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米(精)
  • 米(精)

    释放查看图文详情

1 / 2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米(精)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7.09 5.6折 4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送至北京市朝阳区

运费快递 ¥3.50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苏童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3090851

出版时间2018-09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48元

货号1201864538

上书时间2025-03-24

评价26423好评率 99.92%

  • 物流很快 991
  • 品相不错 922
  • 发货速度快 916
  • 包装仔细 906
  • 非常满意 789
  • 价格实惠 715
  • 值得信赖 698
  • 服务态度好 656
  • 物超所值 631
  • 品相超预期 590
  • 有小瑕疵 3
  • 书质量太差 3
  • 包装损坏 3
  • 服务态度差 3
  • 包装简陋 2
  • 品相未达预期 2
  • 没收到货 2
  • 物流太差 2
  • 联系不到卖家 2
  • 书质量还好 1
  • 发货有点慢 1
  • 物流有点慢 1
  • 描述严重不符 1
  • 没有物流信息 1
查看全部评价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苏童
    1963年生于江苏苏州,1980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83年开始发表小说。现为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主要代表作有:中篇小说《罂粟之家》《妻妾成群》等,长篇小说《米》《菩萨蛮》《我的帝王生涯》《城北地带》《黄雀记》等。2009年获第三届英仕曼亚洲文学奖,2010年获第八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作家奖,2010年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2015年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2018年获第五届汪曾祺文学奖。多部作品被翻译成英、法、德、意等各多种语言。

目录
自序
第YI章    001
第二章    021
第三章    040
第四章    057
第五章    074
第六章    097
第七章    114
第八章    131
第九章    150
第十章    163
第十一章    179
第十二章    198
第十三章    215
第十四章    230
尾  声    247

内容摘要
《米》讲述主人翁五龙为了填饱肚子来到城市,在米店做伙计,饱受欺凌和漠视,经历了接连不断的阴谋和杀机。他霸占米店,凭着骨子里的狠劲儿渐渐发迹,成为小城一霸,从此展开对仇人的报复,引发众人生死沉浮。五龙ZUI后也被人报复,濒死之际他带着一火车大米,在回乡的路上死去。
    小说冲突迭起,文笔精练富有画面感,充满可阅读的快感。作品不乏深刻的寓意,人在异乡城市的流浪,拼得一席之地,但无法找到生命皈依之处;人们在自己制造的绝境中激烈反抗却又造成他人的绝境;米是主人公的精神寄托,但洁白的米承载了太多暗黑的人性,让无数人为此丧命。作者苏童从容不迫的叙述,让人们的心灵产生深深的震撼。
    《米》有评论家称之为“一半是历史,一半是寓言”,又有称之为一部精致的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米雕”。总之,《米》是苏童为数不多的长篇中ZUI值得重视的一部小说。
    小说的前半部分被翻拍为电影《大鸿米店》,因为过于真实地描写了人性,雪藏七年才被解禁。

主编推荐
★当代文学大家苏童首部长篇,声名鹊起之作。苏童说,“我第YI次在作品中思考和面对人及人的命运中黑暗的一面。这是一个关于欲望、痛苦、生存和毁灭的故事,我写了一个人有轮回意义的一生。”
★《米》自1991年出版以来,多次再版,豆瓣评分8.2,已成为当代不得不读的文学经典
★灰色电影《大鸿米店》原著作品,电影因过于真实地描写了人性而被禁七年,只演出了这本书的前半部分
★全新设计,质感用纸,精装典藏,苏童亲写新序推荐

精彩内容
我的写作忽疏忽密,持续有些年头了。谈创作,有时有气无力,有时声如洪钟,也谈了好些年头了。但给自己的书写自序,上一次似乎还要追溯到二十年前。我不知道我后来为什么这样抗拒写自序,就像不知道自己当初为什么那样热衷,我也不清楚自序的用途,究竟是为了对读者多说一些话,还是为了对自己多说一些话。
    一般来说,我不习惯在自己的作品结尾标注完成时间,但我在头脑一片空茫之际,罕见地自我考古,找出二十多年前出版的小说集《少年血》,我意外地发现那本书的自序后面标记了一个清晰的时间:1992.12.28。自序提及我当时刚刚写完了一篇名叫《游泳池》的短篇,而篇末时间提醒我那是一个冬天的夜晚,快要庆祝1993年的元旦了。我想不起关于《游泳池》的写作细节了,能想起来的竟然是那些年我栖身的阁楼,低矮的天花板,狭窄的楼梯,有三处地方必须注意撞头,我习惯了在阁楼里低头缩肩的姿势。那些寒冷的冬夜,北风摇撼着老朽的木窗以及白铁匠邻居们存放在户外的铁皮,铁皮会发出风铃般的脆响。有时候风会从窗缝钻进来,在我的书桌上盘旋,很好奇地掀起稿纸的一角,我抹平稿纸,继续写。我想起我当时使用的一盏铁皮罩台灯,铁皮罩是铅灰色的,长方形的,但灯光很温暖,投射的面积很大,那时候没有任何取暖设备,但我写作的时候,手大部分时间泡在那温暖的光影里,并不冷。说这些我有些惭愧,感慨多,并非一件体面之事,但我想把如此这般的感慨体面地修饰一下:写作这件事,其实可以说得简单些,当时光流逝,写作就是我和岁月的故事,或者就是我和灯光的故事。
    前不久听一位做投资的朋友概括他们考察项目的经验,说种种考察最终不外乎考察两点:一是你去哪里,二是你怎么去。会心一笑之间,忽然觉得这经验挪移到写作,一样的简洁可靠,创作其实也是一样的。你要去哪里?我们习惯说,让作品到远方去,甚至比远方更远;让作品到高处去,甚至比天空更高。这都很好,没有毛病。我们专享的难题是怎么去,这样的旅程没有任何交通工具,甚至没有确定的路线图,只有依靠一字一句行走、探索,这样漫长的旅程看不到尽头,因此,我和很多人一样,选择将写作持续一生。
    里尔克曾经给年轻的诗人们写信告诫:“以深深的谦虚与耐性去期待一个新的豁然开朗的时刻,这才是艺术的生活,无论是理解或创造,都一样。”这封信至今并不过时,我想我们很多人都收到了这封信,我们很多人愿意手持这封信写作、生活,无论那个豁然开朗的时刻是否会来到,深深的谦虚与耐性都是写作者必须保持的品格,当然,那也是去远方必需的路条。

   为你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微信扫码逛孔网

无需下载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