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明一个亲爱的:池凌云研究集
  • 发明一个亲爱的:池凌云研究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发明一个亲爱的:池凌云研究集

全新正版 可开发票 极速发货

34.63 4.4折 78 全新

库存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光昕

出版社华文

ISBN9787507556896

出版时间2024-0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78元

货号31989427

上书时间2024-05-14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主编:张桃洲,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新诗研究所研究员,著名诗歌评论家,在中国现当代诗歌研究与评论、中国现代文学及思想文化研究等方面卓有建树。王东东,北京大学文学博士,现为山东大学(威海)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作品入选《中国新诗百年大典》、《北大百年新诗》等。与张桃洲共同主编《中国当代诗人研究集》。 本书编者张光昕,1983年12月生,2013年获中央民族大学文学博士,后进入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15年起任教于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至今。现为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新文化运动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中国现代文学馆特聘研究员、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新诗评论》(CSSCI来源集刊)编委、当代先锋文艺杂志《飞地》(深圳)丛刊编辑。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诗歌的研究和批评工作,兼及中国近现代文学史、当代文论的研究。

目录
第一辑 诗学综论
003 篝火已经冷却
—读池凌云的诗
019 “她的脸多么荣耀,和火焰有共同的王冠”
—池凌云试论
055 通向“未写之诗”的写作
—池凌云诗歌导读
067 脸或他者之歌
—池凌云的诗歌创作
109 这么多技艺,我只学会一样:燃烧
—谈池凌云2008 年以来的诗及其形式
135 文学的饥饿感
—论池凌云的诗歌创作
第二辑 阅读散记
149 光芒在夜之上飞舞
—读池凌云的诗歌
153 灵感之风
—写在池凌云诗后
157 风吹云行
—读池凌云的诗
165 一个人的怕与爱
—读池凌云《一个人的对话》
171 黑暗是一个怎样的词
—解读池凌云诗集《一个人的对话》
177 无限接近那温和的心脏
—读《池凌云诗选》
191 关于池凌云诗歌的札记
195 海百合,深海之殇,与词的未来
201 “尽一切努力让自己变得坚定”
—记池凌云
209 吸附灵魂颗粒的潜行之光
—读池凌云诗歌
217 在声音、形象和观念之间
—读池凌云
231 说出的质感
—读池凌云诗歌
第三辑 作品精解
241 神喻,依然隐身在城墙上
—评池凌云《旧城》
247 瞬间的光华
—读池凌云的两首小诗
253 透过朋霍费尔的心灵……
—读池凌云《给大雁唱一支歌》
261 不屈的精神之骨
—池凌云诗歌《让枯萎长高一点》释读
267 《到一棵树中去》点评
269 《雅克的迦可琳眼泪》点评
273 《玛丽娜在深夜写诗》点评
275 《赶灵魂》点评
279 《它,或她》点评
第四辑 诗人访谈
283 池凌云访谈录
295 对话池凌云
附 录
309 池凌云创作年表

内容摘要
本丛书是“隐匿的汉语之光”的第二季,包括《昌耀研究集》《戈麦研究集》《宋琳研究集》《池凌云研究集》《骆一禾研究集》《臧棣研究集》6卷,分别收录了关于昌耀、戈麦、池凌云、宋琳、骆一禾、臧棣6位在当代诗坛有举足轻重地位的诗人重要、最新的研究成果。
本书被精选、编排为诗学综论、阅读散记、作品精解、诗人访谈、诗人创作年表五部分,多维度、多侧面、多层次地梳理和探讨了诗人作品的概貌、对诗人及其作品研究视角的变迁,读者可以藉此捕捉诗人对诗歌写作的贡献,观察到新诗发展的诸多侧面。
池凌云,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66年出生于浙江省瑞安市塘下镇北堡村。1985年开始诗歌创作。出版诗集《飞奔的雪花》《一个人的对话》《光线》(4人合集)。诗歌《白蝴蝶》选入《中国诗歌年鉴》,“池凌云诗歌”(4首)选入《新女性诗歌——狂想的旅程》,诗歌《斜塔》《对一朵野花的十种比喻》选入《1999—2002中国新诗白皮书》,“池凌云诗歌”(12首)选入中国女性诗歌大扫描《诗歌与人》等。

精彩内容
池凌云出生在浙江省瑞安市一个贫苦的乡村教师家庭,姐弟四人。因为贫困,她不得不在中学毕业后中断学业;也因为贫困,父母在她十五岁那年就为她定了亲(有限的聘金用于清偿家庭积欠的债务),这一婚约在她进行了长达六年的抗争之后才得以解除。离开学校后,她当过代课教师、工厂女工,其间开始诗歌写作。池凌云的诗歌就在这一艰苦的生存斗争中,伴随她一同成长。对她而言,诗歌是一种积极的生活的力量,帮助她战胜无所不在的苦难,并使她在黯淡的现实中看见未来。她以一个劳动者的姿态投入这一工作,并以同样的姿态欣悦于她的收获。对池凌云来说,为诗歌而工作,也就是为人生而工作;真正使灵魂感到欣悦的是她本身为诗歌所做的奉献,而不是那些不可靠的、短暂的奖赏,名声、地位、不朽的幻觉(而那些忘记这一点的诗人,总是不停地向诗歌榨取,把诗歌变成一台特殊提款机)。
在池凌云的诗歌创作历程中,2004年是一个重要年份,她的诗歌写作在这一年有一个不同寻常的爆发。也是直到这一年,她个人的生活才逐渐安定下来。这一年她三十八岁,她的写作已经持续了将近二十年。在这个年龄上,许多诗人的写作已经陷入停滞,但是池凌云的诗刚刚开花抽穗—在这个年龄的圪节上开出的花朵自然也就拥有了不同于青春写作的高度和深度。这是一个在地下成长的漫长的故事。写于这一年的85首诗构成了她第二本诗集《一个人的对话》的主体(另外收入此前之作21首)。加上未收入这本诗集的作品,池凌云这一年的创作量高达近百首。这个数量本身就足够惊人,更重要的是写于这一年10月以后的一系列诗作,显示了池凌云诗艺的成熟。在我看来,这些优秀作品至少包括了下列诗作:《分币》《按摩椅》《我在傍晚倒退着行走》《航空杂志》《阔叶林与针叶林》《钉子》《一个人的对话》《在蛇馆》《安息日》《游船》《赞美》《留下》(以上5首未见于诗集《一个人的对话》),以及组诗《旧城》(收入《池凌云诗选》时改题为《偶然之城》并增加了诸多新作)中的部分作品。在这些诗中,池凌云充分显示了其诗艺的几个突出特点:一是运用想象力对经验加以处理,并赋予其诗意的能力;二是其精微曲折而又亲切动人的语调,这一语调的获得实际上是其心智成熟的表现;三是生动的感受性和精密思维所带来的高超艺术手腕的结合,这个特点在女诗人中并不多见,它成为池凌云驰骋诗坛的胜负手。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