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合之爱(上海女性成才的心路历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百合之爱(上海女性成才的心路历程)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0.47 5.4折 3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徐佩莉

出版社上海大学

ISBN9787567115804

出版时间2015-03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8元

货号3139422

上书时间2024-05-22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陈铁迪:上海慈善事业的奠基人
  争议声中她挺身而出
  激发调动民众爱心
  培养“新人”壮大队伍
  乐善好施频送温暖
  管好钱袋取信于民
  “退休”保留会长头衔
曹小夏:用音乐搭建爱心的桥梁
  上海诞生了业余城市交响乐团
  自闭症患者来到敬老院
  上海,在充满爱的音乐声中悼念遇难者
  奉献给他人,收获于自己
陈群:生命礼赞
  隅然中成为白衣天使
  爱在心中
  迎来人生的巅峰
  捧出生命的礼物
  传播人生的正能量
沈翠英:上海奶奶
  义卖房产援建灾区
  60多岁创业学吹打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热心的特殊学校老师
  教子有方的沈奶奶
胡红娣:母爱无疆慈善无悔
  与弃儿车杏的故事
  与泽郎、卓玛等藏族儿女的故事
  与爱女贝贝及公婆的故事
  平凡生活中的慈善故事
顾明仙:行善是快乐的
  土生土长的女乡长
  敢于担当的女局长
  勇于突破的秘书长
  情系百姓,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黄吉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哏难而快乐的学校生活
  当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涉足慈善事业一发不可收
  谢谢您,黄吉人老师!
  未能结束的话
于井子:天使心路
  人生的第一任老师
  对生命负责
  善良的心尽善良的责任
  为护士工作鼓与呼
  现代劳模的风采
蒋养娣:那双清澈如水的眼睛
  钢琴故事创业初衷
  一见钟情此生相依
  诚信经营  得道多助
  两次受挫愈战愈勇
  回报社会大爱无言
马世婧:投身公益,人生从此改变
  全职主妇做公益
  心理咨询师的第一步
  海纳百川,布泽天下
  “个案管理”为特色
  带动周围人一起投身公益
彭亚芳:用50载春秋在苦处抒写爱
  立志做好人  甘于奉献
  “上海妈妈”与她的众多儿子
  “贴心闺女”情暖老人心
  爱心感化  重铸灵魂
  真挚性情简朴生活
秦娴:“秦小姐”与她的60位爸妈
  老人缺乏的是沟通和交流
  陪读生活充实却不疲惫
  炒股票结识张姐
  退休工资全部捐给敬老院
  敬老院里大家都像一家人
沙拉·伊马斯:度尽劫难传递爱心和宽容
  慈善种子这片土地有恩于我
  付出爱心  懂得给别人自尊心
  慈悲为怀幸运成为钻石商人
  内心温暖  热爱公益传递爱心
  享受爱情  上海男人来遮风雨
徐莉佳:海的女儿
  直挂云帆济沧海
  梅花香自苦寒来
  慈善是一种情怀
  爱我所爱  无怨无悔
许译雯:用智慧来做慈善
  慈善初体验
  四川建小学和养老院
  辞职做慈善
  启智是目的
何筱琳:做慈善的人是快乐的
  反其道而行的慈善选择
  选择绝非第一次
  从基金会到慈爱公益服务社
  有梦想的现实主义者
  慈善可以是一种主流的生活方式
杨磊:我用青春歌唱不老的歌
  成长从独立开始
  人生需要早规划
  用行动创造机遇
  改变从细节开始
  梦想靠毅力守护
杨明辉:用青春书写师爱真谛
  “把孩子放了,让我来替他!”
  勇气,源于寻常岁月孕育的真情
  爱,在接力中温暖更多人
  把青春刻进三尺讲台
  最令人欣喜的遗传

内容摘要
 徐佩莉编著的《百合之爱(上海女性成才的心路历程)》浓彩重墨地描写、挖掘了优秀女性生命轨迹中最核心的价值观及特有的气质,对女性心路历程中对社会、对家庭、对他人拥有的慈爱——这一快乐生活的源泉给予了展现,对女性品格铸造中的可贵元素给予了赞颂。 

精彩内容
 “当我们享受改革开放成果的时候,怎能忘记在我们这个大都市里,还有这些特殊困难的群体?我们应该以自己的爱心,去帮助他们摆脱困境……”“我担任会长只有一个念头,按照国际惯例,依法治会,规范管理,取信于民,专款专用。”这是陈铁迪对上海人民的承诺,也是她担任会长的就职誓言。
激发调动民众爱心“基金会初创时,铁迪会长最注重的就是如何激
发、调动全社会普通大众都来做慈善、献爱心,扶贫济困。”——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副秘书长马仲器说。
“慈善”两个字,在上海老百姓的心中,分量是很重的。他们以实际行动,积极支持陈铁迪和她的团队。还在筹备期间,基金会就收到了第一笔捐赠。虽然只有区区1000元钱,但钱的来历让所有工作人员都被打动了。
捐赠者本身就是一位靠国家救助的孤老曹炳生。
他在上海第三社会福利院生活,福利院每月给老人发8元零用钱,曹炳生舍不得花,大部分都积攒了下来,他在福利院内外为老人们理发,每次得一角、两角,他也放在一起,两笔钱凑成l000元,用布包包好,托福利院的领导
,全部捐给了即将成立的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工作人员不肯收,但老人说,他自己受到党和政府的资助,也应该为贫困的老百姓做一点事。
还有一个让人动容的故事,和一个电话号码有关。1997年,市慈善基金会要设置一条慈善热线电话,接受市民捐款捐物,当时大家一起选了个号码——2584343,谐音就是“让我拨慈善慈善”。不过,这个号码是不是有人用?是谁在用?没人知道。市慈善基金会的马仲器拨通了这个号码,电话那头是一个中年男子,他说这是他家里的电话。马仲器说明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希望他能转让这个号码。男子听了,一口答应,还谢绝基金会出钱帮他安装其他号码。
“事后我才知道,这是一位刚回归社会不久的特殊人士。他心里有颗善良的种子。我相信,从捐出这个电话开始,他的人生
轨迹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马仲器为此感到欣慰。
这些事都给了陈铁迪和她的团队以深深的教育和启发。中国的老百姓是善良的,中华民族充满爱心乐于助人的传统美德是根深蒂固的,问题在于,怎样激发和调动起大家的爱心,让慈善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无疑,与新闻媒体合作是必要途径。
于是,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一挂牌成立,即刻筹划与新民晚报社共同在《新民晚报》开辟了“慈善热线”专栏,以“人问自有真情在”为主题,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倡导人与人之间互助互爱的道德风范,表彰热心公益事业的慈善家,反映济贫帮困的新人新事。热线专栏自1994年12月正式开通,引起社会的关注。有一个叫宋玲的妇女,待业在家,其丈夫因公殉职,女儿患有脑瘫急症,无力诊治。慈善热线以《帮帮这个破碎的家》为题作了报道后,有200多人打来电话,表示愿意出资捐助。1995年3月,基金会又与东方广播电台共同出资,设立“792为您解忧基金”,每周五在东方电台792千赫早新闻中播出,每次为1名(批)有特殊困难的对象排忧解难。
陈铁迪深有体会地说,慈善事业是一个群众的事业,只有千万人来认识、
来参与,慈善工作才能做下去。想要尽快争取社会的认同,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大宣传力度,慈善报道“再多也不嫌多”。
1995年新年伊始,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又牵头联合起方方面面的力量,组织开展了名日“蓝天下的至爱”大型主题慈善系列活动。那年的1月14日,首场活动——群星爱心演唱会在上海体育馆举行。参
加演出的除上海的知名演员外,还有来自北京、广州、南京以及台湾、香港等地的演员、歌手。上海市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代表人士参加了这个大会。
领导带头捐款,演员们不仅不取分文报酬,还纷纷捐款,上海40多家较大企
业代表也排成长队,登台献爱心,慈善捐款累计l350万元。
除演唱会外,基金会还进行千店义卖、义拍、义诊等活动。从1996年4月20日开始,由市百六店、市百七店、华联、友谊、
新世界等20家大商店,共同倡议开展千店义卖,将义卖收入捐献给基金会。
商店不分大小,利润不论多少,做足生意,为慈善事业献一份爱心……这样的系列活动年年举行,已成为基金会的常年品牌活动。
P6-7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