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万个为什么
  • 十万个为什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十万个为什么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29 0.9折 25 全新

库存27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苏)米·伊林|责编:陈莎|译者:王汶

出版社天天

ISBN9787501621453

出版时间2023-09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25元

货号31867562

上书时间2024-05-22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米?伊林(1896—1953),原名伊利亚?雅科夫列维奇?马尔夏克,苏联科普作家、儿童文学作家。米?伊林自幼酷爱阅读,喜欢大自然、做实验,这为他今后的写作打下了基础。他的作品是优秀科普作品的典范,除备受欢迎的《十万个为什么》,还有《书的故事》《几点了》等。他擅长将科学与文学结合起来,用轻快的笔触、生动的比喻和诗性的语言,娓娓动听地讲述科学知识。《十万个为什么》书名取自19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的诗句:“五千个哪里,七千个怎样,十万个为什么。”“十万”是虚指,形容许多。该书首版于1929年,后迅速被译至中国,对中国的科普创作影响巨大。
王汶(1922—2010),生于北京,原籍江苏吴江,著名翻译家,精通俄语、英语、日语。曾任中国翻译家协会理事,为教授级译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49年初在叶圣陶、周建人等人关怀帮助下开始文学翻译工作,译文、译著众多,主要包括科学文艺作品以及童话、科幻故事,部分译著曾入选教材。代表译作有《罪与罚》《十万个为什么》《森林报》《人类文明的故事》等。

目录
环屋旅行
第一站 水龙头
1.人们是多久以前开始洗澡的?
2.为什么用水洗涤?
3.肥皂泡如何工作?
4.人为什么要喝水?
5.水能炸毁房子吗?
6.冰会不会爆炸?
7.为什么不能穿着冰刀鞋在地板上滑?
8.有没有不透明的水和透明的铁?
第二站  炉子
1.人是什么时候学会取火的?
2.为什么火柴能被点燃?
3.人发明火柴多久了?
4.水为什么不会燃烧?
5.烧炉子的时候木柴去哪里了?
6.为什么炉子火旺时会呼呼作响?
7.水为什么能灭火?
8.炉子之谜
第三站 桌子及灶台
1.厨房实验室
2.什么是土豆?
3.为什么我们不吃生的土豆?
4.为什么炸的土豆有硬硬的皮,而煮的土豆却没有?
5.为什么上浆后的衣服是硬挺的?
6.面包的硬皮从哪里来?
7.为什么面包会变干变硬?
8.为什么和好的面团中放入酵母,面团就会胀起来?
9.为什么面包上有这么多小孔?
10.小面包的化学史
11.为什么啤酒会咝咝作响并起泡沫?
12.什么是汤?
13.我们为什么要吃肉?
14.人造食品
15.瓶子中的佳肴
16.牛奶为什么会变酸?
17.干乳酪上为什么有小孔?
18.为什么干酪长期存放也不会变坏?
19.古时候人们吃什么?
20.我们什么时候开始喝茶、喝咖啡的?
21.古时候人们用什么工具吃?怎么吃?
22.英国的第一把餐叉
第四站  厨房锅架
1.七件东西——七个谜语
2.为什么人们用这种材料做成这个东西,用那种材料做成那个东西?
3.什么材料最坚固又最不坚固?
4.为什么铁会生锈?
5.为什么白铁皮不像普通铁皮那么容易生锈?
6.铁器是用什么做成的?
7.为什么生铁不像熟铁,而熟铁又和钢不一样?

内容摘要
本书采用屋内旅行的方式,以自来水龙头、炉子、桌子及灶台、厨房锅架、餐具柜、衣橱为六个停靠站,对站点内日常生活常见的事物以及屡见不鲜的现象提出饶有趣味的疑问,比如人为什么要喝水?水为什么不会燃烧?为什么牛奶会变酸?为什么铁会生锈?有硬的液体吗?为什么衣服能保暖?……这些问题看似简单,答案似乎就在嘴边,却很少有人能给出科学准确的解释。对此,作者米?伊林将科学与文学生动结合,用简洁活泼的文字,逐一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妙趣横生、深入浅出的解答,读来引人入胜,富于启发。

精彩内容
《环屋旅行》曾经,很多家庭每天都要生炉子、点煤油灯、煮土豆。
也许那时的小孩儿自己就会生炉子、煮土豆。那么你们可曾想过:为什么炉子里的木柴会噼啪作响?为什么烟顺着烟囱出去,而不会跑到房间里?为什么烧煤油的时候会有黑烟?为什么炸的土豆有硬硬的皮,而煮的土豆却没有?
我想,你们大概不能很好地解释这些现象。
另外,你们知道水为什么能灭火吗?
我的一个朋友这么回答:“水能灭火,是因为它是湿冷的。”要知道煤油也是湿冷的,可你们用煤油灭火试试!
不,不,你们可别做这种尝试,一试就起大火了!你们看,这看似简单的问题,回答起来可没那么容易。我给你们出十二个问题,都是关于最简单的东西,你们愿意听吗?
1.三件衬衫暖和,还是一件跟三件衬衫一样厚的衬衫暖和?
2.有空气做成的墙吗?
3.火有影子吗?
4.为什么水不会燃烧?
5.水能炸毁房子吗?
6.为什么炉子生着的时候会呼呼直响?
7.为什么啤酒会发出咝咝声并且还会起泡沫?
8.有透明的铁吗?
9.为什么面包上都是小孔?
10.炉子能使人暖和是因为它有火,那皮袄为什么也能使人觉得暖和呢?
11.在熨烫呢子衣服时为什么要把湿布垫在上面?
12.为什么穿着冰鞋能在冰上滑冰,而在地板上不能?
这些个问题呀,十个读者中也未必有一个能全回答正确。
对于我们身边的事物,我们了解得太少,而且也不知道可以去问谁。
我们可以找到介绍蒸汽机车、电话的书,但是上哪里找介绍烤土豆、拨火棍的书呢?
这样的书倒是也有,但要解答所有这十二个问题,非得看很多很多书不可。而像这样的问题可远不止这十二个——有十万个呢!
我们房间中的每件物体都是一个谜。
它是用什么做的?怎么做成的?为什么要制作它?它是多久以前被发明出来的?
你们桌上有餐刀和餐叉。它们永远放在一起,就像一对兄妹一样。可你们是否知道,刀至少比叉要年长五万年?很早很早以前,原始人就开始使用刀了——当然不是铁的,而是石头的。而叉子呢?人们从17世纪开始才使用。
人们都知道电灯、电话是谁发明的,但是你们问问他们:镜子、手帕是什么时候发明的?人类从什么时候起开始用肥皂洗澡洗手?人类从什么时候起开始吃土豆?
这些问题很少有人能回答上来。
我们兴致勃勃地阅读一些关于遥远的、未经考察的国家的游记,却没有意识到,就在我们身边,近在咫尺的地方,有一个陌生、奇妙而又神秘的国度,它的名字叫作——我们的房间。
如果我们想研究它,任何时刻都可以出发前往。我们不需要任何帐篷、防身器材及导游,连地图也不需要。
我们更不会迷路。
下面是我们要停靠的站点:水龙头、炉子、桌子及灶台、厨房锅架、餐具柜、衣橱。
《第一站水龙头》1.人们是多久以前开始洗澡的?
当今社会几乎每座城市都有自来水。我们每个人每天都要用掉很多桶水。而在15、16世纪,就算是巴黎这么大的城市,居民每天才用一桶水。你们可以想想,就这一桶水,人能够勤洗澡、经常换洗衣服、每日打扫房间吗?
难怪人们用水量很小:那时候可没有自来水。在一些有水井的地方,人们就不得不用木桶把水吊上来。现在,在某些小城市,人们依旧用这种方式取水。而在水井中,人们经常发现猫啊鼠啊的尸体。
古时候,人们不仅缺水,也不太爱干净。人们是在不久以前才开始每天勤洗手、勤洗澡的。
17世纪时,甚至连国王都觉得没有必要每天洗澡。在法国国王豪华的卧室里,你们会发现有很大很大的床——大到非得用专门的铺床工具——铺床棍才能把它铺好。床上有四根华丽的镀金柱子支撑起来的床幔,就像一座小神殿那样漂亮。你们还会看到华美的地毯、威尼斯出产的玻璃镜子以及钟表大师设计的大座钟。但你们在这里怎么都找不到一个洗脸盆。
每天早上,侍者都会用湿毛巾为国王擦脸擦手。所有人都觉得用湿毛巾擦擦手、脸就足够了。
那时我们俄罗斯人稍微爱干净些。外国人初到莫斯科,看到我们俄罗斯人常去澡堂子洗澡,万分惊讶。柯林斯大夫写道:在俄罗斯,人们常去澡堂子,这为澡堂子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因为信仰的关系,俄罗斯人觉得必须去澡堂子。人们生起炉子的时候,通常会在上头烧水。有些人光着身子跑出澡堂,在雪地上打个滚,然后再回澡堂子。
但是我们再回巴黎去看看。巴黎人很少换衣服:一个月一次,甚至两个月才一次。那时候巴黎人关心的不是衬衣干不干净,而是袖口高不高档,胸襟好不好看。晚上则把衬衣和其他衣服一齐脱掉,什么都不穿就睡觉了。
从18世纪起,人们才开始经常地换洗衣服。
手帕也是在17、18世纪才出现的。
起初只有少数人用手帕。那时候甚至很多有名望的人都认为手帕是一种奢侈品,不是必需的。
而人们使用华美的床幔并不是为了漂亮,而是为了避免天花板上的虫子掉到床上去。一些古老的宫殿至今还保留着这种为了摆脱虫子困扰而存在的床幔。而那时候就连宫殿里的虫子都是不计其数的。
但床幔也无济于事,它们的褶子甚至成了虫子更舒适的栖息之地。
那时候没有下水道……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