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线外编:切尔卡瑟钢铁包围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东线外编:切尔卡瑟钢铁包围圈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5.1 4.3折 5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朱世巍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ISBN9787229160715

出版时间2021-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8元

货号31293782

上书时间2024-05-21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朱世巍,江西南昌人,我国著名军事作家。曾为《兵器》、《战场》、《军事世界画刊》等刊物撰写稿件,同时还参与了《二战德军坦克装甲车辆全集》、《二战苏军坦克装甲车辆》等的编撰工作。主要著作有《东线:从哈尔科夫到库尔斯克》《东线:决战第聂伯河》《东线:从乌克兰到罗马尼亚》《东线:中央集团军群的覆灭》《东线:大崩溃》《东线:1945年的春天》《东线:攻克柏林》《东线:莫斯科的秋与冬》等。

目录
第一章  第聂伯河防线
  一、曼施坦因的困局
  二、第聂伯河防线崩溃
第二章  切尔卡瑟突出部
  一、战役准备
  二、进  攻
第三章  双层包围圈
  一、加固包围圈
  二、“万达”行动
第四章  死或生
  一、最后的救援行动
  二、突围
  三、大战之后
特别附录  东线德军
  一、高层架构
  二、东线德国陆军和武装部队
  三、空军和辅助部队

内容摘要
1943年秋冬,自库尔斯克坦克大会战以来,苏联军队在乌克兰急速进军,迫使曼施坦因的德国南方集团军群步步后退。但苏军始终未能获得包围歼灭曼施坦因重兵集团的机会。与此同时,希特勒将德国最精锐的装甲部队和大量最新的重型坦克运给曼施坦因,以此来稳定东线南部战场的局势。在基辅等地,曼施坦因发起强力装甲反击,却无功而返。苏联人继续进军。1944年初,在切尔卡瑟地区,苏军终于抓住战机,包围了曼施坦因麾下的两个军。形成了所谓的钢铁包围圈。
曼施坦因为了挽回颜面,决定孤注一掷,投入最庞大精锐的装甲部队实施救援。在冬季雪原上展开了罕见的坦克大战。德军经过奋力厮杀,结果虽然救出了大量兵员,却令东线德军最强的装甲军团丧失战斗力。东线南部战场的均衡局势从此彻底被打破。由于失去了希特勒的信赖,曼施坦因的军事生涯也将告结束。自1943年以来,德国重型装甲部队的技术优势也在这场战役中丧失殆尽。
切尔卡瑟战役在战术意义上具有独特和重要的地位,深入地了解这一战役,有助于加深对苏德两军体制、战术和武器运用方式的认识。本卷对这场冬季坦克大战做出了远超常规卷的细致描写。

精彩内容
 一、曼施坦因的困局
1.东线战场的新战略1943年,德国陆军元帅曼施坦因56岁。这一年他是苏德战场,也就是所谓东线的中心人物。他的经历更是跌宕起伏、大起大落。年初,他未能救出被包围在斯大林格勒的德国第6集团军,只能亲眼目睹二战爆发以来德军最大的惨败。但紧接着
,曼施坦因就动用大量新锐装甲部队,在哈尔科夫挫败了苏军,得以重获希特勒的宠爱和信任。夏季,在曼施坦因的积极推动和亲自指挥下,德军以空前规模的兵力和装备,发动了代号“城堡”的库尔斯克战役,企图一举扭转东线战局。可是“城堡”行动却完全失败了。此后一
直到秋季,曼施坦因率领南方集团军群不断败退。他所
防守的第聂伯河天险也在多处被突破。但曼施坦因仍以重兵盘踞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乌克兰,激烈攻防战还在继续。
希特勒以半真半假的豁
达态度接受了曼施坦因的一
系列惨败和不断的撤退。他的宽宏大量建立在如下战略思考的基础上:尽管俄国人取得了重大胜利并且重返乌克兰,但德军在东部前线仍占据着辽阔的地盘。依托这一巨大地理空间,德军可以凭借坚强防御不断消耗苏军的人力和物力,直至战局再度转向有利于德国的方向。
事实上,自苏德战争爆发以来,苏联红军和红海军在两年半时间里损失近2000万人(包括非战斗损失),其中870万人是所谓“纯减员”(死亡、被俘、失踪)。
与之相对,德军同期在苏德战场只损失了约500万人(其中约400万人是战斗损失,包括近200万人是“纯减员”)。单纯从账面上考虑,用防御消耗战拖垮苏联的战略,似乎有可能奏效。
可是德军究竟需要守住哪些地盘?又该放弃哪些地盘呢?曼施坦因掌控的乌克兰战区争议尤其复杂。曼施坦因和德国陆军大部分将领一样,强调战术而极度缺乏战略头脑。他们的知识结构非常单一,缺乏军事以外的社会经济知识,而且都顽固保持着“军队比地盘更重要”的思想。因此,他们不能理解希特勒对乌克兰粮食和工矿资源的重视,更无法预见
一旦苏联夺回乌克兰,就不仅能拿回这些资源,还可以得到大量兵员。这意味着即将耗尽战争潜力的苏联将获得巨大补充,而德军的消耗战略将完全失败。事实上,虽然德国人无法有效利用占领下的乌克兰的工矿资源,这一地区对苏联工业和农业却是至关重要。更糟糕的是,一旦德国失去乌克兰,在国际上还可能引发连锁负面反应。特别是德国的关键盟
友罗马尼亚,其本土将直接面临苏军的威胁。而罗马尼
亚是德国最重要的天然石油来源,是德国战争机器的供血源头所在。到时候,德国阵营内心生动摇的将不仅仅是罗马尼亚。而苏军通过乌克兰,则可以进攻波兰、巴尔干,甚至德国本土。失去乌克兰,完全可能导致德国满盘皆输。
2.战力:技术差距毋庸置疑,乌克兰对苏联和德国都极为重要。可是,德军的战力是否足够守住乌克兰呢?库尔斯克攻势失败以来,德军虽然在苏德战场蒙受了一系列惨重失败,军力规模有所萎缩,却继续维持有强大的作战实力。德国国防军统帅部的统计资料显示,在1943年10月,部署在苏德战场的德国武装部队共有408万人(另有近60万人的仆从军)。其中有约280万人属于德国陆军部队。这是非常庞大的战略重兵集团。可是同期已经有超过635万名苏军官兵部署在苏德战场,其中有550万人属于苏联陆军。显而易见的是,德军的兵力处于劣势状态。
苏德战争并非单纯靠人力取胜。两军都以坦克部队
为核心,都喜欢把大量坦克集中起来突破对手的防线,进而包围对手的重兵集团。
现代化战争条件下,大型军团一旦被包围,就会很快丧失弹药和燃料补给,战斗力就会急剧减弱,变得很容易被消灭。所以防守的一方,也会出动自己的坦克部队,去击退敌方的坦克,阻扰敌人进行突破和包围。总之,坦克的数量和质量,对苏德战争的进程和胜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943年夏季到1944年初,德国陆军在苏德战场投入比过去更多也更好的装甲战车。库尔斯克战役开始前,德军在东线共有3434辆战车。包括147辆“虎”式坦克和204辆“黑豹”式坦克。这是当时全世界范围内最强大的两种重型坦克,单车重45~57吨(相当于两辆苏联T一
34坦克的重量)。东线德军还有862辆长管炮四号坦克、916辆强击炮。此后半年(7—12月)内,又有395l辆新坦克和强击火炮送往东线,其中有278辆“虎”和867辆“黑豹”。同一时期,东线德军丧失(不可恢复损失)了3841辆坦克和强击火炮,账面上大体“收支相抵”。到1943年12月31日,在东线仍有3356辆坦克和强击炮,数量规模与夏季差不多。
而且重型坦克比率更高:“虎”式增加到232辆、“黑豹”有349辆。同时还有822辆长管四号和1441辆三号强击火炮。
P3-6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