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尧治河民歌整理与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尧治河民歌整理与研究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60.93 6.2折 9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凌崎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

ISBN9787568099554

出版时间2024-0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98元

货号31950071

上书时间2024-05-22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凌崎,男,中国音乐学院博士,湖北文理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副教授,“双师双能型”教师,获湖北文理学院首届“种子教师”称号,汉水流域音乐文化研究团队负责人。师从中国音乐学院原院长樊祖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传统音乐、非遗保护传承等。主持省部级项目两项、厅级项目两项,参与教育部项目一项,获襄阳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获第五届“学会杯”论文评选二等奖。在《中央音乐学院学报》《中国音乐》《黄钟》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受邀参加多场学术汇报,指导多篇本科毕业论文获省级优秀论文。

目录
绪论          001
第一节   尧治河民歌记谱与活态化保存          001
第二节   尧治河民歌的种类          003
第三节   民歌表演中的乐器与乐队          004

【上    篇】     民歌表演与乡村文化振兴

第一章   歌在山水间:尧治河的音声景观        009
第一节   尧治河的自然与人文景观        010
一、尧治河的自然景观        010
1.大美尧治河        010
2.近年来尧治河获得的荣誉        011
二、尧治河的人文历史景观        013
1.尧治河的精神文明建设        013
2.传统的发明:尧治河的尧文化建构        013
3.尧治河的党建与红色文化        015
第二节   尧治河的音声景观(Soundscape)     015
一、群山中的民歌大舞台        015
二、喜庆活动中的火炮        016
第二章   尧治河民歌表演群体及其传承        017
第一节  尧治河民歌表演群体        017
第二节   尧治河民歌传承        022
【中    篇】    尧治河民歌整理保存

第三章   花鼓类民歌        027
第一节   付正宏演唱的花鼓(蛮腔、老式蛮腔、打腔、平腔、钉缸调)     027
一、蛮腔        027
1.天上星宿朗朗稀        027
2.半年辛苦半年闲        029
3.隔河看见马脚跳        029
4.贵府门前打一恭        029
5.家有摇钱树一棵        030
6.七字弯弯八字落        030
7.轻工没到宝府来        030
8.梳个狮子滚绣球        031
9.送子娘娘坐高堂        031
10.太阳一出照白崖        032
11.玉石栏杆把马栓        032
二、老式蛮腔        032
1.小小灯笼红纠纠        032
2.吃烟莫把烟袋丢        034
3.锣靠鼓来鼓靠锣        034
4.劈柴却是两分开        034
5.千里送茶情义深        035
6.人好要学月月红        035
7.桑木扁担三尺三        035
8.太阳落山月正东        036
9.我爱扬州好丫头        036
10.月儿当顶半夜过        036
11.昨夜吾皇降真龙        037
三、打腔        037
1.调了腔来调了腔        037
2.挨到姐儿新鲜些        039
3.吃烟莫把烟灰磕        039
4.东坡鹌鹑叫一声        039
5.哥要青丝妹来剪        040
6.七九八九柳发芽        040
7.送郎一双撒脚鞋        040
8.望断肝肠郎不来        041
9.小小葫芦白花开        041
10.有条汗巾送情哥        041
四、平腔        042
1.恭贺送到府上来        042
2.花鼓打到贵府上        042
3.花鼓打的花又花        043
4.四季来财走顺风        043
5.小小鱼儿红口鳃        044
五、钉缸调        044
1.什么岩上盘脚坐        044
2.采莲船儿出了台        046
3.采莲船儿来得欢        047
4.恭贺送到贵府来        047
5.姐卖筛子筛拢来        048
6.两朵牡丹共枝丫        048
7.忙坏牛郎织女星        049
8.人要从师井要淘        049
9.什么弯弯弯上天        050
10.十五月儿当头挂        050
11.桐树开花正时种        051
12.一对鲤鱼蹦下河        051
第二节   黄政玲演唱的花鼓(蛮腔、打腔、平腔、钉缸调)     052
一、蛮腔        052
1.家有摇钱树一棵        052
2.你过喜事我送恭贺        054
3.把歌让给行家唱        056
4.唱歌莫怕歌师多        056
5.唱歌要请行家来        056
6.唱歌只要嘴动弹        057
7.放下脸来唱山歌        057
8.喉咙有棵山歌树        057
9.莫叫山歌冷了台        058
10.桥下有水桥上凉        058
11.山歌好唱难起头        058
12.谁人管我唱歌人        059
13.文武秀才会断科        059
14.我换歌师你歇歇        059
15.五湖四海访宾朋        060
16.小麦黄了擀面汤        060
17.心里好像撞杆打        060
18.一匹白马奔过河        061
19.这方出些好人才        061
20.挣脱封条还要唱        061
二、打腔        062
1.我的调子用马驮        062
2.小小灯笼红纠纠        063
3.山歌全靠古人传        064
4.小小鼓槌七寸三        064
三、平腔        064
1.小小鱼儿红口鳃        064
2.小小花鼓到此来        065
四、钉缸调        066
1.什么弯弯弯上天        066
2.钻进骨子钻进心        067
第三节   胡国玉演唱的花鼓(蛮腔、打腔、平腔、钉缸调)     068
一、蛮腔        068
1.久不相见心莫冷        068
2.唱歌不要放高声        069
3.鲤鱼喜欢游池塘        070
4.轻工没到宝府来        070
5.轻工没到这一方        070
6.山歌打动姐的心        071
7.手中无钱难见姐        071
8.水涨三尺淹了桥        071
9.虽说人穷志不穷        072
10.太阳渐渐往西溜        072
11.太阳一出满山红        072
12.我跟姐儿同过河        073
13.一对鼓槌七寸三        073
14.这山望到那山高        073
二、老式蛮腔        074
1.戒指丢在碗里头        074
2.一心只爱种田郎        074
三、打腔        075
1.什么有嘴不说话        075
2.十绣手巾        076
四、平腔        077
1.小小鱼儿红口鳃        077
2.南风没得北风凉        078
四、钉缸调        078
1.什么结籽高又高        078
2.一把扇子两面花        079
第四节   袁志凤演唱的花鼓(蛮腔、老式蛮腔、平腔、钉缸调)        080
一、蛮腔        080
1.人要从师井要淘        080
2.半边柳树半边杨        081
3.不是人好我不来        082
4.高家山上一块田        082
5.姐儿住在对门崖        082
6.砍个杉木搭个桥        083
7.石榴开花叶叶黄        083
8.三十六茆煞后跟     083
9.郎在山上打斑鸠     084
10.小小锣儿一点铜     084
二、老式蛮腔     084
1.天上星星朗朗稀     084
2.大河涨水小河浑     086
3.还有行家在后头     086
4.郎是风筝姐是线     086
5.划拳歌     087
三、打腔     090
1.唱个星星伴月亮     090
2.好似花线配花针     090
3.妹若有意快点头     090
4.情哥情妹唱起来     091
5.无郎无妹不成歌     091
四、平腔     092   
1.天上星多月不明     092
2.小小勾锣四两铜     092
五、钉缸调     093
1.小小灯笼红纠纠     093
2.阿哥挑担一百三     094
第五节   宦吉旭演唱的花鼓(蛮腔、打腔、钉缸调)     095
一、蛮腔     095
1.唱歌还是少年郎     095
2.对门对户对条街     095
3.高山尖上一捆柴     096
4.哥在南山打骨牌     096
5.人人都说耕读好     096
6.姐儿门前一树槐     097
7.姐儿门前一条河     097
8.三十六茆煞后跟     097
9.我心只有妹一人     098
10.小小舟船两头尖     098
11.别的女子我不瞄     098
12.心中只有你一人     099
13.一把扇子两面黄     099
14.一匹白马奔过沟     099
二、打腔     100
1.郎的衣裳姐来装     100
2.哪朵开在郎心上     100
3.太阳当顶晌午过     100
三、钉缸调     101
1.妹是高山一朵花     101
2.日出日落一点红     101
3.日前与妹见一面     101
第六节   方学文演唱的平腔花鼓     102
1.什么弯弯弯上天     102
2.天河岸边九道弯     102
3.牛郎织女来相见     103
4.放下篮子打火炮     103
第七节   其他歌手演唱的花鼓     104
1.天上星星朗朗稀(王绵军)  104
2.不是人好不得来(王绵军)  104
3.人要从师井要淘(王绵军)  105
4.东坡鹌鹑叫一声(王绵军)  105
5.姐卖筛子筛拢来(陈家菊)  106
6.一树桃花一枝梅(王绵华)  106
第四章   小调类民歌  107
第一节   袁志凤演唱的小调     107
1.采茶五更     107
2.单探妹     108
3.倒采茶     109
4.戒洋烟     110
5.十爱嫂     111
6.十把扇子     112
7.十绣     113
8.摘黄瓜     113
9.十对花(和黄政玲对唱)  114
10.十对花(和宦吉旭对唱)  115
11.双探妹     116
第二节   胡国玉演唱的小调     118
1.打猪草     118
2.你把情姐冤枉哒     118
3.十杯酒     119
4.十对花(和袁志凤对唱)  120
5.十二杯酒带古人     121
6.十二时辰     121
7.十二月花     122
8.十月想娘     122
9.双探妹     123   
10.五更陪郎     124
11.五送     125
12.瞎妈闹五更     125
13.小小幺姑娘     126
第三节   方学文演唱的小调     127
1.打牌     127
2.寡汉哭妻     127
3.卖油郎独占花魁     128
4.孟姜女哭长城     130
5.掐菜苔     131
6.十对花(和陈家菊对唱)  131
7.十月飘  133
8.十二杯酒带古人     134
9.十二恨     135
10.五更陪郎     136
11.五只小船     137
12.幺姑娘闹五更     138
13.月亮闹五更     139
14.摘石榴     140
15.走进唐大街     141
第四节   付正宏演唱的小调     141
1.叽咕留扯(付正宏、胡国玉演唱)  141
2.卖油郎独占花魁(付正宏、黄政玲演唱)  142
3.十爱     143
4.十想     143
5.月亮闹五更(黄政玲、付正宏演唱)  144
第五章    薅草锣鼓  145
1.保主跨海去征东     145
2.眼望西路百花开     146
3.太阳一出满山红     146
4.早上来时露水浩     147
第六章    孝歌(夜锣鼓)   148
1.轻易未到孝家府     148
2.轻易未到这一处     148
3.闹五更     149
4.叹四季     149
5.喝了孝府香美酒     149
6.喝了孝家三杯酒     150
7.杨六郎闹五更     150
8.上大人     151
第七章   号子、儿歌、渔鼓调等音乐     152
1.打墙号子     152
2.肚儿疼     153
3.泥巴果搓一搓     153
4.酒色财气(渔鼓调)  154
5.山东快书     155
第八章   尧治河的新民歌  156
1.歌唱党的二十大     156
2.尧治河首届马拉松     158
3.尧治河荣辱观     161
4.欢迎您到尧治河     162
5.歌唱尧治河     162
6.尧治河的六姐妹     163
7.尧治河的稀奇多     164
8.尧治河的山货多     165
9.我用葛藤搞测量     165
10.峡谷建电站     166
11.洪水毁坝断肝肠     166
12.几十年始终如一      167
13.磷矿要给子孙留     168
14.芝麻开花节节高     169

【下    篇】    尧治河民歌研究

第九章   尧治河的花鼓研究     173
第一节   花鼓表演的乐器与乐队     173
第二节   不同唱腔的花鼓及其表演程式     174
一、蛮腔花鼓表演程式     175
二、老式蛮腔花鼓表演程式     178
三、打腔花鼓表演程式     180
四、平腔花鼓表演程式     182
五、钉缸调花鼓表演程式     184
六、花鼓的复杂化     186
1.数板     186
2.不同唱腔的连缀     188
第十章   孝歌的歌种研究     192
第一节   孝歌与歌种     193
一、孝歌与歌种     193
二、历史与当下的孝歌     195
第二节   孝歌的唱词形态     197
一、孝歌的唱词形态与各仪程关联        197
二、孝歌“三句头”的历史传统       198
三、孝歌“三句头”的词格形态:七言三句倒七字        199
四、孝歌的段落结构:三句头四扎尾       201
五、孝歌唱本中的书写形式        202
第三节   孝歌的唱腔形态        204
一、〔开歌路〕仪程中的唱腔(念诵)形态        204
二、〔闹丧〕仪程中的唱腔形态:灵活衬词起伏腔        205
三、〔还阳〕仪程中的唱腔形态        210
第四节   孝歌表演中的锣鼓乐        211
一、孝歌的乐队编制        212
二、孝歌表演中的锣鼓牌子        213
三、孝歌表演中锣鼓乐的深层模式        214
 结语:建构与重构——民歌表演与文化认同        217
参考文献        219
附录一:尧治河民歌曲集(简谱)     222
一、付正宏演唱的民歌        222  
二、黄政玲演唱的民歌        239
三、胡国玉演唱的民歌        246
四、袁志凤演唱的民歌        253
五、宦吉旭演唱的民歌        262
六、方学文演唱的民歌        265
七、其他歌手演唱的民歌        275
后记        277

内容摘要
《尧治河民歌整理与研究》是一部地方民歌系统化整理与研究的著作。主要内容涉及尧治河民歌表演群体、乡村文化振兴、民歌记谱(五线谱与简谱)、民歌活态化保存(歌唱原声二维码保存)、尧治河歌种等内容。本著作由绪论、九章和结语组成。绪论部分包括:研究对象、研究思路、研究内容、意义价值、章节安排。第一章:尧治河民歌表演群体与乡村文化振兴。第二章:尧治河民歌分类与活态化保存。第三章:花鼓子类民歌。第四章:小调类民歌。第五章:薅草锣鼓(山歌)。第六章:夜锣鼓(孝歌)。第七章:号子、儿歌、说唱等。第八章:尧治河的新民歌创编。第九章:尧治河民歌的歌种研究。

主编推荐
《尧治河民歌整理与研究》全面展示了尧治河民歌文化特色和地方风土人情,赋能尧治河的乡村文化振兴。本书着重于尧治河民歌的系统整理与活态化保存,以及歌种研究。尧治河民歌保护传承采用乐谱与二维码同步保存(配以尧治河风貌图片),这种静态化与活态化相结合的形式,使得尧治河民歌在传承、传播过程中达到可听、可感、可视的效果。本书兼具专业性、学术性与通俗性、实用性。1.专业性与学术性。本书中的民歌材料全部来自于作者田野调查中的一手资料,极具文献价值。对唱腔、锣鼓乐进行了详细的记谱,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学术性。2.通俗性、实用性。本书在章节安排上强调歌师傅的主体作用,民歌编排收录结合当地人的民歌分类,内容通俗易懂;把乐谱与歌唱原声同步展现,把歌唱原声转换二维码(可听、可感)和乐谱(可视)的同步保存,做到民歌跨时空的传播、传承,便于歌师傅使用。

精彩内容
后记从美丽的尧治河山村回到喧闹的城市,我常常想起在尧治河度过的美妙时光,也时常回忆和歌师傅们在大舞台上一起表演花鼓的场景——付正宏、袁志凤、胡国玉、黄政玲四人打锣鼓,我唱花鼓。每一次唱完后,付正宏总是说:“凌博士你是大师傅啊!”我说:“我是大师傅,您就是太师傅啊,您比我多一点,是我的师傅!”“哈哈哈……”,大家在爽朗的笑声中回到大舞台旁边的休息室,又继续喝茶、聊天,谈及民歌过往……本书得以完成要感谢很多人和单位。
感谢我的导师——中国音乐学院原院长、樊祖荫先生。2015年9月至2019年6月,我在中国音乐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方向是中国传统音乐理论,博士论文以汉江上游民歌为主要研究内容。当初,先生建议我先从汉江上游地区做起,毕业之后可以扩展到整个汉江流域,因而,也可以说《尧治河民歌整理与研究》是按照先生指导完成的另一篇论文。感谢先生为本书作序。
感谢孙开林书记。孙书记每天忙碌于尧治河村的各种事务,但他在百忙之中,还是抽出时间支持我的民歌调查,包括接受我的专访、为本书题字等等。我由衷地敬佩他的文化发展观,有这样的观念,何愁中国民歌研究搞不好?
感谢付正宏、袁志凤、胡国玉、黄政玲、宦吉旭、方学文、巩启家、张群成夫妇、陈家菊、王绵军、王绵华等歌师傅,还有尧治河小学的师生。感谢尧治河火炮协会的李志秀会长。特别感谢方学文,他作为横向服务项目——“尧治河民歌保护与综合利用”的甲方联系人,做了很多具体的工作,为本书的顺利完成贡献了很多力量。
感谢尧治河热情好客的村民。他们勤劳、善良、热情好客,每次考察,吃住都在村庄,得到了他们热情款待。
感谢湖北文理学院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对于我在尧治河的民歌调查研究,学院曾以“深化校地合作,科技赋能乡村文化振兴”为题进行新闻报道,期待把以尧治河民歌为代表的地方优秀传统音乐文化整理好、保护好、传承好。
本书出版得到尧治河村委会和尧治河三福建筑有限责任公司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本书从采录民歌到记谱、分析、文字撰写直至最后的出版问世,整个过程不到一年时间,尤其在去年的疫情期间,田野调查也经历多次曲折。仓促之间,难免有错讹、遗漏之处,恳请各方人士提出批评,以便再版时得到校正。
凌崎2023年5月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