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尖上的村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指尖上的村色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5.88 3.8折 68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袁国燕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ISBN9787569530674

出版时间2022-08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68元

货号31610585

上书时间2024-05-21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装点此关山

 

一直固执地认为,手工艺,应该是一个动词。永远动,无穷动。

 

它从刀耕火种走来,借森林河流的子宫,乡野村落的孕育,在岁月的襁褓中分娩,在时光的脐带中慢慢长大,长成一个天地人合一的使者。把人与自然的苦恋、手的热与冷、心的酸与甜,统统打包扛在肩上,在青山绿水中一路跋涉。

 

探索的脚步,开辟了驼铃叮当的丝绸之路;指尖工艺,凝成了丝绸、陶瓷、茶叶……风从东方来,民族风格,指尖智慧,物华天宝,惊艳了西方的天空。

 

漫漫时空中,这个使者在天地间修炼出一双翅膀——它所需的,工业化一一奉上;它所梦的,智能化瞬间实现。于是,使者在犹豫:是继续用脚踩着大地行走,还是张开翅膀迎风去飞。

 

我和许多人一样,热切关注着这个来自远古的手工艺使者。它的脚板,带着女娲抟泥造人的胎记。它的指尖,藏着一个民族的记忆。它的掌心,持着同苏武手中一样的汉节,即使磨得没毛了,也指向大汉的方向。

 

归去来兮,脚步锵锵。

 

我沿着使者的一行行脚印,在村头巷尾,在乡野田舍,试图溯源,004 指尖上的村色找根,寻魂。

 

拨开工业化的浪潮、城市化的兴隆,在中国雄姿英发的号角中,一个声音直击人心:“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正是这样的高瞻远瞩、精准攻克,2020年,中国打赢了世界瞩目的脱贫攻坚战,一个里程碑式的胜利,让乡村扬眉吐气,生机盎然。

 

2021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又一次直抵人心:“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乡村,迎来了新中国历史上的高光时刻。城乡不再二元对立,现代化统领长天一色。

 

有专家指出,乡村振兴有很多纬度和考量指标,但归根结底,是人文生态恢复、文化的振兴。我没有专家们全视野的认知,只有一个朴素的想法:

 

让乡村回归乡村,

 

让时光雕刻时光,

 

让时代看见时代。

 

当下,中国版图上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越来越多地以“民艺 产业”的途径传导、“文化 旅游”的方式传播,以继承人的接续在传承。 浸润水土气息和地域风情的手工艺,从个体生活需求,到大众的审美对象,迎来了黄金时代。越来越多的国人,在时间沉淀的手工艺样态中,发现生活,站在时间的两端,发现时代,惊醒生命里的生机。 越来越多的国人,会在某个村落,或者某个时刻,轻轻问一声: 嗨,手工艺,你们还好吗?

 

在网上,只要打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频或讲座,全国各地的手工序章 谁持彩练当空舞 005

 

艺斑斓如画,蒸腾着山水和大地的气息,或朴素或艳丽,或实用或装饰,每一件,都饱含心跳和情感。 它们,从沧桑中来,到时间里去。 一个做电商的朋友告诉我,“手工产品火得很,上一件卖一件,供不上货”。究其因,“每一件都独一无二,还有就是,人们对手工的尊重,对生态的

 

崇尚”。 市场供求往往脉动着人心,从这点看,手工艺的兴盛、回归,不仅是将指尖技艺变成指尖经济,也是乡村历史、乡村精神的回归。

 

“农村变化大得很。”这是近几年走访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不光我,大家都在看见、在发现。成千上万的村庄,贫困在消失,文化在归来,精神在起立。 天、地、人合一生出的美,通向自然,通向生活,通向灵魂,也通向你我。

 

我查了相关资料,至2020年,中国已有4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位居世界第一。这些悠久历史和璀璨文明,发源于民族和村庄。

 

2001年,昆曲最早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如果以它为时间节点,今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下开展的保护工作迎来了二十周年。

 

二十年,足以形成以文化为底色的国风、家风、村风。乡村文化在中国大地上,被自醒地保留,被自觉地坚守,被自信地传播。不是吗,我们越来越意识到:乡土最中国。

 

记得2014年夏天,我胸怀和酷暑一样的热情去听非物质文化遗产讲座。一进教室,就看到PPT课件上,呈现着一个大大的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标识:

 

整体圆形,内图为方形,象征生生不息的循环、天圆地方的广阔内图的古陶器鱼纹造型,被一双抽象的 手捧在掌心,上下呵护。美好的寓意不言而喻。 老师展示了中国大地上的剪纸、皮

 

影、泥塑、刺绣、年画、蜡染……鲜艳的色彩、吉祥的寓意,大俗大雅的审美取向,折射着百姓的审美需求和心理指向。

 

那天,老师还讲到一个新词:非遗新经济。非遗文化的产品不仅可用来欣赏,为保护而保护,而且要搭乘互联网经济快车,通过市场化、产业化举措,融入现代生活,用商业化价值推进非遗文化的活化和传承。

 

我想,这种新经济模式,正是非遗的生命力所在。

 

那是我第一次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去认识国家,认知文明,感知时代。

 

如果说,两千年前,中国文化以工艺品的方式,走向世界,那么当下,中国元素,包括非遗新经济,正在以中国的方式,反哺中国,传播中国。

 

新时代,新生活,新传承。今天,“国家 省 市 县”的四级保护体系,中央财政十年来累计77.66亿元的投入,50万非遗项目从业者的动能,让我们在民族的记忆和成长史中,不断地寻找流动的传统与生动的当代之间那个链接的新入口。要么更民俗,要么成为民俗与现代的复合体。



 
 
 
 

商品简介

《指尖上的村色》书写了延安安塞冯家营村的黄土情、汉中南郑水井村的女人藤、宝鸡凤翔六营村的五彩书、咸阳礼泉袁家村的烟火气。作者依托乡村振兴、非物质遗产保护的时代背景,聚焦三秦大地古老村落的民俗风情,讲述了乡村非遗传承人的创新故事,呈现民间手工艺兴旅游、促产业、富日子的乡土中国新气象。



作者简介

袁国燕,笔名燕窝。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百优计划”人才、陕西文学院签约作家、陕西省作家协会理事、陕西省散文学会副会长、西北大学现代学院文学院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先进个人。长篇纪实《古村告白 精准扶贫工程探访纪实》入选中国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国作家协会重大项目。



目录

序章 谁持彩练当空舞

装点此关山 / 003

村光明媚 / 008

寻找一个主语 / 012

夏篇 最是黄土起风情

——腰鼓村的千年雄风

鼓振天下 / 019

声动冯家营 / 030

制鼓师 / 042

万绿丛中一点红 / 049

我的黄土我的团 / 058

鼓从塞北来 / 066

三道道蓝 / 076

秋篇 从一根藤条出发

——藤编村的女人们

“郑人南奔”的地方 / 081

她活成了一根藤条 / 085

最亮的一颗星 / 098

春风又绿水井村 / 107

幸福工程 / 118

夜宿黄官镇 / 122

冬篇 彩羽之下 泥土之上

——泥塑村的五彩史书

凤翔之地 / 129

六营村的请柬 / 144

与泥土一起涅槃的人 / 156

三个女人的村庄 / 172

“板板土”的秘密 / 191III

春篇 夜不下来的村庄

——袁家村的烟火深处

袁家村夜话 / 197

像春天一样悸动 / 202

邂逅老手艺 / 212

袁家村力量 / 240

后记 村庄的盛情 / 251



内容摘要
 本书着眼于乡村发展,以女性非遗传承人创业、
带领乡村妇女追求美好生活为主线,在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讲述民间手工艺+产业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中国故事,精细刻画平凡生命的韧度与纯度,礼赞乡村振兴路上的巾帼精神。作者通过“生活现场、巧娘秀场、小康战场”的见闻和思考,记录乡村妇女的生活状态和生命姿态,注重情感投射和精神导向。
本书以个体映照群像,以人物映照时代,呈现地域特色,讲诉陕西故事,凝结中国精神。本书也是全国妇联巾帼建功活动开展30周年来,中国妇女时代气质的精神注解。

主编推荐

《指尖上的村色》作者以独特、细腻的笔触,讲述了自己通过四季走访的陕西民俗村,无论是黄土地的灼热,还是绿色藤编的柔韧,无论是凤翔彩书的斑斓,还是袁家村蒸腾的烟火,在作者的笔下皆充满了人间之美、大爱之美。


【内容简介】

精彩内容

《指尖上的村色》书写了延安安塞冯家营村的黄土情、汉中南郑水井村的女人藤、宝鸡凤翔六营村的五彩书、咸阳礼泉袁家村的烟火气。作者依托乡村振兴、非物质遗产保护的时代背景,聚焦三秦大地古老村落的民俗风情,讲述了乡村非遗传承人的创新故事,呈现民间手工艺兴旅游、促产业、富日子的乡土中国新气象。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