹着要吃糖葫芦,爷爷真的“不要”她了,直接把她丢下后径直离开了。她看着身边来来往往的陌生人,特别害怕,一边大哭一边喊“爷爷”。她在一个小摊旁边蹲着哭了很久,才被折回来的爷爷领了回去。在回去的路上,爷爷一直数落她不懂事、丢人现眼,那时的她既委屈又不敢哭,只能一直啜泣着,把失望憋在心里。
她一遍遍地努力尝试从爷爷那里获得安全感,但一次次都以失败告终,需求和不满得不到回应使她最终陷入了习得性无助[②习得性无助,指先前重复暴露于不可避免的痛苦刺激之下,而导致的不能再次避免或者逃避不愉快或厌恶刺激所发生的行为、心理状态,通俗点说,就是怎么做都避免不了被惩罚,所以就放弃抵抗了。],她不再相信自己能在亲密关系中获得安全感。
在上述案例中,我们发现以下两种反馈:对养育者投注力比多,期望与养育者亲近时,养育者的反馈却是冷漠;对养育者投注攻击性,期望养育者被自己所控制时,养育者的反馈却是更强烈的攻击性和远离。
正是养育者的这两种不良反馈,以及多次努力“纠正”外界反馈的失败经历,导致小上在潜意识[③潜意识,是指人的主观意识未能认知到的客观心理活动过程。后续章节会有详细阐述。]中对“自己投注力比多和攻击性后能得到客体好的回应”这件事不再抱期望。
如果主动表达需求,她大概率会体验到挫败感。如果不表达需求,她百分之百不会体验到挫败感。因此,小上在恋爱中不敢主动向男朋友表达自己的亲近需求,因为存在被拒绝的风险,会带来挫败感。为了避免这种包含了焦虑和恐惧的挫败感,小上期望男朋友能主动读懂和满足她的需求。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