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死亡征战(中国援助非洲抗击埃博拉纪实)/何建明国家报告精选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死亡征战(中国援助非洲抗击埃博拉纪实)/何建明国家报告精选集

全新正版 可开发票 极速发货

10.89 3.1折 35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何建明|责编:辛丽芳

出版社漓江

ISBN9787540787882

出版时间2020-04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5元

货号30857925

上书时间2024-05-18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何建明国家报告精选集》丛书收入何建明以1998年成名作《落泪是金》为代表的十二部作品:《落泪是金》《中国高考报告》《国家行动》《生命第一》《部长与国家》《我的天堂》《国家》《那山,那水》《死亡征战》《时代大决战》《山神》《大桥》。这些作品时间跨度长,题材广,反映了共和国建设过程中与老百姓相贴近、跟国家命运相关联的重大事件,构成精彩中国故事集。其中有揭示贫困大学生生活、影响千百万中国学子命运的《落泪是金》;二十年长销不衰,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分析探讨应试教育利弊的《中国高考报告》;聚焦小村庄、小人物,讲述大时代、大主题的《那山,那水》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现实样本;被改编为热门电影《战狼2》的《国家》记录了我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海外撤侨行动纪实。
本书是其中一部之《死亡征战》,真实呈现了发生在2014年到2015年间非洲大地上的这一重大外交事件。

作者简介
何建明,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华文学基金会理事长、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劳动模范、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物、博士生导师。
何建明是当代中国报告文学的领军人物,曾三次获得“鲁迅文学奖”、五次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四次获得“徐迟报告文学奖”。代表作有《爆炸现场》《南京大屠杀全纪实》《国家》《忠诚与背叛》《部长与国家》《为了弱者的尊严》《我的天堂》《根本利益》《落泪是金》《中国高考报告》等。30余年来出版40余部文学著作,改编成电影电视8部,作品被翻译到十几个国家。

目录
序  “僵尸”复活
第一章  死神不请自来
第二章  生死心理战——2l天
第三章  哭泣的塞拉利昂
第四章  去遥远的地方拯救世界
第五章  国际考试
第六章  院士高福出事!
第七章  “中国P3”,棒棒哒!
第八章  战斗这才正式开始
第九章  死亡就在眼前
第十章  穿越死亡线
第十一章  让倒下的都站立起来
第十二章  夺命的“埃博拉”
第十三章  留在非洲乡村的“中国理念”

内容摘要
 《死亡征战》是一部讲述中国当代英雄的故事,一部张扬中国援非医疗队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彰显大国气魄、大国风范、大国速度的英雄史诗。作者采访了多位援非医务工作者,拥有一手资料,图文并茂
展现了这场惊心动魄的生死较量,再现了新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对外援助行动。在2014年至2015年间抗击“埃博拉”的疫情中,中国医疗队凭着专业技
术与人道主义精神在生死线上与埃博拉搏击,再现了致命病毒在西非国家肆虐的真实场景。

精彩内容
 第一章死神不请自来在网络世界中的“世界旅游手册”上,有条醒目的提示这样说:全球12个最不值得去的城市,非洲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位列前茅。有“驴友”如此说:千万别去这个热带病毒会随时送你上西天的地方。不仅如此,那里简直就是一个垃圾场,是座毫无趣味可言的水上鬼城。此外,政变频发,你绝对不知道那里的下一秒会发生什么。远离这个鬼地方是最明智的决定。
如此不值得去的地方,谁也不愿意去的地方,中国援助几内亚的医疗队却已经有23批人员曾在那里长期驻扎。
说起“中国援非医疗队”,估计中国乃至世界上很少有人不知,尤其是我们自己。1962年7月3日,非洲大国阿尔及利亚人民经过长期艰苦的反法武装斗争赢得胜利而宣布独立,但随之这个刚刚独立的非洲穷国面临法籍医生几乎全部撤离、国民缺医少药的困境。阿尔及利亚政府向世界求救,因为热带非洲病几乎每年都要袭击包括阿尔及利亚在内的许多国家,独立后的人民生命仍然得不到保证。
出于国际人道主义和对非洲兄弟的友谊,同样被西方封锁
的中国政府,在毛泽东、周恩来的亲自批准下,立即向阿派出医疗队,这个时间是次年的1月,即1963年1月,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创援外医疗队历史的第一个行动。当年我们向阿尔及利亚派出3个医疗队。之后的几十年里,中国政府从未间断过向非洲派遣医疗队,并且至今已向非洲45个国家派过医疗队,几乎覆盖非洲所有主要国家,我医疗队人员超过1.6万人次,使2.6亿非洲人民得到来自遥远中国医疗健康方面的无私援助。今天的非洲大地上,中国医疗队的名声传播到了每个角落,非洲人民就是因为这份感情认识了中国,并合力在1972年将中国“抬进”了联合国。之后几十年里,又在各种国际场合支持中国政府的所
作所为。我们现在经常听到的“中非传统友谊”这句话,很大程度上就是指中国医疗队半个多世纪在非洲播下的可歌可泣的友谊与精神。
有位被非洲兄弟称为“光明使者”的中国援非医生叫乔世辉,他在非洲工作了12年,1990年去时,老乔还只有40岁。“那里都比较穷,但病人多。我每天大约要接待100个病人,我们的医生每人都要负责30张病床,工作量巨大。”乔医生这样描述他这12年中所处的工作环境,“我们的病房屋顶通常是漏雨的。到了雨季,就得用大毛巾堵在漏雨处,如果雨水把毛巾浸透了,我们就把它拧干重新换上,再不行就得用自己的毛巾被,甚至是衣裤。常常每天十几个小时就诊,只能喝两瓶矿泉水。”“12年中,我得过10次疟疾……”乔医生很平常地说出这一数字。其实,在非洲贫困地区,患上一次疟疾就可能丧失生命。2015年10月5日,诺贝尔医学奖颁给了中国的屠呦呦,就是因为她发现了抗疟疾药青蒿素,而她的这一
药物被一个个中国援非医疗队带去拯救了数百万的生命,因此人们称屠呦呦是“真正的天使”。
过去我就听过很多关于中国援非医疗队的故事,至今仍然清晰地记着:广东省派出的援非医疗队是1971年第一批到赤道几内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