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季羡林(人间岁月长)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季羡林(人间岁月长)

全新正版 可开发票 极速发货

18.84 4.2折 45 全新

库存17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季羡林|责编:方莹//张琦

出版社中国致公

ISBN9787514512618

出版时间2020-03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5元

货号30953070

上书时间2024-05-18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忆初心
  我的童年
  我的小学和中学
  怀念母
  赋得的悔
  一条老狗
  老猫
  月是故乡明
怀师友
  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
  悼念沈从文先生
  回忆汤用彤先生
  西谛先生
  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
  悼念朱光潜先生
  追忆李长之
花解语
  枸杞树
  马缨花
  夹竹桃
  二月兰
  槐花
  石榴花
  神奇的丝瓜
  大觉寺
  山中逸趣
长歌行
  去故国
  表的喜剧
  听诗
  WALA
  追忆哈隆教授
  北京忆旧
  我爱北京的小胡同
  黎明前的北京
  三个小女孩
幽梦记
  黄昏
  听雨
  雾
  寻梦
  回忆
  幽径悲剧
  园花寂寞红
  当时只道是寻常
有所思
  不完满才是人生
  生命冥想
  缘分与命运
  我的怀旧观
  我的美人观
  老年“四得”
  八十述怀
  死的浮想
  一个老知识分子的心声
  我的心是一面镜子

内容摘要
 本书是国学大师、北京大学终身教授季羡林留给彷徨者的礼物。这是季羡林的散文精选集,也是先生九十
多年人生智慧的总结和心灵独白。
全书分为忆初心、怀师友、花解语、长歌行、幽梦记、有所思六辑,先生谈孤独和压力,说成功与完满,话怀旧和喜悦;深邃与优雅相间、严肃与幽默同步、小情愫与大胸怀兼具,字里行间透射出先生对人情世事、
学术道德的公正谨严、诙谐有趣的思考,闪耀着启迪人们心智的灿烂光辉。
一本心灵独白,我们既见众生,也见自己;一个自在的灵魂,分享人生最好的状态——坦荡、清醒、真实。

精彩内容
 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来,眼前没有红,没有绿,是一
片灰黄。
20世纪初期的中国,刚刚推翻了清代的统治,神州大地,一片混乱,一片黑暗。我最早的关于政治的回忆,就是“朝廷”二字。当时的乡下人管当皇帝叫坐朝廷,于是“朝廷”二字就成了皇帝的别名。我总以为朝廷这种东西似乎不是人,而是有极
大权力的玩意儿。乡下人一
提到它,好像都肃然起敬。
我当然更是如此。总之,当时皇威犹在,旧习未除,是大清帝国的继续,毫无万象更新之象。
我就是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刻,于1911年8月6日生
于山东省清平县(现改临清市)的一个小村庄——官庄。当时全中国的经济形势是南方富而山东(也包括北方其他的省份)穷。专就山东论,是东部富而西部穷。我们县在山东西部,又是最穷的县,我们村在穷县中是最
穷的村,而我们家在全村中又是最穷的家。
我们家据说并不是一向如此。在我诞生前,似乎也
曾有过比较好的日子。可是我降生时,祖父、祖母都已去世。我父亲的亲兄弟共有三人,最小的一个(大排行是第十一,我们把他叫十一
叔)送给了别人,改了姓。
我父亲同另外的一个弟弟(九叔)孤苦伶仃,相依为命。房无一间,地无一垄,两个无父无母的孤儿,活下去是什么滋味,活着是多么困难,概可想见。他们的堂伯父是一个举人,是方圆几十
里最有学问的人物,做官做到一个什么县的教谕,也算是最大的官。他曾养育过我父亲和叔父,据说待他们很不错。可是家庭大,人多是非多。他们俩有几次饿得到枣林里去捡落到地上的干枣充饥。最后还是被迫弃家(其实已经没了家)出走,兄弟俩逃到济南去谋生。 我父亲和叔父到了济南以后,人地生疏,拉过洋车,扛过大件,当过警察,卖过苦力。叔父最终站住了脚。于是兄弟俩一商量,让我父亲回老家,叔父一个人留在济南挣钱,寄钱回家,供我的父亲过日子。
我出生以后,家境仍然是异常艰苦。一年吃白面的次数有限,平常只能吃红高粱面饼子;没有钱买盐,就把盐碱地上的土扫起来,在锅里煮水,腌咸菜;什么香油,根本见不到。一年到头,就吃这种咸菜。举人的太太,我管她叫奶奶,她很喜欢我。我三四岁的时候,每天一睁眼,抬脚就往村里跑(我们家在村外)。跑到奶奶跟前,只见她把手一卷,卷到肥大的袖子里面,手再伸出来的时候,就会有半个白面馒头拿在手中,递给我。
我吃起来,仿佛是龙胆凤髓一般,我不知道天下还有比白面馒头更好吃的东西。这白面馒头是她的两个儿子(每家有几十亩地)特别孝敬她的。她喜欢我这个孙子,每天总省下半个,留给我吃。在长达几年的时间内,这是我每天最高的享受,最大的愉快。
大概到了四五岁的时候,对门住的宁大婶和宁大姑,每到夏秋收割庄稼的时候,总带我走出去老远,到别人割过的地里去拾麦子或者豆子、谷子。一天辛勤之余,可以捡到一小篮麦穗或者谷穗。晚上回家,我把篮子递给母亲,看样子她是非常喜欢的。有一年夏天,大概
我拾的麦子比较多,她把麦粒磨成面粉,贴了一锅面饼
子。我大概是吃出味道来了,吃完了饭以后,我又偷了一块吃,让母亲看到了,赶着要打我。我当时是赤条条的,浑身一丝不挂,我逃到房后,往水坑里一跳。母亲没有法子下来捉我,我就站在水中把剩下的白面饼子尽情地享受了。
现在写这些事情还有什
么意义呢?这些芝麻绿豆般的小事是不折不扣的身边琐事,使我终生受用不尽。它有时候能激励我前进,有时候能鼓舞我振作。我一直到今天,对日常生活要求也不高,对吃喝从不计较,难道同我小时候的这些经历没有关系吗?我看到一些独生子女的父母那样溺爱子女,也
颇不以为然。儿童是祖国的花朵,花朵当然要爱护,但爱护要得法,否则无疑是坑害子女。
不记得是从什么时候起,我开始学着认字,大概也
总在四岁到六岁之间。我的老师是马景功先生。现在我无论如何也记不起有什么类似私塾之类的场所,也记不起有什么《百家姓》《千字文》之类的书籍。我那一个家徒四壁的家就没有一本书,连带字的什么纸条子也没有见过。反正我总是认了几个字,否则哪里来的老师呢?马景功先生的存在是不能怀疑的。
虽然没有私塾,但是小伙伴是有的。我记得最清楚的有两个:一个叫杨狗,我前几年回家,才知道他的大名,他现在还活着,一字不识;另一个叫哑巴小(意思是哑巴的儿子),我到现在也没有弄清楚他姓甚名谁。
我们三个天天在一起玩。洑水、打枣、捉知了、摸虾……不见不散,一天也不间断。后来听说哑巴小当了山大王,练就了一身蹿房越脊的惊人本领。能用手指抓住大庙的椽子,浑身悬空,围绕大殿走一周。有一次他被捉住,是寒冬腊月,赤身露体,浇上凉水,被捆起来,倒挂一夜,仍然能活着。据说他从来不到官庄来作案——兔子不吃窝边草,这是绿林英雄的义气。后来终于被捉杀掉。我每次想到这样一个光着屁股游玩的小伙伴,竟
成为这样一个“英雄”,就颇有骄傲之意。P1-3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