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神分析中的具身(从弗洛伊德和赖希到关系性)/南嘉先锋译丛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精神分析中的具身(从弗洛伊德和赖希到关系性)/南嘉先锋译丛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1.34 3.7折 58 全新

库存7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挪威]乔恩·斯莱特沃德著,刘茵,张轶吗,刘澳 译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ISBN9787552030464

出版时间2021-06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8元

货号31204447

上书时间2024-05-20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乔恩·斯莱特沃德(JoSletvold):挪威心理学会心理专业委员会前主席,国际知名精神分析主体间取向、自体心理学取向学者;挪威性格分析研究院的创始董事、培训师、督导分析师;多次在京、沪等地举办具身化、创伤疗愈等讲座和工作坊。




目录
推荐序1
推荐序2
前言
致谢
第一章  具身心灵
  具身心灵的精神分析概念
  斯宾诺莎对笛卡儿主义的取代
  具身心灵的当代概念
第一部分  具身分析的历史
  第二章  具身分析的历史:弗洛伊德和赖希
    弗洛伊德早期作品中的具身
    赖希与对情绪表达的解读
    赖希所发展的性格分析的基本要素
    赖希与IPA的分歧
    赖希之后世界范围内的性格分析
  第三章  性格分析与赖希式身体工作
  第四章  挪威的性格分析传统
    Harald Schjelderup
    Tage Philipson与具身认同
    Nic Waal
    Ola Raknes
    Trygve BraatDy:精神分析和物理治疗
    挪威精神分析学会
    挪威性格分析研究所
第二部分  概念框架和临床指南
  第五章  临床互动导览:记忆和概述
    记忆:过去、现在和未来
    三个立场
  第六章  具身主体性——弗洛伊德的“我”(Ich)与具身自体
    我(Ich)、自我(ego),以及1923年以前的自身(self)
    重新检视《自我与本我》
    弗洛伊德和Damasio对在自身(self)形成中的身体和客体的论述
    弗洛伊德和在自我形成中的认同
  第七章  具身主体间性:内心的“你”
    共情,模仿和认同
    临床展示——Astrid的案例
  第八章  具身反思性:内在的“我们”
    根植于身体的思想和语言
    以我们为中心的反思性
  第九章  关于双体心理学的临床观点
    二元动力学系统视角
    动态系统理论与性格
    三种基本性格和关系取向
    三种性格和关系倾向的临床说明
    陪伴、动物和孤独
第三部分  具身训练和督导
  第十章  与潜意识具身表达工作的训练
    我们拥有节奏
    通过模仿了解
    性格分析研究所的培训项目
    非语言案例展示
    治疗互动的排演
  第十一章  具身督导——将潜意识关系体验意识化
    督导示例
    对督导的探讨和总结
    关于具身训练与督导的一些结论性思考
    结束语及未来的方向
  第十二章  21世纪的咨询室中的具身分析师
    治疗行为和咨询室
    治疗行为:从干预到反应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在本书中,作者除了介绍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开始到赖希的具身性性格
分析历史、概念、发展之外,还旁征博引地具身性理论与关系性精神分析理论,甚至神经认知研究等内容进行了深度的整合。
本书阐述了当代关系性精神分析对具身性理论的发展,并对性格分析进行了现代的发展。除理论上的讨论外,他还进一步将此与督导模型、临床案例过程进行了充分的联系讨论。

精彩内容
 第一章具身心灵构成人类心灵的思想的对象是身体。
——斯宾诺莎我的基本信念是,体验本质上是具身体验。我认为心灵,或者更确切地说,心智过程,是一个对于我们与环境(带着对其他人特别的兴趣)持续互动时我们的身体内正在发生和变化的事情,持续地进行标记、感受和感觉的过程(某种程度上,我将其描述为直觉性的和大体上非反思性的)。这种感
受和感觉的内在过程被标记为对正在发生的事情的感觉或感受。我的观念挑战了笛卡儿(Cartesian)将身体和心灵分割成独立的领域或实体的思想。在精神分析的作品中,将心灵/身体概念化成心灵和身体的说法仍然很普遍,即使很可能不是有意为之。
因此,我将在本章中阐述我们认为的斯宾诺莎(Spinozan)对笛卡儿的概
念的取代。
Stolorow(2011)和他的同事们从后笛卡儿精神分析的角度,对孤立心灵的观点进行了重要的批判:“分析师——一个孤立的心灵,被要求对另一个孤立的心灵——病人进行客观的观察和诠释”(p.20)。
他们发展了现象学的语境主义,使心灵与其背景尤其是外部世界重新联结。
从我的斯宾诺莎式视角来看,我同样强烈地强调有必要超越这种心灵与世界以及与身体的分离。本章的重点实际上更多地放在心灵中的身体而不是心灵中的世界。情境化心灵(contextualizedmind)的概念已被广泛接受,至少在关系性领域是如此。而具身心灵的概念可能尚未被广泛接受。
具身心灵的精神分新概念BruceReis最近发表了以下评论:一场革命正在进行。
哲学、神经科学、语言学和发展心理学等诸多学科通过共享各自的知识基础
,协同创造了主体性和主体间性的全新概念,重新定义人的意义。(2009)Reis谈到“广泛的理论综合……为精神分析带来新的思维方式。”与Reis所
描述的运动相一致,我将着眼于寻求将那些与精神分析和心理治疗相关的领域,如哲学、神经科学、
发展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的研究和理论框架运用于l临床实践。我运用这些思想来展示一种新出现的概
念意象或隐喻,以帮助我在精神分析中整合具身体验。我从MarionMilner于1960年发表的一项临床观
察开始:存在(being)的内在基础,作为一个人所有意识思想的真实的心理一身体背景,可以通过对内在的“广角”式的关注而直接体验到。这种注意有意地将自己沉入全然的内在身体意识中,而不是寻求任何正确的诠释,事实上根本不去寻找任何想法,尽管诠释可能会从这种状态自发地产生。(引自Wallin,2007)Milner对具身体验的(反移情)关注的倡导,发生
在精神分析文化的理论框架不能欣赏其价值的年代,并且她也没有准备好去深人了解她所提出的这个观点的含义。我将提出一
个21世纪精神分析的概念框架,使Milner报告的这种体验成为可能。我们先从弗洛伊德在1898年所写的文字开始:我……认为心理学完全不应该脱离身体基础而悬在半空。但除了这个信念,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临床上,我都不知道如何继续下去,因此只能表现得好像只考虑心理因素。
(Masson,1985)即使弗洛伊德不得不暂时放弃实现他为精神分析而建立身体基础的野心,他也并没有完全放弃它。请注意他后来在《自我和本我》一书中所写的内容:“自我首先是身体自我”。然而,弗洛伊德这个表述的确切含义,至今仍不清楚,正因为如此,在20世纪的精神分析中,关于自我和自体的概念,在大多数情况下没有将具身体验纳入其中。有趣的是,自我心理学的自我(ego),自体心理学的自体(self),以及当代关系性思想的自体状态(self-states),这三个概念依然在很大程度上“脱离身体基础而悬在半空”,而这恰恰与弗洛伊德在《自我和本我》中呈现的意图和观点是相反的。
在这一章中,我将着
眼于一些理论发展,这些发展以弗洛伊德和他的后继者们在阐述他们的思想时所不知道的方式,为“身体中的心灵”(mindinthebody)奠定了基础。
例如,在过去几十年来,神经科学家已经制定了新的模型解释自体感觉和对他人的感觉(asenseofselfandother)如何从具身体验中产生。新的理解方式让弗洛伊德这个神经科学家只能部分思考的东西,如今却越来越站得住脚了。
P1-3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