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的拥抱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最后的拥抱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5.22 3.8折 39.8 全新

库存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玛姬·克拉兰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ISBN9787508089089

出版时间2017-09

装帧其他

开本32开

定价39.8元

货号3963151

上书时间2024-05-21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纵然我们都知道,人难免一死,然而当看到挚爱亲朋身患重病,生命垂危,却往往还是惊慌失措,既不知该如何面对临终亲友,也不知道如何调试自己的心情。悲伤又心烦意乱之下,很容易就忽略了临终者所释放出的信息,往往在亲友逝去后,才猛然醒悟到错过了一段最重要的相处时光,而在心中留下难以弥补的遗憾。《最后的拥抱》的作者(玛姬·克拉兰、派翠西亚·克莉)是两位国际资深临终疗护专家,她们教我们,如何倾听临终者释放出的深层心灵信息,如何与临终者沟通和相处,如何从临近人生终点的人身上学习生命的安详和圆满,让临终者在爱的满足中走得安心,让活着的人不留遗憾。

目录
推荐序
  人生“善终”的知与行/王一方
  给临终者以“最后的拥抱”/刘端祺
第1章  “该排队了。”
  我们只是聆听,用我们的耳、我们的心、我们的灵魂。现在邀请你,打开心灵,听临终病患想传达的积极正面的最后信息。
第一部分
  临死觉知:简介和背景
第2章  “死亡像什么?”
  一个接近生命终点的人,事实上却能给予你一些启发与安慰,若是陪伴在一旁的你也能予以回报,这将能帮他得到安宁,让他再次体会生命的意义。
第3章  “启程”
  身为安宁护士,我们认为自己的角色与助产士恰恰相反,他们协助一个新生命从子宫来到这个世界,我们则是在人生的另一端,协助病人安稳地从活着步人死亡。
第4章  “对死亡的反应”
  千万别把自己对死亡的观点强加于他人身上,而应该以临终者的意见为主。
第二部分
  临死觉知:我现在经历了什么
第5章  “地图呢?”
  诚实沟通胜过怜悯。
第6章  准备旅行或转变:“我准备离开了。”
  临终者会用象征性语言,隐喻自己大限将近。
第7章  与过往的人同在:“我并不孤单。”
  临死觉知当中,最普遍出现的,是宣称遇见过世的亲人或是宗教人物。
第8章  预见终点:“我知道将归向何处。”
  许多临终者都说,他们看见旁人无法看见的地方,那里光辉夺目、美丽动人。
第9章  预知死亡时间点:“那会是当我……”
  临终者似乎能预知自己的死亡时间,甚至准确到某日和某时。这种预知并不让他们恐慌,反而能平静地告别。
第三部分
  临死觉知:我需要什么才能安宁离去
第10章  “我们一定要去公园。”
  临终者需要什么才能安宁离去?有人需要与某人和解,有人需要别人帮忙移除妨碍他安宁死亡的事物,有人需要在特定情况之下才能自在辞世。
第11章  需要和解:“我需要与……讲和。”
  临死觉知中最重要的意识之一,是需要和某人或某事和解。
第12章  被拖住:“我被卡住了……”
  如果临终者被某件未解决的事情“拖住了”,即使死亡已经迫在眉睫,
  他可能会延缓自己走向死亡的步调,或者加长这段死亡之路的过程。
第13章  非语言的沟通:“我用行动表示。”
  临终者,用很多非语言的方式沟通,我们可以从他们的行为或动作得知
  他们正在体验什么。
第14章  象征性的梦:“我梦到……”
  临终者的梦经常和强烈情感有关,而且含有一些线索,暗示了他们的重要需求。
第15章  选择时机:“时候到了。”
  有一些人,甚至能选择自己离去的时刻。
第16章  临死觉知:实战手册
  当你能照顾好自己,才能把别人照顾好。

内容摘要
。。。

精彩内容
 死亡像什么?
这本书是要献给所有曾经或即将面临死亡的人,包括临终者的亲人、朋友、照护者,甚或他们自己。
这些即将辞世的人或关爱着他们的人,经常有许多宝贵的礼物可以给对方,但当至亲生命垂危时,你可能看不到什么礼物,只感到悲伤、痛苦和损失。然而,一个接近生命终点的人,事实上却能给予你一些启发与安慰,若是陪伴在一旁的你也能予以回报,这将能帮他得到安宁,让他再次体会生命的意义。什么是临死觉知所谓“临死觉知”(NearingDeathAwareness),是一种关于死亡过程的特别知觉,有时甚至是种控制的力量。临死觉知揭示了生命在接近终点时会是什
么模样,而临终者又需要什么才能安详离开,这会发生在缓慢辞世的人身上。临终者企图描述对死亡的感
知经验时,常因为这些沟通太过模糊、出乎意料,或者以象征性语言表达,很容易被人遗漏、误解或忽视。
在生命的最后几个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时,临终者常会表现出不合道理的言语或举止。家人或朋友可能会解释成“他开始魂游了”或“他脑子已经不清楚”;旁观者虽然是出于好意,通常却会说病患“神志不清”、“失去理智”或“不太正常”云云,医护专业人员,尤其是医生和护士,则将这些明显不合逻辑的表示。说成是“错觉”或“幻觉”。
亲友和医护人员的反应经常是挫折或恼怒。他们可能会像哄骗小孩一样安抚病患;也可能为停止患者的错觉,对其施以药物。
然而这些反应只会让临终者疏远他们所信任的人,变得更加孤独而迷惘。无论周遭的人为他们尝试沟
通的企图贴上什么标签,或给予什么回应,渐渐地,大家不再真心聆听临终者的声音。
其实,还有其他做法。
当我们保持开放的态度仔细倾听,就能逐渐了解临终者透过象征或暗示所传递的讯息。往往我们可以解读到最重要的信息,从而减缓临终者的焦虑与痛苦。通过这种努力,就能更深人参与死亡这件事,亲友也能从中得到宽慰,并得到重要收获,譬如接近死亡是种什么样的感受,以及必须做到什么才能让病患安详辞世。而亲友在他们的至爱过世后,以及此后再面对死亡时(包括自己的死),都将能带着这个新的体悟
继续前进,从中体会到历久不逝的慰藉。同样,医护人员也会因为对临终者传达出的讯息和需求变得敏锐,继而能提供更好的照护,并从中获得更大的满足。
揭开死亡面纱我们多年来照顾临终病人,了解了他们各种特别的沟通方式之后,我们发现几个一再出现的主题,可分成以下两类:·企图描述接近死亡的感知经验。
·要求某种能让自己安详辞世的东西。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