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自主间性论纲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16.9
4.7折
¥
36
全新
库存5件
作者周英杰 著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ISBN9787513049191
出版时间2018-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6元
货号1201725301
上书时间2024-12-0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周英杰,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原理博士。发表论文多篇,包括《论学生身体自主》《学习素养:教师专业的基石》,参与2015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少数民族教科书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建构性研究”课题。
目录
绪论
节 研究缘起
一、实践的呼唤
二、理论的启迪
第二节 研究述评
一、主体间性研究述评
二、个人自主研究述评
三、师生自主研究述评
第三节 研究主题
一、主要的研究内容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三、研究主题的意义
第四节 基本概念
一、个人自主
二、自主间性
三、问题
四、活动
第五节 理论源泉
一、自我调节理论
二、问题解决理论
三、活动理论
章 自主间性概念的合理性确认
节 自主间性概念的思想基础
一、个人自主之批判的结果
二、主体间性的本体性意蕴
三、共同体主义的实践诉求
第二节 自主间性概念的基本内涵
一、个人自主的基本内容
二、自主间性的内涵解读
三、自主间性概念的再思
第三节 自主间性客观存在的证明
一、认知自主之关系性的依据
二、行为自主之关系性的证据
三、情感自主之关系性的考证
四、身体作为自主间性的载体
第四节 自主间性概念的教育意义
一、师―生关系理论深化的需要
二、教育主体间性研究细化需要
三、师―生自主关系定性的需要
第二章 师生自主间性的理想形态
节 学生自主性发展作为旨归
一、自主双重发展区作为核心理念
二、自主性水平区分作为行动前提
三、师生参与性互动作为发展基础
第二节 存异性共识作为行动基础
一、自主本体结构异同作为行动前提
二、自主实践结构异同作为行动根本
三、自主面向对象异同作为行动需求
第三节 问题化课堂作为生成环境
一、真实世界问题作为面向对象
二、形成认知问题作为发展起点
三、理解性对话作为基本教学法
第三章 师生自主间性的基本要素
节 发展的学生自主
一、学生自主发展面向的问题情境
二、问题情境对学生自主表达的诉求
三、问题解决对学生自主发展的回应
第二节 专业的教师自主
一、“问题解决”方案的自主设计
二、“问题解决”活动的自主组织
三、“问题解决”对话的自主引领
第三节 问题形态的课程
一、作为课程文本本源的真实问题解决
二、作为课程掌握过程的认知问题解决
三、作为课程学习基础的问题结构理解
第四节 团体自主的规则
一、班级组织规则
二、对象实践规则
三、交流合作规则
第四章 师生自主间性的发展机制
节 主体性准备阶段
一、协商达成自主共识
二、协商构建学习小组
三、协商形成课堂规则
第二节 对象性准备阶段
一、联合理解教学设计依据
二、联合发现真实实践对象
三、联合制订教学活动方案
第三节 体验性生成阶段
一、协同决定核心问题以确定行动方向
二、协同调节 问题分析以建立行动路线
三、协同实现问题化解以形成行动体验
第四节 拓展性修炼阶段
一、教师引领学生自主素养的系统化
二、学生参与教师自主素养的深刻化
三、师生自主间性强化途径的多样化
第五章 师生自主间性的实践建议
节 师生要认清双方自主的行动基础
一、师生要理解个己自主的社会属性
二、师生要厘清学生自主的行动基础
三、师生要知晓教师自主的专业表现
第二节 师生要增强实践自主间性的可能
一、师生要努力扩展自主实践的机会
二、师生要竭力扩充自主实践的资源
三、师生要积极对外解释自主的内涵
第三节 学校要创造师生自主间性的时空
一、管理人员要理解个人自主素养的内涵
二、管理人员要认识师生自主间性的内容
三、管理人员要提供师生自主间性的支持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周英杰著的《师生自主间性论纲》从儿童发展的视角描绘了师生自主间性的相对理想状态。
现实教学对师生自主(性)的开发大异:热心者有之,冷漠甚至轻视者亦有之。原因甚多,要者之一是对师生自主关系的认识不足。为深入研究,本文以“主体间性”为理论源泉,以“自主问性”为核心概念,以“问题解决”为基本论域,以理论思辨为研究方式,从内涵到外延,到机制,再到实践,逐步展开讨论。
自主间性是指交互主体就个人自主达成共识,依之合理表现个己自主,支持各方自主协同性生成的融合状态。作为内含并超越个人自主的产物,自主间性内含着你一我自主、群一己自主的双重协同,存于团体活动和个己观念等场域,内含达成个人自主的共识、尊重与支持各方自主的表达等行动诉求。自主间性是关系性自主的耦合产物,是主体间性的核心内容,是共同体主义的实践诉求,其认知、行为和情感等维度以身体自主作为载体而合一。
学生自主的发展属性和教师自主的专业属性共同决定着师生自主问性的理想形态(或自主间性理念),即以学生自主性素养发展作为旨归;以关于个人自主的存异性共识作为行动基础;以问题化课堂作为生成环境(包括真实世界问题作为对象、形成认知问题作为起点,理解性对话作为方法)等。
鉴于问题情境是个人自主充分表现的场域,学生自主素养发展的主要途径是真实问题情境化解,教师自主的充分表现是依据课程内容指导学生设计和化解真实问题情境,因而,师生自主间性的面向对象是真实问题(内含学科问题、认知问题)及其化解。作为教学活动的要素,课程与问题解决存在紧密联系:其文本本源是人类真实问题的解决,其掌握过程是认知问题的解决,其学习基础是问题结构的理解。作为团体活动的重要组成,教师和学生需要建立良好的班级组织规范、对象性实践规范和合作交流规范,以实现自主间性(尤其情感维度和行为维度)的有序生成。
立足于自主间性和很近发展区的理念,教师和学生首先通过协商作好主体性准备(包括达成自主共识、构建学习小组和形成课堂规则),联合作好对象性准备(理解教学设计依据、发现真实实践对象和制订教学活动方案)。然后,师生遵循“问题解决”程序(包括困惑呈现、问题澄清和问题聚焦等问题提出环节,问题表征和策略构建等问题分析环节,方案制订、方案实施和结果评价等问题化解环节),并在每一环节遵循“以学为本,即学生先学,教师后教或小组研讨”的原则,努力耦合二者的自主表现,以此实现自主间性体验(内含各方自主体验)的优选化。为了促使自主间性或个人自主体验转变为素养,教师要引领学生自主的系统化生成,学生要卷入教师自主的深刻化发展,并且师生要通过多种途径强化自主间性(及个人自主)。 为了更好地促进自主间性的教学实践,教师和学生应当认清自主实践的基础(包括个人自主的社会根源、学生自主的行动条件、教师自主的专业表现),并增强自主间性实践的可能(向管理人员争取更多的机会,向教辅人员争取更多的资源,向社区家长解释自主的内涵),学校管理人员则要深刻理解个人自主的内涵,认识自主问性的意义,并为师生自主间性的实践提供支持。
精彩内容
《国民立身训》全书共包括“立志论”“力行与勇气”“科学工艺发明家之模范”“职业及处世”“人格论”“修养论”六编,从多个角度讲述做人治事的标准和原则,其中既讲故事说道理,又联系古今中外,不仅对民国时期的社会生活、青少年成长和人们的自我修养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也对当代的读者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