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功之道:修身齐家立业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成功之道:修身齐家立业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5.88 3.8折 6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马克著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295581

出版时间2021-03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68元

货号31128144

上书时间2024-05-21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马克,字水镜,号正毅中人。修身力行者:发起创立“尽心学堂”,尽心尽力,传播国学;家庭教育力行者:已出版《少年正气说》,《智慧父母》并合作译注《颜氏家训》;企业家政商演讲教学者:已出版《舌行天下》;慈善力行者:发起创立“我行我善”慈善助学平台;公益演讲力行者:多次在妇联、中小学、工商联、商会、协会等企事业单位做公益演讲。

目录
第一篇  修身篇
  第一章  认识自己
    第一节  人性的善与恶
    第二节  我是谁?
    第三节  本我、自我和超我
  第二章  修炼身心
    第一节  修身要持敬
    第二节  修身的关键——立志
    第三节  修身的路径——勤学、改过、责善
    第四节  修身的十大感悟
第二篇  齐家篇
  第一章  教育孩子
    第一节  以子为师,与子交友
    第二节  《论语》与家庭教育
  第二章  家族昌盛
    第一节  《颜氏家训》的启示
    第二节  名人家教的思考与借鉴
第三篇  立业篇
  第一章  选择职业的原则
    第一节  选择我想和我能的职业
    第二节  选择职业的四个原则
    第三节  术不可不慎也
    第四节  使命驱动事业
    第五节  好好工作,天天向上
  第二章  成就事业所需要的领导力
    第一节  做好事业的第一能力——领导力
    第二节  领导力一领+导+力
    第三节  漫谈领导力
    第四节  领导与管理
    第五节  领导者的四十个关键词
    第六节  从0到1的领导力修炼之道
    第七节  领导的艺术
  第三章  成就事业的六大核心品质
    第一节  勤奋
    第二节  诚信
    第三节  感恩
    第四节  大气
    第五节  利他
    第六节  坚持
鸣谢

内容摘要
在片面和过分追求物质成功的时代,很多人对于成功的渴望一触即发,这难免导致物质和精神的不均衡发展。作者认为成功不能是狭义上的事业的成功,而真正的成功之道=生命的成功+家庭的成功+事业的成功。作者立足于传统文化,特别结合儒家和道家文化,从“修身”“齐家”“立业”三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阐述了我们应该如何认识自己、修炼身心;如何教育孩子、让家族昌盛;如何选择职业,成就事业,并在生命的整个探索过程中悟道生命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精彩内容
 第一章认识自己第一节 人性的善与恶我们常听人说“人性是自私的,人性是贪婪的,人性就是这样,这就是人性”,事实上,这种表述是不准确的。因为人性是个大概念,是个模糊的概念,我们不能用狭隘的描述来解释这个宽泛的概念,这就犯了盲人摸象的错误。通过下面两个章节,我们会了解到人性分为本性、禀性和习性。人的本性是至善的,是超越善恶的,是与圣、佛同类的,是不增不减、不生不灭、不垢不净的。孔子说的“性相近也”的“性”就是指“本性”,这个本性是超越的,是绝对的,是本然的,是天性的,是无善无恶的,是心之本体——无善无恶心之体。“孟子道性善”——孟子对性善的论述有很多,且是从本性的角度提出的,是绝对的善,是止于至善的善,而非善恶相对的善。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
;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孟子曰:“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孟子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倍蓰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
。”孔子说的“习相远也”的“习”是指习性。人的习性与知识、认识及环境息息相关。不同环境中的人,习性千差万别,相同环境中不同个体的习性也判若云泥。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知识结构、认知方式和工作及生活环境来改变我们的习性。
人们常感慨“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这里的禀性指的就是先天的禀性,与现代医学所说的基因与遗传类似
。人的禀赋就是从禀性中来,所以人要通过学习认识自己的禀性,或者借助基因检
测科技认识自己的禀赋并扬长避短——是猴子就学爬树,是鱼就学游泳,是马就学奔跑,是龙就要在天上飞,顺着禀赋成长的人无疑是智慧的、自在的、幸福的、成功的。
综上所述,人性到底是善还是恶呢?我认为这要看从哪个视角和层次来谈。孟
子的性善论是从本性上来说的;荀子的性恶论及其他流
派的性私、性三品、性可善可恶等说法都是从禀性和习性上来说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所谓的修行就是改变习性,认知禀性,回归本性。
最后,用一个比喻来解释本性,禀性和习性。本性就像大海,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禀性和习性象大海里的冰山——禀性是冰山下面的部分,很强大很顽固,不易察觉,就算人在最高品质的深睡状态或深度昏迷状态,禀性依然起作用,可理解成人的潜意识。
习性象冰山上面的一角,可理解成人的意识。真正决定冰山状态的是下面的部分,真正将泰坦尼克号撞沉海底的也是冰山下面的部分,但大海依然还是大海……P2-4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